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類產品經理常用的功能設計方案
今天我們聊聊運營類產品經理身邊最常出現的一組功能設計,簡單的描述一下你就能把這幾種設計對號入座,因為它們幾乎遍布整個系統的每個角落。
運營類產品經理身邊最常出現的一組功能設計,他們分別是檢索列表、錯誤提醒、彈出確認框、樹形菜單、消息通知和系統首頁,設計的效果優劣不在我們的交流范圍,我主要想表達一下這些功能背后隱藏的問題。
一、沒有設計之檢索列表
上下結構為主,上邊一塊區域是基于各種表格字段的檢索區域(你也可以叫數據過濾)。下邊是一張數據表格最后一列經常性的放著操作區,多半都是刪除,修改或查看三個操作的各種組合,再多一點就是表格的首列是復選框,用于對整個表格數據進行批量操作,有時候還會帶一些數據的導入、導出、關鍵字段的排序以及默認展示列等輔助功能。
這就是這個功能的常規描述,基本大部分產品經理都可以通過這段描述定位到自己設計的系統中的影子,甚至很多人還會覺得自己的設計好像都是這樣的,你也許會進一步問這不是很正常的一個功能設計嗎?
那我們就通過這個常見功能聊聊需求分析與產品設計,我們通過兩個問題展開話題。
話題1-用戶用這個功能做什么?
這個才是關鍵,大部分人都沒法說清晰用戶用這個功能最后能解決什么問題,得到的答案很多都是用戶會怎么使用這個功能的操作描述。
大多數產品經理,都沒有通過需求分析過程,挖掘到用戶的真實問題。第一次同用戶接觸時很難直接命中問題本源,往往基于用戶自己的理解開始展開話題,我們對用戶的需求有一個假設,基于這個假設給了一個產品設計方案。
用戶對自己的需求也有一個直觀的描述就是他心目中的產品設計方案,在一開始的時候大家就圍繞著彼此的設計方案開始整個需求分析過程,沒有人正常去進一步聊到用戶的需求是什么,負責任點的產品經理會把自己猜測的需求,共享給用戶進行大量的說服式引導,不負責任點的產品經理直接給用戶一句話“回去把你的需求描述清楚吧”。
周圍的產品最愿意用一句話來描述產品經理的工作是什么“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咱們暫且不談這句話對產品經理的職責描述的是否準確。沿著這句話聊下去,都沒有描述清楚用戶的真正問題是什么,最后如何能夠說明設計方案解決的用戶問題。
需求分析是基礎,沒有最好這一點,不要先想著戰略布局。
話題2-用戶如何解決問題
有時候我們會自我安慰,這個功能設計夠用了,能夠完成用戶的基本要求。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習慣,大家都習慣拿身邊現成的例子直接套用,嘗試自我解釋如何能夠完成操作得到想要的結果,如果方案走得通就默認可行,也僅停步于可行。
這種方案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系統中存在大量能用不好用的功能。用戶與系統之間的關系可以簡單分解成,系統提供用戶需要的信息,用戶根據系統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斷,最后通過操作給系統反饋,最終解決問題。
如果按照這個步驟分析下去,設計方案如何能夠幫助用戶快速準確找到關注的信息,提供的信息內容是否足夠用戶做出正確判斷是產品設計時應該考慮的第一步。
當用戶根據掌握的信息能夠很好地做出決策時,產品應該提供用戶清晰簡明的操作方式,這是第二步。
基于這一原則,能用和好用帶來的將是完全不同的設計方案,愿你在需求分析和產品設計上都能換個角度從新起步。
二、失敗設計之錯誤提醒
錯誤提醒典型的場景,是出現在表單項每個控件附近的標紅文字,或者干脆彈出一條錯誤提醒,或者莫名其妙的系統沒有任何響應,聯系研發同學才發現后臺記錄里有一條錯誤日志。
《交互設計精髓》第三版第24章頭一段文字是這樣描述的:
“對話框用于錯誤消息(error message)、警告(alert)和確認(confirmation),這是三種現在圖形用戶界面設計中濫用得最多的元素。如果設計得當,這些對話框幾乎可以完全消除”。
首先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到底是誰的錯,很多產品都認為錯誤提醒,其實是用戶沒有按照系統的規定要求進行操作所帶來的系統反饋,其實大家應該換個角度想想,用戶是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么的,只是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跟系統交流得到的反饋非常呆板。
為什么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時候遇到不順暢會通過調整來適應,人與系統之間如果遇到不順暢得到的就是一個錯誤提醒。
錯誤消息不起作用,最諷刺的地方就是,我們自己設計的錯誤提醒其實根本無法阻止用戶“犯錯誤”。
《設計心理學》里面諾曼特別拿出一個章節來講錯誤設計,人們經常認為應該盡量避免出錯,或是認為只有那些不熟悉技術或不認真工作的人才會犯錯誤,其實每個人都會出錯。產品經理的錯誤則在于沒有把人的差錯這一因素考慮在內,設計出的產品容易造成操作上的失誤,或使用戶難以發現差錯,即使發現了,也無法及時糾正。
現在有很多人把“反人性”設計的產品,叫“諾曼產品”,也許這是我們唯一跟設計大師有聯系的一個點,就是我們的設計非?!狈慈诵浴啊?/p>
不用提醒用戶犯了什么錯,應該幫助用戶繼續前進。嚴格意義上講,這應該算針對“異常場景”設計的范疇,我特別提到針對“異常場景”而不是“異?!?,其實就是想跟編程技術里面的異常設計區分一下。
一些編程語言專門會講異常設計的部分,異常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項目的代碼質量,以及后期維護成本和難度,良好的異常設計對程序的可擴展性、可維護性、健壯性都起到至關重要。
從產品經理的角度我想表達的是,沒有什么異常設計,一切設計都是圍繞用戶使用的操作場景,出現一些操作卡頓也算是一種正常的場景,這時候需要系統的設計方案能夠輔助用戶正常的操作下去。
現在身邊很多產品經理大談系統的智能化,其實我一直想說,連一個小小的異常場景,系統都不能自我的調整,或者輔助用戶一起順暢的往下繼續前進,這時候就開始談系統智能是不是有一點本末倒置。
三、糟糕設計之彈出確認框
彈出確認框一般都是居中彈出,上面一行小字,下邊兩個按鈕,分別是“確定”和“取消”,有的時候會是“OK”和“Cancel”。
據我的觀察,大部分用戶都已經養成習慣,默認點擊回車鍵越過這一步驟,如果你把鼠標的錨點設置在“取消”按鈕上,用戶或是通過方向鍵加回車鍵搞定這個問題,或是干脆提一個需求把光標錨點直接調整到“確定”按鈕上。
為什么我會單獨拿一個大家都認為很“自然”的設計方案,來展開一段文字?
其實我是想通過彈出框引申出一段話題,產品的很多細節體驗設計到底為誰而做,這里面有一個大家都熟悉,但很容易忽視的就是“用戶”,產品經理每天面對很多交流的人,大部分人都會對產品經理提出各種訴求,但我們很少會把最終用戶的訴求體現在產品設計上。
最近看一本書叫《用戶故事與敏捷方法》,專門有一個章節講“代理用戶”。說的就是身邊接觸到的“非真實用戶”,很多人在采集需求的時候往往考慮的都是這些噪音,這時候你就是用“乙方心態”在開展工作。
什么是“乙方心態”?
甲方負責驗收你的成績,你就是乙方,來做一套 IT 系統,甲方的老板,并不是最經常使用這個產品的人,但他決定滿意度,他是客戶;最經常使用這個產品的人,是公司的全體員工。這些員工,用互聯網的語言來說,就叫作“用戶”。
客戶在考評你,但是不怎么用產品;用戶在用產品,但是并不考評你,用戶和客戶常常不統一,是兩群人。那這個時候我們到底應該聽誰的呢?
大部分的乙方會選擇,誰考評聽誰的!所以,大量的乙方公司,做出了很多用來取悅甲方老板,但大部分員工很難使用的產品。這種心態,就是典型的乙方心態。
——摘錄自劉潤五分鐘商學院
運營規劃想引起使用者的重視,產品經理想要功能簡潔,技術研發想要代碼可擴展以及數據安全,體驗設計崗想要風格的統一,最終的用戶想要沒有這個彈出確認框。
一個小小的確認框,帶來的更多是忽視,以及對人機交互順暢度的干擾。運營類系統設計過程中很容易忽視用戶體驗,因為他們沒有選擇,他們會被客戶的決策影響。
你可能聽說過,售前經理會竭盡全力的宣傳產品的優勢,讓一家企業的客戶買單,客戶買回產品后,交給企業的最終用戶使用,這些用戶每天都會沉浸在充滿彈出確認框的系統懷抱中。
因為這個確認框背后有流程嚴謹性的訴求,提醒用戶慎重考慮自己的每一步操作;因為這個確認框背后有傳統軟件遺留下來的習慣,很多前端框架都默認提供樣式精美的彈出框。
用戶要的是系統幫我查缺補漏,用戶要的是系統幫我提速完成考核任務,用戶要的是系統默默地停在那里接受他的每一步決策。運營類產品也可以做到盡可能簡潔,也許我有點夸大其詞,但我只想引起你的一點重視,多考慮一下親手設計產品的最終用戶,也許你可以考慮從一個小小的彈出確認框開始。
四、復雜設計之樹形菜單
樹形菜單一般會出現在整個界面的上側或左側,有時候為了擴展性,這個功能會體現層級的概念,有時候內容過多還會出現可伸縮的效果,這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菜單。
大部分運營類系統都是很多功能模塊需要集成,菜單功能也是首選的功能連接器。你也許又會奇怪了,這很正常,能有啥問題。
你覺得占用太多的屏幕面積,我就設計可以最小化到屏幕側邊欄的版本;你覺得菜單項太多,我就給菜單加上權限,根據權限有選擇地展示菜單項。
今天我們就從這個小小的菜單為起點,聊聊過度設計與極簡設計。
1. 過度設計
最早聽說過度設計這個聽說這個名詞那會兒,我還在做研發,后來接觸了一些交互設計師朋友,也反復聽說這詞兒。不論是平面、產品、網站、App,還是建筑設計等領域,在用戶需求之外強行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功能,都是過度設計,一切不好好設計讓用戶混亂的產品都是耍流氓。
那產品經理到底會不會過度設計呢?
身邊的案例處處皆是,比如:今天咱們聊的樹形菜單就是一例,它往往給人以復雜臃腫的感覺。
先談復雜,因為有了這個引以為傲的可擴展菜單,我們在每一次的產品迭代時,都會很輕易的就為系統增肥,反正空間無限大,菜單多到一定程度還能分級,這就導致了產品經理把思路更多的引向了功能的堆砌,回去查查你設計的系統菜單項有多少,有的功能到底有什么用可能連你自己都不記得了。
2. 極簡設計
極簡設計,最早接觸的時候還是在了解日本設計師原研哉的時候,第一次有所體會,談到極簡不得不提無印良品的極簡風格,傳達的氣息讓你過目不忘,將白色與留白用到極致,但不乏產品的功能性。身邊簡設計的案例Iphone手機Home鍵,幾乎影響了所有的手機設計風格。
再談極簡,極簡絕對不是僅僅說的風格的簡單化,其實這是一種克制設計,輕易不讓系統增肥(因為面對減肥系統跟我們人類的壓力是一樣的)。用戶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繁雜的菜單中尋找自己需要的功能是對用戶施加的額外工作量,在這方面,簡單更多是指系統把你的工作主動推送給你,你只需要完成相應的決策,操作完就離開。
過往是用戶通過菜單背后的那個功能,組合處理完一件任務?,F在是系統將任務推送至用戶面前,讓用戶給出自己的操作反饋,系統把每一個操作串聯在一起完成最終目標。
高大上有品位的設計也可以從身邊的小地方做起,明天你就可以看看如何代表月亮消滅菜單吧。
五、簡陋設計之消息通知
消息通知包括關鍵環節的短信通知、針對用戶端APP的消息提醒、不定期的郵件推送。
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我們幾乎隨時在線,時刻接受周圍的大量信息,無效信息泛濫,內容過載是大多數人都面臨的困境。
我曾經處理過針對企業用戶的郵件通知投訴,大概就是由于規則設置的問題系統同時發送上千封郵件給一位企業用戶,最終對用戶的正常工作照成干擾。
說了這些其實想跟你分享兩個概念:“渠道失效”和“通知心理學”。
1. 渠道失效
當今社會每天會接收大量的消息,手機已經成為隨身器官,時刻與外界聯系。
在沒有消息的時代,很多產品瘋狂地幫你聚集消息,在消息過載的今天,大部分產品都增加了幫你阻攔信息的功能。
Mail里的垃圾郵件,短信功能自帶的設置為垃圾信息,APP的消息免提醒,電話的設置黑名單,大部分連接媒體都有這種阻攔類功能,如果用戶的“火力全開”,可以說你就是一個有連接沒聯系的僵尸粉。
你能想到的聯絡渠道瞬間失效。
2. 通知心理學
我們所有人都被設計糟糕的通知和觸發騷擾過。無關緊要的、不合時宜的、重復觸發的消息沖刺著我們的生活。最糟糕的騷擾信息直接讓善變的用戶停止使用、退訂、卸載那些不遵守構建優秀觸發規則的產品。
如果不掌握一點消息通知的原則,你的用戶將遠離你的產品,通知的原則最起碼具備三個特點:適時、可執行、激發好奇。
- 正常的觸發是適時的:信息的發送要在合適的時間,選擇用戶最需要的內容,這樣才可以建立與用戶之間的信任關系。
- 有效的觸發是可執行的:信息內容要具備指導意義,可以給用戶帶來價值,或是指導用戶最近一步操作,或是安撫用戶的焦急心情等,總之對用戶來說不是毫無意義看兩個字就刪除的內容。
- 優秀的觸發能激起好奇心:消息能夠持續給用戶帶來驚喜,讓用戶產生好奇,最終情不自禁地進入系統一探究竟,這需要產品不斷挖掘用戶的“心思”,珍惜自己每一次與用戶的接觸點,不要把自己的信用像“小孩子喊狼來了一樣”耗費殆盡。
六、尷尬設計之系統首頁
登陸系統后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潔面就是系統首頁,如果你很懶只給你的系統首頁設計了一個開機畫面,或是把系統LOGO擺在首頁,或是放一組歡迎語,這都算還好,還有很多系統的首頁是由消息提醒,公告欄,日常KPI數據組合而成,有點類似直接把ERP的功能搬到了你的業務系統里。
在解釋上面提到的功能設計帶來什么價值時,經常給出的理由是有效利用空間,挖掘系統最大價值,提升用戶工作效率等。
今天我們就聊聊沒有真實價值的功能,為什么會經常出現在產品設計里?
產品經理要把用戶需求和產品價值有效的連接起來,經常出現上面連接不順暢的根本原因是挖掘不到用戶的真實需求是什么,以及搞不清楚產品的核心價值是什么?
1. 挖掘不出用戶需求
產品經理挖掘不出用戶的真實需求有幾種常見的情況:
- 需求溝通過程中使用了很多專業類術語;
- 挖掘問題過程里過早地聊產品設計方案;
- 在產品實現的過程中很少及時驗證;
- 對已無價值的功能很少總結反思;
- 很少同產品的最終使用者溝通。
2. 提煉不出產品價值
微信是如何一步一步通過迭代為產品添加功能,最后呈現出今天微信這款產品的模樣。雖然每次產品迭代時都說如何提高用戶體驗,降低成本,其實我們很少知道我們自己設計的產品短期內會成為什么樣子,更不用說未來還需要完善什么功能。
產品價值藍圖只有在總結匯報前臨時拼湊,即使有價值藍圖也很少用于產品迭代過程的方向指導。針對產品的整體方向沒有定位,反而對美化自己產品價值方面特別賣力的現象叫“產品陷阱”。
“產品陷阱”確實是個大陷阱,從“我的東西這么好,你們怎么就不懂呢”的陷阱中爬出來,調研調研用戶到底要什么,這是每個產品經理應該真正思考的問題,產品經理不要做一名功能的堆砌工,要做一名藍圖的設計者。
如何在每一次產品迭代過程中,通過挖掘用戶需求,不斷修正產品定位,使產品邁向成熟而不是復雜,是產品經理應該慎重考慮的。
大部分產品經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方向性迷失,做事的出發點都是何時能上線,怎樣能走通,這是我設計的功能,用戶要買單,不買單就解釋如何如何好,再讓用戶買單。
產品經理每年都要為自己設計的產品大大小小的做上百次修補,如果你緊盯著待上線功能列表來開展工作,產品注定會迷失定位,只有從如何為“真實用戶”提供價值的角度判斷,才有可能走上正軌。
這就要求產品經理要跳出自己的思維,不要陶醉在個人的工作成果中,不要過分依賴過往的成功經驗,不要相信當前產品的穩定現狀,不要覺得未來的挑戰離你還遠。
這些設計都由你親手設計,選擇照貓畫虎,還是真正去做分析設計,給自己一個答案,也給用戶多一種選擇。
本文由 @麒少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感覺更多是吐槽呀,所謂的具體解決方案都比較抽象。。當然還是能吸取一些有用的信息的。 ??
請問作者的解決方案是什么呢?
兄弟,能否提供下這些情況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