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敏捷”到“真敏捷”:產品經理與敏捷相愛相殺的歲月

5 評論 12043 瀏覽 97 收藏 15 分鐘

做任何改變都是需要付出一些代價的。

從半年之前,為了快速相應市場的變化和為無數的ABtest做基礎準備,產品開始初步響應敏捷的速度,版本由每月一個發布改為做每周一個版本。

一個月之前,團隊迎來了敏捷教練,在敏捷教練的帶領下,我們逐步由“假敏捷”漸漸開始嘗試 “真敏捷”,作為產品經理的我,也開始了和敏捷相愛相殺的過程。

這里總結和分享下:

  1. 什么是假敏捷和真敏捷?
  2. 用戶故事的魔力
  3. 敏捷中的團隊精神
  4. 敏捷給產品經理帶來的成長。

一、真敏捷還是假敏捷?

事業部是在去年年底開始實時每周一個版本的迭代,那個時候,在全公司我所在的項目組是第一個開始做頻繁發布的。

在變幻莫測的互聯網環境下,快速的響應和發布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能得到ABtest的快速驗證。

但是在這種快速迭代的初步嘗試中,團隊慢慢出現了一些問題。

1.假敏捷-7個團隊各自為營

我們從一個需求從產生到落地的過程來看,首先需求的來源有一些問題。

3月份在敏捷診斷的時候,幾乎所有的產品都把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投給了“產品定位”。

產品定位可以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在快速奔跑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有一致的目標。

當項目組的每個人對產品的理解不一致的時候,我們傳達給用戶的,也是一些非常矛盾的東西。

舉個例子,本著一個服務于全球女性的APP,在一次商務的合作當中,商務的同學拉來的合作是“恐怖電影”??上攵脩艨吹搅诉@些啟動頁廣告、banner大圖的時候被驚嚇的狀態。

同時,需求的產生是在每一條業務線中產生的;按照不同的業務線,產品、開發、測試被分成了7個團隊,團隊之間更多的是一些同步的工作,缺乏溝通和討論。

沒有總體的共識,一個APP被分為7個團隊,需求的產生比較分離,沒有重點。

在需求迭代的過程中,每個組是只有一個開發和測試加入到需求討論中,最后把會議精神帶回團隊;更多開發和測試的同學是直接按照PRD進行開發和測試的——團隊缺乏溝通,對需求細節的把控沒有那么到位。

最后,在需求交付的時候,功能核對大概幾種是在上線前1-2天。

這會導致很多風險項都沒有辦法提前暴露,需求理解不一致的情況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處理。

2.真迭代-兩個團隊試點,每周一個敏捷沖刺

敏捷項目啟動初期,在面對一個需求從開始到落地的五個環節:“產品定位”-“用戶定位”-“需求挖掘”-“需求開發”-“需求跟蹤”時,幾乎項目組所有核心人員都把最緊急、最缺失的一票投給了“產品定位”。

我們發現,因為沒有清晰的產品定位,所以每個人的著力點是不同的;大家像一盤散沙,看似忙碌充實卻綿軟無力。最致命的是:因為沒有清晰的RoadMap,大家走一步算一步的狀態影響團隊士氣和凝聚力。

于是,產品團隊利用將近一個月時間的依據公司戰略、產品目標、用戶需求和市場環境確定了清晰的產品定位“打造用戶的專屬攝影師”,以及根據產品定位確定了接下來1-2年的長期目標和近三個月的短期目標。同時,每條線也根據共同目標制定了版本迭代的計劃。

“計劃的結果是無意義的,價值在與計劃的過程本身”,在互聯網瞬息萬變的環境下,RoadMap肯定是會變的,但RoadMap能夠讓全項目成員做到“心中有數”,往同一個方向一起沖刺,這就是它最大的價值所在。

在同一個產品目標下,我們把小組分為幾個線,在產品內部共同討論下形成了需求池。

在需求迭代對過程中,我們也發生了一些改變。

例如產品經理開始用用戶故事去表達和拆解需求(用戶故事會在接下來展開來說),基于用戶故事,開發測試的同學參與到了需求細節的討論中,逐步達成共識。

在需求交付時,大家能夠按照故事點做得點對點的每天交付,甚至為了迭代目標的達成,出現交叉開發、交叉測試的現象。

3.Srum Master是誰?

在需求迭代和落地的過程中,敏捷引進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Scrum Master”(以下簡稱SM);項目組漸漸弱化項目經理的角色,開始培養每一個團隊的SM角色。

SM是一個對產品迭代推進幫助特別大的人。

目前跑下來在產品看來,SM可以幫忙解決這樣幾個問題:

  • a.服務產品,確保每個團隊成員都盡可能的理解目標和需求細節;
  • b.服務開發,移除開發工作中的障礙,幫助開發梳理交付流程;
  • c.服務組織,帶領每一個迭代的進行并持續提升效率。

SM和傳統的項目經理最大的區別在于:驅動形式不同。

項目經理是以任務范圍驅動時間和資源成本,而SM則是要以時間去驅動任務范圍,保證產品以一個節奏持續得往前走。

在敏捷框架下,每周一個迭代是死的(這個死是相對的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調整)。

每個團隊都像趕火車一樣在固定的時間點上車,如果沒有趕上,把優先級高的需求先保證發布,這樣就能保證我們總是在做有價值的事情。

所以每一周,我們就是一個沖刺——時間點基本上是固定的,整個產品是有節奏的一步一步向前。

二、用戶故事的魔力

第二部分,想分享一下敏捷實施以來,產品這邊最大的一個感受:需求思考和表達的維度從原本的流程圖變為了用戶故事。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用戶故事解決了一個什么樣的致命的問題。

我們必須承認的是:文檔并不等于共識。

在敏捷的框架中有一個價值觀——可交付的版本大于詳盡的文檔。文檔寫得再詳盡,如果團隊成員不夠理解,在快速的迭代開發中會大大的影響效率和交付的質量。

我們看這樣一張圖,當需求評審的時候,大家都說“我懂了”,但是在每個人心里,其實對需求的理解是不一致的;大家需要通過反復的溝通去保證,每個人心中對細節的把控大體一致。

不能夠出現產品經理、開發、測試在進入迭代的過程中,最后的交付和產品的預想不一致。

用戶故事就是一個梳理需求的框架,它最大的價值是能在迭代開始之前,用這個框架讓團隊成員迅速對需求達成共識。

用戶故事到底是什么樣的呢?就是:一個角色,需要完成什么樣的活動,最終達成什么樣的目的。

例如,作為<一個用戶>,我想要<快速拍到好看的照片>,以便我<能夠在 朋友圈里分享我的生活>。

用戶故事是一個幫助產品和團隊梳理需求的一個很好的框架,我們來看一個實例:

左邊是用“界面框圖+跳轉邏輯+邏輯細節”組成的需求,右邊是用用戶故事+界面框圖表達的需求,我們會發現,左邊的表達邏輯比較零碎,而右邊結構清晰,考慮到所有的場景不會產生遺漏。

用用戶故事表達需求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用戶故事的幾個大優點:

  1. 測試和開發不一定有產品視角,但一定會有用戶視角,用用戶故事去梳理需求能夠讓大家對該需求的理解更加迅速、深入。
  2. 按照場景拆分,需求在整理把控和細節處理上更容易暴露出問題。
  3. 拆分之后,按照提供給用戶的價值劃分優先級,甚至幫助產品找到MVP。
  4. 按照用戶故事做后期的迭代交付。

三、敏捷中的團隊精神

敏捷走了一個月的時候,我們開了一次總結會,回顧敏捷前、敏捷后、敏捷中你認為最大的變化。開發、測試的同學都在最大的變化的關鍵詞幾乎都寫上了同一個詞,那就是“參與感”————之前的需求評審的時候,產品和開發、測試有一種對立的感覺。

產品像是接受檢閱,開發和測試像是被通知。這是一種很神奇的社會心理,當人拿出一個經過自己謹慎思考的方案的時候,其實是難以接受修改和質疑的。

產品經理面對一個自以為很周全的需求的時候,實際上把需求框住了,把自己的思路和別人的思路一同框住。一旦別人提出一些質疑,會本能的抗拒,這是一種思維定勢練。

需求應該是在團隊的討論下涌現得到的,這個團隊不僅包括測試、開發,也包括團隊里的任何一個角色。

產品把控方向,團隊在討論中不斷得鞏固和涌現細節。而且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開發和測試的同學也會有一些新奇的創意,其實他們渴望表達,渴望產品聽到他們的意見;并且產品的方案如何落地,細節的部分開發、測試同學會更了解并提出寶貴的想法。

非常感動的是:有一次一個需求delay了,其實我知道是因為產品在迭代的過程中對需求做了一些調整,但是那個開發的哥哥在回顧的時候,并沒有cue到產品,而是自己默默撐起了這口鍋。

當然我也做了自我的檢討,但是整個回顧會的過程就會讓人覺得:大家是一個集體,沒有人會默默甩鍋給別人。

四、敏捷給產品經理帶來的成長

在敏捷的大框架之下,對產品經理有了更高的要求。

不僅是對需求細節對把控能力,更是對整個產品方向和roadmap的把控能力都需要產品經理跟隨敏捷的節奏一起成長。

在這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非常有幸能夠參與到敏捷中,同時我也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一些成長上的變化:

1.在需求的不斷拆分中重新思考需求的價值。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最有價值的事情,如果需求可以拆分,那么MVP是什么?我們在用戶視角去拆分需求的時候,會重新定義MVP。

2.用戶故事,強迫產品經理始終從用戶視角和用戶使用場景去思考需求的價值,這個思維轉變非常重要。

3.讓產品經理從全局和細節對需求有更多的思考。(1)全局的場景拆分(2)注重驗收標準的細節,如果丟失重要的細節部分,產品經理需要背鍋

4.團隊溝通,帶團隊的能力得到鍛煉。讓產品經理更參與到團隊協作的方式中和團隊文化建設的氛圍中,我覺得為未來做一個管理的角色有鋪墊作用。

做任何改變都是需要付出一些代價的。

例如產品的發版節奏被打亂,團隊的工作方式方法被打亂,甚至會出現剛開始做敏捷時團隊的產出效率變低,這都屬于正常的“學習曲線”。

經歷過一番痛苦的掙扎,我相信在正確的使用敏捷后,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能收獲一定的成長,產品也能在這樣的思路和框架下有更大的提升。

 

作者:小梅梅,美圖公司產品經理

本文由 @小梅梅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第一次做敏捷,正在煎熬中,已經是spring3了,完全沒有合作意向的團體

    回復
  2. 我們最近也在實踐敏捷開發。說的很好。

    回復
  3. 剛入職4個月的產品小白,看了產品姐姐的所有文章,你的理解真的對于我的階段來說真的太有幫助了,公司也采用敏捷開發,可惜了公司變動太大,各個leader都相繼離開,暫時默默背起了產品經理的鍋,沒人帶讓我覺得好孤助無援,似乎是為了敏捷開發而完成用戶故事,特別想換到一家能站在巨人肩膀的地方學習,而不是現在的瞎琢磨 同在軟件園二期 然而,似乎公司對產品小白不太友好,面試屢屢受挫,當僅能完成二次需求落地任務的助理卻總被面試官無情傷害,他們希望我有遠觀產品的思維以及長遠規劃,讓我對產品道路越來越沒信心

    回復
  4. 做任何改變都是需要付出一些代價的。感覺你的理解非常到位。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