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盈利模式——WeSense模型狂想曲

1 評論 20426 瀏覽 4 收藏 12 分鐘

不妨參照Google的AdSense,為微信大膽設想一個類似的盈利模型WeSense:公共賬號預留廣告位給微信,微信吸引廣告主然后通過精準營銷技術在公共賬號的廣告位中展示最適合用戶的廣告。

微信盈利現狀:蓄勢待發

微信的發展之迅速被稱作奇跡也不為過。鑒于眾多媒體的報道鋪天蓋地,想必狐貍君亦無需詳述:以中國3.52億手機網民(CNNIC,截至2012年底)作為參照,微信超過3億接近4億個用戶量(連同海外用戶)遠不是“成功”二字所能概括的。微信創造了另一個小宇宙,另一個生態圈。

然而,同移動端的大部分應用一樣,微信的盈利模式一直以來都備受各界質疑。一般而言,媒體的主要盈利來源有二:一是廣告主,二是用戶。舉最簡單的例子——報紙,向廣告主收取廣告費用,然后一兩塊錢賣給你。而微信目前面對用戶是免費的(Whatsapp現在已經按年收費了親!),亦沒有收費的增值服務。傳聞中即將推出的5.0版本新增的支付功能是它最新的嘗試。由于微信尚未取得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很大可能未來要和騰訊旗下的財付通合作。若成功了,也只是為財付通做媒,這個功能亦使其脫離了媒體的屬性。

撇開上述盈利手段,微信作為媒體的最大盈利空間——廣告,卻遲遲未能實現。鑒于移動互聯網遠高于桌面端的點擊率(1%~2%,來自Vpon的數據),狐貍君相信這是由于移動互聯網普遍的顧慮——用戶對移動端廣告接受度極低,廣告的投放很容易引起用戶反感。因此,微信同其他移動App一樣,蓄勢待發,只為等待那恰當的時機。

史上第二成功的商業模式

微信的本質不單單是社交軟件,亦不是媒體,它已經進化成了一個媒體平臺——眾多企業帳號、自媒體活躍于之上,用戶選擇性地關注并閱讀。

不同形式的媒體平臺(中介)通過廣告盈利的本質是一樣的。我們不妨看看下圖:

廣告主把廣告交給廣告代理公司,廣告代理公司負責購買媒體(報紙雜志廣告位、地鐵廣告牌、電視廣告時段等),并且計劃布局,而后媒體再把廣告傳播給媒體用戶。

Google洞悉了這個流程,設計出了世上最成功的商業模式——Google AdSense。

這里狐貍君稍微解釋下AdSense的運作模型吧:

網站主們(Webmasters)通過AdSense和Google簽訂了合約,把他們的網頁的一批廣告位讓給了Google(平時你會經常會在某個網頁上看到“Google提供的廣告”吧?就是這貨?。?。這些網站主在業界被稱為發布商(Publishers),在移動端APP制作者也可以被稱作發布商。這些廣告位資源組成了龐大的展示廣告網絡(Display Ad Network)。因為大部分網站都是較小的網站,屬于長尾(Long tail,在Google內部被叫做Torso),他們PV很少,沒有很強的議價能力,所以很難單獨和大的廣告主簽訂合約,廣告位資源通常被白白浪費。

另一方面,Google通過AdWord或者專注AdWord的廣告代理公司,接收了廣告主們投放過來的廣告。

當用戶(Users)在瀏覽網頁或在使用移動端的APP時,Google的實時競價(RTB)系統會根據用戶的Cookies、地理位置、瀏覽網頁的內容等信息,會選出最適合展示給用戶且出價最高的廣告,在發布商的廣告位上展示,對用戶進行精準營銷。

Google亦由此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廣告公司(而不是IT公司)。AdSense是根據CPC(Cost per click,按點擊數計價)計價的,作為網站用戶的我們每點擊廣告一次,廣告主都要付一筆錢給Google,假設BMW付給Google 1美金,其中有6毛8會被分給網頁的主人(發布商),Google會吞下剩下的3毛2。

在此理論基礎上發展的AdMob也被Google收購,移動端的廣告市場也被Google攬下一大部分。

那么設想一下,如果把AdSense的位置換成微信,那會怎樣?

一個個公共賬號或第三方微信應用不就等同于桌面互聯網中的一個個網站了嗎?

公共賬號預留廣告位給微信,微信吸引廣告主然后通過精準營銷技術在公共賬號的廣告位中展示最適合用戶的廣告。至此,史上第二成功的商業模式誕生了,姑且把它命名為WeSense吧(頗有山寨味道,狐貍君一向不擅長取名)。

時機已經成熟

好吧,微信有點畏葸不前了。雖然在狐貍君看來時機已經成熟——微信已日趨成熟的生態圈,其實已經是互聯網這個浩瀚宇宙中的另一個小宇宙了。

首先,超過3億的受眾保證了媒體平臺的閱讀量。這是最最基本的,也是微信現在的核心優勢。據傳目前公共賬號也有上億,若只關注那些比較熱門的自媒體,最少也有幾萬受眾。假定點擊率恒定,巨大的用戶數能保證廣告的點擊量。而微信強社交關系的屬性亦保證了用戶的粘性。

其次,微信已經擁有足夠多的內容創造者。5.0版本打算折疊自媒體這一事件便足以證明。當然你會爭論說多不代表好,但首先要有內容,才能成為吸引用戶的媒體,才能成為廣告的發布商。若3億受眾由始至終只是把微信當作是社交工具,而不當作是獲取信息的媒體平臺,失去了媒體的本質,亦不用再提什么廣告網絡了。

此外,自媒體大多有商業化的動機。不斷有自媒體代表在不同渠道發聲,道出自媒體商業化道路的無奈。自媒體過于分散,相對微信而言議價能力較弱,很難和廣告主一一談妥。微信可以充分利用長尾法則,把分散的廣告位資源利用起來。如果WeSense采用與AdSense類似的分成模式,將廣告收入的68%分予發布商,自媒體便有動機去創造更優質的內容,WeSense亦對潛在的優質發布商提供了更大動因去開設公共賬號。

第三,廣告主資源積累已久。騰訊作為中國四大門戶之一,人氣極旺,大多客戶都在騰訊各個渠道投放廣告,騰訊亦與不少廣告主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廣告主資源優勢使WeSense無須從零開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WeSense可以在短時間內不費吹灰之力獲取首批廣告客戶。

第四,技術與人才的儲備也是成功的前提。騰訊內部團隊打造的騰訊聚贏平臺為技術搭建了基礎。(騰訊聚贏于2011年10月上線,是騰訊旗下的移動應用廣告平臺,一方面為騰訊旗下的移動應用提供推廣和內臵廣告服務,一方面也會接入第三方應用和廣告主。)

自媒體自我優化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WeSense亦可在這段時間內從各大廣告聯盟(百度、阿里媽媽、AdSense等)挖到合適的技術人才。

有沒有什么問題?

自媒體的瘋長已經使微信的審核變得嚴苛不少。劣質內容與單純轉貼的賬號層出不窮。如何有效控制內容的優質性對于微信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

可是這只是一個偽命題。

微信不是媒體,它只是一個媒體平臺。用戶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力。自媒體優勝劣汰,用戶可以用手指投票,決定一個媒體的生死存亡。類比一下,互聯網中好的網站有很多人看,爛站可以連續幾個月PV都是0。(如果狐貍君寫不出好東西來也請各位不要取消關注啊啊啊啊~)

除了用戶本身的自我篩選,WeSense也可以學習AdSense,設置WeSense的門檻。比如關注用戶數必須超多多少人才可以申請等等。內容的優質性亦可得到較高的保證。

或許還有人在擔憂廣告可能會引起用戶反感?這個也不用擔心。WeSense可以通過以下3點避免廣告帶來的負面效應:

1)采用用戶最能接受的展示方式(出現位置控制在文章首尾而不是中間,以非固定的Banner呈現等等)

2)優化精準營銷技術,根據Cookies、朋友圈關鍵字、關注對象、自媒體發布內容、地理位置等推送廣告。如果廣告真的是用戶所需要,那其實是為用戶帶來了價值,用戶又怎么會反感你呢?

3)合理使用壟斷地位,逐步提高用戶接受程度。作為最多人使用的移動端IM,這個做法不為過吧?而且用戶也不會因為自媒體放了廣告就把你拋棄。(好吧他們潛意識會覺得錯的事自媒體而不是你)

既然問題(都?)解決了,微信還需要等什么呢?或許推出后又被嚷嚷著說抄襲了AdSense?誰知道呢?

作者:狐貍君;via: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難道微信在為收入發愁么?顯然沒有啊,有游戲啊,就算沒有游戲,騰訊也能養得起啊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