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品用戶體驗的三個層次
產品設計部分分成3個層次:需求、交互、UI,而本文就從這3個方面展開解讀如何達到用戶所期望的產品體驗。
1
在互聯網產品世界里,我們經常談論用戶體驗,比如說,這個產品的用戶體驗太差、那個產品的用戶體驗還行等等。但究竟什么是用戶體驗,如何做好用戶體驗?
在用戶體驗模型理論中,它包括5個要素: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這個總結很到位,理論程度高,但就是有點枯燥。在這里,我想簡單點,換個方式來分享一下我所理解的用戶體驗是如何達成的。
這里我們不放大到產品層面,而是拿一個產品中的一個功能來說明。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我們在做產品時,會把產品設計部分分成3個階段,或者說是3個層次:需求、交互、UI。這里我們在產品階段所必須完成的幾步工作。那么,我們就從這3個方面來說明如何達成用戶所期望的產品用戶體驗。
2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需求背景。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垂直行業的配送業務。在配送前,配送員需要用自己的手持終端將貨物進行掃碼裝車操作,以便將貨、人、車進行綁定,用于實現物流信息跟蹤。貨物配送是分區域線路的,即一個配送員負責1條或多條線路。而貨物在入倉時已經劃入相應線路,并會貼上相關信息的二維碼。
配送員在裝車時,需要對貨物進行掃碼,當貨物太多時,這掃碼的工作量就變得比較大,耗時多,對2個小時的配送時效影響比較大。因此,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客戶提出了批量掃碼裝車需求,提出的問題是:能否只掃一個貨物,便可帶出一整批貨?
我們分析后覺得是可行的。根據掃碼貨物的打單時間(同一批發車貨物打單時間很接近),掃碼的配送員所負責的線路(每個配送員都配置了所負責的線路)對應到相應的貨物,即可基本上查詢出這一批需要配送的貨物。根據這一思路,我們實現了相應的功能,客戶使用后反饋良好。
3
但客戶隨之又提出新的問題。配送員中,有幾個是屬于機動人員,即當某線路配送員有人休假時,機動人員就要補上。而這些機動配送員就是專門機動的,每天都需要去替補不同線路的人員。因此,對于這部分人員,其歸屬的配送線路是無法確定的,因此線路數據為空。因此,在批量裝車功能中,通過配送員歸屬線路去查詢貨物,是無法查詢出的相應線路的貨物的。客戶了解情況后,提出讓他們自己來配置配送員的線路,每天給機動配送員配置。這個當然是沒問題的,我們開放這個權限給他們便是。
但是,作為一名合格的產品經理,是不會放過任何改善產品用戶體驗機會的。于是乎我們開始考慮解決這個問題。
4
好了,終于鋪墊完成。開始進入正題。
對于這個需求,每天讓管理員給機動配送員配置線路,這其實是很麻煩的事。而機動配送員自己其實是知道要頂替配送哪些線路的,因此這個線路的配置權限其實是可以下放的。所以改進的思路是讓機動配送員自己來配置。
從實現功能的角度看,基本需求就變成了:在配送員掃碼時,可以自己配置線路。也就是直接在批量裝車掃碼時,提供一個選擇線路的功能,查詢貨物時根據選擇的線路進行過濾即可。
5
但是,從追求用戶體驗角度看,這是不是過于簡單了?顯然是。
好,我們開始進入用戶體驗改進的第一層,需求細化(優化)。
想要細化需求,就必須深挖需求。
通過進一步的溝通得知:
- 非機動配送員的線路是固定的;
- 機動配送員一天內只會頂替一個配送員,而第二天基本上會更換。也就是說一天內的配送線路是基本固定的;
那么,從這兩點中可以獲得什么呢?
- 非機動配送員不需要支持線路配置??呻[藏,減少不必要的功能可讓功能變得更簡單;
- 機動配送員給自己配置的線路,在當天內皆符合工作需要。因此一天內可只配置一次;
最后,整理出來的需求要點便是:
- 線路配置功能僅對機動配送員開放。因此需要在配送員管理模塊中增加機動配送員的區分標識;
- 在批量裝車功能中,機動配送員支持線路配置功能;
- 機動配送員每天第一次使用批量裝車時自動提示配置線路,配置后當天不再提示,直接以當天配置好的線路作為過濾條件進行查詢貨物;
- 支持主動更改線路配置,以便支持一天內變換不同的配送線路;
至此,在需求層面的優化便基本完成。那么,用戶體驗提升哪些呢?
- 非機動配送員功能保持不變,功能保持簡單,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功能讓用戶產生困惑甚至是誤操作;
- 每天第一次使用時自動提示線路配置,避免忘記配置而查詢出不匹配的貨物,又不會每次提示而產生不必要的干擾;
- 假如當天又被調換到別的線路工作,主動更改線路功能便可以支持這個需求,而不至于讓這個低頻分支流程無法走下去;
從以上幾點來看,這用戶體驗是不是更好?顯然是。
至此,我們便完全了在需求層面的用戶體驗提升工作。
6
那接下來,工作流程便到了交互層。即用戶體驗改進的第二層,交互優化。
根據需求,交互原型可以做成這樣:進入批量裝車功能界面時,如當前用戶是機動配送員時,且為當天第一次進入,則彈出提示,引導設置配送線路。
操作流程是:
- 進入界面,如是當日首次進入時,彈出線路設置提示;
- 點擊確定,進入線路設置界面,完成線路設置;
- 返回到原界面,點擊“掃碼”;
- 掃貨物上的二維碼,然后查詢;
……
需求細化了,交互就清晰明了了。
不過,這還沒有完。我們同樣需要在這個交互層上進一步考慮優化,提升用戶體驗。
首先,一進入界面就提示,這真的好嗎?假如我只是想看看而矣,這是不是顯得很多余?在沒有明確用戶目的情況下就彈個提示出來,確實有點突兀。
彈出提示后,點擊確定后再跳轉到另一界面進行設置,這兩步其實也是可以合并的,少一步操作。
OK,考慮到這些,我們把交互修改一下。
操作流程就變成了:
- 進入界面,點擊掃碼;
- 當是當日首次進入時,彈出線路設置窗口,引導操作;
- 確定,進入掃描界面,掃碼查詢;
……
對比一下,可見修改后的交互流程更簡潔了。優化的點如下:
- 將提示放到“掃碼”按鈕點擊之后,會讓流程更為舒服,不至于一進來就彈窗如此突兀。同時,將新增的必要操作嵌入到原有操作流程之中,學習和使用的成本更低。用戶只要順著原來的操作流程,按著提示操作便可。
- 將提示和設置合并,進一步減少了操作流程,更為方便。
至此,交互層面的用戶體驗優化工作也完成。
7
最后,進入用戶體驗改進的第三層,視覺優化。
在這里,我們以高仿真原型來替代UI設計效果圖來說明。
根據原型,最直接的UI設計見下圖:
但是顯然這是不合格的(但通常很多設計師可能會這么做)。
UI設計,就是要讓用戶一眼看過去就知道該怎么用。這就需要考慮界面元素的主次,擺放位置等,這些都會通過視覺化的設計效果對用戶的使用和感受產生影響。
從上圖可以發現,這個界面的設計是沒有鮮明的主次考慮的,會讓人產生使用上的困惑,造成使用成本的提高。因此,我們需要進行優化。
優化設計如下:
這樣就變得很清晰,操作主線只有一條,感覺非常簡單。不會產生任何困惑,讓用戶秒懂。
8
至此,我們已經把用戶體驗改進的方法,通過分化為需求、交互、視覺三個層面進行了講解。這個例子比較簡單,在面對更為復雜的需求時,用戶體驗改進的思路也是一樣的。
作為產品的整體把控角色,產品經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甚至很多時候,產品經理還承擔了交互設計的工作(很多公司沒有專門的交互設計師)。但不管如何,產品經理對產品的用戶體驗的把控責任是一致的。也就是說,當交互設計和UI設計未能很好地達成用戶體驗要求時,產品經理應當毫不猶豫地站出來,推動產品團隊共同完成這一工作。
但是,對于產品經理而言,最核心的工作無疑是需求工作。工作重心在于熟悉業務流程,分析和理解需求目標,破除需求表面的迷霧,找尋需求背后的動因。最終實現在需求層面達成用戶體驗價值。也只有當需求層面完成了價值深挖,才有可能讓交互、UI設計工作達成真正的用戶體驗目標。
本文由 @xing_siwei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恍然大悟
今天面試 就是這個題問用戶體驗幾個層次 ,我寫的基本和樓主一樣,,,回頭看看那五個層次我就想呵呵,,,,
好文,學習一下
默默學習
好文,收藏了
謝謝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