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商品分類,用戶才會買單?
如何進行商品分類,用戶才會買單?帶著這些問號,讓我們與分類產品的用戶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
去年底尋空發布了一篇文章《同樣是商品分類,京東和淘寶有什么不同?》,相信這篇文章讓大家對X型分類(依據商品自身屬性進行的分類)和Y型分類(依據用戶標簽進行的分類)記憶深刻。
作為對京東所展示的分類進行用戶體驗評估的人員,在看完這篇文章后,腦海中立馬閃現出千萬個疑問:
- 哪些用戶會使用分類?
- 什么樣的分類才能滿足用戶的查找需求?
- X型分類真的已經不再適用于目前信息爆炸和用戶消費升級的時代?
- Y型分類真的可以輔助用戶的商品查找?
當然,核心問題在于如何進行商品分類,用戶才會買單?帶著這些問號,我們與分類產品的用戶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
以下是尋空文章中X型分類和Y型分類的示例:
用戶查找商品的途徑
誠然,在解答這諸多疑問之前,有一個首當其沖的問題便是分類的使用率,這需要從用戶查找商品的途徑談起。
隨著用戶網購經驗日趨豐富以及電商網站商品豐富度的提升,用戶對購物效率的關注度逐步提高,搜索和個性化推薦日益成為用戶查找商品的主要途徑,相應地對分類的使用則越來越少(這一點從分類產品的流量數據分析也可以驗證)?;诖?,分類產品從用戶的需求變化出發進行產品功能和運營優化至關重要。
從用戶使用場景出發進行商品分類
目前,用戶使用分類導航的場景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此項發現是基于我們的用戶使用分類導航的行為,與其他平臺的用戶使用行為可能存在差異):
場景1-模糊挑選
這種場景下,用戶更多通過分類導航來查找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品類商品。如:女性用戶對于電腦辦公、3C類商品不熟悉,會更多通過分類來查找,或者查找一些對于品牌/型號沒有特定要求的商品。如:生活日用類商品。
此時用戶的核心訴求在于——快速定位到自己想要找的商品品類,之后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和決策。明確的X型分類結合適量的Y型分類,可以輔助用戶在這一場景下的商品查找。
場景2-精準查找
京東的老用戶更多有這種使用場景,對京東的分類較為熟悉,加之遇到過搜索結果與實際不符的情況,所以使用分類來查找商品成為一種習慣。這種場景下用戶對于分類維度設置,及分類所覆蓋的商品范圍的精準度要求較高。明確的X型分類和精準的后臺SKU存儲類目路徑,將提升用戶在這一場景下的查找體驗。
場景3-隨意瀏覽
這種場景下用戶沒有明確的購買目的,隨意瀏覽來打發無聊的時間,通過“逛”分類來發現一些可以買的東西或者可以參加的促銷活動。此時X型分類對用戶而言并沒有吸引力,Y型分類便可以“趁虛而入”了。
綜上,基于用戶的使用場景,將X型分類和Y型分類相結合進行商品分類,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查找需求。當然,在進行類目設置時,要考慮品類間的差異性,標品需要清晰的X型分類導航,非標品則要更多考慮Y型分類的運營。因“品類”制宜,方能迎合用戶需求。
一些關于類目運營的迷思
在進行類目運營時,我們需要考慮諸多因素:
- 用戶側:用戶對品類的認知架構、購物行為習慣;
- 業務側:品類的發展現狀及規劃、行業環境、市場發展潛力;
- 平臺側:整體品類的發展現狀及戰略規劃。
因此,品類架構及其展示是基于這多方因素綜合考慮和權衡之后所誕生的一個“產品”,在進行類目維度設置及品類曝光的決策時,這諸多因素或多或少都會讓我們有些“頭疼”。
以下是我們在對分類進行用戶體驗評估時經常遇到的一些“迷思”,這些迷思并沒有標準的答案,僅在此呈現個人的分析思路。
1.?品類曝光:展示全品類 VS 包裝爆品
這個問題業務同事和做類目運營的同事都會遇到,平臺有形形色色的品類,但是分類導航處的空間是有限的。這有限的空間應該用來展示所有的商品品類,還是對某幾個品類進行深度運營,包裝爆品?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因“時”制宜,對品類進行深度運營的前提是——已經建立了品類用戶對于品類的基本認知。所以在平臺或者品類發展初期,我們需要展示全品類,培養用戶認知,引導用戶購買。在業務進一步發展之后進行深度運營,包裝爆品。
類目運營需要契合品類所處的發展階段及用戶對品類的認知水平。
2.?類目維度設置:求全 VS 求優
當然,后臺SKU存儲的類目架構一定是求全的,此處所討論的類目維度設置是指在展示給用戶的商品分類中,類目維度應該是求全還是求優。
以下是對于“地方特產”品類的兩種類目維度劃分,你認為以哪種維度進行展示更好呢?
- 維度1中,以“大區”維度進行展示,每個分類下可以展示更多的商品,保證商品種類的豐富性;
- 維度2中,展示“熱門省市/地區”,雖然展示的省市/地區數量有限,但更能激發用戶的瀏覽意愿,畢竟在用戶的認知中,特產與所處的省市/地區聯系更為緊密,而不是所處的大區。在后期的數據驗證中,維度2的類目引流效果也更好。
綜上,類目維度設置不能一味求全,要從品類自身出發,適度“求優”,契合品類用戶的瀏覽和查找習慣。
3.?虛擬業務運營思維:品類思維 VS 平臺思維
從品類出發:可將業務劃分為不同品類的業務類型;從平臺出發:可將業務劃分為兩種形態-實物和虛擬。
對于虛擬業務,應該如何進行運營呢?
從品類思維出發:虛擬業務與相應的實物業務關聯性強(如:體育用品和體育服務),聯合運營更能促進用戶轉化及關聯購買;
從平臺思維出發:將不同類型的虛擬業務進行統一整合,更能增強用戶對虛擬業務類目的整體感知。
基于此,在對虛擬業務進行運營時,需要將品類思維和平臺思維相結合。具體到商品分類中,則是在實物分類和虛擬業務分類中對相應的品類進行雙顯,滿足用戶不同路徑下的查找需求。
提升類目運營效果的方法/技巧
誠然,類目運營對于品類的發展至關重要。那么如何提升類目運營的效果呢?以下是一些實戰經驗。
1.?年度/季度品類規劃,及時調整運營策略
需要制定年度/季度品類規劃,對整體品類進行盤點,明確優勢品類、弱勢品類、高潛品類等,針對不同的品類制定相應的運營策略,同時結合業務的實際發展進行及時調整。
2.?A/B測試,確定類目劃分維度
在進行類目維度設置時,可能會遇到類似于上述“求全還是求優”的困擾,這個時候可以通過A/B測試來驗證不同維度類目的引流效果,從而確定最終的類目劃分維度。
3.?定期類目診斷,發現潛在問題
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類目診斷,如:競品分析、月度類目數據監測等,了解不同品類的發展情況,洞察類目運營的潛在問題。
作者:張蓓蓓
來源:?微信公眾號:京東設計中心JDC
版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若標注有誤,請聯系主編QQ:419297645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O協議
謝謝??
謝謝解了我心里的一個悶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