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To B支付設計研究(三):海外研究篇

1 評論 4978 瀏覽 52 收藏 10 分鐘

隨著公司業務拓展到海外市場,我們在工作中也接觸到針對海外用戶的支付設計實踐。這篇文章結合虛擬To B支付專題研究的背景,是關于海外To B類產品支付體驗的研究小結。

想了解更多虛擬To B支付相關背景的同學,可參閱專題的其他章節:

1 《基礎知識科普篇
2 《虛擬To B支付設計思考

一、什么是海外虛擬To B支付

“虛擬To B支付”是指“B端用戶購買組織所需的虛擬商品時進行的支付”。而“海外虛擬To B支付”,顧名思義,則特指“海外的”B端用戶在購買虛擬商品時進行的支付。

二、考察范圍設定

“海外”很大,很難針對每個國家都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因此我們以“互聯網發展程度”和“相關設計需求指向的地區”作為標準,選定北美作為第一階段產品、設計調研的考察范圍。

而產品案例方面,則選取了云服務、日常辦公、商業應用、企業培訓等七個典型且與公司業務有一定相關性的類型,進行深入研究。

三、研究發現

1. 海外主流To B類產品支付流程和國內基本一致

在考察的三十多個案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產品的支付流程遵循典型的“三部曲”模式,與國內的To B及部分To C案例的流程設計非常相似。

然而,也有不少案例采用比較“靈活開放”的流程,讓用戶在輸入信用卡信息后再對數量、套餐類型等訂單信息進行選擇或修改操作,如以下例子:

關于主要任務的流程設置,通常是支付體驗設計中重點考慮的方面,不會輕易地對經典三部曲進行改動,對觀察到的幾個特例分析,這樣處理的原因或在于:

  • 可改動的部分都為簡單的操作(如:改數量、選類型),行為成本低,一旦發起,可導致b;
  • 用戶的操作許多時候僅可能調高最終支付的價格(就像在安靜地促銷)。

2. 并非都嚴格遵循“任務唯一”原則

用戶在進行To B支付操作時,往往比較謹慎。國內的許多產品(如阿里云、騰訊企業郵箱)的支付設計,都遵循“任務唯一”的原則,對控件選用、頁面布局、跳轉關系等環節作相應處理,使用進度指示器、手風琴、分頁等方式,收納信息,漸進地呈現內容,讓用戶專心地、一步步地完成任務。

而在我們考察的國外案例中,常常見到在整幅頁面上平鋪展示性及操作性的內容,許多時候用戶需要滾動屏幕才能完成操作。常用于處理復雜輸入任務的“固定下一步按鈕”也不常見。在以下例子中,我們觀察到用戶需要滾動兩到三屏才能完成任務。

在考察到的長表單設計里,許多出自如Slack、Pinterest Ads、Rackspace等成熟公司??赏茰y,在重視可用性驗證的To B類產品中,這樣的處理并非完全沒有考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外用戶的一些特點:對信用卡相關的長表單填寫有較高的容忍度,即使任務“顯得”很長,也能依靠經驗較輕松地完成。

3. 以信用卡和PayPal作為主要支付方式(渠道)、少量支持轉賬

和國內To B支付相對豐富的渠道(線下轉賬、網銀、銀行卡、第三方支付等)相比,海外To B類產品在支付渠道選擇上比較有限,大部分案例僅提供信用卡作為唯一的支付渠道,部分提供PayPal,少量支持銀行轉賬(要注意的是,這里并非國內常見的通過網銀進行網上轉賬操作,而是傳統的通過財務人員填寫紙質單據的線下轉賬) 。

4. 折扣方式以優惠碼為主

和國內的情況類似,海外To B類產品在支付階段的營銷設計比較簡單。在調研的案例中,我們發現優惠碼是最主要的折扣手段。

優惠碼的使用在國內并不常見,但在北美,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卻是很流行的一種營銷推廣方式,當地用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這種折扣方式。網上也有許多專門用于淘優惠碼的站點,如下圖的retailmenot.com。

對比地考察國內外To C及To B類產品,我們發現,支付階段的營銷方式常起源于To C類產品對用戶習慣的培養,并慢慢遷移、過渡到To B類產品的對應環節中。未來To B類產品支付營銷的創新,或許就來自現有To C類產品的成熟經驗。

5. 有一定文化差異,但不多不顯著

隨著技術的發展,信息互通的提高,像很多傳統品類(如:汽車、微波爐),互聯網產品中許多基本操作日趨統一,不同國家的產品在使用上差別并不大。在調研中,我們并沒有發現顯著、可嚴重影響任務完成的設計差異(和預期有些不同);在考察的案例中,主要的差別集中在渠道本身(見上述篇章)和部分信息輸入的細節上:

(1)信用卡的姓名合并填寫

“名在前,姓在后,分開填寫”大概是許多同學在旅行或者其他涉外經歷中形成的印象,而在我們的調研中則發現一些小差別,合并填寫姓名在輸入信用卡信息時,是更常見的方式。

(2)地址信息大體按從小到大的區域維度填寫

和國內從大到小的習慣相反,北美地區填寫地址時基本遵循從街道、房號到城市,再到州的從小到大的順序輸入。

四、總結及體會

關于海外虛擬To B支付,我們主要的研究發現包括:

  1. 基本流程和國內類似
  2. 常見不遵循“任務唯一”原則的設計
  3. 支付渠道選擇不多,以信用卡為主
  4. 營銷方式簡單,受當地日常生活習慣影響(以優惠碼為主)
  5. 有一定文化差異,如:姓名、地址的填寫

總的來說,在虛擬To B支付設計這個類別中,海外(北美)和國內的主要差異集中在渠道和營銷這兩個環節上。由于支付渠道建設(a.網上銀行;b.第三方移動支付,如:微信支付、支付寶)更健全,國內To B類產品在整個支付體驗的精細化處理上更有優勢。

最后,在文化層面上,雖然觀察到的表面化的差異不多,但在海外產品上常見的“有度”、“不過分”的感覺還是能讓人慢慢地feel到,這也是在相關的設計實踐中應該注意的。

相關閱讀

虛擬To B支付設計研究(一):基本知識科普篇

虛擬To B支付設計研究(二):設計思考篇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騰訊CDC,作者@yilinzhou

題圖來自StockSnap.io,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