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簡明史: 5分鐘快速了解AR

0 評論 11885 瀏覽 45 收藏 9 分鐘

?AR同時打破了桌面與移動計算這兩大領域的格局,一旦發展成熟,這個世界看上去將大有不同。

炎熱的夏季就開始這樣嶄露頭角了?一年又一年,時間的腳步毫不放慢,奈何,除了迫使自己的雙腳也不要停歇。

但想想看,每年都會有些新東西來探索和學習的狀況還是蠻棒的;新領域,新技術,一些讓人淺嘗輒止,一些容你深入探尋并看到全新天地;機遇總是越多越好,成事在己,seize the moment 恩?

下面進入譯文,“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AR in 5 Minutes”。

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是轉折點。

有研究人員預測,到2020年,AR將發展成為1500億級別的產業;媒體動輒叫囂“手機將亡”;就連蘋果也入了局。

AR同時打破了桌面與移動計算這兩大領域的格局,一旦發展成熟,這個世界看上去將大有不同。

本文旨在幫助各位對AR進行全方位的快速了解。

從2D到3D計算

從某種程度上講,人機互動歷史在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里發生了極其重要的變遷 – 微軟升級了Hololens,Facebook發布了特效工作室,AI圖像識別技術 Google Lens問世,蘋果更是推出了ARKit。

近年來,VR技術的發展已經將人機互動,特別是電影、視頻游戲等領域向3D方向進行了長足的推動,很快,AR也將在更多的日常場景中改變我們與計算設備的互動方式。

VR與AR之所以能對當今的計算設備格局產生重要影響,本質在于這些技術能夠幫助人們以更自然的方式與計算設備進行互動,包括視線、手勢、肢體動作、語音等等,而無需使用非自然的、額外的交互介質,譬如鼠標、鍵盤、觸屏。

AR簡明史

1968年,Ivan Sutherland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套頭戴式顯示系統,當時只是用來向觀眾們展示一些簡單的線框圖形。

那之后,創新不斷,但真正形成影響效應的還是45年后,即2013年Google Glass的探索性問世。

作為一款消費領域的產品,Google Glass不幸失敗,影響因素包括過高的售價、有限的功能性以及尷尬怪異的樣式等等。

2015年9月,Snapchat悄然推出了一款名為Lenses的眼鏡,將AR帶入了主流消費群。透過Lenses,你可以看到人們口吐彩虹或是變成小狗 – 自此,面部產生的各種增強效應令很多人樂此不疲。

然而,有著個性化外觀的Lenses雖然被很多人所接納,但人們不會將Snapchat本身看作一款AR產品。直到2016年Pokemon Go的橫空出世,AR app才第一次站到了舞臺中央。Pokemon Go在推出后的首周就成為了下載量最大的app,用戶數接近千萬;在一個月內,全世界范圍內的下載量便超過了一億。

移動AR

移動設備并非用于承載AR的最佳平臺,其運用方式的價值仍然有待觀望,然而透過移動AR的起步,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上那些最有實力的科技公司正在致力于AR技術的推動,而基礎性、系統性的開發生態環境一旦形成,基于眼鏡一類自然載體的AR運用形式便指日可待了。

AR領域內最新的、最為重要的進展,便是蘋果所推出的ARKit,開發者們從此可以使用相關工具面向數億消費者輕松打造AR app了。此外,這項技術也為蘋果開拓了輕量級AR眼鏡的需求 – 借助iPhone的計算能力,這類眼鏡可以成為蘋果相關設備最為便捷的信息界面。

而Facebook推出AR特效的目的也是類似,即幫助開發者基于手機攝像頭創造出更具魅力的AR體驗,使超過20億的用戶更緊密的團結在其生態系統當中,包括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等等。

Google Lens很快也將為開發者們提供類似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Google為我們帶來了另外一個相當有趣的創新點 – 不僅是我們通過攝像頭來觀察和理解AR成像,攝像頭本身同樣可以擁有智能,并能幫助我們分析眼前的所見,將我們與信息更密切的連接起來。

鏡片AR(HUD抬頭顯示)

隱形眼鏡勢必是AR的長遠進化方向,而在那之前,普通樣式的眼鏡將是更貼近現實的載體。

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微軟Hololens這樣的設備。這款售價約3K美金的開發者套件目前主要針對的還是工程、設計等行業運用領域。

此外,一直以來被大肆宣傳卻遲遲未來的Magic Leap也仍是值得期待的,畢竟這家公司在尚未發布真正的消費產品之前就已經拿到過巨額投資了。

各路AR公司

AR生態系統正在被一點點的建立起來,你可以參考Super Ventures提供的這份清單(Google Drive)來了解更加詳細的信息。

其中一些知名廠商包括Nvidia(GPU)、Leap Motion(手勢追蹤)、Blippar(出版)、Meta(HUD)、Doppler(智能耳機)、Eyefluence(眼球追蹤,已被Google收購)等等。

投身其中

在開發方面,不妨試著接觸Unity(主流游戲開發工具,AR/VR開發工具)、Vuforia(便捷的AR開發平臺),當然,還包括蘋果的ARKit。

對于設計師來說,Blender(3D建模)和Turbosquid(3D模型庫)都是需要了解的重要工具。

需要獲取投資?(國外)看看Rothenberg Ventures、Boost VC、The Venture Reality Fund、Presence Capital、Colopl、Intel Capital和Super Ventures,另外這里還有一份更完整的清單:

 

作者:C7210,交互設計師、UX熱愛者、VR探索者、譯者、貓奴、吉他手、鼓手,現就職于騰訊。

來源:http://beforweb.com/node/908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