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與用戶心理

5 評論 15372 瀏覽 93 收藏 14 分鐘

本篇內容是演講稿,歡迎業界討論。

大家好,今天我們在這里談論產品設計與用戶心理方面的內容,由于時間的限制,我不可能將這個問題完全說透,但在這個有限的時間里,我們可以從一些小的側重點開始探討,其目的是為了讓大家在產品設計中有新的思維著眼點。

一直以來設計與產品用戶之間始終存在著各種隔閡,造成這種原因一方面是設計師的工作狀態通常比較封閉,有相當多的設計師工作一整天也不會與客戶有任何討論產品的機會。另一方面在于產品經理對設計的理解還處于淺顯的程度,僅僅把設計看作是產品的外表美化。這些問題都會讓設計師在實際工作中找不到自己真正應該存在的位置,同時也會讓設計師與產品用戶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我們的設計師往往離用戶太遠了,所以彼此之間造成了很多認識上的誤解。設計師固步自封所設計出來的產品也得不到客戶的認可。我們可以從一個小的認知差距討論這個問題。

那就是用戶的美和設計師的美彼此之間到底有什么差別?

設計師在工作中通常會犯一個錯誤,將自身對美學的認識強加給用戶,或者說希望用戶能夠接受,這個思維的錯誤在于沒有考慮到用戶的立場,也就是作為用戶,憑什么要接受設計師強加給他的設計方案,憑專業?憑美學?都不是最有力的理由。因為用戶從來不是專業人士,他們沒有義務從一個專業的角度判斷一個產品的設計好還是不好。在這一點上,設計師需要明白彼此的差別在哪里,并且采取正確的行動。

用戶的美是對自我的認識,設計師的美是學習理論和實踐的結果。

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用簡答的話區別就是:設計師在想什么?而產品用戶又在想什么?

我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設計師在想什么?

有些設計師想法是很簡單的:學習新的技法;學習新的軟件;探討新的流行風格;或者復雜一點,提升設計的藝術高度等等。萬變不離其中,自我提升是設計師最看重的。

我曾將參加一個訪談,節目的最后主持人希望我為在場設計從業者和愛好者推薦一本書。我想了很久,到最后也不知道應該為他們推薦什么書才好。為什么呢?因為我并不清楚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設計著作是什么?我很少關注這些。之所以我不會將注意力放在這個部分,很大程度在于,我們所面對的產品用戶,根本不會去看與設計相關的書,能夠看與設計相關的書只有設計師。至于用戶會看什么,大多數的設計師并不知道。

中國古代有位兵法大家說過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意思是:要知道自己,知道對方,打仗才不會有危險。所以我會更關注用戶會看什么,并且花時間去看他們所關注的內容,去看他們平日里看的書,這就是設計師的眼界和立場必須要能夠超越自身的專業界限,去了解要去服務的人,思他們所思,想他們所想。

用戶的想法是會隨著自身的認知而改變的,如果一個設計師見過的客戶足夠多,就會發現,用戶對美的認識與他對自己的社會定位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站在這一點,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并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我將用戶對產品的設計的心理需求大致列為三個基本點:思維便捷,邏輯簡單,不要太炫。

對用戶而言,無論一個產品設計的功能是什么?概念簡單是他們的第一需求。用戶比設計師想象的還要小白,基本上屬于直線思維模式,所以當一款新的產品上市時,所有包裝下的新概念,其本質都需要最簡單的邏輯關系,不需要用戶思考就能明白的產品功能是最容易被市場所接受的。這種邏輯的簡單還包括了實際的交互操作和特效效果。對設計師而言炫目是設計技術的體現,但對用戶而言,產品的需求不是為設計師炫技而存在的,這個主次關系往往會被設計師忽略,作為設計師本能的專業立場,炫技是在產品設計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但如果站在更高的商業立場,市場的需求永遠比設計師個人的專業表現力更加重要。

有的產品經理對設計的理解很多還停留在外觀裝飾的程度,似乎一款產品解決了外表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切。這使得很多公司將設計師如同小雞圈養在一個籠子里,既不參與產品的前期市場調研,也不參與對客戶訪談,僅僅是拿到產品經理的圖紙,開始填色畫圖,這種閉門造車設計出來的產品,往往不能獲得良好的市場反饋。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把設計放到工業革命,技術革新的角度看待,將設計真正看做產品的龍骨結構,而不是將設計看作外表的美化。

當設計成為產品龍骨結構的一部分時,就能對用戶的行為產生影響。在今天大數據的時代,很多產品的市場決策取自大數據分析,似乎用戶的行為開始變得可具備預見性,總觀大數據的人好像成為了上帝,還沒有開始,就能預測出結果。但數據的理性與用戶的感性之間往往會存在偏差。

我可以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今天是周五,工作結束后你和朋友聚會吃個飯,去哪里吃呢?可以上點評網看看哪家店的評價好,消費的人多,這種數據就能對人產生選擇影響。

但如果一個人想報考一所大學,他會僅僅因為大學的評價數據高,報考的人多,就去做決定自己一生命運的選擇嗎?

又或者一個人想找一個女朋友,他會僅僅因為這個女人的照片點贊人數多,人氣最高,就考慮將自己的終生大事與她聯系起來嗎?

再或者我舉個更極端的例子,你在一艘船上發生了海難,所有的人都需要尋找救生艇,你會在這個時候拿起手機查詢哪個救生艇的人多,或者人少嗎?

…………

我們會發現,在人的一生中,真正重要的、關鍵的選擇,并沒有多少數據的成分,相反是人的經驗和直覺占了大多數。這就是上帝創造人其中的一個奧秘——人是不可真正預測的。

所以設計對人的行為產生的影響也不是絕對的。

所以如何讓產品與用戶之間產生良性溝通,設計師的價值就在于此。一個好的產品可以讓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就了解設計師背后的意圖。當蘋果手機改變了人們對手機的操作習慣時,蘋果手機的設計師其背后的禪宗思想不知不覺已經影響了全世界,一個產品的背后如果沒有深刻的哲理,作為哲理的履行者是無法將這樣的思維投入到產中之中的。所以真正的成功除了市場和金錢的成功外,還有更為深刻的哲理成功。

設計師與用戶到底應該成為一種什么樣的關系。是服從與被服從者,還是引導與被引導者,我想都不確切,因該說,設計師與用戶應該是選擇與提供者彼此互為師徒。設計師為用戶提供選擇,同時用戶的選擇結果也在影響設計師下一次所要提供的產品。這兩個方面,任何一個單方面的脫離軌道,都不會造就出一個成功的產品。

那么設計師應該如何為用戶提供產品的選擇呢?這需要設計師有更大的胸懷和立場去看待設計這個問題。

2000年前的老子在《道德經》中就提出,“萬物并作,吾以觀復”。意思是:這天地萬物形態并放,我要觀察他們周而復始原本自然的樣子。同樣的,設計師也需要客觀的了解設計在商業產品中原本應該所處的位子,故意夸大設計的用途,或自貶設計的毫無價值都不是正確的態度。在這一點上,設計師也需要好好思考,自己每天上班工作,究竟在做什么?

設計的價值在于賦能于商業并為人類的社會活動提供更為優質的生活方式,為整個社會的進步創造商業之美。這種概念應該是產品在設計中的根本立足點。因為未來的中國經濟發展,人們的社會生活不會再僅僅局限于產品的基本功能,用戶的需求會向多元化,個性化發展,這意味著在各個行業,設計還有極大的為待開發的發展空間需要設計師去創造。創造是人與這世間動物之間決定性的差別,人之所以為人,在于人的創造之能猶如星河浩瀚,無窮無盡。這是時代給予設計師的責任,也是每一個設計師的從業使命。

歡迎大家與我有更多的交流,謝謝!

 

作者:王沛 | Ada Wong |

本文由 @王沛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想對你表達一些什么

    來自浙江 回復
  2. 直覺偏感性,數據偏理性,有點走極端,相輔相成吧

    來自江蘇 回復
  3. 寫的不錯,但是我認為數據還是挺重要的,對于理性的判斷 ,作者所說的直覺判斷,要有經驗和日常觀察積累才能做到,在還未擁有的前提下,數據也是比較重要的判斷依據, 也無可否認對于情感,感性的判斷憑借一種直覺 也是數據無法代替的。數據和直覺判斷應該是相輔相成。

    來自廣東 回復
  4. 寫的很好,謝謝分享。

    來自廣東 回復
  5. 很漂亮的PPT,挺受用的內容,謝謝分享。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