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產品人的成長路徑:從1.0走到了2.0,將步入3.0

5 評論 9388 瀏覽 31 收藏 9 分鐘

人生的點點滴滴,只有當你回首的時候,才會發現其中的軌跡;你無法預測未來,但每當你回首人生,那條軌跡卻清晰可見,串聯起了你的一生?!返俜?喬布斯

點線面體是一個很實用的產品戰略分析方法論,該理論是曾鳴教授提出的。除了產品做戰略分析,我特別想應用“點線面體”分析一下我的產品經理三年的工作。

坦言講,如今對產品的概念、認知都不再那么涇渭分明,邊界越來越模糊。我不知道,這種變化是退步還是代表什么,但作為一個產品人對自己的追求日漸清晰。古語有云:三十而立,或許是歲數快到了。

三年前,給自己制定了大致的產品職業路徑,回顧往事:此前遭遇一些波瀾,如今大的路線并未偏離。此刻,我還記得那時的心情——無可奈何花落去,只能如此。算起來整整三年,時間有些長,因此一種莫名的危機感襲來,刮醒了。必須要回顧過往,重新刷新認知,提前預備轉向。

一直以來,比起產品經理我更愿意說自己是一個「產品人」。產品人,產品事?;蛟S因太過無聊,有時間讓我胡思亂想?;蛟S因為到達預設節點,不得不調整方向?;蛟S是看到朋友的發展,內心按捺不住尋求機會……不管因為什么,有一點是確認的:我不可能永遠在一條老路上。那么,走過的老路怎么樣?前方的新路該如何?

將一個完整的產品歷程置于點線面體的戰略框架,解構得到產品人/PM成長的三個階段,而我的坐標定在了2.0階段。

產品人1.0

專注個人成長,一個「點」的努力。

步入產品殿堂,莊嚴閃耀可啥都不知道。想起我媽和我說的一句話:少說話,多做事。事實證明,的確如此。由于無知不懂,因而需要察言觀色,學習模仿實踐思考。

  • 管理需求
  • 用戶調研
  • 產品設計
  • 產品文檔

高大上的名詞很多,故弄玄虛的成分不少,那都不妨礙自身的學習思考。初學階段,夯實產品基礎知識技能是基本,如何學以致用?如何以用致學?大多會從小粒度需求入手,有機會逐漸深入較大粒度的模塊。如果你如我一般幸運,有人幫你頂著,從零到壹(0→ 1)親手誕生一款產品,并且投入市場服務用戶創造價值,收獲自己的產品作品,那是一件多么幸福而有意義的事?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將自己的思考應用到產品中,或許這就是每一個產品人的追求吧?

產品1.0階段,見證百萬級產品成長,我是產品人1.0。

產品人2.0

關注協同網絡,一個「線」的連接。

論語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產品人1.0,輸入了產品基礎知識和技巧,也有了一些產品上嘗試。如果只是純粹的輸入,沒有反芻思考的精加工,結果只能淪為初階者。

PM2.0和1.0的核心差距,概述為兩點:

  • 構建體系化的產品思維、方法論
  • 順暢得連接產品和外部世界人事

遺憾的是,大學沒有產品經理相關的專業;幸運的是,我們有機會構建適合自己的方法論。正是因為權威的缺失才給了我們難得的機會去嘗試,不同產品經理擁有不同的產品論調,不論還壞只看適不適合自己。將所學、所思連貫成書,提煉成普適的價值要點,固化成自身的能力,這是一個PM2.0進階之選。

產品經理因產品連接一干系人,產品鏈條一票人。不同參與角色,對產品認知的立足點存在較大差異,產品經理變成了不同關注點的平衡器。你可以認為這是溝通能力,但本質上依舊是對產品人對產品的掌控度。

產品2.0階段,見證千萬級產品成長,我是產品人2.0。

產品人3.0

坦言講,以<點線面體>定義了PM3.0,而我無法提前預演未來。

很顯然,PM1.0/2.0都圍繞著我自己這個點在發力,持續打磨產品基礎能力,嘗試搭建體系化的產品方法論,培養情感化的產品思維。如今看來,我還是覺得這個過程值得付出,沒有白費。

PM1.0 → 2.0,我做了一件事:寫作,持續輸出。保持足夠輸入,給與足夠思考,輸出過程變量與不變量,而輸出恰是最好的輸入。文字記錄了點(我的)付出,更多人因為文字與我結緣,建立連接。

世間事難有十全十美,存在些許遺憾。由于現實的限制,選擇的起點很低,造成產品進階路上,路數不純熟,俗稱“路子野”。即使接受了所謂體系化的學習,沒有將自身產品實踐置身于成熟框架內錘煉,沒有現象級產品的加持,終究還是缺點什么。

PM2.5,一個中間件過渡態,是自我彌補的一次嘗試,是PM3.0的必要回血。

  • PM1.0,一個點的努力
  • PM2.0,一根線的連接

PM2.5,再多一點努力,再廣一點連接。點、線的存在,為的就是一個體/面的選擇。

一圖一世界

我的PM3.0產品路徑,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個階段,一個點的勤奮努力值得鼓勵,構建系統級能力;另一個階段,一個點需要尋求附著在一個面上,借勢將一個點的努力持續放大,而一個面是某一個體的截面,獲取線性周期的時代收益。

我發現:點線面體是一個不斷升維的增量迭代過程,而其結局恰不是升維而是降維形成勢差,升降方寸間。

當你想做一個產品的時候,入手只能是一個點。產品經理本身不就是自己最值得打磨的產品嗎?

本文概述我個人產品成長路徑,并不是通用的產品經理準則。因而具有很強的個人色彩,不具備廣泛參考意義,是自己成長的反思產物,梳理內心的思考。

Date: 2018年07月05日 10:00pm

#專欄作家#

小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微信公眾號:IPMstory。目前從事電商內容產品,關注大數據、人工智能、商業產品,擅長產品管理、數據分析、商業模式。我是一個會生活的產品經理,喜歡收納整理、廚藝家務。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本文的最終解釋權歸作者本人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非常認同 產品經理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需要好好打磨的產品

    來自四川 回復
  2. 您好,希望能與你合作,VX:xuexun009 ??

    來自廣東 回復
  3. 希望能和樓主深入探討 微信1471905628

    來自廣東 回復
  4. 產品1.0就是畫原型的管理需求 轉化需求的,產品2.0就是存在系統思維,能夠根據市場的迭代開始思考自己產品的未來規劃和預見性 多數人都在這一塊卡死了,能做好這一塊也算是一個成功的產品人,能在這個基礎上具有超前的創造性思維能夠推陳出新作出令市場驚訝的產品思路 這才是3.0 樓主雖然是產品的老手,但是說的有些深 還是直白的好點

    來自廣東 回復
    1. 低調,玩的就是深層。有些事還是需要自己悟出來的,都講了就不好玩了。產品是個很講究悟性的工作。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