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用戶的“功能需求”中,找到真正的需求?

14 評論 11944 瀏覽 69 收藏 13 分鐘

本文作者將在此通過幾個實例的分析,與大家一起聊聊:如何從用戶的“功能需求”中,找到真正的需求?enjoy~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避免“閉門造車”式的產品,一定或多或少需要從用戶那里獲取需求。

但,你有沒有發現,他們喜歡給你一些“功能需求”,而不是真正的需求。

什么是“功能需求”?

舉個例子。比如我有一個朋友,是做在線教育產品的,用戶A留言跟他說:“我覺得你們應該加一個私信的功能”,用戶B則跟他說“學習多沒意思,其實你們應該開發一個搶紅包功能”。

弄的我的這位朋友是啼笑皆非,但又不能直接懟用戶,只能“假裝”非常開心的回復說:“感謝你們的意見和建議,我們一定會認真考慮”。

這就屬于“功能需求”。

我們簡單下一個定義:用戶根據自己對某產品的認知,結合自己的需要,給出一個Ta認為完美的解決方案,我們就稱為“功能需求”。

下面我們就通過幾個實例的分析,學習如何從用戶的“功能需求”中,找到真正的需求?

實例1

1. 背景

一個1對1在線直播平臺,王老師主要負責招聘、服務平臺上的所有老師,也是后臺系統的用戶。某日,Ta跟負責后臺的產品經理Dug說:

“可以加一個刪除老師的功能嗎?”

2. 解析

這就屬于典型的“功能需求”,即用戶A根據對自己真實需求的認知,以及對后臺產品的使用,自己總結出一套解決自己需求的方案,直接提出給產品經理。

3. 解決方案

多問為什么。

具體可如下:

產品經理Dug:為什么您需要一個刪除老師的功能呢?

王老師:因為當有老師長時間不在平臺上課后,在幫助同學找合適的老師時,還會看到,影響我的工作效率。

 

產品經理Dug:也就是說,你是想在幫助同學找老師的時候,提高效率,所以想刪除一些長期不排課的老師,避免他們擾亂你,對吧?

王老師Dug:對啊,把他們刪除了,數據不就少了不少嗎?不就提高我的效率了嗎?

 

產品經理Dug:好,了解了。那如果我們可以做到:自動給你匹配合適的老師,你的工作效率是否會更高?比如長時間不在平臺上課的老師,我們不推給你,同時我們還可以根據學習情況推送合適的教師。

王老師:可以這樣嗎?那更好了。

 

產品經理Dug:不需要刪除老師的功能了吧?

王老師:傻子才要那個呢,這個多好啊。

(哈哈,此處純屬YY…)

4、總結

王老師的需求其實是提高學生與老師的匹配效率,從而提供Ta的工作效率,而不是一個刪除教師的功能。

實例2

1. 背景

與實例1同一平臺,產品由后臺系統變換成了微信服務號,用戶也由王老師變成了韓老師,但同屬一個部門。

“我們服務號是否可以上線簽訂合作協議的功能以及請辭?”

2. 解析

同樣屬于典型的“功能需求”,但韓老師是根據自己對其他產品的認知,結合自己真實的需求,總結出了一個自己的解決方案。

3. 解決方案

多問現狀與困擾Ta的問題。

具體可如下:

產品經理Dug:您現在的問題是什么?

韓老師:每月需要簽訂接近100份協議,太耽誤時間了。所以想在服務號上添加一個產品,像xx產品那樣,協議下面有個“同意”按鈕,老師只要點擊,就算簽訂協議成功。

 

產品經理Dug:嗯嗯,那可以說一下你們當前的流程嗎?(PS:千萬不能被Ta后面的話帶偏,去跟Ta討論實現細節)

韓老師:現在就是我們提供電子版的協議給老師,老師填寫完畢,打印出來,簽字,然后拍照發給我們。但我們還需要去收集、整理那些照片,太費時間了。

 

產品經理Dug:哦,明白了,你就是想把現在的合同變成電子合同,以此來提高工作效率,對吧?

韓老師:對的。

產品經理Dug:恩,我了解你的需求了,具體我會評估一下。

PS:最后沒上此功能,原因如下:

  1. 合同最重要的是簽名,而不是“同意”,實現電子簽名代價高;
  2. 使用頻次太低,僅新老師入駐時需要,且平臺目前的老師數基本滿足,如果開發的話,投入產出比并不劃算。

4. 總結

韓老師的需求其實是提高簽訂合同的效率,不一定是需要服務號來完成,也不是簡單的通過“同意”按鈕即可。

實例3

1. 背景

某線上直播班課平臺,目標用戶主要是中小學生以及教師(主講和助教),張老師是教師的其中一員,平常除了上課之外,還需要一部分教師的管理工作。某日,張老師找到產品經理說:

“學生現在都不用App,能不能給我們也做個App,就像微信那樣,可以聊天,支持語音、文件、圖片、視頻等,強制學生使用App進行答疑?!?/p>

2. 解析

  • 學生不使用App,張老師迫于上級壓力,想通過某種方法讓學生使用;
  • 他自己琢磨了一下,覺得如果把答疑功能放到App上,學生也就有使用App的理由,但現在的問題是教師端沒有App;

3. 解決方案

回歸問題本質,并注意用戶視角。

具體可如下:

產品經理Dug:咱們為什么要強制用戶使用App?

張老師:我們做出來了就得讓學生用起來啊,領導都發話了。(PS:迫于領導壓力,為了KPI)

 

產品經理Dug:恩,了解了。那咱們目前的答疑工作是怎么做的?

張老師:用微信啊,學生有問題,直接就在群里答疑。

 

產品經理Dug:那現在有什么問題嗎?

張老師:沒問題啊,但如果App可以答疑的話,我們就強制學生到App上,并關閉微信答疑服務。

 

產品經理Dug:嗯嗯,大概清楚了。你看這樣行嗎?

  • 首先,答疑服務咱們繼續在微信上;
  • 其次,通過現有的功能來引導用戶使用App,比如提交作業、做練習或測試,或者上免費的公開課等;
  • 最后,學生心理對微信已經有了認知,如果我們的App答疑功能不能超越(或至少達到)微信的體驗,那一定會被學生嫌棄。

張老師:但有的學生,連提交作業都在微信群里,根本不用App提交。

 

產品經理Dug:我們可以確定規則和服務,并引導用戶下載即可。

  • 確定微信僅做答疑服務;
  • 提交作業、做練習或測試請使用App,并給出幾個原因;
  • 提供用戶的下載鏈接和二維碼;
  • 定期將一些公開課、精品課的信息和鏈接發到群里,并附上需App上領取等;

張老師:好吧,我試試。(PS:還是有點懷疑)

 

產品經理Dug:其實像這個工作,你可以考慮讓運營或我們來做,不用自己琢磨的;

張老師:是嗎?那太好了,哈哈

(PS:臉上終于綻放出了笑容,因為不用他自己動手了)

4. 總結

  • 張老師的需求是想讓學生使用App,完成上級的任務,而并不是一個有微信一樣功能的App;
  • 學生不使用App,可能是App沒有滿足其需求;也可能是學生不知道App可以滿足其需求,張老師僅需引導學生即可;

實例4

1. 背景

還是實例3中的張老師,過了沒幾日,又找到了產品經理Dug,說:

“可以給我們做個App嗎?像xx平臺一樣,方便給學生批改作業”

2. 解析

  • 典型的“功能需求”;
  • 發現xx平臺也有批改作業的功能,終于有“現身說法”;
  • 張老師擁有一顆“不達目的不罷休”、“不到黃河心不死”之心。

3. 解決方案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具體可如下:

產品經理Dug:咱們現在批改作業流程是什么樣的?

張老師:用電腦批改,每次打開電腦,感覺有點麻煩,尤其是有時候,在家里或地鐵上也不方便。我看xxApp就挺好的,方便快捷,咱們是不也可以弄一個?(PS:為了做App之心,真是“鞠躬盡瘁”?。?/p>

 

產品經理Dug:恩,那咱們現在大概會有多少的比例會在家里或地鐵上辦公?

張老師:每周可能會有1-2個小時吧。

 

產品經理Dug:那咱們目前有幾個老師?。?/p>

張老師:差不多十幾二十個吧。

 

產品經理Dug:好,張老師,你這么看哈。

  • 批改作業時,大多需要涂鴉,電腦上操作肯定會更便捷,還不傷眼睛;
  • 95%以上的批改作業都發生在辦公室,這時候,電腦是開著的,省去了開電腦的麻煩;
  • 我們的老師并沒有達到上千上萬的量級;
  • 開發一個App至少需要5-6人,1-2個月的時間,投入產出比真的不劃算;而且還會占用了給學生開發App的資源。

張老師:行吧,那再說。我就是覺得xx平臺的作業批改功能做的挺好的。(PS:還是有點心不死,但也知道必須得接受)

4. 總結

  • 產品需求不是別人有,我們就要有的邏輯,用戶、需求、場景缺一不可;
  • 產品與服務均需考慮投入產出比。

寫在最后

  1. 聲明:文中出現許多的人物簡稱,均屬虛構,請勿對號入座;
  2. 澄清:文中出現多處PS話語,僅做說明使用,并無歧視之意;
  3.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喜歡,可以分享給你的朋友;如果你不喜歡,也請你別告訴我(后者開玩笑的啦)。

我搬磚,我快樂,爭做一臺搬磚領域的縫紉機~

 

本文由 @邢小作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 我從這篇文章,學到了怎么擋需求

    來自廣東 回復
    1. ? 這也可以?哈哈

      來自北京 回復
  2. 請問文章如何轉載?

    回復
    1. 這個還真不知道,但本人對轉載是持開放態度滴~

      來自北京 回復
  3. 案例4中,反正都是要做app的,可以給app做成不同用戶不同權限,把批改作業的功能留給老師端不就好了(可能我還是沒有真正理解這個功能需求勿噴 ? )

    來自北京 回復
    1. 是我描述的問題,讓你產生了這個想法。其實這個核心不在于怎么做,而是沒必要做,原因的核心在于兩點:1是老師批改作業是屬于其工作,且都發生在上班時間;2是投入產出比不劃算。

      來自北京 回復
  4. 很棒,有所啟發,B端的客戶提起功能需求來都是毫不客氣

    來自上海 回復
    1. 哈哈,B端客戶那肯定不會客氣,尤其是不花錢的前提下

      來自北京 回復
    2. 同感了…“我不管我不管,我就要這個功能,你別給我繞”

      來自廣東 回復
  5. ? 案例4在現實里真的有錢都不賺么?

    來自廣東 回復
    1. 恭喜您想多了,不是做App他就給你錢滴,哈哈~

      來自北京 回復
  6. 很喜歡作者的描述,有實例有講解。
    提煉確實很重要,但是太多說提煉后的內容,就少了實操層面的引導。

    來自浙江 回復
    1. ?? 就是總結分享下,文筆還有待提高,感謝支持~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