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沒有未來?
總的來說,我不認為產品經理終將消亡,因為邏輯上講,只要是對產品有要求的團隊,就需要產品經理的存在。
產品經理的焦慮
這是一個幾乎每年都要被討論一次的話題:
- 產品經理終將消亡嗎?
- 產品經理邊緣化了嘛?
- 產品經理如何走出焦慮?
大同小異,無非都是對產品經理崗位未來職業發展的擔憂。
那么在此我想梳理一下現狀,分析一下痛點,最后再提出一些建議。
焦慮背后
那么我們的擔憂有哪幾種形態呢,通過調研我發現比較多的提法是:
- 焦慮形態1:工作沒有門檻,任何人都可以在1個月內接起來,而且做的效果差不多。
- 焦慮形態2:領域容錯率太高,導致正確的決策價值很低,經驗很容易就彌補天賦。
- 焦慮形態3:沒有實質能力,沒有實質權力,對團隊的貢獻無法量化。
- 焦慮形態4:產品經理的坑位越來越少了,競爭越來越大了。
- 焦慮形態5:產品經理負責的指標天花板太低了,而運營技術卻有無限可能。
我們逐一來看,可以總結為三種論調:
1. 工作無門檻論
這個問題可能源于崗位也可能源于自身。
源于崗位的情況我們設想一下,其實就是你的產品線沒有競爭力,沒有高要求,或者過于簡單,只要簡簡單單傳話推進,就可以做出差不多的東西。但是這種情況我認為在當前這個強調極簡、強調用戶體驗、強調交互極致的時代情況是極少的,畢竟在互聯網企業,我們已經很難看到動輒一頁兩頁雜亂無章的超長表單,取而代之的是簡潔清晰的分步流程,這也標志著整體用戶交互接受水平的提高,以及對產品經理要求的提高。
那第二種情況就可能性更大,就是對企業而言,這個崗位錯得起。這個企業寧可花10k的薪資去招一個新人來試錯,讓他成長,也不愿意花20k的薪資去招一個高級產品來不犯錯地把這個產品做好。這個問題在于什么呢?在于這個產品的容錯率是否高。
舉個例子來講,如果是創業公司,容錯率通常是很低的,因為資源有限,時間緊張,一個方向的錯誤后果是很嚴重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看到越是創業公司往往越會給出高薪資,因為他們需要的不是新人,而是一擊必勝的老手,但對于產品經理而言,這個錢也不是好賺的。對于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來說,這樣低容錯的環境,就是他起飛的跳板,而對于一個新手來說,貿然進入這種環境,大概率會不知所措而大受打擊。
但長久來看,創業公司終將變成大公司,或者消亡。所以面對無門檻論的情況下,產品經理要尋找自己的特長,通過不斷學習走向興趣和經驗的核心崗位,這樣才能建造壁壘,來構建自己崗位的門檻并創造價值。
2. 坑位不足論
這個問題主要是認知的錯誤。
其實往前看10年,當所謂的產品經理坑位最多的時候,蓬勃發展的時候,其實大家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人自詡產品經理,用互聯網思維指指點點。但當時的繁榮是有泡沫的,大部分崗位其實并非是嚴格意義上的產品經理,大部分產品經理崗位也因為方向的錯誤而曇花一現,所以如果在一開始就看透了這些泡沫,其實在今天對于坑位減少是有預期的,也不會在今天才凸顯出這個問題。
那么辯證來看,其實坑位變少存在于任何領域、任何崗位,反倒是互聯網行業我覺得不需要擔心。我對于坑位減少是持樂觀態度的,我認為可以用降維下沉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你是C端內容社區的產品經理,你完全可以下沉到金融社區去為他們做一款展示清晰準確的內容APP,而你慢慢積累下來的金融領域內容產品經驗,也足以讓你在各個金融企業內部發展。歸根結底來說,在純網產品之下,是有大量的機會的,而這些生意的產品經理,并非是落后的或是不入流的。而恰恰相反,傳統企業科技覺醒的時候,就是產品經理在傳統行業大放異彩的時候,而這個事情的推動,需要純網產品們放下執念,去深入了解業務,用專業性在業務手中贏得話語權。
3. 天花板論
這個問題其實客觀存在。
比如近幾年火的短視頻和內容產品,其實最核心來講,是內容和運營的點燃。跟你這個產品是烏木還是紅木做的,差別不大,反正大家燒起火來都是木材,誰的火旺,誰的風大,誰燒的好看。所以針對這種產品,毋庸置疑產品的作用捉襟見肘。
其實不區分產品來講,這個問題依然存在。所有產品來講,團隊里原型最好看的、代碼最熟的、文檔寫最好的產品經理,大概率不是最好的產品經理。為什么呢?因為文檔、原型這種普適性比較好的技能首先學習門檻就很低,而且對于業務的提升不大,瓶頸很明顯。而真正區分產品經理是否優秀的是,誰更加敏感,方案更加創新,談判更有技巧,方向決策更準。至于落地的問題,我覺得3年以上的產品經理,只要是熟悉流程,大概率不會出現紕漏。
所以新人可以重點關注一下普適能力之外的,讓你區別于他人的長處,這才是你的安身立命之本。發現自己某一方面的長處,再去和興趣結合,找到自己的領域,慢慢就可以突破天花板。畢竟信息傳播的自然周期是21天左右,內容產品有傳播,也有消退。我相信隨著用戶的成長,當厭倦了資本和運營挑逗的時候,就是產品經理提升行業水準的時候,而那個時候,需要的一定是獨特的產品經理,而不是標準化的產品經理。
未來走向
所以總結來看,我不認為產品經理終將消亡,因為邏輯上講,只要是對產品有要求的團隊,就需要產品經理的存在。對于焦慮,其實大部分來源于我們的不斷追求和危機感,其實這對于任何崗位都存在,不需要太過放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解決焦慮的辦法就是深耕領域、走向獨特、保持熱愛,這三點足夠戰勝一切恐懼了。
#專欄作家#
花生醬先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微信公眾號:產品之術。金融業資深產品經理,對職涯規劃與個人發展有豐富經驗,產品涉獵廣泛,ERP、金融領域較多。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非常棒的文章?。?/p>
符合我的認知。實習生留
謝謝!
作為一位旅游行業的產品經理~深刻感悟這是個需要極強跨境能力得職業~比如為了了解用戶消費心理有時候你需要懂得股市和樓市的關系~~
這就很好啊,深入了一個商業模式
沙發
你的
哪有那么多完美的產品經理,多數侃侃而談的人都是在成長的路上。
是的,不是財務自由或者成名已久,應該都會焦慮吧
產品新人,期待大牛們的高見
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