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設計(一):如何做好蓋樓式評論?
本篇文章以網易新聞評論區為例,為大家講解了五種評論區的設計模式,并且講述了使用每種模式的原由,供大家參考。
評論區設計有多種模式,本文以網易新聞評論區為例,只討論蓋樓模式。
網易評論區,分三部分:熱門跟帖——精彩蓋樓——最新跟帖。有時沒有“精彩蓋樓”、“最新跟帖”部分,如果跟帖數超過7層,就會折疊。
如下圖:
和大多數評論區一樣,“網易新聞評論區”采用的是頭像(包含名字,時間)在左上角,點贊在右上角,評論文本在頭像和點贊的下方。這種設計很常見,大家都很適應,也喜歡。
下文是我小改的五個樣式:
樣式一:
- 頭像從評論文本的左上角移至右下角;
- 頭像從圓形變成方形;
- 點贊從評論文本右上角移至中下邊(評論文本的中間下邊);
- 刪掉一些信息(地址等),只保留頭像,名字,時間;
- 每一條評論的都顯示樓層。
如下圖:
理由:
1. 頭像從評論文本左上角移至評論文本右下角。
熟人社交里,頭像有識別作用,有展示個性作用,陌生人的即時通社交領域,也有這兩個作用,但是陌生人評論區卻沒有。在陌生人評論區,用戶在意的是評論內容。
名字和頭像在評論區,不做識別作用,是定位作用,定位上一段評論的結束和新一段評論的開始。
放左上角,表示“上一段評論結束(如有上一段),這一段要開始了”;放在右下角,表示“這一段評論結束了,下一段評論要開始了(如有下一段)”。
對比頭像放在左上角和右下角:
上面這張圖里,圓頭像傳遞出——上一段評論“哈哈哈哈”結束了,這一段評論“亞里士多德哲學……”開始了。
上面這張圖里,方頭像傳遞出——這一段評論“據大量的歷史……”結束了,下一段評論“感謝所有,不曾擁有”要開始了。
兩個位置的頭像,都起到了非常清晰的定位作用,也就是這兩個位置都可以。
每個評論前的數字,既標注樓層,也起到分段的作用。
樓層數字嵌入評論中,評論區左側看起來整齊,很漂亮。
頭像下移,評論文本上移,用戶第一時間就能看到評論,提升閱讀效率,從而提升閱讀體驗。
2. 頭像從圓變成方。
文本和頭像都用方形,界面好看點。
3. 點贊從右上角移至中下邊。點贊放中間,對于左撇子和右撇子的用戶,都容易觸發點贊;點贊的左邊空白,利于用戶定位下一段評論??词謾C,我們習慣性從上往下,點贊放下面,也是利于觸發。
4. 刪掉一些信息,只保留頭像,名字,時間。
5. 每一個層評論的都會顯示樓層,而且放在評論開頭。
樓層數字有兩個作用:
- 定位,看到“1.”就表示開啟新的評論;
- 用來告訴用戶跟帖總數,比如下圖,第二段評論的“41.”,第三段評論的“3.”,是告訴用戶,這段評論共“41條”,“3條”。
樣式二:
如上圖,在“樣式一”的基礎上對多樓層評論做一個折疊,超過兩層的評論(不含兩層),就會只展示最早的評論和最新的評論。
用戶點擊“點擊展開隱藏評論”就可以看到所有的評論。展開后,會在展開頁面懸浮一個倒箭頭符號,本文圖一就有。點擊倒箭頭符號,收起隱藏評論。
理由:對多樓層跟帖做折疊處理,利于用戶觀看效率,如果用戶不感興趣這條評論,可以一個上滑操作輕松跳過。選擇第一條評論展示,是為了定位,告訴用戶,這個評論樓是哪條帖子開始的。
比如上圖第二段評論的第一條:
這是告訴用戶,樓層是又這條評論引發的。
“點擊展開隱藏評論”,左對齊,形式上美觀,同時減少對用戶定位的干擾。
樣式三:
在“樣式一”的基礎上,把超過兩層評論的長評論段的樓層隱藏起來,只展示最后一條。有隱藏樓層的,會在最新評論用戶頭頂做一個箭頭符號,,點擊正箭頭符號,評論會展開成本文圖一的樣子。
理由:只顯示最后一條,很漂亮。但會給用戶造成閱讀困惱,不支持用在新聞評論區。
樣式四:
在“樣式三”的基礎上,把頭像縮小,去掉姓名和時間。
理由:陌生人評論區,姓名和頭像都是起定位作用,頭像往往能清晰的起到定位作用,所以只保留頭像就可以了。這個界面很簡單,也很漂亮,有些評論區是可以用的。
樣式五:
在“樣式二”的基礎上,把把頭像縮小,去掉姓名和時間。
理由:頁面簡潔,定位清晰,點贊順手。這個模式我算是最喜歡了,簡介又不混亂,本人手小,點贊放在中間,真是很順手。
樣式暫時做到這里吧,還有幾個樣式,都是微改,沒什么大變化。對于以上的五個樣式,核心的是頭像形狀的變化,頭像位置的變化,點贊位置的變化,樓層數字。
關于“熱門跟帖”和“精彩蓋樓”的設計,本文暫不討論。
本文由 @言吉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現在想法有變嗎
還行
尷尬了~
試試能不能刪除自己的評論
對于不顯示評論人昵稱和評論時間這點,我不太贊同的,不過可能這個也需要結合實際的業務場景,對于新聞來說,有一個很重要的字,是“新”,我需要知道這個是什么時候說的,可能才能對這個評論是認可還是不認可的(當然不是一定,但是有這樣的一個場景);同時對于發評論的人,有的時候可能會有些不好的言語,或者一些其他的內容,如果這個人前后有多條評論都是這樣的,是不是你可能就會去舉報這個人(昵稱唯一的情況),但如果沒有展示昵稱,前后兩條評論是同一人 ,你也不敢確定(頭像還是有重復的可能)
我個人覺得你將頭像放在右下角有幾個弊端:1.很容易讓用戶誤操作,進入個人主頁。2.按照閱讀習慣,最后印入讀者眼簾的是用戶的頭像,而不是評論內容本身,這樣有點本末倒置的意味。
我覺得投降放到右側會有幾個問題
1、不利于目前大部分用戶從左到右的閱讀習慣。
—因為評論區不像文章,用戶應該更關注的是“誰”說了“什么”,而不是“什么”是“誰”寫的。
2、對于慣用右手的用戶,頭像放置右側容易在操作時被右手大拇指遮擋。
—用戶還需要通過上劃才能看到這個是誰發布的,易造成文中所說的誤把上下倆個評論連接起來看
3、誤觸:對于偏向右側的操作沒發現過多了嗎?
(1)用戶頭像跳轉->用戶的個人主頁
(2)評論樓層的展開與收攏
(3)發表評論\舉報等
謝謝
回復別人的回復
新浪微博的評論總是看的云里霧里的
這種評論的設計方式雖然新奇,但是個人不贊同如此設計,感覺怪異。說實話真的就迎合的用戶的使用習慣嗎?
新產品出來的時候,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擔心是否適合用戶習慣。
但是人從小到大,會改很多次習慣的,如飲食習慣,有人從甜改到辣,有人從苦改到酸。
習慣的改變,只要不違背一定的規則,是可以去嘗試的。
我也覺得,作者一直在說很漂亮很漂亮,但個人覺得不是很漂亮,為什么很多地方是結合圓形和方形的,這在視覺上讓人舒適,頭像也是方的,評論也是方的,會讓人覺得很壓迫,就連微信的頭像也是帶圓角的方形,有些想當然了
不敢認同頭像以及點贊的設計
頭像放在評論左上角,是一個起始位,表示下面這段話是我說的,而頭像放在右下角,不知道作者有沒有見過這種設計,給人的感覺是寫完一作品后,落款的意思,而評論更多的是在表達對正文的觀點,而不是獨立的發表一篇文章然后落款,顯得比較正式,而作者給的理由是起到定位的作用,難道頭像放在左上角就不能定位嗎?這里的理由沒有信服力。
對于點贊放在中間,理由是照顧左撇子,這個理由實在是太牽強了,點贊本就是互動成本最低的交互,放在右邊是符合絕大多數人的習慣的,強行為了迎合兩種人而取折中的方案,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有同感,重新變換布局之后違背了基本的對齊原則,整個界面看起來會破壞用戶原有的使用習慣,帶來的震蕩成本比較大,感覺要慎重 ??
用戶習慣很重要,不過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不得不和用戶習慣沖突的設計改變,這時候就看我們的設計理念了,在我的理念里,還是有幾個規則比用戶習慣重要。
確實,樓主有自己的規則才不會讓產品隨了大流,時代發展產品的設計有時候也是需要打破用戶的操作習慣,并培養用戶適應新的操作習慣,但還是感覺您這樣的改變最終的獲好要想達到打破用戶習慣的驅動力說服力還不是特別足,或者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想一下,如果點贊放在中間,更符合中國人從左到右閱讀以及照顧左撇子,那么為什么從一開始基本上所有的主流產品都采取右下角點贊的方式?如果要說他們忘記了考慮最基本的國民閱讀習慣,這顯然不太合理。所以可能這種設計編排的結果是綜合各方面因素做出權衡,比如視覺、交互,還有大部分用戶使用手機的時候,其實更多的是左手端著機子,右手進行操作,所以雖然眼睛移動是從左到右,但是手部的操作卻是從右往左,移動眼睛的成本相對移動手的成本是不是更低?那么是不是點贊放在右下角就更加符合頁面對齊的原則且同時用戶操作成本更低,個人愚見哈~
“但還是感覺您這樣的改變最終的獲好要想達到打破用戶習慣的驅動力說服力還不是特別足”,涉及到影響用戶習慣,這非我本意,只是覺得把頭像和點贊移位,會更合適國人的操作,所以
才這么設計。這些設計的動因:我個人愛看新聞,評論區常看,但不管哪個App的頁面,都讓我看著不喜歡(并非排斥頁面的廣告,我以前從事過廣告行業,對廣告業有好感,單純討厭app的
部分頁面及一些交互),所以自己動手畫了一個。
“那么為什么從一開始基本上所有的主流產品都采取右下角點贊的方式?如果要說他們忘記了考慮最基本的國民閱讀習慣,這顯然不太合理?!?br /> 主流產品的設計者,我暫時稱他們為前輩吧,不敢說前輩們忘了國民閱讀習慣。本文的設計,只能符合蓋樓式,其他評論模式行不通。
本文只針對生人評論區改動,很多熟人評論區是不適合的;再有是蓋樓式評論,很多其他模式的評論設計也不適合,比如騰訊新聞樹枝狀模式。其他評論區的設計修改,后期我也許還會再發布。
1.“頭像放在評論左上角,是一個起始位,表示下面這段話是我說的”,做個小測試,隨便打開某個新聞的評論區,然后你把手機拿給身邊的朋友們看,讓他們看手機,你也不說是看評論還是看頭像,再或者是看名字。一分鐘后,你拿回手機,去問你朋友們,問他們記住了哪些評論,哪些用戶頭像,哪些名字。如果記住的是名字和頭像多,你可以全盤否定本文,因為本文的設計基礎就是“蓋樓式生人評論區,評論內容很重要,評論者是誰不重要”。
2.“而頭像放在右下角,不知道作者有沒有見過這種設計”,頭像右下角設計,以前我未見過,這個設計是自己創的。
3.“給人的感覺是寫完一作品后,落款的意思,而評論更多的是在表達對正文的觀點,而不是獨立的發表一篇文章然后落款,顯得比較正式?!边@個難以回復,因為我沒這種感覺。
4.“而作者給的理由是起到定位的作用,難道頭像放在左上角就不能定位嗎?這里的理由沒有信服力”,文中原話“兩個位置的頭像,都起到了非常清晰的定位作用,也就是這兩個位置都可以。”頭像在左上和右下,都可以起到非常清晰的定位作用。如果只為了定位,沒必要將頭像移動,因為這破壞了用戶習慣。
5.“對于點贊放在中間,理由是照顧左撇子,這個理由實在是太牽強了,點贊本就是互動成本最低的交互,放在右邊是符合絕大多數人的習慣的,強行為了迎合兩種人而取折中的方案,這顯然是不合理的?!闭疹欁笃沧樱皇抢碛?,是結果。理由是:一.9年義務教育,我們的閱讀習慣培養成了從左往右看,從上往下看。這是本國的習慣,有些國家不是這樣子。看評論的時候,每當你想點贊,你會自動從評論文本末尾轉向文本右上角,因為大家知道,那里是點贊區,這個習慣,違背了9年義務教育培育你的習慣,但是你現在很適應了,所以,改習慣的成本不高。如果你大學本科畢業,那么不只9年,是16年,16年的閱讀習慣,你說改就改了。二:點贊放在右上角,在我看來是個非常反人類的設計,評論文本設計成“從左往右,從上往下”,當看到文本最后,又給我來個從下往上看,這不是自我沖突嗎?我設計的一個原則,在同一個頁面里,所有的用戶習慣不能沖突,也就是評論文本引導我閱讀“從左往右,從上往下”,那么其他有涉及閱讀的設計,都得遵守,反正這是我的設計原則。三:點贊在中間,身體能耗最低。
針對最后一點,按照您的邏輯,那為什么不把點贊放左下角呢?不是更方便嗎?
另外,點贊不僅僅涉及到交互操作,點贊數量也是一種信息,給用戶傳達當前內容被其他用戶的認可度,一個評論為什么能排在第一?因為它是熱評,熱評有多少人點贊,這是用戶需要第一時間知道的,而不是看完內容后,再去看點贊數,這個時候把點贊數量的信息傳達給用戶,意義已經不大了。
用戶的習慣不是因為產品只提供了這樣的設計而必須適應,而是產品提供的設計最適合用戶操作。
沒有撕逼的意思,只是對作者的創新提出個人的異議,創新需要建立在合理的前提下,而且需要能帶給用戶超過現有交互的用戶體驗,否則用戶為何要付出更多的學習成本適應新的模式呢?
謝謝你的回復,和你一樣,我也無撕逼之意,只是我說話方式不夠親近,望見諒。
“針對最后一點,按照您的邏輯,那為什么不把點贊放左下角呢?不是更方便嗎?”
點贊位于中間位置,空出評論文本左下角的空間,留白,用作評論段之間的間隔。
例如本行,左側留白,到了寫下一行的時候,會容易區分段落。
“另外,點贊不僅僅涉及到交互操作,點贊數量也是一種信息,給用戶傳達當前內容被其他用戶的認可度,一個評論為什么能排在第一?因為它是熱評,熱評有多少人點贊,這是用戶需要第一時間知道的,而不是看完內容后,再去看點贊數,這個時候把點贊數量的信息傳達給用戶,意義已經不大了?!标P于點贊,我的理解,點贊最大的意義是鼓勵作者。
用戶的習慣不是因為產品只提供了這樣的設計而必須適應,而是產品提供的設計最適合用戶操作。適合用戶習慣,我的理解里,從三方面去考慮,生理,文化,情感,不違背這三方面就行了,而本文的設計,應該是沒有違背這三方面了。
比較認同你的觀點
大佬的這種熱愛勁,早晚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