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書評】《第二次機器革命》和我們的新世界
小白叨一叨:埃里克·布萊恩約弗森(Erik Brynjolfsson)在其著作《第二次機器革命》中認為,技術進步確實在影響就業,且只有一部分人從中獲益?!案玫臋C器可以代替人類勞動力,更可能的是,它們會驅動具有相同技能的人類勞動者的工資下降?!?所以,技術是在加速社會的貧富分化,而非共同富裕。
第二次機器革命到底是什么呢?
埃里克·布萊恩約弗森(Erik Brynjolfsson)在其著作《第二次機器革命》中認為計算機和其他數字化技術堪稱為第二次機器革命。第一次機器革命時代,幾乎所有的動力系統都在延展人類的肌肉力量,但它們的動力都需要人類做出決定和發出指令,人類勞動力與機器是互補的關系。而第二次機器革命時代,作者認為“我們正在開始對更多認知性的,以及更多的動力控制系統進行自動化?!比祟惡褪苘浖寗拥臋C器可能正在日益變成替代關系,而不是互補的關系。
在數字化時代,一些傳統定律有可能被打破。作者提出了兩個,即“摩爾定律”和“莫拉維克悖論”。前者非常著名,但太過保守。摩爾最初認為集成電路計算能力的指數增長將持續十多年,但是實際上至今仍然有效,雖然時間已過去近五十年。后者則相對專業,是指涉及知覺和機動性的技能時,再智能的機器也無能為力。不過,美國一些先進的機器人挑戰賽顯示,這個“悖論”也并非沒有可能被打破。
書中梳理了不同的觀點,對此,作者的觀點小眾但明確:技術進步確實在影響就業,且只有一部分人從中獲益。作者指出,“更好的機器可以代替人類勞動力,更可能的是,它們會驅動具有相同技能的人類勞動者的工資下降。” 書中列出數據證明,從1990年到2008年間,雖然中等家庭的收入有所增長,但是他們的開支則增長的更快。可供選擇的商品更為豐富,并不能掩飾其經濟能力的脆弱。而與此同時,最富的那1%的群體的財富在迅速增加。所以,作者認為技術是在加速社會的貧富分化,而非共同富裕。
作者稱,企業家和CEO們的工作,科學家、護士、飯店雜工的工作,以及很多其他種類的工作是無法計算機化的;廚師、園藝師、修理工、木工、牙醫和家庭健康護理員在短時期之內是不會被機器代替的。
除了這些,還有許多職業面臨著危機。作者闡述了在教育上的應對之策。
凱文·凱利說過:“你未來的收益水平取決于你在多大程度上能與機器完美地配合工作?!贝髮W文憑面臨著貶值,現代化的技術和技能也將面臨著被更新淘汰,所以作者建議要努力提升你的思維能力、大框架模式識別的能力以及復雜溝通的能力,而不僅僅是“3R”,即“讀書、寫作、算術”。但是十分具體的對策,我在書中也沒有找到,作者的旁征博引和數據的大量引用,有時讓我感到如霧里看花,預見本來就是十分極難做出的事兒,所以作者似乎有意要捉捉迷藏。
在第二次機器革命時代,我們需要更深刻地思考我們真正需要什么,我們珍視的是什么,不論作為個人還是作為社會。我們這一代比任何一代人繼承了更多改變世界的機會。這是樂觀主義的一個原因,只要我們留心我們的選擇。記住,技術不是命運,命運由我們自己塑造。作者以這樣的文字結束全書,最后一句話,更像是抒情。面對變革,我們首先不得不忍受其痛,時代的飛速發展,讓人們不得不去學習、去不斷適應,終身學習,真的不再是一句口號了。
本文作者:@葉健、@夏學杰;轉載自:鈦媒體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