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推薦系統
微博的產生和傳播信息的形式雖比較新,信息量增大之后,會面臨垃圾信息和重復信息的問題,推薦系統也會有用武之地。
在新注冊之后,會推薦人氣用戶以供初始化,在SNS中常見的做法是導入郵箱或者MSN中聯系人,或者像Kik Message手機客戶端掃描用戶的手機聯系人。對于社會化嚴重的應用更需要利用已有關系網來完成產品初始化,并且再形成產品在關系網中傳播,造成產品用戶的指數型增長,像早期的QQ、郵箱或者手機這樣一個個手動添加聯系人已經不適用,用戶也沒有這種耐心。越多的朋友參與,用戶粘度越高,產品的轉換成本也越大。
而根據填寫的籍貫、教育和職業資料推薦用戶,這種方式都比較老套,社區化網絡使用的形式不一定適合微博,微博是靠興趣和話題將人聚合在一起,不像社交網絡那樣靠看看他人的相冊和頭像就決定是否添加為好友,起碼微博的社交成分會更低。對于普通用戶而言,或許只是一個類似于聊天和圍觀的工具,對于信息的獲取存在機會主義,而更高端的用戶是否會期望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
從個人短期使用微博的經歷來看,期望能fo產出信息質量高的用戶,通常是查看該用戶之前的發言識別,自己人為過濾。再者以專家為線索,查看專家fo的用戶,再選擇是否同樣fo。微博本身也會設立官方發言人(比如新浪科技),這會增加運營成本,產生的信息過于大眾化,同樣能在其他媒體或者rss中獲得的信息,官方發言人的價值就會減小。
新浪微博的產品比較零碎,功能多,有實際使用效果的少。推薦的人氣用戶看不出來有任何依據,個人關注的話題對于推薦的用戶產生不了過濾。手動添加了標簽之后推薦的用戶價值也不高,單靠是否有共同話題和是否在一個學校不能立即評價是否fo,查看之后通常發現該用戶的粉絲數比較少,要么就是發言質量不高。微博本身希望這些普通用戶被fo,增加他們的用戶粘度,而對于查看之后產生的失望情緒也有損用戶體驗。
新浪微博開發者大會中,王煜全提到的重復信息和類似于簽到的垃圾信息確實煩人,個人并不關心這些陌生人去了哪里,對于純轉發而且已經閱讀過的信息應該明確過濾掉。如果開發更專業過濾的第三方應用,每天顯示最有價值的50條微博,也許會有不錯的發展前景。
來源:http://daichuanqing.com/index.php/archives/2055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