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車網用戶體驗部群聊之用戶研究

0 評論 5231 瀏覽 8 收藏 10 分鐘

子條:我們總結討論下最近半年用過的用戶研究(測試)的方法吧,我記得有線上的用戶調研、競品分析什么的。。。

prothink:用戶訪談、問卷調查、用戶模型。

子條:用戶訪談、問卷調查、可用性測試,卡片分類,故事版,數據研究,用戶模型。用戶模型還沒更新利用上。。我們已經做過很多這方面的工作了啊。

lio:我覺得需要探索一下用戶模型的使用方法。

魚紋慧:調查問卷_現場(10人)、調查問卷_網絡(10000+)、用戶訪談(6人)、可用性測試(25人+)、焦點小組(2-3人)、卡片分類、用戶模型+路徑+場景、心情地圖(ing)、啟發式評估、產品概念圖。用戶模型的使用方法感覺哪都沒有用好的,僅僅是個溝通工具。

lio:所以要尋找答案。

子條:誰來認真看看about face 3里面建模:任務角色和目標,魚來看吧,然后給組內分享。
你們焦點小組怎么做的,怎么沒看到過報告呢。心情地圖(ing)、啟發式評估。
得有空整理介紹下。

prothink:我剛來的時候還沒這塊內容恩,所以我們發展了。

魚紋慧:啟發式評估在之前用戶模型的報告里有。
心情地圖是結合這次改版的用戶模型和路徑,真摸索呢,
因為我一直苦惱于把用戶模型真正用于產品。

子條:還有,剛剛我看到一個卡片分類的方法,和我以前理解的卡片分類方法不一樣。不知道是沖突,還是互補。
1、卡片分類:讓用戶去分類;
2、設計師根據用戶提供的內容,對關鍵詞進行分類。
你們覺得哪一個才是正確的?

魚紋慧:卡片分類包括(開放式、封閉式)
你說那種應該屬于:1、開放式 2、封閉式。
讓用戶直接去分類就應該屬于開放式分類法;
之前車展競品分析做卡片分類時,和lio簡單的做過這種。

龍:如果是咱們有了類,讓用戶將內容放入各個分類中,應該叫封閉式吧。

魚紋慧:對呀,沒錯呀~先開放,后封閉。封閉作為開放的檢驗;開放為了了解用戶的分類邏輯。封閉為了驗證用戶的邏輯是否統一。

lio:讓用戶去分類的“卡片分類”應該屬于信息架構學科。
咱們自己分類的“卡片分類”應該屬于統計學科

子條:說得很抽象。但很正確。心情地圖你是從哪里看來的?以前沒聽說過。

魚紋慧:對用戶模型場景的輔助性做法。但是學時候,師常說的mood map。找個例子:

淘寶抄過后的:

子條:原來它就是心情地圖。

lio:啊!我也做過這個。原來有名字…我還以為是我原創的…

魚紋慧:用戶模型有了,場景有了,路徑有了,自然就該有地圖了吧。只是上課我聽過一耳朵,比如老師說#¥%#……¥mood map@#¥@#%@然后我只聽懂了mood map……

子條:我們得總結著去考慮另外一個問題:
這些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還能取得什么樣的效果,大家填一下。例如:
調查問卷_現場(10人)—->定性研究,讓問卷更合理,建立合理的用戶模型
調查問卷_網絡(10000+);—->定量研究,建立合理的用戶模型
用戶訪談(現場6人+3人);—->定性研究;?
可用性測試(現場26人);—->定性研究;優化現有產品的結構、流程
焦點小組(2-3人);
卡片分類;—>幫助架構合理的信息
卡片分類(如經銷商反饋);—->統計作用
用戶模型+路徑+場景(故事版);—->
心情地圖(ing);
啟發式評估;
產品概念圖;
數據研究–>定量研究;建立合理的用戶模型、發現流程是否有斷裂、實現數據推送

lio:產品概念圖: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出發,重新考量一個產品的用戶體驗。
用戶模型:解決“用戶是誰”的問題。

子條:我覺得 用戶訪談+問卷調查–(建立)–>用戶模型–(模擬+數據)->路徑-(模擬)–>場景-(模擬)–>心情地圖—>科學的優化產品。
這樣的結合,非常好。但做新產品,感覺還有點難。
用戶模型:解決“用戶是誰”的問題。我之前也這么理解,但現在我覺得還得加深一步理解。
用戶模型:解決“用戶是誰”以及“用戶習慣(心理模型)”的問題。
我感覺應該是這樣。心理模型=心智模型=用戶習慣=用戶群習慣。

lio:我一直都是把用戶心智模型放在場景這個層面考慮的。

子條:應該是 了解用戶—了解用戶的習慣—-了解用戶為什么要這樣去做—-了解用戶的邏輯后,利用他的邏輯—-to do我們自己的產品。所以場景應該是利用他的邏輯to do了,在know之后。

lio:恩,是這樣的。

prothink:用戶模型也變相的確定了產品定位,目標用戶群。

子條:這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目標用戶群和實際用戶群很可能不一樣。

prothink:目標用戶和實際用戶,一方面是準星,一方面是靶標,需要相互修正。

魚紋慧:產品設計前期:(總的目的是發覺用戶需求+建立產品架構)

調查問卷_現場(10人)—->定性研究,建立合理的用戶模型
調查問卷_網絡(10000+);—->定量研究,建立合理的用戶模型
用戶訪談(現場6人+3人);—->定性研究,建立合理的用戶模型
焦點小組(2-3人);—->定性研究,建立合理的用戶模型
卡片分類;—>幫助架構合理的信息
卡片分類(如經銷商反饋);–>統計作用
用戶模型+路徑+場景(故事版);—->制定、優化用戶需求及產品結構方案
心情地圖(ing);—->制定、優化用戶需求及產品結構方案
產品概念圖; —->制定產品功能

產品設計中后期(總的目的:檢驗低保真、高保真原型的可用性)

啟發式評估;—->改善產品現狀、專家角度評估檢驗產品現狀;
可用性測試(現場26人);—->改善產品現狀、用戶角度評估檢驗產品現狀;

lio:就目前來說,我覺得見效最快的應該是可用性測試??梢粤⒓吹玫浇Y果,且成本不高。

子條:恩,可用性測試最好用。最容易發現問題。

lio:但是不容易發現深層的重要的問題。

prothink:能解決目前的戰術問題,解決不了戰略問題

龍:對,產品需求方面的問題太難以發現。
我覺得通過用戶模型,可以明確用戶產品需求,也能發掘用戶出產品需求,
在這一塊,用戶模型在這方面有些浪費了~~

魚紋慧:可用性好用是在產品的中后期。我覺資訊類門戶網站用任務的方法不好解決。

lio:對!

魚紋慧:應該更偏重信息架構,因為更多時候都在“碼”信息。

lio:對!任務是可用性測試的根本,但也束縛了可用性測試。
被測人在“任務”的帶領下,所做出的判斷跟他平時有不少偏差。

子條:恩,確實如此。有一本書叫做“信息架構”,文慧去網上買一本回來,我們好好研究一下。

魚紋慧:我買了….

子條:好看嗎?

魚紋慧:現在我桌上就有…翻譯奇差…很容易看著看著就著了….

源地址:http://hi.baidu.com/ui88/……d6cae226.html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