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需要的節奏與時間

22 評論 14503 瀏覽 60 收藏 13 分鐘

筆者注:本文是因近期迷茫、焦慮,而根據進現階段+以往工作進行的整理與思考,不針對任何公司和個人,只是想通過事例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經驗和認知有限,難免會有主觀、片面的情況,若有不同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不勝感激。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沒有時間思考多種方案、用戶的需求也來得及仔細打磨就出了需求文檔,隨后技術GG們就哼哧哼哧開發了,在開發過程中或等到上線后,就出現了一大堆問題……如果有,那恭喜哇!你可以繼續往下看了,說不定我們會有很多共同話題。

當你向團隊反饋時間安排比較緊時,你的leader可能會告訴你:“我們這是敏捷開發,追求的就是快,快速產出、快速落地、快速迭代,這樣才能占領市場!”確實,很多事實也在反映,只有在競爭激烈的資本市場中快速的落地(上線),才能夠搶占市場,這也恰恰應證了那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可是,功夫是真的越快越好嗎?

標準規范的工作流程

敏捷開發以用戶的需求進化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軟件開發。在敏捷開發中,軟件項目在構建初期被切分成多個子項目,各個子項目的成果都經過測試,具備可視、可集成和可運行使用的特征。

這是百度百科對敏捷開發的解釋,從上述的文字中也能找到幾個關鍵詞“用戶”、“迭代”、“切分”。筆者認為這段說明文字比較中肯:因為“用戶”,我們可以給產品進行“定位”;因為“迭代”,我們可以根據產品周期制定“戰略”;因為“切分”,我們可以實施“有效的項目管理”。

而且大多數情況是這樣的:很多產品經理說不清產品的定位,只知道產品的功能;不參與戰略的制定和討論,只按領導文件辦事;被所謂的“有效控制時間”的項目管理籠罩著,卻沒有從項目管理的有效復中整到正反饋。所以,你經歷的可能不是真正的敏捷開發。

以用戶為中心

跟各位說一下自身的經歷:在成為產品經理后,筆者很少像上學時那樣自詡“我們的產品是以用戶為中心”。因為自家產品(某些功能)是結合競品分析后設(chao)計(xi)的,而這種現象在筆者后來的實習、正式的工作中是屢見不鮮的。

競品分析是產品經理一項重要的工作,可是在現實中大家只為呈現出更好的競品分析報告,而忽視競品分析最初的意義——“研究為什么設計這個功能”、“研究如何與用戶行為/場景進行對應”……轉而替代的是——“這個功能是怎么不錯的”、“我們也要這樣設計”……

所以,很多的產品成了市場上個別產品的復制品,僅僅通過不同的運營方式來吸引用戶。也因為不具備差異化的功能,最終湮沒在這個市場的洪流中,處在半死不活的狀態。

一個公司研究自身的用戶,創建自己的用戶畫像,并結合用戶使用場景設計產品的功能就顯得至關重要了。這里要說說之前設計考勤類產品的一個故事,那時候我們的研究的主要對象就是釘釘,釘釘在班次功能里有一個“晚走晚來”(前一天晚下班,第二天可以推遲上班)的功能,當時我們也準備在自家產品的增加這個功能。

后來我們團隊幾個人就先拋開釘釘的這個功能,一起討論自家產品的用戶(自己公司的同事)是怎樣的?他們的上下班考勤具體是如何的?可以得出什么樣的需求?

經過對考勤、申訴數據的分析以及電話訪談,我們得出了產品的用戶類型分為3大類:技術、市場、其他。技術類經常會加班但是第二天還是要準時下班;市場類偶爾加班但第一天晚走第二天可以晚來;其他的基本就是準時上下班的用戶。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認定了該功能應該去做,可是要不要做成和釘釘一樣的呢?比如時間跨度、默認值等,經過電話溝通和申訴數據對比,我們確定了一些市場部門的同事下班晚走一小時,第二天可以晚來半小時。于是,我們就將班次默認時間設置成“晚走1小時,晚到0.5小時”。

如果當初為了追趕時間,就草草添加一個功能,那是不是就沒有現在這個更適合我們用戶的產品功能了?

有效的項目管理

之前有過一段工作經歷,項目沒有具體的deadline,全憑技術同事的心情或者高管意念去主導。人都有趨易避難的心理,因為在沒有外界壓力下,不少開發GG會選擇先開發容易的,后開發復雜的,這就造成了很多項目嚴重超期,那些不重要不緊急的項目反而會提前上線。(可以參考筆者之前的文章《一次病態項目進程的發展與變遷》)

缺乏項目管理是不好的,但是無效的項目管理可能會更可怕。套用《不僅僅是喜歡》的一句歌詞來描述“項目管理”,那就是:“你知道我對你不僅僅是時間,項目結束后你要記得復盤……

最近筆者就遇到一個苦惱的問題:當一個項目即將結束后,項目經理會持續不斷的增加新項目,且項目安排的時間很擠,每個項目的參與人員可能是重復的。表面上看項目經理安排的很好,每個人都“高效”的負責著很多子任務,時間也被高效的利用。當筆者和需要配合的同事都成為多個項目子任務的責任人時,就感受到了其中的問題。

通常在工作中,很多突發情況都會發生。一次需求評審需恰好遇到開發GG進行其他項目的bug修復,所以評審延期了,接著出PRD的時間延期了,然后需求開發的時間也延期了,最后筆者關聯的其他任務時間也隨之延后了……項目制定的時間也不得不因為各任務的延長而重新規劃,并線工作的進程并沒有很好的將項目快速完成,算起來和各任務逐個進行基本上差不多。

持續不斷的項目也容易產生疲勞,想一想如果你完成一個任務后又會有一個新的任務交給你,那種感覺是不是很喪?有效的放低效率反而成為了減壓的方式,所以一些人也會選擇慢做工、加時長的方式。而管理層看到夜晚一派燈火通明的景象,反而內心會一陣竊喜。

而筆者之前工作的一家公司就將項目管理做到了一種近乎完美的狀態,不僅保持著業內領先的技術能力,且整體工作的效率也非常高,這是因為他們采取了“周期性項目管理方式”。

他們會以1個月為一個開發周期,在項目啟動時會將所有的責任人召集在一塊進行評估(接下來做或不做這個需求)、定期(這個需求需要哪些資源、材料、人力)等。當確定好時間后,大家就會快速完成自己的工作,以便在截止時間前完成,這樣就給自己爭取了一些學習、復盤的時間。

同樣,在另一個公司通過“測試把控”的方式,也慢慢降低了項目的過分的緊急。中級bug不修復不上線,并會要求開發重新修復后再提交測試。在測試的階段也為開發、產品等同事留下了一定的時間。對于企業和個人都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收益——產品的快速穩定的落地,自己也有了可以掌控的時間。

時間與個人發展

時間是個人發展的載體,擁有合理的時間配比,才能夠在未來進行可持續發展。例如,筆者之前就因為被強制快速完成設計&不分節假日的工作模式而產生了焦躁的情緒,你也許會告訴我:“年輕人多吃點苦,無所謂”,但筆者很想說:“其實我的基本權益已經被侵犯了”。

當然這屬于極端的例子,但作為一名產品經理,仔細打磨產品應作為自己的底線。留下一定的時間思考產品,為用戶提供易用、愛用的產品是每個產品經理為之奮斗的目標。

給自己留下思考的時間,研究用戶使用產品的場景,分析需求的實現方式……每一步都不能以“形式主義文檔”的方式去進行,而是真正的將分析的結果為團隊、自己未來的設計和規劃所利用。

給自己留下生活的時間,個人覺得產品是有靈性的工作,整天埋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是設計不出好產品的。感知每一個產品的設計,感悟生活中的點滴,這樣才能設計出同樣有情懷、有靈性的產品。

結語

前段時間潛伏在“脈脈”的匿名區看到了很多人對工作的抱怨,可能這并不是一朝一夕才產生這樣的結果。當看到一位程序員GG患有急性焦慮癥后,筆者認為我們應該正視某些問題了。

單純的只找自己的原因其實也是不負責任的,相信我們每個人在都是對生活抱有熱情的。停下來留點時間復盤自己的工作,慢下來給自己多一些的思考,也許這樣才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同時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

#專欄作家#

兮兮,微信公眾號:孤身旅人(ID:gushenlvre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人工智能、toB產品、大文娛等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最近和自己的主管直接討論了我的一些想法,從工作到生活,從生活到人生,愿理想主義可以長存,感謝笑姐 ??

    來自上海 回復
  2. 我想問上面提到的你們自家產品,如果只有市場部偶爾會用到的功能,需不需要做在系統呢?還有沒更著急的需求呢?你們經過一番研究也僅僅是改個默認值?

    來自湖北 回復
    1. 這個屬于一個新的問題,是關于“需求的真偽?有沒有必要做?怎么拆分?”等問題,說句實話我恐怕也無法給你一個準確的答案,結合我經歷公司,基本就是在規定時間的內去判斷“未來”&“當前”、“商業”&“產品/技術”的一種均衡吧。我也在摸索階段,若果有機會我會在未來(可能幾年)給你一個相對準確的答復

      來自上海 回復
  3. 現在很多公司的產品基本靠老板自己腦補和自嗨,什么市場調研,用戶研究分析都沒有

    回復
    1. 所以這些公司注定成為不了世界500強、互聯網500強

      來自上海 回復
  4. 我們在工作之外需要更多的是思考、沉淀、積累,有效的提升自己。

    回復
    1. 贊同

      來自上海 回復
  5. 覺得說的很對,很多時候打算在空余時間自己研究一下,提升自己的職業知識和技能,但往往都因為高強度的工作而力不從心

    回復
    1. 我最近也在考慮換工作的事,哈哈~

      來自上海 回復
    2. 我也在考慮換工作~ ?? 但是最近好像工作不是很好找,畢竟應屆生剛出來哇

      來自四川 回復
    3. 其實每一年畢業都不好找,網易云課堂上有很多簡歷課程可以學習一下

      來自上海 回復
  6. 感覺每個產品最后都是在磨公司愿景使命,及實用性價值。

    來自四川 回復
    1. 正式目前的這份工作,以及我在脈脈匿名區潛伏1年多的觀察,我覺得我的生活的意義不光是為自己爭取時間,也要為億萬中低產階級爭取思考、生活的時間!

      來自上海 回復
  7. 完全說出了我的感受,上一份工作就是超高強度,最多的時候一個月上線4個項目,還在同時推進其他項目,累卻沒有覺得自己有進步,確實非常焦慮

    回復
    1. 時間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這也是我最近打算為億萬工作者爭取更多時間的開始

      來自上海 回復
  8. 蘿卜快了不洗泥

    回復
    1. 這有點像“貿工技”的經營理念,危害其實是挺大的

      來自上海 回復
  9. 項目管理那塊剛好是我需要的~

    來自浙江 回復
    1. 若有幫助,我也非常開心

      來自上海 回復
    2. ??

      來自浙江 回復
    3. ??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