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該如何利用場景
場景是指在特定時間、空間內發生的行動,或者因人物關系構成的具體畫面,是通過人物行動來表現劇情的一個個特定過程。本文主要是作者閱讀吳聲的《場景革命》后的一些感觸,來談談產品經理應該如何利用場景。
這篇文章是我在公司內部的一個分享,最近在公司的公共書架上看到了吳聲的《場景革命》這本書。有一些感觸,索性就寫一篇讀后感。
吳曉波曾經對吳聲有個評價“不說人話”,這并不是貶義,只是形容吳聲這個人說話、演講理論性太強了,經常說一些寬泛、常見的詞匯,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仔細推敲很多人又不是很明白其中的意思。
在這本書中亦是如此,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作者本意,有意擴大“場景”這個概念的意義。如果你閱讀過這本書,發散思維思考的話會發現,其實所有的互聯網產品,甚至是商業環境中的服務都或多或少可以套用場景這個概念,這個詞的作用太大了。
一、場景是什么
先來段官方解釋:場景是指在特定時間、空間內發生的行動,或者因人物關系構成的具體畫面,是通過人物行動來表現劇情的一個個特定過程。
這個詞最開始出現在影視作品中,是由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四個元素組成。一個人是什么時間?什么地方?都由誰?來做一件什么事?
吳聲在書中主要說明了三點:
1. 以人為中心的體驗細節
舉個例子:很多人做地鐵的時候由于睡覺或者玩手機等因素容易坐過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高德和百度地圖就推出了到站提醒的功能,設定目標站點快到站時手機會自動給你提醒。
2. 一種連接方式
上面說的是場景應用中的單點,也可以將多個點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場景。拿我們去吃飯這件事來說,飯前可以在商家的微信公眾號中查看菜譜,點菜下單。如果需要排隊,取完號后用微信掃碼可以查看排隊進度,輪到你的時候,微信會給提示。等吃完飯,直接掃桌子上面的二維碼買單即可。
這是將多個單點需求串聯起來的場景,過程中的服務可能是一個產品,也可能是由多個產品提供的。
3. 價值交換方式和新生活方式的表現形態
有一些場景是本來就存在的,只是之前是依靠別的形式滿足,我們現在可以改用互聯網的方式。比如:唱歌,之前用戶只能去線下的KTV,但是現在卻可以使用唱吧這樣的APP,雖然效果不如KTV,但是對于要求不高的用戶來說,需求得到滿足即可。
做產品經理的人都喜歡提“場景”這個詞,我們常常需要用場景來證明自己的需求。某種意義上說,場景對等于需求,而有了需求才會有開發功能的必要,自然也就有了產品。
如果上面我說的這些你還沒太明白,再來說兩個例子:
美團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分析說美團和滴滴的戰爭,美團做打車有可能成,但是滴滴做外賣就不可能。
其中一個原因是在美團的產品線中,把打車囊括其中更合理。用戶外出吃飯,先在大眾點評上看下餐館的評價,然后再用美團打車去飯店,結賬的時候用美團或者點評買單,吃完飯后再在點評或美團上給商家評價,一個閉環就完成了,如果不愿意外出的話還可以使用美團外賣。
在這個場景中美團已經滿足了多個需求,再把打車的服務補上就顯得在情理之中。
小米
在小米的很多產品中都看到“智能”這個詞,小米已經把產品之間的連接做的非常好。自家出品的任何硬件產品都可以與手機連接,使用手機進行控制。
用手機連接空氣凈化器,控制凈化器的開關,在手機上查看空氣數據。用手機連接攝像頭,實時查看攝像頭畫面等等。現在家里用到的很多產品都可以在小米買到,居家場景中你可以把不同的設備都與手機連接起來。
二、場景與需求層次的關系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依次由低到高排列。
場景與需求層次也是一一對應的,我們可以通過對不同需求層次的滿足,來設定不同的場景。打車、找餐館吃飯,這屬于生理層面,最基本的需求。其次,圍繞著情感需求,很多產品也做了很多嘗試,例如:傳統的書店生意。
書店這個行業在之前的幾年受互聯網沖擊特別大,同樣一本正版書在網上的價格與書店能差到20、30,所以很多人都習慣在網上買書了。在很多城市,除了新華書店外,基本上已經不存在獨立的書店了。
到最近的幾年才出現了一些以誠品、西弗弗、方所為代表的新興書店,不同于以往的書店模式。這些書店的裝修更有格調,而且大多分布在大型商場里和城市中的繁華地段。除了買書需求外,也提供了看書的空間,另外還會提供文具、衣服等一些周邊產品。擴展了收入途徑,也提高了活下去的可能。
買書前要選書,而選書通常都需要看書,這也是一個連接場景。書店的做法利用了人們的情感需求,滿足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書中還列舉了大姨嗎的案例,原本只是一個經期管理工具,卻依靠制作一些娛樂脫口秀節目,吸引了女性朋友們的注意力。搭建了一個女性社區,讓目標用戶可以討論一些與自己性別有關的話題。
工具和內容產品搭建社區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這種做法的思路是摸準用戶的特性,本來只是滿足一個需求,現在滿足多個。前提是擴展的需求跟已滿足的需求相關聯,兩個場景相關聯。
三、如何利用場景
學以致用,既然學了知識,我們就該想辦法好好利用起來。
對場景的利用,我覺得主要分為兩個思路:一個是用產品構建場景;另一個是根據場景創造產品。
先說第一個,現在去很多商場逛街,你會發現有些商場會定期搞一個主題,把商場裝扮成某種氛圍。例如:我經常會去逛的愛琴海,為了符合名字主題,它就會將某幾條內部走廊鋪上彩石,烘托出大海的氛圍,給人營造一種浪漫的感覺。
內陸城市沒有大海,所以很多游樂園,都會打造一個人工海水浴場。商家會在室內搭建一個海景、有水、有沙灘,雖然是人工的,但也能間接滿足需求。
上面這個思路是產品自身創造場景去滿足用戶需求。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反著來,根據場景創造產品。
基于這個思路下的產品就太多了,我不一一舉例了,其實很多互聯網產品都是這樣。例如:滴滴打車依賴的是本來就存在的打車場景,外賣平臺做的事其實之前也是一直存在的,之前很多商家為了拉攏生意,也會提供配送服務。
就產品的成功性而言,后者的成功概率要高于前者。
四、場景的商業化
書中列舉了場景商業化的案例,一種做法是擴展商業模式,米老鼠形象源于一個動畫片。本來只能靠著內容和廣告收費,但是現在卻可以依靠銷售形象賺取版權費,跟別的服裝品牌合作銷售米老鼠形象的衣服,這也是一筆很大的收益。
另外書中把在影視作品中的植入廣告也算是場景商業化的實現。但我更愿意把這看作的單純的營銷手段,植入廣告這種方式比較接地氣,特別是對于一些不太接地氣的產品,通過這種方式能讓用戶意識到價值。
說白了,這種做法只是通過場景化的方式教育用戶。
五、場景對自己的產品有什么作用
最后留一個思考題,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場景對自己的產品有什么作用,我們可以利用場景發現哪些需求。
例如:音頻產品,就可以說根據不同的場景推送不同的內容。例如:早上給用戶推送適合清晨聽的內容,晚上睡覺前給用戶推一些安靜的、適合催眠的聲音。
考慮到用戶使用耳機聽歌更多是在戶外,路上行走或者正在乘坐公交車。所以音樂和視頻類的APP都會做一個功能,當你突然拔下耳機時,自動暫停播放,避免聲音外放引起不必要的尷尬。
#專欄作家#
云瑞,微信公眾號:馬虎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原片刻產品經理,6年產品人,走在內容社交產品路上,死磕產品設計,喜歡玩各種APP,玩桌球,打羽毛球,歡迎與大家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請問滴滴外賣這個案例,同樣是Uber做打車,現在海外UberEat很成功,是不是還有別的角度詮釋這個問題呢。
分析的很好,學習了。
大部分成功的產品都是根據場景去創建產品,就是存在這種使用場景,那么去創建一個產品來滿足這一需求是渾然天成的。用產品去構建場景,互聯網有成功的案例? 謝謝
目測沒有,對于互聯網產品
不錯,有啟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