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地滿足用戶需求-iPhone的多任務需求

0 評論 5744 瀏覽 0 收藏 7 分鐘

蘋果粉絲都知道,當iPhone 1.0上市的時候,人們對于iPhone不支持多任務感到惋惜。蘋果在HIG中的解釋是:移動狀態下,屏幕很小,內存有限,并且人們只能在一個時間與一個應用程序發生交互。

最近在做有關iPhone-APP的項目,對這種多任務處理有了些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們分析下,人們對多任務的需求是什么?

? 快速切換幾個應用程序。

作為iPhone用戶,安裝大量的app簡直就是小兒科,一不留神,九個屏幕全滿了。雖然iPhone運行應用程序的速度還是很優秀的,但是需要關注的是,在移動狀態下時間更加寶貴,如果切換一個程序花費太多時間,人們會產生焦急感。在早期,HIG中規定應用程序響應時間不要超過20秒——請不要輕易挑戰人們的心理極限。

? 同時運行兩個或者更多的應用程序。

這里說的“同時運行”主要是說——邊****邊****。例如,邊聽歌,邊玩游戲。邊聽歌,邊看下說。請不要過于挑戰人們的能力——邊看電影邊看小說。人們在移動端可以使用不同的感官享受不同的服務。

在iPhone iOS4.0出來之前,即便沒有多任務,蘋果iPhone 3G 3GS 都一樣暢銷。原因何在?

針對第一個需求:快速切換應用程序。蘋果給出的解決方案是:1.程序退出時,應該保留用戶此時的界面;系統主動隨時為用戶備份數據(例如游戲、文檔編輯等)2.提升硬件的速度。

可以說,3GS之所以暢銷,就在于滿足的一代用戶對于速度的不斷追求。

針對第二個需求:同時運行多個程序。在蘋果看來,你可以邊聽ipod邊做其他事情,原則上,你的服務不能含有聲音,否則ipod會自動暫停,直到你退出其他程序才會自動繼續播放。那么可以說,蘋果考慮到硬件特點,暫時沒有開放端口而已。

總的來說,用戶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被滿足,符合這個產品在這個階段受到硬件條件限制。那么iPhone 4.0出現,全面向多任務體驗開路,多任務不是一個支持不支持那么簡單的事情,他們做了很多細致的工作。

首先,硬件性能指標全面提升——這讓多任務變得可能。這就是為什么3G型號不支持的原因。

其次,增加交互行為。雙擊home鍵,調出多任務欄。無論你在哪個界面都可以順暢切換。在這里,調用物理按鍵,是唯一的選擇。試想,如果你用手勢,那樣應用程序開發者就缺少了一個手勢。選用home,也讓多任務管理變得非常值得依賴、穩定。

最后,蘋果給出了相當詳細的指導原則,來讓您避免多任務帶來的諸多問題:

蘋果針對多任務對產品的要求——在多任務環境下與其他應用程序和諧相處——直截了當的引導產品設計者要注意對多任務的正確和節制地使用。

下面的指導原則,可以幫助我們的應用程序更好的出現在多任務環境下:

1. 中斷或者音頻在切換中要過渡自然。

2. 從背景中啟動或者停止,要迅速和順暢。

3. 在后臺運行要足夠可靠。

具體做到這三點,需要做好如下準備:

1. 時刻準備程序暫?;蛘咧貑?。因為多任務功能增加了用戶暫停應用程序的可能性。另外廣告和程序切換也會讓暫停更加頻繁。更快和更精確的存儲用戶的應用程序的狀態,是對應用程序的要求。

2. 確保自己的界面能夠容下兩倍高的狀態欄。例如當有電話來的時候,就會出現兩倍狀態欄的通知區域。也就是說,你的應用程序不能因為通知區域的出現而發生問題。

3. 允許用戶隨時根據意愿暫停使用應用程序。那游戲為例,暫停退出游戲應用,當我再回來的時候,需要繼續剛才的游戲畫面。

4. 確保你的音頻服務是合適的。多任務允許媒體在后臺繼續服務。同樣也要求你的音頻服務能夠暫?;蛘呃^續播放。想處理好這塊的問題,你必須閱讀“聲音”這塊的指導文章——用戶想使用您提供的音頻服務,但是不需要驚喜與您對聲音的特別處理——例如,通知提醒聲音,鈴音。那樣只會造成混亂——蘋果也不會通過您的app申請。

5. 使用本地通知推送服務。一個程序需要為隨時而來的通知推送做好暫停準備。使用本地推送通知,需要閱讀相關的指導文檔——別什么都推送都通知——你的用戶會因為你推送的沒有意義的通知而崩潰。(一般情況應該是:消息到達;事件發生;新數據請求下載;情況發生變化。)

6. 適當的時候,在后臺完成用戶的任務。當人們開始一個任務,他們希望它完成,即便他們切換到別的應用程序。所以,如果你的程序提供了類似這樣的任務,而且這類任務不需要人們持續關注,那么程序應當在后臺靜默完成,完成后給用戶一個提示。

——————

用戶需求伴隨著產品出現而成長,有的放矢的滿足用戶需求,就想蘋果在多任務上的做法,將需求拆分,即不給自己畫牢,也沒有打擊用戶的積極性,這樣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一蹴而就的做完美產品,只能帶給項目沉重的壓力,和過度的成本。

源地址:http://www.blueui.net/blog/?p=189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