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考|勿被預設的「目標」閉目塞聽

1 評論 4653 瀏覽 3 收藏 6 分鐘

設立宏觀的長遠目標,對于缺乏定力的人很容易半途而廢,而即使是定力足夠強的人,發現環境變化后目標本身不再有價值,也會陷入到迷茫之中,不甘心而繼續堅持的話,最終也只不過是造成資源的浪費。

作為一個習慣于未雨綢繆的人,我對設目標這件事情的正確性一直深信不疑,認為它可以給未來一個更清晰的方向。然而,近期和家中一位從高管走向創業的長輩交流時,卻得到了一個耐人尋味的人生建議:不要設目標。

我并不想用二元論來評判設目標本身的正確與否,但也開始思考,自己是否在設目標時用了不夠成熟的方式,過于專注目標本身是否給自己帶來過什么負面影響,而答案是肯定的。

過早設立目標形成偏見

大家對設計前期的「調研」并不陌生,然而實際工作中,我會感到調研有時并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有時收集到的都是一些已知的問題,有時到了項目后期才被指出一些疏漏,而前期調研時卻完全沒有發現。

是調研本身有問題嗎?一開始我有這么懷疑過,但后來意識到,更大的問題也許并不是出在調研本身,而是我進行調研的初衷,我是為了證明自己已經預設好的目標(其實應該是假設)合理性而去調研,再從調研結論中反推得到目標,進而在調研面的選擇、調研結果的處理分析中有意無意放大了對目標有利好的一面、而忽略了對目標本身會形成挑戰的那部分信息。

過早設立目標,讓我從一開始就陷進了自己的偏見。更合理的做法應該是在 Empathize 階段清零自己腦中的偏見,不被過往經驗所誤導,多角度全面接收各種信息,驗證預先的假設是否合理,若合理當然好,不合理則要果斷進行調整取舍,而不是在諸如 Deadline 之類的壓力下,一意孤行地堅持。

環境變化后的刻舟求劍

我所在的項目組有時會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規劃未來半年至一年的業務產品規劃,一開始我還興致勃勃,但后來發現,能在 3 個月以內按規劃執行就不錯了,至于超過 3 個月的,基本都會因為業務環境的變化、策略的調整而作廢,被新的規劃縮替代。

對于目標也是一樣,長輩說不建議設目標的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外界環境太過于瞬息萬變。對于一些目標的追逐,在業務環境發生變化之后,就變成了毫無意義的刻舟求劍。

設立宏觀的長遠目標,對于缺乏定力的人很容易半途而廢,而即使是定力足夠強的人,發現環境變化后目標本身不再有價值,也會陷入到迷茫之中,不甘心而繼續堅持的話,最終也只不過是造成資源的浪費。

并不是說不該設立長遠目標,只是我開始覺得,對長遠目標,必須基于自己足夠清楚什么是「不會變」的,圍繞不變的初衷去建立目標。

中途遠離了目標本質

目標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可以衡量」,達到衡量標準的方法也許有很多,但有時我們會被衡量標準本身帶偏,而遠離了目標本質。

舉個例子,我想加強對于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沉淀,所以設了在接下來要看 X 本這個領域的書的目標,但是久而久之卻變成了機械地執行,回頭來看只發現自己看 X 本書的目標達到了,可真正有用的吸收沉淀有多少,卻是個疑問。

再舉一個例子(雖然實際工作中的場景沒這么極端),我們想要提高某某頁面對用戶的吸引、提高整體用戶轉化,衡量標準可能是 UV 點擊率等,只是達到這個標準的話可以用上很多手段,把所有內容做成可點擊、塞各種噱頭內容等,但這樣卻很難產生長久的價值。

愿我們能更理智地看待目標,而不是讓它成為前行路上的欣克龐克(英國民間傳說中提著燈籠誘惑旅行者誤入歧途的怪物)。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鴻影(微信公眾號:?鴻影的設計思考錄)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文章雖短,但也引人思考, :mrgreen: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