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理論|淺談“產品開發三原則模型”對于產品設計的價值

6 評論 24767 瀏覽 146 收藏 9 分鐘

本文作者通過對產品開發三原則模型:商業可行性、技術可能性、用戶期望值的分析,來說明其對于產品設計產生的價值~

一、什么是產品開發三原則模型?

Doblin Group的聯合創始人和總裁拉里·基利(Larry Keeley)提供過這樣一個產品開發三原則的模型,這個原則由三部分組成:商業可行性、設計期望性、技術可能性。其中,商業可行性:由商業模式和市場評估來解決;設計期望性:需要產品設計來滿足;技術可能性:由技術來解決。

二、產品開發三原則模型各自包含哪些內容?

1. 商業可行性-由商業模式和市場評估來解決的:

其中商業模式指的是企業/公司如何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和獲取價值的基本原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戰略目標,這部分主要要關注兩方面的內容:

  • 產品目標:也就是我們對于自身產品的期望目標。這些產品目標可以是商業目的,比如:通過產品達到今年10億的銷售收入,也可以是其它類型的目標,比如:今年產品的用戶量要達到1000萬等等。
  • 用戶需求:這是我們產品的目標,尤其是哪些將要使用我們產品的用戶,我們必須要了解這些用戶想從我們產品上得到什么,只有了解到了用戶想要的,才能知道我們產品要做什么樣的事情,比如:我們發現用戶有上網買東西的需求,我們是否可以做個購物平臺、比如:用戶有交友需求,我們是否可以做個社交平臺等等;
    市場評估指的是企業/公司要明確未來產品要進入的市場類型;因為,市場不同,采取的產品策略也就不盡相同了,目前商業市場主要分為三大類:現有市場、垂直市場、全新市場;
  • 現有市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紅海了,其中充斥著大量的競爭者及相似的產品,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只能拼產品的性價比和產品的資源了,比如:小米,它能把一款價值3000元的手機買到1999元;
  • 垂直市場:也就是細分市場,產品主要針對的是特定的使用人群,提供特定的需求;比如:針對藍領用戶工具產品:安心記加班APP、針對老年人的:老年手機、針對同志交友的軟件:blued等;
  • 全新市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藍海了,用戶從來沒看到過我們的產品。這時候我們要慎重考慮該產品是否真的能滿足用戶需求,并且它的替代性如何,如何培養用戶習慣等;

2. 設計期望值-需要產品設計滿足:

這里說的“設計”,泛指除了技術和商業以外,為解決問題而產生的有意識的活動,也就是以創造價值為方向進行系統的思考與實踐。其中,產品設計包含:需求收集、需求列表、需求設計(交互設計、視覺設計)。

  • 需求收集:通過用戶調研、用戶反饋、戰略規劃、數據分析、競品分析等方式收集需求;
  • 需求列表:通過用以上方法收集得來的需求要統一形成需求列表,建立需求池,為后期設計產品方案提供基礎;
  • 需求設計:這個設計階段,我們就要將需求變為最終的設計方案,準備進行設計評估,之后交付技術進行開發了。

3. 技術可能性-由技術來解決:

技術可能性,更多強調的是技術資源對于戰略目標及產品需求的實現能力,技術資源強的可以形成技術壁壘,提升商業及產品的技術競爭力。

舉個例子:比如現在比較火的人工智能,從1956就開始被提及,到現在的普及,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技術的發展能夠支撐和實現這樣的需求;

再比如,手機性能的關鍵芯片技術,就目前的主流機型來看90%以上的手機還是在使用驍龍芯片,原因就在于關鍵技術的掌握。

像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多說了,所以,技術資源對于企業/公司來說很重要。

另外互聯網行業的技術是指我們項目的開發人員,包含前端、后端、安卓、IOS、數據庫、運維等等;他們根據設計方案將其落地為用戶使用設備上能運行、正常使用的產品;當然,要保證整個產品的順利開發落地,技術內部還是要遵守一定的流程的:技術初步開發結束結束后,要經過測試部門測試,測試完成之后需求方要進行項目交付。

PS:關于需求設計及需求開發部分,大家可以看我上一篇文章,里邊講的很詳細了《經驗分享 | 如何更好地推動產品及交互需求順利落地?》鏈接為:http://www.aharts.cn/ucd/878591.html

三、產品開發三原則重要性?

Keeley認為,一個高技術的商業產品,這三個因素同時對其產生影響,如果三個基礎中的某項顯著地弱于其他,那這個產品不太可能禁得住時間的考驗。這里說的“設計”,泛指除了技術和商業以外,為解決問題而產生的有意識的活動,也就是以創造價值為方向進行系統的思考與實踐。

所以,沒有將設計上升到戰略思維高度的企業,很難長久地存在。

產品設計和技術永遠是為實現商業戰略目標服務的,商業邏輯決定著產品邏輯,產品邏輯由決定著體驗邏輯。

如果高處的商業邏輯錯了,后面的發力其實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所以,商業的可行性永遠是最重要的維度。

要讓產品有價值或者成功,商業可行性、設計期望性及技術可行性缺一不可。

圖片來源于《About Face4》

四、總結:

以上就是我對拉里·基利(Larry Keeley)提產品開發三原則模型的理解和感悟,對于我的直接影響就是提升了思考的維度和眼界,在做需求的過程中不是過于糾結產品設計本身,而是站在商業和技術實現方面去考慮全局,這樣做出來的設計方案才是最合適的。

PS:本文純屬個人見解,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歡迎各位批評指正~~

 

作者:熊貓小生,交互設計師,4年互聯網產品設計經驗,曾主導多個互聯網產品的設計工作。

本文由 @熊貓小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由作者提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餓得

    回復
  2. 不錯 不錯 受教了

    來自福建 回復
    1. 哈哈,謝蛋大師` ?

      來自上海 回復
  3. 不錯

    回復
    1. 蟹蟹,老鐵??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