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交互項目總結:基于用戶心理模型的語音交互設計

2 評論 12252 瀏覽 90 收藏 9 分鐘

作者結合項目經驗,從用戶心理模型出發,分享了關于語音交互設計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與思考,希望給大家帶來些啟發思考。

最近參與了“語音交互”的項目,實際上還是基于用戶語音輸入的圖形用戶界面。過程中有不斷的思考,所以總結一些遇到的問題和思考。

一、基于用戶心理模型的方法

1.用戶心理模型是什么?

簡單的說,用戶心理模型是指用戶對你的產品/功能/界面/元素/信息等等的解釋與認知。

諾曼的《設計心理學1》里寫到,心理模型是存在于用戶頭腦中的關于一個產品應該具有的概念和行為的知識。這種知識可能來源于用戶過去使用類似產品的經驗,或者是用戶根據使用該產品達到的目標而對產品的概念和行為的一種期望。

人的認知發展有3個特點,同化、順應、平衡。

  • 同化:成功用原有的經驗和認知去解釋和理解了新的外界刺激,原有認知得到了強化。
  • 順應:沒有成功用原有經驗和認知去解釋和理解新的外界刺激,將根據新刺激調節原有認知或重建新認知。
  • 平衡:同化與順應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新的刺激出現,會先用原有認知去同化,成功即達到平衡,失敗則順應達到新的平衡。

2.為什么基于用戶心理模型?

基于用戶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與分析用戶需求,也能讓設計更易用貼心。而區分同化心理模型和順應心理模型有利于確定哪些需求需要重點做新手引導,需要引導用戶建立順應心理模型,哪些可以直接匹配同化心理模型,不用做多余的解釋。

3.怎樣建立用戶心理模型?

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問卷調查,任務分析,焦點小組和用戶訪談,用戶參與式設計,用戶畫圖法,認知走查,出聲思考。由于項目背景種種原因,我選擇比較簡單粗暴的類似品分析法。

二、建立語音交互心理模型

1.選擇參考

可根據項目情況建立選擇標準,我的選擇標準是1.產品影響力/大廠出品 ?2.需求契合度,選擇的產品有:Google翻譯、微信、Siri、QQ音樂、淘寶、訊飛鍵盤、ios鍵盤、有道翻譯。

如圖,處于右上角的產品是需要重點剖析與思考的,在后面設計方案時影響權重也最大,因為會最大幾率匹配到同化心理模型。

2.分析功能心理模型

經過分析可得出,用戶對語音功能的心理模型有兩個:1.相比鍵盤有時較方便的信息輸入方式 ?2.吩咐命令

3.分析形式心理模型

基于對功能的理解,再進行形式上的分析,包括手勢,流程,頁面元素,反饋方式等,抽象出各個產品對語音交互所匹配的表現模型的共同與差異。

我根據語音交互的特點,構建了線性流程維度與交互原則維度,線性為觸發點-開始輸入-輸入中-輸入結束,交互原則為功能可發現性-操作可發現性-反饋,將每個產品的對應表現的解構元素整理出來。

可以發現在語言交互中,都重點考慮其交互手勢,反饋及新手引導,手勢有點擊結束與按住兩種,對應點擊手勢的都是圓形按鈕,對應按住手勢的都是圓角矩形按鈕,但仍會加上文案提示,反饋形式有動效、聲音、文案、手機震動等多種,新手引導以文案為主。得到這些表現元素后,在設計方案時,可根據具體的用戶場景及需求考慮是用按住好還是點擊好,反饋是只用動效還是多種形式結合,最后得到適合的最優解。

三、語音交互的重點

1.手勢

由于是基于手機圖形用戶界面的語音輸入,目前有兩種操作方式,一種是大家熟悉的微信按住錄音,關于微信為什么要用按住錄音的方式,知乎上有人說是借鑒的對講機心理模型 – 對講機說話需要按住實體按鈕,結束松開按鈕,具體我也沒有查到相關資料,但是微信的語音錄入交互已經培養了大家的心理模型,形成了習慣。

另一種是Google翻譯,觸發即錄音,點擊按鈕結束,圓形按鈕與動效很好地表現了點擊結束的操作示意。首先需要重點考慮的是手勢交互,手勢操作的可發現性與匹配可以減少用戶的誤操作和認知學習成本。

2.反饋

由于語音錄入是一個持續性的輸入狀態,所以反饋需要實時且明顯,為了讓用戶不存一絲懷疑地錄入信息,微信做了3個反饋:錄入動效,按住效果,新的氣泡閃爍。ios原生鍵盤的語音則用了聲音反饋,我覺得這里的動效反饋是很好的可創新設計的地方,在保證正確傳遞“正在錄音”的信息的同時可通過動效傳遞產品的品牌感或增加趣味性。(在查資料的時候看到一篇關于智能音響設計的文章,里面提到不同情況的多種視覺反饋形式都很有趣。)

3.新手引導

在一個產品里,語音可以支持哪些功能用戶是沒有心理模型的,會默認覺得支持所有功能,所以一開始需要做好新手引導,告訴用戶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4.控制感

自然的語音輸入應該是讓用戶有控制感的,用戶決定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結束,就如同人與人之間對話,我開始說,你認真聽,我說完,你給予反饋,假如我說完,你還沒有給予反饋,需要我說我說完了嗯有點尷尬。所以習慣了微信的控制感后,再用QQ音樂的語音輸入后第一次會有點驚慌,怎么點擊就開始了,但是QQ音樂處理的好的是,會識別停頓自動結束出結果,時間間隔基本是你把手機放回正常視線的時間間隔,這樣的結束體驗是貼心的。

總結

雖然類似品分析的方法很簡單粗暴,但是也從中深挖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知道以后接觸新的交互方式可以從哪些維度去思考,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與設計方法。感謝并希望看到最后的你給予專業的批評與建議~現在野蠻生長的我急需專業反饋~感謝你

參考文獻及文章:

《面向用戶心理模型的手機翻譯應用交互研究》

《基于用戶心理模型的移動互聯網音樂服務原型設計研究》

《基于用戶心理模型的移動終端手勢操作研究》

 

本文由 @小靜靜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真好!不過想問一下(在查資料的時候看到一篇關于智能音響設計的文章,里面提到不同情況的多種視覺反饋形式都很有趣。)請問這篇文章還有鏈接嗎?謝謝呀~

    來自北京 回復
  2. 淺顯易懂,非常棒!??????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