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沖突與產品的設計

0 評論 4224 瀏覽 1 收藏 5 分鐘

要做出讓年輕人熱愛的產品,關鍵是要到年輕人第一現場去。今天,亞文化群體年輕人很重要的現場,年輕人現在消費的不是簡單的功能,不是簡單的品牌,他消費的是參與感。

我很幸運,一直在做的幾款產品都是面向我這個年齡段的人的,所以,相對輕松。很多時候,我就拿我自己的喜好去評估用戶是否喜歡,基本上就不會出大問題。

不過,我一直在琢磨另外一個問題,為什么有一些產品,外界的評論非常好,用戶也很多,但是,我始終融入不進去。

比如,豆瓣的小組。用豆瓣的話說,這是一個能量超級大的產品,通過這個大容量的產品,他們分化出來很多小產品了,但是,我總是融入不進去。

我試圖關注了很多很多小組,也在看他們發布的內容,可是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回復,我也看不懂他們為什么那么樂此不彼的刷屏刷回復。。。

后來,《小時代》這個電影上線,我去看了這個電影,我覺得電影本身拍的很爛,但是,題材很好,手法也很好,90后的心理抓的超級的準。

果不其然,這部電影在網絡上的評價直接就是冰火兩重天。說他爛的人覺得狗屎不如,甚至直接動用道德武器,矛頭直指郭敬明;說他好的人覺得他很有水準,是個很成功的「產品經理」。

《小時代》及小時代續集的票房大賣,很直觀的說明了問題。這是一個符合某一類人群的需求,且非常成功的將他們的心理表達出來的電影。

這2個現象放在一起,我開始明白了,每代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不同的價值趨向,不同的價值趨向引發了文化的沖突。文化的沖突表現在「產品」上,就引發了不同的好惡評價。

60后這代人是讀張愛玲的,70后這代人是聽鄧麗君的,80后這代人是看杜琪峰的,90后這代人深受郭敬明的影響。。。

在百度風云榜的人群風向標里,拋開極度熱點的關鍵詞,不同人群的搜索行為差異很大。這是不同人群需求點的一個很直接的表述。

前幾天,小米的副總裁阿黎在極客公園做了一個題為「年輕人在想什么」的演講。

這個演講里,阿黎分析了當下年輕人最愛玩的幾種產品,暴走漫畫、彈幕視頻等。從這幾種產品入手,阿黎認為「亞文化」是產品經理的必修課。

這種亞文化背后其實是當下年輕人的2種思想的外在表現,個性的表達自我和參與感。

阿黎認為,要做出讓年輕人熱愛的產品,關鍵是要到年輕人第一現場去。今天,亞文化群體年輕人很重要的現場,年輕人現在消費的不是簡單的功能,不是簡單的品牌,他消費的是參與感。

我們應該對未來的主流文化心懷憧憬、保持前瞻發現的激情。因此,亞文化是我們產品經理的必修課。

– 真誠的推薦大家仔細讀一下這篇文章。

文章地址:點擊這里

作者:KentZhu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