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100:在創業環境中,設計價值沉淀三部曲

1 評論 4220 瀏覽 34 收藏 23 分鐘

作者結合經驗總結設計的三個價值,那么這三個價值究竟是什么?

一、我們的環境:為新創產品設計

當我們環顧周圍的環境時,我們發現周遭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發生變化?;ヂ摼W的競爭空前激烈。去年街上還寥寥無幾的共享單車,今年已經有至少兩家共享單車企業經歷了從初創到倒閉的全部過程。

我們在這篇文章中把設計師放在一個廣義的創業環境中,即: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創建一個新的產品/服務的過程。 這樣的廣義“創業環境”,已經不是創業公司的專屬。作為我個人,機緣巧合,雖然身處大公司,也常常在類似“創業”的環境中,為從0到1的新創產品工作。

曾經看到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中創建新產品,就好比要在海面上造一艘船。一邊需要應對各種環境,存活下來;一邊需要迅速優化把船造得更穩更大。

設計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作為設計師的我們從來不排斥遇到問題。但大部分設計師最喜歡的,是雖然復雜,但是相對確定的環境,可以對環境,對需要解決的問題做出充分的分析,思考,然后慢慢磨出來一個好的產品。這種環境雖然大有誘惑。但是作為互聯網行業的商業設計師,這樣的環境已經越來越少。

這勢必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問題,在我們對創業環境中的設計師的調查中,發現他們多少都有這樣的的一些痛點:

我們必須要做出應對,去尋求一個精益體驗和極致體驗的平衡,并將在不穩定的環境中將設計價值沉淀并放放大。

二、設計價值的分層

當我們在探討設計價值的時候,我們在探討什么? 在我們團隊近兩年的探索中,我們認為設計的價值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 第一層:完美協作。設計幫助業務,完成業務價值。也就是常說的,完成需求。作為設計師,我們每個需求可以做的很好,很完善。但是設計的價值被藏在流程里,業務的成功可以暗示設計的成功,但卻構不成充分的說明。
  • 第二層:設計增值。設計價值放大外顯,開始對業務有影響力,有話語權。設計站在用戶的角度,洞察機會和創新。除了滿足業務的需求,也開始擁有設計的靈魂。
  • 第三層:設計驅動。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階段,設計師能夠并肩站在戰略的角度去提需求,完成從資源方到驅動者的轉變。

但是我們設計師,尤其是創業環境中的設計師,往往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每天都像打仗,產品設計開發都沒有多余的精力,連基本的功能實現都難以保證,要求設計師同時去驅動業務,感覺力不從心。

一個新創產品,擁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我們認為,設計的三層價值,并不是設計師在同一個時間節點平均發力帶來的結果。 三層價值是一個順序的過程,設計師在不同的時期,著重發力不同的價值點。這種發力的先后順序,可以被匹配到產品的生命周期中:

在我們的實踐和探尋中,我們發現,當每一個階段的價值都滿足得足夠好了過后,設計師才能更順利得借助著自己已經達成的影響力和團隊的信任,去向著下一個階段努力。 下面是我們自己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摸索出來的一些經驗和感悟,拋磚引玉分享給大家:

三、價值一:完美協作

完美協作是設計師的剛性價值。設計師幫助業務以最快速度完成迭代試錯,同時保證產品基本質量。這個階段,雖然基礎,但是非常重要!尤其在產品從0到1快速迭代的過程中,是設計師必須滿足的基本工作,也是設計師取得團隊信任的根基。 而取得了團隊的信任的設計師,等于給自己爭取到了機會和空間,繼續做價值二和價值三的推進。

要達成完美協作,設計師需要做到什么?

1,手活

手活好,就是要做到在討論的時候張嘴就來,設計的時候掌標就有。 手活雖然基本,但在創業環境這種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手活好的設計師不僅能在自己的環節更快產出。對風險的預估能力還能幫上下游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整個團隊都能因此得到收益。

2,參與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去年3月24日,業務方決定在一個新的市場發力,3月28日,業務方和設計師便共赴南通走訪產業帶的供應商。因為時間有限,要訪問的顧客較多,我們兵分兩隊,再在晚上一起在酒店分享獲得的信息,對筆記,發現一些雷同的事實 。

4月1日,我們再邀請買家來到阿里園區,與我們進行了“一對一”訪談(實際上是六對一訪談。從用戶研究角度,這種訪談并不科學,對用戶來說甚至有點可怕。但是在創業階段,這種形式能保證團隊成員的信息同步,每個人基于自己的經驗,對一手數據進行剖析) “一對一”訪談結束后,整個業務團隊開了一次決定性的會議。在會議中,業務方在黑板上定下業務的商業模式和事件節點。

而作為交互設計師的我,也在同一個會議上畫出了采源寶(我們新創產品的名字,他是一款給老買賣家在私域進行進貨溝通的工具)的第一個交互草圖。會議結束的時候,我把稿子給PD核對,PD一拍大腿,說,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東西。 一個半月后,采源寶的第一個內測版本就誕生了。

在初創產品前期的過程中,團隊里的所有人都在盡可能參與所有環節(包括走訪、日會、周會)。

很多設計師不喜歡開會,覺得浪費時間。但是在創業前期,往往沒有正規的流程來保證信息的完全對等。所有人都在收集盡可能多的信息,沒有人將信息整理好后,再雙手傳遞到設計師的手上。 而設計本來就是收到信息-處理整理信息-產出方案的過程。知道越多的信息,越便于做好設計決策。 2016年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Alejandro Aravena有一句話我很喜歡:

能夠盡快收集信息,整合并完成設計,不僅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一種競爭優勢。 在新創產品的前期深度參與,保證信息同步,獲得設計的力量。

3,溝通

新創產品過程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時間緊張。怎樣才是最快的溝通方式? 一個普通的設計溝通流程是這樣的:

通過大量不完美的草圖,能夠加快溝通的往來次數,減少溝通所需的時間:

但這還不是終極武器,這里給大家強烈推薦一種設計溝通辦法——共建式設計。共建式設計由設計師引領,由盡可能多的相關方參與,大家一起在黑板上畫下并改進設計草圖,將線性,一對一溝通變為非線性,多對多溝通。

設計師充當主持人的角色,負責明確目標,拋磚引玉,控制議題方向,提出被忽略的問題,最終成稿并向所有人確認,達成共識。 共建式設計可以大大減少溝通時間,大大減低修改可能。

最快的溝通,就是最快速的有來有往。

四、價值二:設計增值

渡過了產品從0到1最快速迭代的時期,并且通過完美協同讓設計師價值得到認可后,設計可以更進一步,除了滿足業務提出的需求,還讓“業務因我而不同”。 在這個階段設計師的價值感會比上一層面更強一些,會感覺自己“更像設計師”,而不是“死美工”或者“死交互”。

如何使得業務增值?其實整個業務團隊都會業務增值為目標而共同努力。而作為設計師的我們,從我們自己的視角,通過設計師最擅長的強項,來達成增值的目的。 借用現在的流行詞:男友力。我們提出“設計力”這個概念。 設計力,是能夠被業務方認同,也最容易影響業務的那些設計師能力。設計師想要體現自己的價值,就需要找到并最大程度發揮長板,為業務帶來亮點,最終深入人心并形成自己獨特的價值標簽。

有哪些設計力?下面是我們根據自己經驗的“不完全”總結。

1,用戶力 – 站在用戶角度洞察業務

設計師應該是所有角色中最貼近用戶,最應該了解的用戶心智的角色。

具體用戶研究的方法大家一定都非常了解,這里就不展開講了。其實,我們對業務的任何創新點,都應該是站在用戶的視角,基于對用戶心理的翻譯和影響能力而來的。反過來講,只要是站在用戶的視角,有用戶實證作為支持的創新方案,即使不是當下最緊要的問題,也不會偏離業務的重點太多。

而且,設計師對用戶的理解能力,會隨著時間得到沉淀,越來越變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心理咨詢界,越老的咨詢師越厲害,這種對用戶(本質上是對人性)的理解,不會被時間的前進所拋棄,是一種“越老越香”的能力。

2,數據力 – 站在數據角度洞察業務

數據可以很有用,也可以一無是處,這主要取決于數據如何被規劃和使用。 產品或者業務的數據往往是設計師最容易得到的,比如業務UV,GMV。但是這些數據往往是全局視角的,受到包括設計在內的N個因素的協同影響,所以,這些數據對設計很難有直接指導。 作為設計師,要讓數據為設計加力,需要預先從設計的角度來布局數據:

布局并打點好后的數據,屬于原始數據。此時也還不能直接使用。我習慣用提問+回答的方式來挖掘數據。先設想一個自己想得知的答案,再按照提取數據 – 分析數據 – 匯總結論 – 設計洞見的順序進行設計專項分析。只有這樣完整的數據結構才能提供足夠的說服力和推進力。

通過數據挖掘得到設計洞見,通過數據比較證明設計價值。

3,情感力 – 觸動人心

設計師都是感性的人群,我們感受和表達情感的能力,也能在業務的某些時刻發揮出巨大的影響力。

舉例來說,我們的微供業務中的一個設計目標是,體現出人情味。人情味如何體現?文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

一般來說,文案在運營或產品層面就已經想好了。但我們拿到文案的時候,感覺情感的滲透還比較淺。于是設計師團隊發起了一項腦暴,將可以替換文案的地方蒙掉,并發動設計師來填寫文案。最終,的確產出了不少“說人話”的文案,也得到了業務其它同學爽快的認可。

4,想象力 – 充分利用概念設計

在業務提出的需求之外,設計師經常會產生一些創新的想法,并將想法給業務團隊提案。讓設計提案被認可,除了提案本身能滿足業務和用戶訴求的程度,不同的提案方式也會自帶不同的影響力。

能做到最后這種程度的提案,能充分調動大家的想象力。即使當前沒有機緣繼續推進,也總會像一顆種子,遲早在大家的意識里發芽。

5,包裝能力 – 聚類整合,統一呈現

在0-1的階段體現協同價值中,設計師會接到很多零散的小需求。如果不加以思考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那么等兵過水窮,剩下的只有一篇狼藉。

這些需求看似毫不相關,但如果仔細梳理一下,會發現有很多需求他們之間有內在的聯系,或者其實根本就是由同一個設計理念在支撐。

比如,今天接到一個增加評價的需求,明天要上線一個實名認證的功能,后天再來一個鏈接用戶社交賬號的功能。如果仔細去思考業務,會發現這些需求都是一個共同的目的:增加原本的陌生人在當下場景的信任感。了解了這一點后,設計師可以將“設計信任”作為一個主題去通盤思考:信任的心理基礎是什么?人與人之間一般怎樣能建立信任?如何從視覺表達信任感?等等。近一步地,設計師還能考慮:在業務中是否還有其他巧妙的機會點,能拓展任何人之間的信任關系。

將零散的內容整合在理論框架中,具有體系化的成套設計理念和沉淀就漸漸形成了。

最后要說的是,設計要實現增值的價值,往往是在已經達成了完美協作的默契的基礎上,這時候產品也往往開始有了雛形或第一個版本,設計師能從大量需求的空隙中稍微抽身而出,從擴大業務價值的角度出發,通過自己擅長的設計力,達到“業務因我而不同”的第二層價值。

五、價值三:設計驅動

因為如果說完美協作和設計增值是一門技術的話,設計驅動更接近一門藝術。

我們說,在多變的商業環境里面,需要不斷的變革才能生存下去。當設計師能夠在戰略的層次來提出需求,并驅動變革,設計師可以說滿足了終極價值。

印象最深的一個設計驅動變革的例子,是我們設計師都很喜歡的一個公司,Airbnb。

Airbnb的三位創始人中,Joe Gebbia和Brian Chesky本身就是羅德島設計學院畢業的設計師??赡芤惨驗檫@樣,設計作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策略的層面提供價值是順理成章的故事。

目前大家在Airbnb上訂房,會覺得在Airbnb很容易就找到顏值頗高的房源。可是09年時候的Airbnb,還并不是這樣。

2009年的夏天,Airbnb遇到了增長瓶頸,在24次試住調研后,Gebbia和Chesky發現了一個潛在問題:人們都是隨隨便便用手機拍了房間的照片就上傳了。而當用戶需要找房的時候,這些手機拍的片沒法讓300公里以外的用戶判斷出這些房源是否值得自己的租金。

發現了這些問題,一般比較“互聯網”的做法,是給用戶群發郵件,指導他們拍攝的手法,并給他們的照片評分。但是他們沒有,他們租了一部5000美金的相機,在紐約挨家挨戶敲門,為他們提供拍攝服務。試水后,他們發現紐約的訂房量上升了2-3倍。于是他們將這種方式進一步拓展到巴黎、倫敦、邁阿密等地,也達到了一樣的效果。攝影師項目被規?;?,變成Airbnb重要的里程碑。

在上面的例子中,設計師以用戶為原點探索問題(房源信息不足),從設計視角(提高相片質量)找到方案,通過逐步推進的策略(相機定點試水),找到了規模化策略(攝影師計劃),并最終撬動了商業結果(訂房量成倍增長)??梢哉f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設計驅動價值案例了。

如同Frank Gehry對idea的詮釋,要讓設計的靈光完成他的影響,要求我們從全局的角度考慮商業、用戶、技術、環境,去反觀設計本身。這條路不容易走,可能也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段,就如馬總所說,3年之內不談戰略。我們在近一兩年做了大量的探索,可能我們目前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方法論,但是這樣的趨勢和方向已經越來越明確。

六,總結

最后,以這張圖來總結這次的分享。下次再見。

 

作者:郭楠

來源:http://www.aliued.cn/2017/09/26/design_value_in_startups.html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