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社交在企業辦公應用中的價值探索
為什么要研究這么個題目?因為本身從事的是移動辦公應用的產品設計工作,負責的模塊又帶有企業社交因素,又正好不久前有跟產品經理們討論關于云之家同事圈的產品定位與發展方向,中間聽到最多的詞便是“職場社交”,所以借此對于職場社交進行了一些了解和研究,為以后的產品設計做一些參考與指導。
什么是職場社交?
一提到職場社交,我們不免會聯想到一些概念諸如職場,社交,人脈等,一般人對于職場社交的終極目的,就是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求職),說的白一些就是“走向事業巔峰”。
下面我們就稍深入地分析和理解這幾個概念:
(1)職場
百科給的解釋包含“個人能力”和“職場政治”,其中“個人能力”不難理解,即指人的工作能力和專業能力等,而“職場政治”則是一個比較通用的概念,即做人做事,總的來說就是獲得更多人的認可與支持。
(2)社交
社交的本質即是連接,連接形成一定的社會關系,而要促使某種社會關系的形成,則需要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某種共性。
這個共性可以是一個共同組織或標簽,如同名族(無形組織)、同事(有形組織)、同鄉、校友等,也可以是共同的興趣愛好,如攝影愛好者,音樂發燒友,籃球俱樂部等,并且社會關系又有強弱之分,比如親朋好友跟我們就屬于強關系,而我們在微博、知乎關注的那些“不熟”的人和我們便屬于弱關系。
而要從產品角度來舉例的話,微信便屬于偏向強關系連接產品,新浪微博則屬于偏向弱關系連接產品。
(3)人脈
關于它的定義有不少,不過個人更傾向于《強勢人脈》所指出的——人脈是一種互相提拔,讓彼此形成合則兩利的共榮圈,強調彼此雙方之間要有利用價值。簡言之,人脈就是“施”與“受”的過程,也就是必須展示自己的實力,讓自己有能力“布施”來幫助他人,未來才有機會“接受”回報。
結合以上三點,我們不難得出,職場社交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社交,它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行為社交——即為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而具有被動意義的行為社交。
職場社交需求
接著再細探一下職場人的需求,或者說一種服務提供什么樣的價值,才能吸引用戶去體驗并獲得該價值。對于職場人來說,到底有沒有職場社交的需求呢?假設有,那這種需求又是什么樣的呢?假設A是一名工作3年的設計師白領,有不多不少的工作經驗,他一定時期的職業目標就是要成為一家公司的首席設計師,這家公司可以是當前這家,也可以是其他公司。那么想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有的是,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該公司高層的認可與支持(即職場社交需求)。
自然,這些都是需要A自己去努力爭取的,但可以有一種工具或者服務可以幫助A更方便有效地完成這些,這便是產品能夠提供服務價值的設計切入點:
- 幫助用戶學習成長——個人能力提升;
- 幫助用戶擴大影響力(包括司內司外、線上線下)——獲得更多人的認可與支持,
- 提供招聘信息——再牛的人也需要一個空間和平臺來施展才能。
一般人們獲取知識或技能的途徑主要有閱讀、培訓、交流以及寫作等,而至于擴大影響力,則需要人不斷地表現才能達到此目的。回到產品設計,一個產品需要擁有哪些功能,才能給用戶帶來以上相應的服務價值呢?
學習成長
1、要有質量高,專業性強的內容供用戶閱讀學習;
2、有公司或行業內培訓、交流的信息報道,如提供在線或直播服務更好;
3、可自己發布內容,與公司內外專業人士進行交流學習;
4、可提問解惑,獲取公司內外相關專業人士的指點與幫助;
擴大影響
信息網絡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源,制造信息并在網絡上互動交流,這是每個人都躲不開的,特別對于職場人來說更應該好好利用這一點。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著書立說。但產生高質量內容供更多人學習交流,確實是擴大其行業影響力重要的一點。
所以,產品簡單地說,應該:
- 可以發布文章、課程等內容;
- 公司內外人士,均可參與討論交流(社交范圍廣);
求職招聘
求職與招聘本身就是雙方選擇的事情,對于企業與求職者來說,找到理想的人才或崗位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是由于特定的崗位與求職者之間的信息匹配度低,以及二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所以:
- 崗位推薦,需要較高的匹配度;
- 求職者信息,需要真實但不過度包裝。
純粹的職場社交應用
既然研究的是職場社交,就繞不過需要了解一下現國內做的比較優秀的職場社交APP如脈脈、領英和赤兔等,看看他們都賦予產品有哪些主要功能與服務:
這三款產品在功能上可以說是大同小異,共有的功能點有,人脈拓展(智能推薦與主動搜索)、求職應聘、職場分享,還有行業動態以及IM聊天功能,而各產品又有各自的亮點功能吸引著用戶,從“ASO100”獲取近3個月(3月20日到6月20日)iPhone用戶對三款產品的評論,粗略得出:脈脈吸引用戶的主要功能是求職、匿名八卦以及人脈拓展;領英的用戶對其行業資訊、求職以及人脈拓展方面評論的較多且評價也較高;至于赤兔,用戶對其評價最高的功能則是職場分享與個人成長。
要是從上節分析得出的職場社交需求的三個方面+交互體驗對這三款產品進行對比,則:
學習成長方面:赤兔>領英>脈脈
擴大影響方面(可以說是人脈拓展):
- 從用戶量來說:脈脈>領英>赤兔;
- 從用戶質量來說:領英>脈脈>赤兔。
求職招聘方面:
- 從用戶量來說:脈脈>領英>赤兔;
- 從用戶質量來說:領英>脈脈>赤兔。
交互體驗方面:脈脈=赤兔>領英(iPhone6s,iOS10.3.2,領英偶有卡頓、閃退現象)。
企業辦公應用中的“職場社交”
下面主要對比體驗具有社交屬性的企業辦公App:友空間、口袋助理、企業微信以及云之家,簡單分析各個產品在滿足職場社交需求方面的能力以及體驗上的優缺點。
1、友空間
打開App默認進入的第一個導航便是“動態”,可見友空間是一個典型的以微博為主的企業應用,發布動態內容包括圖片、文字(上限1000字)、表情、語音、小視頻,還可以@同事和添加話題與公司同事進行互動交流,個人所發布的動態全公司可見,首頁可以按“全部”、“部門”、“與我相關”進行查看,整個發布與查看操作流程較為順暢,唯雙擊放大查看圖片較為卡頓。
評價(5分制,iPhone6s,iOS10.3.2,從產品提供用戶學習成長與擴大影響的能力以及交互體驗三個方面進行粗略評分,下同)
- 學習成長:2分(發動態字數限制較少,雖可發布的內容較為豐富,但產品并未有類似知識分享這方面的引導,使用場景完全取決于用戶);
- 擴大影響:2.5分(動態全公司可見,內容曝光率高,并用戶可自己創建相關話題,吸引更多同事參與、討論,能有效增加其在公司的影響力);
- 求職應聘:0分;
- 交互體驗:4分(整體體驗較流暢,除圖片放大瀏覽)。
2、口袋助理
“同事圈”入口置于“消息”導航的左上角,進入之后,就是另一個微信“朋友圈”,點贊與評論交互一模一樣,只是個人頭像換成了“標簽”的篩選,發動態功能頁,也只是將“朋友圈”的“提醒誰看”換成了“選擇標簽”而已,發布字數不限,其他沒什么好說的。
評價:
- 學習成長:1分(雖發布字數不限,但可發布內容形式單一,不支持轉發、分享等,社交互動性較差,也不支持話題功能);
- 擴大影響:1分(原因如上,社交性較差);
- 求職應聘:0分;
- 交互體驗:4.5分(交互參考微信,細節如點贊、評論操作等比微信更順暢)
3、企業微信
“同事吧”入口置于“工作臺”導航的第一個列表位置,帖子以卡片形式展示,發表帖子須帶有主題,正文字數不受限制,并且可選擇實名或匿名發表帖子或評論帖子,用戶還可以在同事吧對某一條帖子進行關注。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同事吧與微信朋友圈的互動性——即可以將企業微信同事吧的帖子分享至微信好有或朋友圈,不知此功能對企業來說是利好還是危險。
- 學習成長:1分(產品定位為簡易版的公司貼吧,缺少知識分享與交流的氛圍);
- 擴大影響:1分(原因如上,社交性較差);
- 求職應聘:0分;
- 交互體驗:4分(發帖子時,當選擇少于9張圖后,再次進入選圖界面時,對已選的圖未做標記,體驗較差)
4、云之家
云之家同事圈功能模塊較為豐富,用戶可發布實名和匿名動態,上限為2000字,與友空間相似的是,發布動態時,都可以@提及同事,添加話題,不同的是,云之家同事圈可以添加附件,而友空間則可以添加音頻和小視頻。同事圈首頁穿插的內容也較為豐富,有同事的動態,同事生日提醒,用戶自己訂閱微信公眾號的更新文章(同事圈提供的一種微信服務功能,開通后可將微信文章分享到同事圈,也可訂閱微信的公眾號,其文章可同步更新到同事圈,可在“微信文章”內統一查看),還有心聲社區(匿名)的動態以灰藍色卡片形式特殊化展示?!胺诸愒掝}”內則是幾個特殊的模塊和話題,由管理員設置添加和刪除。
評價:
- 學習成長:3分(默認有“微信文章”,“點子大王”,“知識分享”等特殊模塊話題的引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同事圈知識分享的產品屬性);
- 擴大影響:2.5分(類似友空間)
- 求職應聘:0分;
- 交互體驗:2.5分(產品功能模塊豐富“復雜”,產品由H5開發完成,體驗流暢度不如原生APP)
通過體驗以上四款產品,對比得出:
- 學習成長方面:云之家>友空間>企業微信=口袋助理;
- 擴大影響方面:云之家=友空間>企業微信=口袋助理;
- 求職招聘方面:云之家=友空間=企業微信=口袋助理=0;
- 交互體驗方面:口袋助理>友空間>企業微信>云之家。
其實,從“學習成長”、“擴大影響”兩方面來看,四款產品中并沒有一款是很好地提供以上相應功能的支持,相對來說,也只有云之家同事圈模塊較多,功能較豐富,提供了知識分享學習的功能基礎,但也僅限于公司內部??偟膩碚f,這四款產品所就有的共同點是:微博體&企業內,其社交性并不強,準確來說被稱為“工作圈”反而會更恰當。
職場社交在企業辦公應用中的價值探索
若以用戶(非企業)為主體,產品為對象,目前用戶使用企業辦公產品和職場社交產品的行為是有大不同的:對于企業辦公產品如云之家、釘釘等,用戶一般是因工作需要而被動使用,而對于職場社交產品如脈脈、領英等,用戶一般是出于某種目的如結識人脈或者了解行業資訊而主動使用。不夸張地說,這種行為產生的根本內因是否主動,對產品能否走得遠,走多遠,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一個人踏入工作第一步開始,便進入了職場,職場包含的內容很多,有求職、工作、學習、晉升等,這些都是與個體用戶緊密相關的部分,而現在我們的產品(云之家)只提供企業辦公的功能,它更多的是作為一個辦公工具在被企業中的員工所使用,而它的這種工具屬性,無形中決定了它在用戶手機中的留存具有暫時性,用戶換家公司,說不定又換了其他同類產品,所以2B產品想要獲得用戶粘性,就必須得帶有2C的屬性,并能帶給用戶價值,這樣用戶才會更加主動、樂意地去使用。
下圖是2017年5月商務類應用在“移動應用排行榜 Top500 (iOS)”中的排名情況,可以看出,受職場人士歡迎的產品,不僅僅只是企業辦公產品,招聘、社交類產品同樣得到職場人士的青睞。這又一次證明,職場社交的需求確實存在,而如何將其設計發揮在企業辦公產品之上,就需要平衡各個因素去綜合考慮了…
綜上,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在企業辦公應用的基礎之上,從用戶使用產品的主動性出發,結合職場社交元素,最終打造一個完整的職場生態。
假設企業辦公應用如云之家能提供一個跨公司的職場社交空間,這個空間提供通常的行業資訊、知識學習、職場分享、人脈拓展以及求職招聘等功能服務,那它能帶給公司、個人以及產品本身哪些價值呢?
從公司來講:
- 使用辦公協作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 及時獲取行業前沿動態信息,有助于公司發展;
- 了解同平臺人才真實信息,高效招納崗位人才;
- …
對于個體用戶來說,
- 了解行業資訊,共享多方觀點見解;
- 學習行業知識,提升自身職場競爭力;
- 結識更多同行人脈,擴大職場社交圈;
- 展示真實職業背景與能力,獲得更多更優職場機會;
- 職場生涯,成長記錄;
- …
對于產品本身來看:
- 增強用戶粘性,以沉淀用戶;
- 更多的變現機會,以及更強的變現能力;
- …
最后,說了這么多廢話,其實誰都明白,說起容易,做起來難,而且想要平衡各方因素,將產品實現到好甚至“還行”的程度,都是難上加難。但我們又不得不對市場挖掘,對產品思變。此文只是個人的一些觀點及摸索,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碰撞,引發一些思考并作交流探討。
題外話
有些時候,相信不少做產品的小伙伴,是處于一種為了做產品而做產品的狀態,其中不乏目的是為了“要超過競爭對手”,或者是“獲取更多用戶”,再或者是“獲得更多收入”,似乎目的都是為了贏和利。但卻慢慢地忘了一個最基本的道理:產品是為服務于人,設計是為解決問題。在人們越來越現實的當下(非貶義),設計產品也必須時刻深入思考:一個對用戶沒有真正價值的產品或功能,它到底有什么存在下去的理由和意義!
(題圖來自 攝圖網,基于 CC0 協議?)
作者:柯昌鵬,云之家用戶體驗部交互設計師。愛好廣泛,夢想當個會寫詩的大藝術家!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金蝶云之家體驗中心(微信ID:UXD-Cloudhub),作者@柯昌鵬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