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之素養

0 評論 4247 瀏覽 2 收藏 5 分鐘

設計師的素養應該如何培養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也是一個設計師終生的事業,它不會有完成的一天,前人的智慧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啟示,讓我們領略設計精神之所在。

中國互聯網設計界十幾年的變化,從網頁設計師變身界面設計師、交互設計師。大多數都是隨著一個行業的興起而前赴后繼的投身其中,而實際上這三者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設計師自身更不應被一個名銜而限制了自己的視野和思維。
設計,先天的具有交叉學科或跨學科的性質。所謂“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現代設計越來越多地具備文化意義,美學、文學和工程學等??v觀我們熟悉的當代設計大師,原研哉、深澤直人、鄭秀和,無不是在建筑、室內設計、產品、平面等范疇跨界別的探索、思考、發現、融合、構想行動方案,終成大器。衫浦康平如是形容他的設計哲學“早年我在做建筑師時,不只是關注建筑的結構,甚至會設想房間墻紙的顏色。我體會到,音樂、建筑、繪畫等等都只是設計的一個方面,只有把這些方面都掌握好,才能讓自己的手能夠握成一個拳頭,讓自己的設計具有力量。所以,我還在不斷學習?!?/p>

給走出校園跨入社會的年青設計師

梁啟超的一段話:
“學校所學不外規矩方面的事,若巧則要離開了學校才能發現。---況且一位大文學家,大美術家之成就,常常還要許多環境及附帶學術的幫助。中國先輩說要“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將來你學成之后要常常找機會轉變自己的眼界與胸襟,到那時候或者天才會爆發出來,今尚非其時也。

這種境界,固然關系人格修養之全部,但學業上之熏染陶熔,影響亦非小,因為我們做學問的人,學業便占卻全部生活之主要部分。學業內容之充實擴大,與生命內容之充實擴大成正比例?!?/p>

沒有比大師更好的語言給同學們建議了,年青設計師是最不受太多環境影響,思維開闊,充滿激情和美好理想的一群,堅持你們的理想,為成為Top Designer而努力。

跨界

是目前一個流行詞語,不只是在設計界,而是在各個范疇都在不斷的探索其中的可能性。但他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早在二千年前維特魯威在其著作《建筑十書》中除了建筑范疇亦引用了幾何學、光學、聲學、氣象學、天文學以及哲學、歷史學、民俗學等論據以昭示多學科對建筑創作的作用。

生活中人人都是設計師,都有各自不同的背景和對美學的理解,面對各方的疑問甚至挑戰是必然的,設計師就有義務對設計提供論據的支撐。而論據來自各方知識的理解整合,所以對設計師的學習和理解能力就尤為重要了。

“如果你要在一個領域里做得特別出色,你就必須在其他領域里吸取靈感和素材!”

創新

我相信“太陽底下無新事”,似乎是一個挺不積極的觀點,偉大的創新也不一定是驚世駭俗的,畢竟我們是人不是神,創作出一個世上不曾存在的事物那是何等的神跡。最好的創意都隱含在我們的自然界,日常生活和意識當中,他們提供我們無限的靈感,通過對身邊事物的洞察、解構、重新組織就有無限可能性與戲劇性,尤其是需要一個多學科的組織互相補充來達成。

設計師并不是天生就有異于常人更高的審美眼光或是品味,而是通過對自身的修養的過程,豐富視野和身心而達到的境界。為此終生達成的境界齊共勉。
(本文出自Tencent CDC Blog,轉載時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