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表達:視覺信息的表現

1 評論 5516 瀏覽 14 收藏 6 分鐘

設計在生活中是如何體現的?

設計怎么出現在生活中?如何影響著我們?

我理解的人機交互是一個 “物體出現——人察覺物——人與物互動——人被影響” 的過程。因此“物體出現”,也就是視覺信息的展現,是在客觀上發生交互設計的第一步。這既不是站在設計者角度也不是在使用者角度,而是從旁觀者眼中觀察到的,是設計出現的開始。

視覺表現涉及圖像學、符號學、認知心理學等,深入了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Understanding Comics》以漫畫家為視角,風趣地解釋了人們怎樣“看世界”,“看”又是如何影響人們對萬物的認知、理解和交流。漫畫,即卡通,不僅是我們普遍理解的一種供娛樂的傳輸媒介,McCloud將其闡述如下:

Cartoon is a place for readers to construct roles, talks and concepts in their mind, and give meanings to these things by themselves. It doesn’t matter what happened in cartoon, what matters is the ideas and feelings it brings to you.

之所以卡通被孩子喜歡、被所有年齡層的人所接受,比現實世界更被人所認同,是因為它保留了部分真實世界的本質。它是我們看待世界的另一種角度??ㄍń巧哪樑c我們腦海中的“臉”非常相似,它“像”很多臉的樣子而又“不像”每一張臉,因而能讓我們把自己融入情節中,隨著故事的起伏跌宕而與人物產生共鳴。

更廣泛的說,我們周圍所有的人和物,在我們眼里都是一些簡化的形象而已,并且是只與自己相關的形象。圖片越卡通化,可代表的事物越多,簡單的兩點一線一圓就能代表一張臉,讓人無法忽視。插座像人臉,汽車像人臉,甚至我們還會給形狀加上表情,賦予它們生活中的含義:

我們和別人交談時看到的是他臉部活生生的表情,但在我們腦中映射的自己是另一個更抽象的外表,一個更普遍的形態,類似卡通。所以當我們看一幅畫時,我們看到的其實是卡通,而我們看卡通時,看到的是我們自己。

任何事物都可以理解為我們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我們在開車時已經能感受和理解整部車,手推、腳踩、拍按、旋轉,動作嫻熟,瞬間可以完成對車各個部分的操作。交通工具是我們身體的一種延伸,它吸收了我們對身份的認同,讓我們把自己變成了車。義肢是把無生命的木頭變成身體一部分,刀叉是把金屬變成了手,聽筒是把塑料變成了耳朵,鏡片是把玻璃變成了我們的眼睛。

為了強調物體的概念,卡通會刻意省略一些細節,最終的抽象表現就成為了:文字。文字是沒有任何模仿現實事物的一種表示,相比于看圖的直接接收信息,閱讀文字則是在感知和領會信息,我們需要時間去學習這些抽象形態所表達的含義。

McCloud關于漫畫最有名的理論是Big Triangle模型,所有視覺表現都可以映射其上:

頂部的picture plane指藝術形態領域,包括圖形、線條、顏色等,只代表自己,不代表任何其它。

底部從左到右表示從具體到抽象的視覺藝術,而漫畫的發展經歷了三角中的不同位置,分布在不同領域的作品有不同的領悟和靈感,左下角可能感受到自然之美,上方可能是藝術之美,右下角可能是思維的藝術。

而現在的社會中,人們通用的語言主要是符號化的(symbol-oriented), 偏向右下角一側。社會在不停制造新的符號,就像漫畫的發展一樣。

 

作者:711child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cf6df88790f5

本文由 @711child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