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產品的瓶頸思考:沉浸細節并非好事
對于3歲產品經理來說,過分關注細節不再是一件值得稱道的好事。要想升級高階產品經理,就得投入到思考業務、宏觀的架構、商業化中。
這是一盤關于產品生涯思考,寫在工作3年的瓶頸期,希望能夠給有同樣處境的你帶來一定的啟發~
故事還得從上個月說起,8月末招我進入現公司的前輩離職了,離職前grace對我再一次說到:
兮兮,你工作也三年了,不能太沉浸在畫原型、寫文檔里,太摳那些細節。
而是要把時間、精力多投入到思考業務、宏觀的架構、商業化中,哪怕你做的是一款內部的使用的產品,你也得去以商業化的角度去思考產品未來的規劃。
接手grace工作的這一個月時間里,我確實真切地感受到了這句話的意義,也體會到了踐行這句話的意義。
或許,此時的你也會有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疑惑:不關注細節,這樣太不負責任了,和工作摸魚沒有區別啊!
如果你對grace說的這句話有疑惑,那你可真的要繼續閱讀完這篇文章了。
關注細節,只是初學者的必經之路
基礎概念的理解、基本功力的修煉……是每一個職業入行需要關注的。以產品經理為例,會畫原型圖、會寫需求文檔、會項目管理……這些都是1~3歲的產品經理必須掌握的技能。
- 通過臨摹優質的APP界面、做出復雜的交互效果,可以鍛煉原型圖繪制的能力;
- 通過用例圖、流程圖、架構圖、異常說明、交互說明等的列舉,可以完善自己需求文檔寫作的能力
- ……
初期,這些都是我們每一位產品經理要踐行,甚至是刻意練習的,這是產品經理往上發展的根基。
產品經理是這樣,其他崗位也是這樣:
如果一個建筑工程師天天研究地基的墊層、混凝土配比,那么距離他蓋成摩天大樓的時間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了。
想一想,如果一個多年工齡的產品經理還在畫原型、寫需求上花很多時間那結果會怎么樣呢?
在眾多的產品分享會中,幾乎沒有產品大拿會分享他的原型怎么畫的,也沒有分享他的需求文檔是怎么寫的。
從主流的招聘網站上你也會發現:1~3年的崗位,公司看中的是基礎技能,如競品分析、原型設計、文檔編輯等。而3~5年的崗位,公司看中的就是架構的能力,如產品戰略規劃、商業意識等。
如果,沒有刻意的培養這些能力,誰又能保證3~5年的產品經理都能夠擁有這些能力呢?
你或許贊嘆過達芬奇是畫家、生物學家、數學家……的全才,可是生活中這樣的全才通才真的很多嗎?
是的,他是在“年代 x 人群”的數據集中概率極低的一個事件,發生在你我身上更是不太可能。
淺嘗輒止,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
這里的“淺嘗輒止”,是建立在你有自己的一個主要的發展方向,并在該方向有深入的基礎上成立的。
再拿產品經理為例,你可以專注產品能力的提升,也可以了解技術相關的知識(我們稱此為“工程思維”)??墒?,如果專精于技術的學習,那就是跑偏了,除非你想轉行技術崗位。
如果一個人對著一個產品說“你可以了解某個指標算法的詳細計算規則,這是對你成長很有幫助的”,我在這里旗幟鮮明地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說法——作為一個產品只需要了解算法的維度、權重分布即可,那些傅里葉變換的計算就留給技術好好研究就夠了。
把有限的時間、精力充分利用,才是我們應該努力的。
誒!那位同學先坐下,你是不是覺得兮兮盡說這些理論,沒有落地的指導意義。你都聽我扯這么一大堆廢話了,我肯定要對得起你花的時間了。
刻意練習,不斷思考
自己思考的不一定是可行的,但是在求索發現的道路上這是邁出的第一步。
還是在上個月,我和招我進入現公司的另一位前輩聊了天。當我和他討論我想了幾天的生命線服務的想法時,他說:
“我要是你,我就不會想這些服務,而是想著如何更好的賦能到業務中去……”
后來我腦袋瓜子似乎慢慢開竅了(目前速度還很慢),我盡力去發現并了解公司的其他系統,開始思考這些系統有哪些領域沒有開發?這些空白我負責的產品能否提供支持?實現方案該怎么設計?方案是否可行?能否減少相同功能的重復開發……
終于,在一周的時間內我就找到了一條突破口,并成功地支持了一條業務的服務(現在來看,這就是最近熱議的“中臺”模式)。
跳離細節,驅動管理
恰恰是自己開始騰出一些時間思考起產品更高、更大層面的問題,細節事務,自然而然不會一直沉浸。甚至去想如何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自然會驅動自己向著在自我管理層面的改變:
- 不再沉浸畫出太精美的原型,而是高效地把需求說清楚;
- 不是各個需求細節事必躬親,而是鼓勵開發加入自己的思考(確定目標,只要結果不偏離目標即可,這也是管理能力的一種鍛煉)
- ……
未來還有漫長的道路等待我們奮力前進,讓我們一起朝著“從水手到舵手”的方向努力,加油~
#專欄作家#
兮兮,微信公眾號:孤身旅人(ID:gushenlvre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人工智能、toB產品、大文娛等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做為不到一歲的產品新人 我覺得有些產品經驗值得借鑒 ~ 加油~
基本功先打扎實~
所以我覺得不管是寫文檔,還是畫原形態,甚者草稿,這些都是可以的,只要你能快速表達自己的意思。當然我們公司目前的思維導圖和原型圖我都是安排給交互做的。因為我需要做的比這個更重要了。
其實我入職產品經理現在還不到一個月,但是我現在已經在做文中說的高級產品經理方向了。不是自夸或者是怎樣。我覺得作為產品經理如果一味的去追求細節的完美而忽略產品的整體性。那么這個產品也不會很完美。不管是朝著產品管理方向或者其他方向發展。我覺得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如果能站在整個公司未來發展,目標定型,整個產品的把控,人員的調配,資源的協調共同做好產品。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也很快樂的事情。目前老板對我的要求就是高級產品經理的轉變。沉下心,凈化思想。我和老板講需求或者討論都是以最快的方式表達。因為這是個思維的草圖,而不是最終答案。任何思維,任何產品都是需要不斷優化的,
看你往那個方向發展,產品專家or管理方向?
同時原型,流程圖,架構圖這些基礎的東西能完成的很正確,但不一定能完成的很好,對用戶對目標對業務的綜合考量,融入到具體的產品設計細節中去,這是一個能設計一個可用與好用產品的分水嶺,也是一個普通產品與優秀產品經理的區別,說的直白點就是微觀體感;如果是管理向,確實沒必要太過于細節,應該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更宏觀的東西,但你仍然需要一個具有優秀微觀體感能力的產品把你的想法落地,不然也只能是設計出一個一般的大眾產品!
我和你的觀點不同,即使往產品專家方向,也要思考宏觀的東西,不然你的產品發展還是受限于你的格局。
另外,文章也沒有說到完全不關注細節。高效地把需求說清楚、把控目標……這些都是建立在產品微觀&宏觀的基礎上,如果你真的把文中說的畫高保真原型、寫超細節文檔等同于細節,我認為你沒有理解我的意思,建議你再讀一下文章~
還是針對用戶需求多做邏輯推導,思考真正的痛點,一個產品有自己一套這樣的思考習慣才是好產品的基礎,追求細節我認為是要符合產品核心才能去追求的東西,先做好核心再向外擴張
萬地高樓平地起 根基也很重要
你說的很對,初期根基非常重要,但根基搞好了就不要一直弄根基了
不再沉浸畫出太精美的原型,而是高效地把需求說清楚;
不是各個需求細節事必躬親,而是鼓勵開發加入自己的思考(確定目標,只要結果不偏離目標即可,這也是管理能力的一種鍛煉)
上面這兩句話說的非常到位,非常有共鳴,但是實際項目管理過程中就會遇到很多問題,因為產品經理是技術團隊的上游,那么如果技術團隊里面有人不想干活懈怠,甚至有接私活的行為的話,他們就不希望你的產品設計非常快的出來,所以會要求你做高保真的原型圖,你讓他們去具有產品思維,呵呵,前提是老板得支持你,那如果是一個不懂行的老板,就覺得高保真的UE最高端,最說明水平,技術也會吹噓高保真的UE可以減輕技術溝通成本,縮減開發成本,那老板一聽這個,就直接要求你去做高保真,OK,本來一個星期就能開始研發的項目,這樣一來你做UE就需要一個月兩個月。他們技術就接私活,休息。。。。。。所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這種理想化的工作環境我個人是非常向往的,但是往往事與愿違不是么,呵呵 所以建議你有能判斷技術實現難度的能力,技術說這功能做不了這功能開發得三個月,這不是你妥協的理由,并且還需要你從運營角度了解到為什么運營會提出這樣的需求要求,是數據分析結果,還是客戶或者老板拍腦袋的結果,產品經理的終極形態就是橫向,貫穿運營,產品,技術三個領域。 ——————一位10年研發經驗的,產品運營經理有感而發
感謝分享,讓我又增加了新的思考維度。其實從切身的經歷來說,我確實把這個做好了,最近一個月的實踐結果分享一下:高保真原型真的沒有去做,但是開發出的效果比我預期的好很多。
跟你描述的情形一樣,沒有人支持,中間也有阻力。我認為產品經理對于痛點的抓準的能力,不光是針對產品、用戶,也有對內(項目組)的痛點抓取。如何讓身邊的人認可,那就是抓到他們的痛點,然后去傳遞下去,最重要的一點自己要不怕麻煩、不怕被誤解,拿出結果來,如果這樣他們都不認可,可以換個環境了……未來我會寫文分享這一詳細過程,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到時候我們在討論
很贊同
文章確實有產品生涯借鑒之處,但是具體崗位有具體的職責,在公司里去思考這些,固然對自己有提升,但是公司的運行機制不允許實際實施的
新人受教
感謝認可
正準備轉行做產品經理,這篇文章對我這一個初學者來說,也是非常值得我去思考和學習,受教了,感謝!
感謝認可
一起成長
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