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之工作流程規范
本流程僅適用于軟件產品開發。enjoy~
在行業內,產品研發線上包括的職位分別有產品經理、項目經理、用戶研究、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前段工程師、開發vs服務、測試等角色,部分公司產品經理兼著項目經理的工作,或交互設計師也兼著用戶研究的工作,甚至交互和視覺設計統一由產品設計師一同承擔,這也是行業發展的需要和趨勢,會對各角色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不同企業和不同的團隊都會根據不一樣的項目類型、平臺、資源等因素,決定團隊的搭配。產品是整體團隊共同努力的產出物,一個好產品的誕生除了團隊成員的個人能力,還有需要建設一套規范的協作工作流程。
以下以產品經理、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開發、測試為團隊案例進行具體講解。
如何建立
1、明確產品設計五個階段
所有的軟件都會經過這五個階段,分別是:
立項階段:一個項目在正式立項會后,就算正式啟動。
參與人員:項目經理、產品經理、設計師、開發、測試等項目組各環節關鍵成員參與
需求階段:主要梳理用戶需求、商業需求、客戶需求
參與人員:產品經理、用戶研究、交互設計師
設計階段:主要包含交互、視覺方案詳細設計
參與人員: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
開發階段:實現產品方案方案
參與人員:開發vs服務
驗證階段:檢驗產品質量,設計師進行走查根據實現
參與人員:測試人員、產品經理、設計師
項目組各成員必須完全理解各階段的目標,及自身在各階段的主要職責目標。
2、各階段主要目標及職責
(1)立項階段
產品經理:輸出產品概要說明,主要描述本項目主要目標任務;
發起立項會議,制定會議議題,討論項目大概的時間計劃需求,立項前必須經過多方確認(包括:資源分配、技術可行性等評估);
輸出物:項目計劃表
交互設計師:進行目標用戶分析(即為什么做這個?這個需求針對的用戶群是什么?用戶特征是什么?),具體方法包括目標用戶定位、桌面研究、人物角色、競爭分析、實鏡調查等,發現和理解用戶需求;
輸出物:產品概要文檔
視覺設計師:該階段的需求還未完全明確,可以針對產品類型、方向進行設計趨勢分析;
輸出物:設計趨勢分析文檔
(2)需求階段
需求階段包括了需求發現、需求分析、需求管理工作。
產品經理:
- 洞察行業,理解用戶,明確商業目標;
- 收集各方來源需求,包括:用戶反饋、用研分析需求、設計需求、市場需求、領導需求等等,并進行分類管理;
- 進行需求討論,邀請專家、用研、交互設計師進行討論,使用KANO模型、優先排級、二維知覺圖等工具分析;
- 將確定的需求整理成需求list,并輸出給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
- 書寫產品PRD文檔,并組織多方評審會議;
- 待方案通過后,將PRD文檔輸出給交互、視覺、開發;
- 組織交互設計師評估交互設計時間進度;
- 需求閘門關閉,控制該版本需求數量,避免不斷的改變或加入需求,造成項目的失控。
輸出物:具體的需求list、產品需求文檔
交互設計師:
- 挖掘用戶需求,發現用戶痛點(滿足什么場景下的需求?使用過程中的痛點在哪?當前的主導需求和潛在需求?),使用流程圖、用戶旅程圖、生態系統圖、親和圖等工具,這是用研、交互最核心的部分,所有的設計idea都需建立在目標用戶和使用場景之上,脫離用戶談設計都是不能成立的;
- 將痛點整理成需求list,輸出給產品經理匯總;
- 待產品經理輸出PRD過程文檔,可以根據需求進行初步概念設計方案,概念方案輸出的形式可以是草圖、DEMO、動態演示、高保真原型,具體不做限制,目標可以明確表設計想法,時間控制一般迭代版本在3天左右,大型項目控制在7天左右;
- 內部審核,確定參會人員范圍、會議目標,應提前1天發出需求評審文檔,以便評審人員提前了解具體方案,發現問題,可以避免會議過程中無序討論爭執,提高會議效率;并在會議后做好會議記錄,郵件方式發生相關人員,針對評審結果對方案進行優化(后續的相關評審會議都需要這樣做);
- 快速驗證,設定好測試案例,最好找真實用戶對象進行測試,若資源、時間不允許的情況,可以找身邊同事、親人、朋友進行定性研究,3-5個即可。最小成本試錯,設計最優方案,如果你想偷懶跳過該步驟,最后的方案很可能是偏離用戶需求,那么將以十倍甚至更多的代價進行修改彌補,甚至錯過了好的市場時機,所有的設計必須放入實際的場景中于用戶對話才能得以驗證,所以在產品孕育過程必須堅持與用戶的對話;
- 設計提案,合理組織提案內容,把目標理解、需求分析、概念方案(與視覺方案一起)整個設計思路梳理清晰,另外注重個人的表達能力,這也是設計師必須課,把握好每一次這樣的機會。同樣提前發起會議,確定參會人員范圍、會議目標,應提前1天預定會議上,并發出方案,可以提前收集關鍵評審人員對方案的意見,可以預期了解各個不同人員的想法,提前發現問題,預想優化方案和提議;
輸出物:用戶分析報告、分析過程文檔、照片記錄、語音記錄、需求分析結果文檔、概念設計方案
視覺設計師:
- 進行設計趨勢分析,并輸出分析報告;
- 配合交互設計進行概念方案設計,快速將ideal進行視覺呈現;
- 進行視覺風格推導。
輸出物:概念設計方案、視覺風格推導文檔
(3)設計階段
從抽象到具象關鍵的一步。
產品經理:
- 跟進交互設計方案,確保不偏離初衷;
- 參與設計評審會議;
- 在進行方案技術評估會議上,對各交互設計、視覺設計、開發、測試的時間進行梳理和評估,時間必須精確到天,包含了版本提交和上線日期。
輸出物:詳細項目時間關鍵節點文檔
交互設計師:
- 進行交互詳細設計,包含信息架構圖、頁面流程圖、任務流程圖、整體設計方案、交互狀態注釋等,注意交互文檔的標準化格式、文檔命名、文案真實性、避免視覺化和使用截圖、文件命名方式、建立標準控件,最好制定交互文檔書寫規范,并嚴格執行,這樣有利于設計、開發、測試人員閱讀,降低溝通成本,更能體現個人的專業度;
- 組織內部審核,包含自檢和設計組審核(小范圍),設計師本身需要養成嚴謹細心態度,在發出文檔前一定養成自檢習慣;
- 評審范圍再次擴大,評審人員包含總監、產品、交互,會議后必須整理會議記錄,并根據評審結果優化方案;
- 召集項目組各環節關鍵成員進行方案可行性評估,主要包含技術可行性評估、技術范圍評估、開發時間評估,并在過程中可能會根據技術的評估會對方案進行評審,會議后必須整理會議記錄,并根據評審結果優化方案,還有需確定各環節具體參與人員名單;
- 最后一輪方案需求評審,再次召集項目組各環節關鍵成員,對最終方案進行一次評審,在過程可能還會存在細枝末葉的調整,但基本可以保證方案方向的確定性,確保后續開發階段不做大的需求變動;
- 宣講,應該召集項目組所有設計、開發、測試等著實參與人員,針對方案進行宣講,過程中對方案不做具體討論;
輸出物:詳細交互設計方案
在設計過程中經過了大大小小的多倫評審,這樣有利于后續需求方案的穩定性,降低整個開發成本,且進入開發階段后,產品經理可抽出身來進行下一個版本的規劃和思考,具體的實施由設計師、開發、測試執行即可。
視覺設計:
- 關鍵頁面設計,確定基礎風格,建立基礎規范;
- 根據交互設計方案,進行具體視覺詳細設計;
- 組織評審:堅持自檢、小組范圍評審、產品范圍評審等評審原則(以上交互設計環節有詳細說明),避免后續不斷調整風格問題,前期關鍵頁面設計盡可多預留時間進行設計推導;
- 輸出設計資源給予開發或前端工程師,注意模塊分組、圖標命名、以及不同分辨率的設計和管理;
輸出物:詳細設計設計方案、設計資源
開發人員:
- 通過參與評審會議,熟悉了解產品邏輯、流程,設計底層框架;
- 提出技術支持需求;
- 技術評估會上評估時間需求;
測試人員:
- 通過參與評審會議,熟悉了解產品邏輯、流程;
- 技術評估會上評估測試時間;
- 制定測試案例和具體執行計劃;
(4)開發階段
產品經理:
- 在該階段,產品經理可以進行下一個版本的規劃和思考;
- 開發過程中,合理調配資源,支持各方需求;
- 還原度跟進,整理相關BUG,通過固定工具反饋給測試人員。
交互設計師:
- 整理交互設計規范,包含:基本原則、通用交互的規范、基本控件交互規范、擴展控件交互規范、信息提示規范、導航規范、頁面典型視圖規范、窗口規范、文本規范等,作為后續設計指導;
- 還原度跟進,整理相關BUG,通過固定工具反饋給測試人員;
- 開發反饋完善方案。
視覺設計師:
- 整理視覺設計規范,包含:標準色彩、標準文字組合、基礎布局、圖標風格、基本控件、通用頁面結構等,作為后續設計指導;
- 還原度跟進,整理相關BUG,通過固定工具反饋給測試人員;
- 開發反饋完善方案。
開發人員:
- 按計劃進行具體開發;
測試人員:
- 制定詳細的測試案例;
- 根據開發結果進行初步測試。
(5)驗證階段
產品經理:
- 策劃上線準備,包含:運營推廣、產品上線準備(引導頁、應用商店截圖、部署用戶反饋渠道等);
- 收集測試反饋產品問題;
- 遺留問題跟蹤;
- 準備上線后,獲取用戶反饋和數據分析方式和工具。
交互和視覺設計:
- 遺留問題跟蹤;
- 還原度跟進,整理相關BUG,通過固定工具反饋給測試人員;
開發人員:
- 根據測試反饋進行bug修復。
測試人員:
- 執行第一輪、第二輪測試;
- 合理整理測試問題,并及時反饋給產品、設計、開發;
- 整理最后的測試報告。
以上即整個產品設計流程,簡單描述了不同角色在五個階段的不同職責,規范輸入輸出,有效把控團隊節奏,合理推進項目塑造產品。在實際工作中其實并不會完全依據流程執行,會根據實際團隊搭配、項目的大小進行調配。尤其巨無霸項目,必須拆分成多個模塊進行,每個模塊都按該流程走,類似于敏捷開發中提到的sprint(沖刺)概念。
對比敏捷開發:
上圖為敏捷宣言遵循的原則,可以看出敏捷強調去文檔、去流程,通過高效的溝通傳達信息,這樣對團隊之間的耦合度要求更高,同時更適合創業團隊,一般企業內都不會建議完全去文檔化的過程,需要考慮版本的迭代、團隊擴大、人員的變更情況,同時文檔可以節約一些常規問題上的溝通成本,同時也降低了錯誤發生率。但是敏捷中的“敏”是可以應用到上述流程中,將每個模塊拆得更細,流程中也更加快,同樣過程中使用站會(整理每天完成任務和當天計劃任務)、燃盡圖(一種項目管理工具)、故事版(四個欄目:待開發、開發中、待測試、測試中、待發布,每增加一個任務需求都放入該故事版中,讓團隊成員明白每個需求的狀態)方式和工具。
適用范圍:
- 如果你們團隊中還沒有一套規范流程,可以以該流程為基礎進行實施,再根據自身特色進行完善流程;
- 團隊人數超過10人,或多個產品線的企業,可以以該作為流程規范,讓團隊深刻理解該流程,對號入座即可;
- 正在轉型中的企業,還沒有達到互聯網產品團隊的成熟、效率,可以以此流程為基礎,走穩每個版本迭代;
- 如果沒有執行敏捷方法,可以在此流程基礎上融入敏捷精髓,進行嘗試;
最后希望能夠讓各位看官有所收獲,歡迎交流學習!
【完】
作者:Joun Deng? ?微信公眾號:J交互
本文由 @Joun Deng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對于初創團隊,可能是一個人多個角色,哪些流程環節可省略呢?
您好!希望加您微信多多交流
http://www.aharts.cn/pd/735674.html
請教一個問題:文中提到交互設計師在需求階段產出初步概念設計方案(高保真原型),后文說交互設計師在設計階段會產生信息架構圖,邏輯順序上不是應該先有信息架構圖然后才在此基礎上畫原型嗎?
你好,有段時間沒有看了,其實這個兩個順序可以互換都可以,快速高保真原型一般都建立在大概的討論基礎上,那時信息框架只有主要任務的流程,甚至沒有具體的書面化,如果進行測試后,大方向沒有問題,再細化信息架構。流程基礎不是絕對的先后關系,是相互穿插的。
前端工程師的工作是融入在開發人員里面么?
如果是前端工程師,可以與視覺一起配合
交互設計師的工作感覺很多呀,感覺包含了很多產品經理的工作啊?,F實中是不是這樣?
在實際工作中,交互設計師的工作本身就很多,現實中流程可以適當靈活點,但大的流程應該有個規范,要不會很混亂。
這個流程 裝裝逼還是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