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移動應用的菜單欄總是在屏幕底部?

11 評論 10169 瀏覽 34 收藏 11 分鐘

為什么移動端應用的菜單欄總是在底部?這樣的設計背后到底有什么邏輯?它遵循著什么樣的設計原則?文章將一一解讀。

你使用手機的方式會影響你的大腦。一項研究發現,活躍的手機用戶有更大的軀體感覺皮層,這個皮層是控制拇指的大腦區域。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大多數用戶都用一只手來使用手機。當他們拿著手機的時候,他們會用右或左拇指與屏幕交互。拇指就像用戶的鼠標,但有局限性。

手指就是鼠標

在桌面設備上,用戶使用鼠標與屏幕交互。他們可以輕松地將鼠標移動到導航菜單上。這是因為鼠標沒有限制人體的手腕運動。

但當用戶手持手機時,他們拇指的動作就會受到限制。屏幕上有些地方是拇指無法觸及的,這些區域的面積將由用戶的手指長度和手機屏幕的大小來決定。

(基于一般手指長度和跨度)

對比:大小屏幕手機

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大屏幕手機,高端市場正變得越來越難以企及。大屏幕手機(超過5英寸)比小屏幕手機的可達性更低(不到5英寸)。

(基于一般手指長度和跨度)

大屏幕手機的用戶如果要觸摸對面的邊也會產生困難。至于是左邊還是右邊更難觸達,都取決于用戶拿著手機的是哪只手。

如果他們的左手拿著電話,他們的拇指就難以觸達右下角的區域。如果他們右手持機,他們的拇指將很難到達左邊的角落。

相比之下,小屏手機在底部的角落里有很高的可達性。這是因為小屏幕設備足夠窄,可以讓拇指到達角落。

拇指可達性法則

設計師無法改變用戶如何持有手機,但是他們可以改變導航菜單的位置。大多數設計師把導航菜單放在屏幕頂端。雖然這個設計在桌面端上是一個通用方案,但它并不能很好地轉化為移動端的設計。

屏幕的頂部是拇指最難觸達的區域。把你的菜單放在頂部會讓用戶更難瀏覽你的界面,但用戶使用菜單的頻率非常高。我們有必要把菜單放在拇指觸手可及的地方,這樣用戶就能更快地完成他們的任務。

研究發現“拇指容易到達的區域是最快和最舒服的”,換句話說,目標越接近大拇指,就越容易點擊到。最容易到達的地方是底部,你應該把菜單欄設計在底部。

菜單底部的位置允許用戶點擊LOGO圖標,選擇更快的選項。把菜單放在最上面會迫使用戶調整手機位置,或者用另一只手進行導航。這都需要進行額外的物理操作,并減慢任務時間。

當用戶用拇指點擊LOGO圖標時,菜單就會從底部打開。更接近底部的菜單選項是拇指可達的。但是屏幕頂端的菜單選項已經超出了拇指的范圍。

在傳統的菜單中,你會在頂部設置高優先級選項。但對于底部菜單,你應該在底部放置高優先級選項。這使得它們能夠更快地觸達和點擊。新的菜單層次結構將從頂部的最低優先選項開始,到底部以最高的順序結束。

拇指點擊舒適區

用戶手持手機的方式會根據偏好而變化。那我們應該把菜單放在哪一邊呢? 這份研究還發現了一個“從拇指移動的舒適區”。這意味著用戶不必拉伸或彎曲他們的拇指來達到最佳的位置。

底部中間是放置菜單的最佳位置,無論是左手還是右手,這里是在小屏幕和大屏幕手機上使用拇指最輕松的地方。

舒適區更有利于大屏幕手機用戶。小屏幕手機用戶沒有無法到達的角落,但是用戶可能會需要彎曲和伸展他們的拇指才能到達他們想要到達的區域。

隨著大屏幕手機的發展趨勢,拇指的舒適區似乎更重要。理想的情況是,用戶可以通過盡可能少的拇指移動來到達到需要的界面。拇指移動效率的提升將提高用戶操作速度。

回應一些常見的批評

任何偏離傳統做法的新建議都會受到批評。把移動菜單放在底部并不是標準,但這應該是基于用戶如何使用移動設備的標準。很明顯,頂部的移動菜單很難操作。如果遵循這些建議,我們會遇到哪些問題? 讓我來回答這些批評。

“用戶將會錯過移動端的菜單,因為它在底部,而不是用戶習慣于看到導航的頂部。”

是的,用戶習慣于看到頂部的導航欄。但他們也在不同的移動應用和設備上看到了它。對于移動用戶來說,底部導航并不是一個不尋常的現象。

底部導航對于桌面界面來說是確實少見。桌面的底部導航很容易被忽略,因為桌面設備的屏幕尺寸要比移動設備屏幕大得多。這使得用戶很難將屏幕視為一個整體。

因為屏幕更小,所以更容易在手機上發現底部導航。這使得用戶可以看到整個屏幕,在那里他們可以輕松地發現導航欄。

“底部導航將會阻礙瀏覽器的控制,而瀏覽器的控制也在底部。用戶會不小心點擊瀏覽器按鈕而不是菜單按鈕?!?/p>

你不會有瀏覽器控件來干擾原生APP的底部導航,但web應用的底部導航欄將會有瀏覽器控件。用戶可能會在不小心點擊瀏覽器按鈕。但這和他們誤觸目標按鈕左右兩邊的按鈕沒有什么不同。

當兩個按鈕左右并排時,總是有可能出現用戶錯誤。這并不意味著設計師不應該把按鈕放在一起。這意味著它們應該在按鈕之間添加空隙,以防止這些錯誤。

你也可以在底部的導航欄上做同樣的事情。在菜單圖標和瀏覽器欄之間添加空隙寬度,這樣就可以進行視覺分離,這將防止意外點擊。

“當用戶從底部滑動時,菜單會干擾滾動。這樣會分散用戶瀏覽內容的注意力。”

用戶使用他們的拇指滾動,他們的拇指更接近屏幕底部。這意味著當他們向下滾動一個頁面時,他們可以點擊導航欄。當用戶查看內容時,它也會分散用戶的注意力。

你可以使用一個滾動條來解決這兩個問題。這將在用戶滾動頁面時隱藏導航欄,該欄只會在用戶重新啟動時顯示。這是已經在移動應用程序和瀏覽器上使用的一種常見技術。

“它會干擾著陸頁面上的呼叫按鈕,它比導航欄有更高的優先級。”

同樣,重要的功能按鈕也應該在拇指可達的范圍內。但放功能按鈕還是菜單按鈕并不是二選一的問題。如果你使用滾動條,你可以把它們兩個都放在底部而不用擔心它們會互相干擾。

如果你不使用滾動條,你應該衡量你的業務目標。如果你的目標是提高用戶參與度,你可以把菜單放在拇指的范圍內。如果你的目標是在著陸頁上增加轉化,那你需要在拇指的范圍內設置一個功能按鈕。

根據拇指的特點設計移動端的菜單

與更熟悉的頂部位置相比,底部菜單看起來很不尋常。但前者忽略了用戶在移動設備上拇指的功能。

拇指交互是與移動設備交互的主要方式,這意味著菜單的形式應該由拇指的特點來決定。忽略這個原則會我們就會設計出一個很難使用的菜單,這會減少用戶的參與度和滿意度。

用戶體驗設計師的目標是讓移動導航盡可能快速和流暢。根據拇指可觸達法則,用戶可以更快更容易地完成任務。用這個簡單的設計改變來消除拇指可觸達的障礙吧。

 

本文由 @倪爾東 翻譯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原文地址:Why Mobile Menus Belong at the Bottom of the Screen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logo可以放在左上角,畢竟logo只需要觀看,當然如果logo擔任返回首頁功能,可以考慮放在底部

    講真,我覺得這篇文章很有道理,如果要普及,有兩點障礙就是

    用戶需要適應這種設計方法

    導航放在下面需要設計的更加顯眼

    這是我的拙見

    來自山西 回復
  2. MD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風格

    來自浙江 回復
  3. 第一個和第二個圖,什么是大屏手機?什么是小屏手機?對于一個身高190的人來講7p一樣是小手機,而對于身高150左右的人5s也算大。這個根本沒有固定的標準吧。圖上的備注寫的基于一般手指的長度,那我想問下樓主,一般長度是多長?一般長度真的代表大多數人嗎?
    最后我要說,不要為了交互而交互,細節而細節。需求才是最主要的。最近總是發現一些人寫的文章只注重交互、細節。完全忽視需求。

    來自北京 回復
    1. 樓主開始就說經一項研究發現……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希望能夠明確指出哪像研究,有哪些數據作支撐。否則只是語言帶過,很難讓人信服。)
      如果交互設計師就是按照你上面陳述的這個研究在做設計,這樣也是不合理的,交互設計不能完全按照交互得出的理論而執行。應該考慮的業務場景,有些產品的使用環境和時間,就是迫使了用戶單手操作,而有些環境和時間,用戶就是雙手操作更舒服。并沒有絕對的結論。所以可操作的核心區域,還是需要根據業務需求和目標用戶來定的。而不是單純的憑借某項研究。

      來自北京 回復
    2. 研究報告我附了鏈接,請自行點擊,并收回你“只是語言帶過,很難讓人信服?!钡脑?。
      另外,這是一篇譯文,原文地址在文章底部,作者叫Anthony,我翻了一下原文底下的17條評論,沒有問到你提的問題。最相關的一個問題是“”The thumb sweets spot is based on how “we” in the west hold our phones. What about some Asian countries where most people use an “i-ring”. The sweet spot will probably move to the middle/top of the screen in many cases. How to accommodate this?”針對這個問題原作者還沒有回復。
      你可以到評論區去教育一下他如何指導交互設計師進行設計。

      來自上海 回復
    3. 1、你那個“一項研究”和“進一項研究”建議樓主把字體顏色變成高亮顏色,讓讀者知道那里是有鏈接的,這也是交互的基本常識了吧,高亮顏色更容易引導用戶點擊。就像這個平臺這些評論的用戶名一樣,都是高亮顏色,要不然有多少用戶會知道這是可以點擊的呢?
      2、雖然一篇譯文,但是就算是譯文也有他不足之處,既然你翻譯了這篇譯文,就說明你認同了這些觀點,但是這些觀點確實只停留在了表象的分析,不同的用戶特征和不同產品的使用環境并不能以這些依據來做用戶體驗設計。希望樓主以后翻譯譯文的的文章,選好題材,補充不足之處。這樣更便于我們讀者漲知識。
      3、具體設計什么樣的菜單,不能完全根據交互的一些理論知識,產品的類型、需求、功能,這些在做交互設計時候一定要考慮進去,而并不是根據某項研究就決定用什么樣的菜單。或許這樣的菜單確實適合某個場景下的產品使用,但還有一些產品并不適合用這樣的菜單呢?

      來自北京 回復
    4. 1. 人人有沒有高亮功能請你自己去查清楚再來敲鍵盤。
      2.此文受人人編輯之托翻譯發布,已將建議反饋至人人編輯部。
      3.還是一樣,請聯系原作者跟他討論。

      來自上海 回復
  4. 看著這片文章就想到了本款產品的返回鍵,但其實我貌似更加習慣在頂部左邊返回…所以,每次返回都有迷糊下

    回復
  5. 個人見解,個人比較偏向MD設計風格的APP,現在手機都是大屏,想要單手操作基本不現實。所以單手觸摸底部導航欄我也覺得費勁。
    material design的設計風格,側邊欄直接右滑可呼出菜單(左下角右滑也可以,當然側邊欄的設計不局限右滑,也可以放右側左滑),相對于底部菜單欄設計,側邊菜單按鈕豐富,實用性更強,而底欄則不同,數量受限,還需單獨騰出一個按鈕給予層級按鈕選項(內容類似側邊欄豐富的按鈕)
    其實很多國外優秀的安卓軟件都是使用MD設計風格,只是國內很多軟件優先適配IOS,節約控制成本和時間在UI上使安卓的軟件和IOS統一化了
    MD是google的設計風格,我是很少見到ios上使用MD設計的APP
    除了實用性,MD設計風格的APP會相對來說更加簡潔和大氣,個人體驗實用性比底部導航欄更強,僅僅個人意見

    來自上海 回復
    1. 我最近也在玩兩個系統,感覺差別確實蠻大的。

      來自上海 回復
    2. MD風格要配合底部的系統導航鍵使用的,所以iOS上很少見MD規范的App。
      至于側滑抽屜導航,使用習慣了或許不錯,但上手太難了。隱藏太深,層級感不強,容易迷路。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