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視頻應用的首頁導航及交互模式分析
本文對多款OTT視頻應用的首頁導航展開分析,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些思考與啟發。
互聯網電視已然成為現在智能家庭的標配,以互聯網電視業務為核心的OTT(Over The Top)業務已越來越多地深入到日常應用中,圍繞著“電視”這一塊覆蓋家庭的大屏,各大內容服務商也是卯足了勁兒,想要在用戶的“客廳”分一杯羹,主流的視頻應用基本都已進駐大屏,BAT資本的入局,也讓電視端視頻應用的競爭更加激烈。
以下對電視端視頻影音應用做一個簡單的競品分析。俗話說,看人先看臉,對于一個APP來講,首頁就是臉面,也是用戶打開應用的第一印象,據數據統計,首頁跳出率在15%-25%,也就是說這部分用戶來到首頁后,沒有繼續下一步動作,當然,原因可能是多樣化的,但首頁不吸引人,用戶找不到所需內容等,則會很容易造成用戶的流失,特別是在這么一個“來去無情”的互聯網用戶時代,用戶翻臉離開的速度絕對比翻書要快得多。
所以說,首頁是APP設計的核心區塊,也是內容和用戶運營的兵家必爭之地,通過對競品首頁進行分析,還能從中一窺各家的設計理念、運營策略及至目標戰略等。
本文選取的應用包括:云視聽(騰訊)、奇異果(愛奇藝)、優酷、芒果、小米、樂視及電視貓等。
一、首頁形態競品分析
1、導航—標簽式導航 VS 抽屜式導航
任何APP的組織信息都需要以某種導航框架固定起來,合適的導航框架,決定了產品之后的延伸和擴展。不同的產品需求和商業目標決定了不同的導航框架的設計模式。導航設計首先需要將APP解構,為組織信息分層,做好信息層級的扁平化,一般情況下,將最核心、最穩固、最根本的功能要素放在第一層頁面,其他得內容收在第二層、第三層、甚至更深,然后根據層級的歸納來確定導航設計的模式。
OTT電視端應用,本質上跟移動端差不多,只是屏幕大小和呈現方式有所不同,操作方式無非就是遙控器“上下左右”幾個按鍵操控進行翻頁、切屏等,局限較大,但也更為簡單。目前電視端視頻應用,多采取標簽式和抽屜式這兩種比較常見的導航模式。
標簽式:
即常見的tab式導航,這類信息優先級較高、用戶使用頻繁,彼此之間相互獨立,通過標簽式導航的引導,用戶可以迅速的實現頁面之間的切換且不會迷失方向,簡單而高效。還可細分為底部tab式導航、頂部tab式導航、側邊欄tab式導航等,不同應用出于信息呈現及操作方式考慮,采用不同的導航設計。
(1)底部導航:云視聽(騰訊),共有12個導航標簽(這也是大屏端的優勢,移動端標簽數量一般會控制在5個以內,而電視端屏幕則有更大的選擇空間),依次是:我的、頻道、精選、VIP、電視劇、少兒、電影、綜藝、動漫、新聞、游戲、體育,首屏定位在第三個標簽即“精選”上,從標簽排列的先后順序上,我們也能看出騰訊的內容戰略布局,重視會員用戶,主打影視及少兒等內容。
(2)頂部導航:比如愛奇藝、芒果TV、小米盒子launch界面等,標簽個數也都在10個左右,我們對比一下它們的標簽排列,也能大概看出其內容側重:
愛奇藝:輪播、首頁、VIP會員、酷玩一夏、電視劇、電影、綜藝、兒童、動漫、游戲、分類;首屏為“首頁”標簽;
芒果:芒果電視、精選、電視劇、綜藝、VIP、電影、少兒、動漫、音樂、全部頻道、我的、設置;首屏為“芒果電視”;
可以看出,愛奇藝更為重視會員的運營,同時會做一些精細化的主題運營,而芒果,得益于獨特的自制劇及自制綜藝,在這兩塊可以說是獨占鰲頭,并以此圈住一大批的年輕用戶,所以電視端也是主推電視和綜藝。特別的是,芒果不同于愛奇藝,芒果背靠湖南衛視,有衛視頻道加持,多了電視直播內容,打開芒果TV的APP,立即會進入芒果電視的全屏播放,所見即所播,比較符合傳統的家庭電視打開模式。
(3)側邊欄導航:比如優酷、天貓魔盒launch界面等。這種側邊導航的形式,與頂部、底部差不多,只是在交互方式上做了調整,也是有利有弊,側邊導航布局更為清晰,用戶一目了然,也更符合當下瀑布流式的信息呈現方式,但在具體操作上,左右鍵及上下鍵切換會較頻繁,用戶的思考成本高。
抽屜式:
經常和頂部/底部tab式導航結合使用的抽屜式導航,也可以稱之為優雅的隱喻。抽屜式導航將部分信息內容進行隱藏,突出了應用的核心功能,特別是當產品的信息層級有非常多的頁面和內容,難以在一屏內顯示全部內容,tab導航太多標簽太多會顯得臃腫,使用戶難以點擊,這個時候,抽屜式導航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OTT視頻應用里,采用這種導航方式的,例如:電視貓、微視聽、華數TV等,都是將部分推薦內容在首頁展示,頻道分類則全部收到抽屜里去。
這么做的好處是,整體頁面非常的簡潔,重點信息突出,首頁推薦內容更為重要,而對于各頻道來講,被放入一視同仁的籃子中,整齊歸納在一處,用戶在使用查找的時候,能夠快速定位到自己喜歡的頻道,但這是對于已經有一定的使用習慣的用戶,對于新用戶,這種導航方式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頻道內容都被折疊成一個一個抽屜入口,內里優質內容無透出,用戶一眼看不到,會造成內容少、沒什么片子的印象,而且層級深、操作路徑長,每多一步就會造成用戶的流失,為頁面帶來干凈的設計的同時,也讓用戶忽視隱藏的信息,導致了隱藏在抽屜欄內的信息內容用戶點擊率下降,參與感降低。
總結一下:
- 如果應用有不同的視圖,且他們是平級的,需要用戶同等地對待,采用標簽式導航較好;
- 如果應用主要的功能和內容都在一個頁面里面。只是一些用戶設置這類低頻操作內容需要顯示在其他頁面里。為了讓主頁面看上去干凈美觀,可以把這些輔助功能放在抽屜欄里。
- 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可以根據產品的核心功能目標選擇,或者結合起來使用,例如可以將部分優質頻道做tab標簽,其他低頻點播頻道可以收入抽屜。畢竟現在,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內容就該讓用戶一眼看到,而不是尋寶般地去挖掘。
2、布局及交互—延展&切屏
前面提及到,電視端的APP應用由于受到操作設備、操作距離等限制,交互方式與移動端略有不同,要稍微簡單一些,基本是圍繞著遙控器的“上下左右”鍵進行交互,操控頁面的滑動、翻頁和切換屏幕,而如何有效分配和利用遙控器鍵值,使用戶操作更加便捷流暢,則是產品及交互設計師需要考慮的問題。
為了能在一屏上展示更多的信息,產品設計上一般會考慮延展的方式,即不局限于屏幕上所看到的坑口位置,而是可以不停地向下或左右滑動,給用戶內容源源不斷的感覺,同時輔以切屏的方式,例如當一屏內容加載完時,再按右鍵,則切換到下一屏去,打破邊界感,減少操作碰壁的挫折感。以以下應用為例:
可以看出,首頁的布局方式一般有三種:單頁面上下延展、單頁面左右延展、切屏,通常應用會采取三選二的自由組合,利用頁面空間呈現更多內容的同時,交互簡單整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方式組合不當或想要兼顧齊全,則很容易造成頁面混亂,增加用戶的思考和操作成本,這在電視端是一大忌諱,用戶會直接表達為“不好用”,從而離開。
3、視覺設計—多元標準件組合
好的視覺設計承載著三個使命:①引起別人的注意;②給人留下深刻的視覺印象;③信息溝通;要達到前面兩種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視覺沖擊力,而當用戶的注意力在你的作品中有足夠的停留時間,信息才能有效溝通。影響視覺效果的,一般有這么幾個因素:尺寸變化、顏色運營及對比。
對于視頻應用來講,圖片的視覺沖擊力遠高于文字,如何從圖片設計開始就拿下用戶,設計師們也各出奇招,從上圖來看,幾家的APP應用也是各有特色。首先看首頁設計標準件的運用,即圖片尺寸的變化,采用多種標準尺寸組合的方式,使頁面看起來不那么呆板和單調,稍稍統計了下各家標準件數量:騰訊6個,愛奇藝6個,芒果6個,優酷8個,小米則有11中,圖片尺寸變化多,也會使內容看起來更豐富。除了標準件的組合運營,各家也會采取比如:輪播圖、GIF圖、異形圖等,動靜結合,再加上高清高亮的資產海報,為用戶在享受視頻盛宴之前,提供一道美味的甜品。
4、推薦位設計—以多取勝
推薦位的數量設計,是不是越多越好,在哪個區段里會有最優的效果:提升點播量又不增加運營成本,現在都沒有明確的定論,但可以看出,核心的都是:最好的內容最先呈現,然后給用戶盡可能多的選擇。
產品設計的衣柜理論
做產品就好比做衣柜,是內容和信息的載體,衣柜里的衣物就是產品所搭載的信息。如何設計一個好用的衣柜,讓用戶能夠高效便捷實用,并愛上這個衣柜?怎么考慮這個衣柜是雙開門的、還是推拉門的?兩層還是三層?需要鞋柜和衣帽架嗎?
衣柜若沒做好:太小,東西放不下;太大,浪費空間;太亂,沒有層次感;太繁,操作較復雜;等等;產品的設計理念亦然,如何讓內容有序呈現,如何讓用戶高效使用,都需要深入地摸索探析,以上僅對各產品首頁做了皮毛的分析,也希望能從中總結出一些經驗,從成熟的產品中學習方法。
作者:懶懶羊羊,OTT產品經理,新人小白,關注互聯網產品設計及用戶體驗
本文由 @懶懶羊羊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你好。我也是OTT產品,做用戶方向,方便溝通學習下嘛。留電18868814942
哈嘍,請問一下OTT行業少兒教育類運營值得入嗎?
同行同行(做電視產品的人貌似很少啊…)時隔你的文章一年過去了,OTT也還是不慍不火,等著年輕的用戶群體慢慢成長,用戶體量越來越大,興許會有一個不錯的發展期?,F在的小孩和老人基本都是用的傳統IPTV或DVB電視較多。交互也好體驗也罷,都是表層的體現,感覺最后的火熱,還是基于內容,比如各大巨頭的內容自制和OTT平臺結合,這樣才能突破廣電對直播頻道的掌控,開源出來用戶喜歡的內容。有好的內容,電視才會發揮他大屏的優勢。
私以為,后面視頻和游戲,是電視應用產品的兩個著力點。少兒早教也可以嘗試,其他教育方向有點扯淡(K12這種)
抱歉很晚才看到留言,文章比較早了,本人也已經離開OTT行業已近1年,不過還是很開心有人愿意來交流自己的工作想法。感覺你說的很對,OTT最后還是比拼的內容,今天還看到有篇文章說,阿里將OTT納入大優酷事業群,也是在內容上發力。在運營方面,跟之前所在的公司差不多,少兒是點播量最高的(也跟少兒視頻時長有關),教育和電商可能是發展方向吧,但就目前來看,還沒有做的特別好的。最后再次感謝留言。
同行。OTT其實不太“受人待見。一方面是政策所限;另一方面相對于手機屏,還是屬于比較小眾的。
確實,政策限制和管控是一大因素,特別是直播類內容的限制;另外,除了手機屏的競爭,在大屏方面,還有來自互動電視和IPTV的競爭
關鍵競爭還擦不出火花。大屏產品,目前各個企業的策略更傾向于做內容和服務的移植,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這方面行業產品人的創新意識。
同行啊,電視、盒子類的產品經驗在社區貌似不多啊
是的,目前OTT這塊兒的應用其實蠻多的,但總結分享類的東西比較少,關注度也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