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博大:從記賬軟件看工具類產品如何發展
工具類產品在未來的機遇是非??捎^的,這很可能會成另一種有效的商業推廣模式,產生巨大的商業效應。
記賬類產品的發展方向分析
首先要明確的是記賬類產品的工具屬性,最好的工具型產品就是能讓用戶“用完即走”,把工具的核心功能做到極致,比如記賬類產品,讓用戶快捷方便的記下賬單才是記賬類產品的立身之本。不論是什么時候,優化用戶在各種場景下從拿出手機點開記賬軟件到記錄收支的這個過程都應該放在首位,其次是滿足用戶對于記賬的各種需求,這兩種需求在KANO需求模型中屬于最重要的基本型功能和期望型功能的范疇,做的好不好直接跟產品的成敗相關。不過要說明的是,“用完即走”僅僅指的是針對核心功能來說是用完即走。
工具型產品如何提升用戶活躍度和用戶的終身價值呢?答案肯定是結合工具產品的人群垂直屬性去建立相應的商業模式,通過商業模式的開展來提升用戶的活躍度和終生價值。記賬類產品的后續發展方向很好確定,無非就是為用戶提供“生錢”或者“生錢”的路徑,比如隨手記、網易有錢等記賬產品為用戶提供了五花八門的理財服務,甚至建立相應的理財社區,不像WIFI萬能鑰匙那樣在后續發展方向上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面臨難以打開的局面。因為就在于記賬類工具產品的用戶需求容易確定:表面的需求是記賬,深層次的需求就是對錢的需求,而且比一般的人需求更大,要不然就不會選擇記賬這種方式來規劃自己的財政,當然不排除少數人的其他想法。
記賬類產品目前的市場環境
目前記賬理財類產品前三位分別為隨手記、挖財記賬理財、口袋記賬,幾乎占據了記賬軟件的半壁江山,產品采用的模式清一色是“記賬+理財”的生錢模式,龐大的用戶量和上千萬的融資證明了這的確是一條康莊大道,要想后來居上,繼續走這種模式無疑是非常困難的:一是因為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二是現有產品已經建立了壁壘很難把用戶挖過來。反觀“記賬+消費”的省錢模式還屬于一塊處女地未被開發,具有極大的潛力。
記賬+消費的可行性分析(市場、用戶、產品)
可行的方案就是在軟件里建立相應的購物商城,用戶在完成記賬之后,主動或者被動進入商城里進行瀏覽、購物,然后再記賬,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從商業合作的角度來看,我們完全可以拉到一些商家進行合作,入駐店鋪或者商品。從用戶角度來說,如果提供的商品有足夠的吸引力,就可以正好契合他們的省錢的需求,由于記賬本身的特殊屬性,通過賬單及賬單備注能夠大致地了解到用戶的消費行為習慣,可以很容易地建立相應的用戶畫像,進行較為精確的商品推廣。比如可以向一個經常購買電子產品的人推薦最新款的手機或者電腦,這些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從產品本身來說,在軟件里增加相應的商業板塊也是非常容易的,不過要處理好交互和邏輯模塊。
如何實現目標(建立社區、增加功能、增加功能的銜接)
由于工具本身的屬性,用戶對產品原本的認知是這樣的,你就是個用完即走的工具,滿足了我的需求我就走,在這樣的基礎上談提高用戶活躍度都是耍流氓。比如支付寶,做了那么多次努力的轉型效果都差強人意,為什么?
- 用戶僅僅把你當做一個錢包,什么?你要搞事情,還是在我的錢包里搞事情,我一定不買你的賬。
- 沒有為用戶提供留下來足夠的理由或者沒有為用戶留下來做足鋪墊。
典型的就是BOOM的一下子,直接來了個校園日記,用戶接受不了,社會也受不了,一定是失敗的。不過支付寶在那么多嘗試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畢竟有那么多產品經理,比如螞蟻森林項目,通過載種屬于自己的樹苗,每天偷能量澆水這些活動為用戶留下來提供了足夠的理由。
雖然它在初期只是一個公益項目,無心插柳柳成蔭,它創造了需求,帶來的效果確實是最大的。由于工具產品的人群屬性不同,不同的工具產品尋求轉型的難度也不一樣。
比如在上海地鐵推廣的花生地鐵WIFI,用戶就是大眾,無法準確標記,所以它能且只能選擇了“功能+資訊”的發展方向,因為資訊是面向大眾的。但是面對今日頭條這種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它僅僅有一個入口優勢而已,無法為用戶留下來提供足夠的理由。所謂的工具產品轉型,就是在用戶原有需求的基礎上發掘(尋求潛在需求)或者創造其他需求去滿足。記賬類產品轉型的優勢就在于不僅僅在于有入口,還在于它發展的方向就是在挖掘用戶表面需求滿足潛在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的。
從記賬到購買付款是個不小的跨度,整個產品算是已經進行了半個轉型,如果做的足夠好,后期的重點一定會偏移到消費板塊。過渡的問題有三方面:一是目前的購物平臺很多,如何把用戶吸引住,我們的優勢在哪里、應該怎么去建立。二是如果硬生生地把消費模塊塞進主要界面用戶根本還是記完賬就走,效果首先無法保證。三是這兩個功能之間的步驟跨度大,基本的步驟有記賬、進入商城、瀏覽、加入購物車、付款、記賬,每一步都會有一定的用戶流失率,積累下來的用戶必定也會寥寥無幾。
既然不能實現從0到1的跨越,從0到0.5再到1這樣的過渡手段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目前沒有一個明確的過程,所以無法從產品角度去分解問題,從用戶角度分析是條捷徑。用戶購買過程心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我們的優化過程應該結合現有的產品在這幾方面下手,使得整個購買邏輯通順,購買過程圓滑過渡。
- 引起注意
- 產生興趣
- 使用聯想
- 進行比較
- 進行購買
具體的方案如下,首先是將商城入口放在一個用戶可以展示賬單和已購買物品的UGC社區中,社區放在主頁的Tab欄中,引起用戶的注意并保證足夠的曝光量。
社區初期的內容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運營人員發布內容,內容要符合兩個要求,既要具有足夠的引導性又要保證內容的質量;二是用戶創造的內容,采取各種措施鼓勵用戶在社區展示出他們的賬單中的物品與商城里購買的商品,引入贊和評論的功能,加深社區的深度,增加用戶粘性,通過這兩步引起用戶的興趣,并依靠內容的質量和產品的設計激發聯想。
整個社區和商城都要體現出兩個特點:好貨低價??梢詷顺鱿嗤锲吩谄渌脚_的價格,為用戶提供一個完善的對比的機制,一目了然。這點應該學習網易嚴選,它的品牌理念是“好的生活,沒那么貴”,為用戶提供好商品、好價格、好服務,和你一起為美好生活努力。為了縮短用戶購買的過程,可以根據收集的用戶畫像、平時的記賬特點、在社區里的瀏覽記錄三方面進行相對精準的社區商品推送,這樣培養出一批忠實用戶。依據社區的發展程度,如果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到后期可以把商城放出來作為一個獨立的板塊,這時候就顯得順理成章,能保證有足夠的人氣和吸引力。
數據反饋機制的建立(關鍵指標的監控、商城、漏斗轉化模型)
邏輯可以定性,但是無法提供精準的數據解決細節問題,上面的一整套設想一定有不少的坑等著來填,不怕填坑,怕就怕在坑在哪里都不知道。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數據反饋機制一定是必要的,細分到每一個粒度因素,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才能做到有據可循。針對我們的設想,數據的監控可以放在兩方面進行:
- 關鍵指標的監控。收集用戶在軟件內活動流程的關鍵點,比如用戶記一筆、社區、商城、的總點擊數,統計每一個頁面的點擊率和跳出率,在社區的內容瀏覽量和瀏覽時間等。
- 建立多個流程的漏斗模型。除了關鍵點的監控,還需要將這些點的動作聯系起來,構成一個個長短不一的漏斗模型,重點放在記賬、社區、商城三方面,比如從記賬到進入社區的過程、從記賬到發帖或者評論的過程、從進入社區到進入商城購買的過程。走過這些過程的人數一定是遞減的,統計每一步的流失率,初期數據收集起來之后建立一些列標準以資今后對比。
通過嚴格的數據把關,很容易可以知道哪一步流失率偏高或者轉化率偏低,這樣很容易找到問題所在,具體的問題怎么處理可以從功能、邏輯、交互、界面上考慮,進行分組測試、A/B測試、用戶調查等方法驗證猜想。
將來要面對的挑戰和機遇
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記賬類產品都采用了“記賬+消費”或者純“記賬+廣告”的模式,從目前的角度來看,這個模式無疑具有開創性的;從記賬的角度切入商品市場,緊密的貼合了用戶的需求。但是,這其中將要面臨的挑戰和困難也是不言而喻的。從產品角度來說,記賬對用戶消費行為習慣雖然有一定的統計,但是明顯不夠精準,比如用戶為餐飲記了一筆,我們并不知道具體點的是什么,如果將賬目更加細分,容易造成記賬負擔而且用戶也不一定會去細記;究竟是自己代理做商品還是接入第三方平臺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各有利弊的方式目前只能視情況而定。
不過,未來的機遇也是非??捎^的,這很可能會成另一種有效的商業推廣模式,產生巨大的商業效應,為工具類產品的發展提供一條可借鑒的道路。
作者:小姜文藝貓,粉粉日記產品經理,精益創業研究者,致力于用戶體驗、用戶需求挖掘。
本文由 @小姜文藝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作為一個記賬類App的開發者,目前恰好遇到了變現的問題,因為作為工具類軟件,簡潔實用是最重要的,記完一筆消費之后,很多用戶就關閉了。
那接下來,如何引導用戶做更多的事情呢?
文中所說的 記賬+購物 的確很不錯,但是,這個順序本身就反了,絕大多數情況都是買完東西后再記賬,如果在買完東西,去記賬,然后又引導用戶去購物,對絕大多數用戶而言,是反人類的流程。
所以,對于這一點,我唯一想到的比較好的辦法就是通過精準的數據分析,對賬單進行統計,篩選出目標用戶(比如經常買衣服的用戶),然后對這些目標用戶,去引導他們進行消費
我使用的記賬工具沒有上榜orz,叫記賬城市;里面集成了類似clash&clan的游戲功能(模擬建設)~雖然無法提高頻次,但游戲的建設內容刺激了我保持記賬的熱情
安卓沒找到這個app,想體驗一下游戲
是ios的哈哈哈
我剛好相反……一直有記賬的習慣(記了3年),好奇想體驗一下這種模擬經營的模式就安裝了記賬城市,然而用了5分鐘就想卸載了……可能作為游戲是挺好玩的,引導性也很強,但我只想簡簡單單記一筆賬…… ??
有時給產品做加法的方式能有好的效果,但有時減法才是用戶想要的。就像uc新出的極簡瀏覽器
之前體驗過幾天,模擬城市建設的游戲方式跟記賬的結合很自然巧妙的呢~
寫的很好學習了 但有個問題是場景的次序:記賬是消費之后的場景,所以消費+記賬是可行的,其實很多電商都會有賬單功能;但如果用戶在消費結束后主動記賬了,再立即返回消費,這種逆向感覺并不是很合理。正如kano模型的反向型需求,會引起基本需求用戶的不滿,相信這也是該模式沒有開先河的原因吧。
針對很多二次消費的產品在產品內給的信息導向足夠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