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如何利用場景來解析需求

1 評論 31354 瀏覽 93 收藏 10 分鐘

當我們嘗試用場景來解析一個需求時,總會有各種人提出不同的場景來駁斥你的分析,那么你需要學會如何判別這些場景是否是該需求的典型使用場景。

筆者因為昨天與一個朋友討論一個案例的使用場景時,發現其實雖然大家一直覺得用戶場景很重要,但是又無法比較系統的去使用一個方法來解析一個需求,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案例

這是一個為中小型企業服務的平臺,在左側的列表上有11個一級分類,每個類目下分別又有10個以上的服務項目,粗略統計應該在150項左右的服務內容。

我們分別用場景對用戶的行為進行的分析:

場景1:用戶下載了產品之后,知道自己想要的服務,那么在服務列表中尋找自己的想要的服務。

在這個場景下,雖然通過左側的菜單已經對服務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歸類,但是其實歸類的并不清晰,同時,右側的具體服務類目也會因為左側分類的變動而發生變動,對用戶造成一定程度的信息干擾。

在用戶明確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服務的情境下,只需要提供清晰的尋找路徑即可,可刪掉多余的干擾項。因此該頁面可以采用類似于支付寶的九宮格布局,進行更清晰的分類,讓用戶能夠能精準,高效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服務。

場景2:用戶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下載了產品,在服務列表中查看所有的類型的服務。

在這個場景下,如果采用了九宮格的布局,即用戶再進入某一個類型的列表后,需要返回上一級頁面后才能繼續查看另一個分類下的服務,即在瀏覽效率上其實低了不少。

通過以上的案例不難看出,其實任何的產品都在不同的場景下,總是會有不同的更加合適的展現形式,那么當需求出現,我們嘗試用場景去解析的時候,其他人提出不同的產品駁斥你的時候,該怎么樣去選擇較為典型的場景呢?

辨別典型用戶場景的標準/原則

step.1 場景發散

在產品需求梳理的初期進行情景發散(腦暴)的時候,肯定會有不同的人員(產品、交互、UI、運營等等)提出各種各樣的用戶場景,在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對場景進行篩選,我們要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

比如說:

  1. 這個場景是用戶的真實場景嗎?
  2. 這個場景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嗎?
  3. A場景與B場景中的哪個需要需要先開發?

等等一系列問題。

尤其是產品開發初期,通過比較和篩選樓下保留出有可能成為典型場景的用戶場景。這里的備選場景一般建議不超過十個;因為備選場景越多,我們的選擇難度就會越大,那么最終我們用戶再做選擇的時候也就會難度變大。

所以在產品前期,通過小組的討論先篩選出肯定不符合的場景;保留住最有可能成為用戶場景的典型有效場景。

step.2 評判場景

我們判斷這個場景的典型性與優先級的時需要一個維度和標準。需要我們團隊內部必須達成一致,需要用統一的標準作出評判。

ps.不同的產品標準還是不同的;同一個產品不同時期可能標準也是不同的,需要看具體的產品和具體產品的階段來制定不同的標準

我找出了一些平時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比較通用的幾條評斷標準:

第一維度/原則:人數;人數是對于所有產品都需要評判的一個評價維度。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來用這個產品。用的人越多,這個場景也就越重要。

第二維度/原則:頻率;有的時候我們的產品是粘性比較大、活躍度比較高的產品。那么我們希望這個產品在活躍度、用戶粘性上都比較高。所以我們在判斷用戶場景的時候會特別關注用戶的使用頻率,使用頻率越高的場景往往對于我們來講用處最大。

第三維度/原則:重要性;也就是說每個場景對用戶的重要性不是完全一樣的。所以這個時候就要判定這個場景對用戶的真正的重要程度了。

第四維度/原則:滿意度;這里指的是用戶的滿意度,但不是針對于我們產品給用戶的滿意度。而是指用戶目前所使用的其他產品,或是目前所使用方式的一個滿意度;當然對用戶現在所使用的其他產品和方式滿意度越低,我們研發產品未來的機會就會越多。

第五維度/原則:易用性;與用戶的滿意度類似。也是判斷用戶對當前所使用產品或方法的易用性感覺如何。有沒有痛點、有沒有使用不方便的地方呢?如果說用戶使用起來感覺不方便,那就證明了現有的方式不能很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那我們產品新的機會點就出現了。

第六維度/原則:產品的意愿性;如果說我們把產品推薦給了用戶,用我們的方式來解決用戶場景中出現的問題。那用戶是否會對我們提供解決方式感到滿意,是否愿意使用我們的產品;這就是用戶的意愿性。

當然了,并不是每一個產品都要用到這六個標準??赡苣硞€產品只用到了其中的四個。有些維度之間可能也會有重復。比如說,重要性與意愿性一般只能選擇一個。這就是用戶嘗盡的評判標準。

舉個例子

現在有一款產品,我們想要判斷其用戶場景的易用性、典型性和優先級。從總的評判標準中我們選擇三個維度,也就是相對來說最簡單、最少的。我們選擇了人數、頻率、滿意度;這三個指標就組成了判斷該產品的總原則。這個總原則是人數多、頻率高、滿意度低,我們看來這種的用戶場景就是優先級最高的場景,也是我們所謂的典型式場景。

實際運用

我們再來看一下,如何將上面的發放運用到實際的產品需求當中。

需求:在pad端,打開視頻類型應用時是否需要默認打開夜間模式?

場景:

用戶在家洗漱完之后,抱著pad在床上(被窩里)觀看視頻。

我們用六個原則對這個場景進行分析:

  • 第一維度/原則:人數;在家中比較放松的情境下使用pad觀看視頻是大多數人的使用習慣;
  • 第二維度/原則:頻率;只有有pad設備的用戶,一般在家都是會使用pad進行觀看視頻;
  • 第三維度/原則:重要性;在家中使用pad觀看視頻對用戶來說是比較重要的;
  • 第四維度/原則:滿意度;這個維度在這個需求中比較缺乏數據支持;
  • 第五維度/原則:易用性;如果用戶在燈光較為昏暗的情況下,打開軟件,則會讓用戶對白色的界面感到刺眼,對用戶來說是用痛點的;
  • 第六維度/原則:產品的意愿性;如果對這個需求進行優化,那么對于使用pad打開應用的用戶會有較大的滿意度提升。

那么根據以上六個維度的分析,這個場景是該應用的典型的使用場景。即這個需求有優化的必要性。
其實在目前市場上,許多應用都是這么做的,在pad端打開默認的是類似于夜間模式的深色皮膚,例如愛奇藝,騰訊視頻等。

所以希望大家在利用場景來分析需求時,能夠更好更準確的識別經典的用戶場景,因為他是解析需求的重要參考依據。

 

本文由 @endlishted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