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溫度的反饋設計?
各位小伙伴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大約都會想到,在交互設計走查時候令人頭疼的各種場景下的不同反饋場景,這個也是我今天這篇文章要說的一部分。
反饋設計在產品設計中的位置好像一直不是很高,雖然在一個應用或者網站的設計過程中,會進行記錄,但是也只是廣度的進行記錄,深度的刻畫總會留在最后。
反饋的設計在我看來大約要分一下幾個類型:引導、提示、警告、通知、以及我主要想說的用戶關懷。
引導
引導出現的場景,大都集中在新產品的初次使用以及新功能的使用場景中,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來進行告知用戶,我們的產品要如何使用,我始終覺得,引導這個場景對于我來說有點偽命題的感覺,原因是目前應用的爆炸式增長,用戶使用習慣的培養成本已經趨近于0。
那么為什么還會有部分的產品采用這個功能,這個體驗在實際的體驗過程中并不好的功能,我自己包括身邊的小伙伴每次遇到這種場景,拇指都會在同一部分快速點擊,我們的目的是盡快跳脫出不受自己控制的場景。
我思考再三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第一:就是產品想主打這個功能,這個功能對我很重要,想讓用戶視覺多停留一些時間。
第二:想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告知,讓用戶知道我們的產品是不斷更新的。
第三:或許是業務需求,產品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強化某些入口,從而帶來轉化率和收益。
第四:宜家效應?但在這里我想說的是,要把握好用戶對產品使用的舒適度,以此來進行設計,在此處,視覺設計的擔子尤為沉重;而第三點業務的需要,此時 我們也要心平氣和的和業務來進行溝通,判斷是否真的需要。
我們最重要的是要將方案進行下去,因此要保證溝通的質量,溝通的同時,我們應該想想是否有更好的方案,參考我們的用戶畫像以及故事板,給出一個雙方都比較滿意的方案。
提示、警告、通知
這三者出現的場景幾乎遍布了所有功能之中,形式大同小異,toat提示,彈框提示,小紅點告知,等等,這樣的場景一般是用于對用戶的操作、狀態、以及心理感知進行的反饋,目的是不讓用戶迷失在界面的深海,從而造成極差的用戶體驗。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反饋雖然具有溫暖反饋的意義,但是也要注意,功能不要重復,比如評價一部電影,我給出了3分星星,界面還要提示告知你你給他打了3分,這其實是多此一舉的,因為我在界面上就能知道我的操作結果。
還有在界面的流轉中,我是否一直保持敏捷的反饋,隨時隨地跟隨?這些都要好好思考一下。
那么最核心的?用戶關懷反饋我們要如何去展現?
大家想必都有去理發店,服務眼熱情推銷辦卡的場景。你辦卡之后,你會感覺到自己和沒有辦卡的顧客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么?好像并沒有什么特別的,除了便宜了許多,但此時,你并不會因為便宜了些 心理機會覺得這家店怎么樣。
同理,很多應用產品在對于初次使用自家產品的時候,都和理發店的服務員類似,很多笑臉,很多禮貌,很多優惠;但是隨著你的進一步使用,漸漸的 之前的那種簇擁的感覺消失了,你也成為了這個產品的普通一員,你使用它也只是為了滿足基本的需求,你沒有挖掘的欲望,也沒有推薦的欲望。再下次,你遇到功能類似、滿臉笑容的應用,你會毫不猶豫的卸載現在的,用上新的。
那么這就是我要說的關懷設計。
企業的產品雖然會經過拉新,留新,的過程,除了優惠卷 并沒有什么特殊的。
那么如果我們在用戶的使用過程中,給予一些老用戶足夠的關懷呢,比如給予一些普通用戶沒有的特權,功能,是不是會讓老用戶更加的感到滿足?
以及一些會員用戶,他們花錢買了一些特殊功能,在我們進行產品功能調整的時候,勢必會影響它們的使用情況,這個時候,我們組建一個社區,群來收聽他們的意見,甚至提前撥打他們的電話,告知功能的改變并對造成的影響感到抱歉,我想這樣的做法,會讓用戶覺得自己很重要,那么帶來的影響想必是更加積極的。
我們不僅在拉新的時候表現的要很積極,在留新的時候,也要在某種程度上做到事事答是,讓用戶感到自己是特別的,這樣才會處于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中。
在進行此類設計中,可能需要設計師大量的前期調研,有的設計師會說 假如遇上工期較趕的 確實不好協調,但是我們其實快速的做一個卡片式的調研,麻煩周圍的同事 做一個短暫高效的腦爆,或者進行一些桌面調研 ,有了一個廣度的認知之后,想必會事半功倍。
作者:大碗海鮮,微信公眾號:海鮮君的設計物語
本文由 @大碗海鮮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最后用戶關懷啥都沒有講
感覺講了一堆廢話
toat?應該是toast吧
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