從「使用場景」出發,讓一切用戶體驗都「剛剛好」

14 評論 25357 瀏覽 156 收藏 15 分鐘

所謂“考慮使用場景”的意義,就是在恰當的場景中,剛剛好的為用戶提供“剛剛好”的服務。

先放兩張圖:

相信用iphone的同學都知道,iphone有這兩種接電話的交互方式,但是不知道產品同學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同樣一個“接電話”的動作,要設置兩種交互樣式呢?什么時候是左圖,什么時候是右圖?很多同學撓腦袋說一句:沒發現什么規律啊,這。。。隨機出現的吧?

拜托,再想想?

“接電話”這一個動作,卻有兩種不同的交互方式,這個問題的答案就隱藏在“使用場景”這四個字里。想尋求答案?你且往下看。

“用戶使用場景”這個詞,產品同學們應該都接觸過,但是很多產品同學并不理解這個詞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在產品設計的工作中應該如何“考慮用戶使用場景”。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用戶使用場景”到底是個什么鬼,以及如何“考慮用戶使用場景”。

使用場景,通俗一點理解就是,用戶使用產品的時候“環境”。呃,是不是覺得。。。跟沒解釋一樣?沒關系,你們先把刀放下,咱們把這個“環境(場景)”拆解細化一下。

用戶使用場景分類:

  1. 使用的時間:季節、月份、節假日、白天or晚上、睡覺前or起床后
  2. 使用的網絡狀況:Wi-Fi、4G、3G、2G、弱網環境
  3. 使用的心理狀態:興奮、期待、憤怒、緊張、悠閑
  4. 使用設備:PC or 手機
  5. 其他:
  • 使用的地理位置:家里(如果有需要,可區分臥室、客廳、衛生間、廚房)、公司里、地鐵里。
  • 周邊環境:安靜or嘈雜、高大上or接地氣

1、使用時間

不同的使用時間,有針對性的設計不同的頁面風格與功能,在市面上很多的產品中,已經體現的很好。

比如ipad版本的騰訊視頻APP,整個首頁的背景風格就是暗黑色調。這是用戶在使用ipad看視頻的使用場景決定的。試想一下,你一般什么時候用ipad看視頻?是不是一般都是晚上下班回家之后躺在床上追劇看電影的?暗黑色的背景風格既避免了在晚上光線較暗的環境下刺激用戶眼睛,也更好的凸顯了首頁視頻內容,為用戶提供了更加友好的視頻觀看體驗。當然,“晚上回家之后躺在床上”的這個場景不應該是出于我們的想象,科學的方法應該是通過分析ipad版本的APP的活躍時間段,這樣分析出來的使用場景,才有意義,才有依據。

比如節假日期間,很多電商平臺都會在首頁換上很有購物氛圍的“氛圍圖”作為首頁背景,就可以有效的刺激用戶的購物欲望。就好像過年期間所有的超市都在放《恭喜發財》這系列的歌,這是一個道理。

再舉幾個小栗子:

比如閱讀類APP,每到深夜的時候可以給用戶提供一個“關燈”功能,這個關燈不是關掉用戶家里的燈,而是把APP中明亮的閱讀背景切換為暗色系的閱讀背景,令讀者眼睛更加舒適。當然,“關燈”這個功能在APP中彈出的時間節點也不應該是我們臆想出來的,也需要結合APP的活躍時間等一些列因素來制定的。在用戶剛剛想“關燈”的時候,為用戶提供了剛剛好的“關燈”服務。再比如摩拜單車的掃碼頁面有“手電筒”功能,就是為了用戶在夜間掃碼這個使用場景做的設計。

2、使用時網絡環境

不同的網絡環境切換不同的產品使用模式,主要是針對流量消耗比大的APP,比如在線視頻類(加載&下載)、云盤網盤類(上傳&下載)、電商類(不要小看你刷一下午淘寶所消耗的流量)。

上栗子:

天貓APP,當檢測到網絡環境由Wi-Fi切換到了移動網絡的時候會用toast提示用戶:“在移動網絡下,為您呈現普通質量圖片”,這種設置方式就有效的節省了用戶的流量,并且提高了頁面加載速度,為用戶提供了足夠的“安全感”,不至于在4G環境下刷一天淘寶之后第二天發現房子是中國聯通的了。

網易新聞客戶端的直播功能,在檢測到非Wi-Fi的網絡環境時,會直接在播放器頁面上給出提示文案:“正在使用非Wi-Fi網絡播放講(應該是“將”,網易的錯別字)產生流量費用”

很多產品同學在考慮網絡狀況的時候通常只考慮“Wi-Fi網絡”“移動網絡”“無網絡”三種情況,有一種“弱網環境”的情況是很多同學沒有考慮過的?!叭蹙W環境”可以理解為,通過數據能夠檢測到APP心跳,但是請求接口&返回數據的時候出現數據返回異常、加載過慢等情況。這個時候給的提示,應該是區別于“無網絡”環境的提示的。比如:“當前網絡環境較差,請檢查您的網絡”當然,是否要有“弱網環境”的特殊的網絡環境區分,還需要結合各自的業務情況。

3、用戶使用時的心理

用戶使用心理也是很多產品同學都容易忽略的一個點。思考一下,你負責的這個功能,在用戶使用的時候用心理狀態是什么。我們能不能根據用戶使用該模塊時候的不同情緒,進行不用的風格設計。

以我所在的電商領域為例,“確認收貨”與“申請退換貨”這個功能大家應該都用過,那么用戶在進行“確認收貨”操作與“申請退換貨”操作的心情肯定是不一樣的。“確認收貨”的時候用戶的心情就類似于拆快遞時候的心情:

一個字:爽!

兩個字:很爽!

八個字:寶貝兒你咋才來??!

(對!你沒看錯!就是沒有三四五六七個字的例子?。?/p>

結合著這種“拆快遞的心情”,就可以考慮在用戶在進行操作的頁面文案上進行一定的處理,比如彈窗再也不是干巴巴的“確定”“取消”。而是一種可以喚起用戶“同理心”的情緒引導性文案,用戶在使用的時候就像發現了一個小彩蛋一樣。不要小看這一個個很小的“點”的力量。用戶是感性的,在使用某款產品的時候,經常恰恰是某一個很小很小的點,恰到好處的觸到了用戶的G點,邂逅,就這么發生了。

圖片僅為示例

4、使用設備:

同一款產品,尤其是內容類產品,在PC與APP上顯示是有很大差別的。

這次,把我自己當栗子。

其實在最初寫文章的時候,我就意識到一個事情:我寫這篇文章的過程,其實本身就是產品設計的過程。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實質上就是用戶。我寫下的這篇文章,就是呈現在用戶面前的產品。我寫下的每一個文字、插入的每一張圖片、進行的每一次排版,都會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

有時候我在閱讀平臺上的一些文章的時候,我就在想:這篇文章的作者一定沒有很全面的考慮用戶使用情景。為什么呢?因為我發現很多作者在文章中穿插的圖片,閱讀起來體驗很差:動不動就是一個巨大的流程圖或者思維導圖,這種圖片往往是使用“截圖”功能截下來的,“截圖”的過程中本身就會有一定的分辨率損耗,再上傳到網站上,也許還會有進一步的壓縮,如果字多一點、字小一點,用戶幾乎無法看清圖片上的文字(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看到過好多這種圖?)。

文章上傳是在PC端,作者們預覽了一下,覺得視覺效果還不錯,就直接發了。但是沒有考慮到很多用戶閱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往往是在手機上(文章有可能被發到公眾號、今日頭條、簡書等平臺,都是移動端),很多圖片上的文字小到我在PC上使用“點擊查看大圖”功能都看不清,更別說使用手機瀏覽文章的用戶了。這種圖片對于手機端的用戶來講,不僅沒有起到幫助閱讀與促進理解的作用,反而會成為一種閱讀障礙,屬于典型傷害閱讀體驗的內容,很多手機端的讀者在看到這類圖片的時候,掃了一眼發現啥也看不清,就像“跨越障礙”一樣直接用拇指在手機屏幕快速往上一劃,繼續閱讀圖片下面的文字了。即使圖片上的內容極其“干貨”,對用戶來講確實有很大價值,用戶先把圖片存到手機相冊,再到手機相冊放大圖片逐字閱讀,也極大地增加了讀者的信息獲取成本,體驗確實很差。

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作者在制作這些圖片的時候,確實花了很大精力與時間,比如單單一個思維導圖,就需要作者花費兩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去完成。但是讀者(用戶)是不關心工作量的,讀者只關心我能不能從文章中讀到我想讀的東西(干貨)。如果圖上的文字連看都看不清,那么即使這種張圖表的內容用了一年的時間完成, 對讀者依然是沒有意義,并且讀者也不會關心。而這個問題,就是沒有考慮用戶的使用場景導致的。

所以在我之前的文章里,都盡可能的少用圖(我從來都相信文字表達的深度)。即使用圖,也會保證圖片的文字很少并且在移動端可以看清。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增加文章的可讀性,為了能讓你們看的下去,我都盡量把本來枯燥無味的邏輯性文字包裝成段子輸出給你們。樂著,就看懂了我想表達什么。

比如這幾篇文章:

《產品經理,你會不會好好說話?》

《產品經理,為什么你跟領導撕逼從來都贏不了?》

通篇寫理論,我也不是不能寫,但是你們不愛看??!

操碎了心我真是。

容易么我。

5、其他

讀到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出來,在文章開頭的兩張圖,iphone接電話的兩種交互方式是分別在什么使用場景下制定的。

公布答案:

左圖的交互方式,是在手機未鎖屏時的交互方式。

右圖的交互方式,是在手機鎖屏時的交互方式。

手機在未鎖屏時,手機有很大概率是在被用戶使用的狀態,因此不會產生誤觸,不需要完成“點擊-滑動-松開”這一系列較為復雜的操作,只需要點擊一下就可以完成接聽動作,用戶接聽起來就很方便。

手機在鎖屏時,是未被用戶使用的狀態,這個時候手機有可能不在用戶眼前,比如在口袋里,或者包里。采用“滑動接聽”的交互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止誤觸。

是不是,真相大白了。

這篇文章不可能把所有的用戶使用場景都覆蓋到,但是跟大家交流的其實是一種思路,如何考慮使用場景,并且有針對性的優化產品。魚,不重要。漁,才重要。

考慮用戶使用場景對產品設計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很多產品同學的想象。結合用戶的使用場景,讓一切提供給用戶的服務,都是剛剛好。

用戶剛剛覺得口渴,我們就把一杯溫度剛剛好的白水送到用戶面前。

用戶剛剛覺得冷,我們就把一件厚薄剛剛好的外套送到用戶面前。

一切,都是剛剛好。

剛剛好,就很好了。

 

作者:譚小超,拿掉所有的標簽,僅僅是一個想做好產品的小學生而已。

本文由@譚小超?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雖然說考慮了用戶場景,但一致性就欠缺了,不明真相的用戶在突然看到另一種交互方式的時候可能會產生疑惑,咋突然變這樣了呢?

    來自北京 回復
  2. 作者寫的很好。作者舉得蘋果的例子我倒是很早有過思考并且得出過跟作者所說的一樣的答案,但是我是在鎖屏狀態下無法直接掛斷電話,而激發出的思考,也就是說,這個設計曾經帶給我很不好的體驗。

    來自廣東 回復
    1. 鎖屏效果下不是連按2下鎖屏鍵就能拒聽了嘛

      來自廣東 回復
  3. 譚博犀利

    回復
  4. 學習了,應該逐漸培養這種思想,謝謝超哥!
    順便說一句,心疼一下超哥啊~寫成段子確實讀起來很好,繼續操心下去吧,哈哈

    來自江蘇 回復
  5. 第4點關于使用設備的部分,說到寫文章上傳圖片,特別是一些導圖,我也經常用;
    從直接看的角度來講,確實很多導圖看不清楚;
    但你發現沒,很多新人喜歡去收藏,有圖的文章,往往收藏率比較高;

    來自廣東 回復
    1. 是,確實很多新人喜歡收藏,這一點我原來想在文章里寫的:想問各位新人同學們,你們收藏的文章,可曾塵封。。。

      來自北京 回復
    2. 哈哈,那倒是,很多時候收藏后也就沒打開過了;

      來自廣東 回復
    3. 我沒有太明顯的收藏意識,我看這些前輩們的經驗是在文本文檔記下來的,把自己看到的覺得應該學習的東西記下來,最前面把網址記下來,偶爾翻開看看(現在感覺應該增加翻看的頻率了),幾乎不使用收藏功能,確實收藏了也不回去再看一遍。

      來自江蘇 回復
  6. 對第二種我也經常困惑,每次都不知道怎么掛電話,直到幾次嘗試按電源鍵才掛掉,不知道這個功能就這樣設計的還是無心插柳

    回復
  7. 精通iPhone的人知道,點擊電源鍵一次靜音,兩次掛斷,這個功能確實挺人性化的,但是這只是在這種“你已經知道有這個功能”的情況下覺得人性化。我們想象這樣一種場景,一個剛剛食用iPhone的人,第一次打電話是用的第一個界面,很清晰明白,紅色掛斷,綠色接聽,之后第二個電話卻變成了第二種界面,這時我敢說這個用戶百分百會感到困惑,之前的使用經驗全沒用了,顏色與之前也不相同,交互也不相同。最重要的是掛斷沒有了,用戶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一個bug。

    回復
    1. 記得最開始 我使用就是這種感覺,完全不知道怎么掛斷 ?

      來自廣東 回復
  8. 首先,考慮場景,和該場景下用戶的心理,很正確。另外,我覺得iPhone的兩種接聽屬于脫褲子放屁,會讓用戶迷惑,比如第二種接聽,到底如何掛斷?

    回復
    1. 我有時候也碰到這樣的情況,幸虧 我知道如何靜音,但是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