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產品,如何做好從零到一?|2018中國產品經理大會深圳站嘉賓總結
7月14/15日,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重磅打造的「2018中國產品經理大會 · 深圳站」完美落幕。來自騰訊翻譯君產品負責人@史景慧 老師給大家分享《AI產品從0到1,看產品經理的修煉》話題。
分享嘉賓:騰訊翻譯君產品負責人@史景慧
本文為嘉賓現場分享總結整理內容,編輯有修改: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每隔一個階段就會誕生一種風口型的業務;而當我們不是做這種風口型產品的時候,往往會有一種恐慌,不敢確認自己的職業能力是不是符合未來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很多人都會經歷這種心理過程。
在騰訊,雖然很多人覺得可以不用擔心什么,但這個恐慌其實也一直伴隨著我:我在做PC的時候,大家都在做移動做搜索;我在做Mac做ipad的時候,大家在做電商做O2O;我在做硬件的時候,大家已經在做VR/AR和互聯網金融這些了——我做的事情一直沒有追上風口,那是不是就一定會恐慌呢?
一、產品經理的職業競爭力
根據我的經驗,你在相關領域的經驗很重要,但是這并不能完全決定你的職業競爭力。
所謂職業競爭力,就是你在過去所有領域的積累,都會決定你的職業競爭力。
這是近期我在招聘網站上搜集的各種類型、各種業務公司的AI產品的招聘需求
不管是什么類型的業務,什么類型的公司,什么類型的產品經理,關鍵詞都非常聚焦,僅僅是業務傾向的角度和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那么,產品經理的職業競爭力是什么?
它分為兩個:硬實力和軟實力,軟硬結合,才能真正構成你的職業競爭力。
- 硬實力:首先是從專業技能角度的市場分析、產品規劃、商務溝通、需求理解、數據分析等技能,其次是專業知識、業務知識、技術理解度、人性把握等。
- 軟實力:包含五大方面,我稱之為五力模型的學習力、思考力、協作力、心態情商和領導力。
二、從零到一的問題與挑戰
接下來,分享一下我們在這個創業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和理解。
在從0到1的過程中,我們面臨的最初的問題和挑戰是什么?
第一個問題
所有人都在問:市面上已經有那么多類型的翻譯產品了,你為什么還要做?同行已經做了這么多年,你憑什么能做好甚至更好?
我們怎么做的呢?
這些問題其實一直在鞭笞我們,你要不斷去做行業分析、市場分析,要去洞察,要去發現。
- 從需求的角度來說:2016年我們去了解翻譯需求的時候,發現出境游的市場是非常廣闊的,而在這個場景里,最迫切的痛點是——語言不通,翻譯產品當時也并沒有很好解決這個問題。而除了出境游場景之外,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也有巨大的翻譯需求——從數據來看,每天全球的翻譯量需求都是億級別的。
- 從行業的角度來說:我們對市面上的競爭格局有清晰的理解——國際上的Google、微軟、Facebook,國內的百度、有道,他們都是我們的前輩,我們要對他們非常清楚。從他們的技術能力、產品翻譯方式、擅長領域、業務支持、生態等不同維度對它們進行分析,然后發現了其中的機會和優勢: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傳統的SMT翻譯技術,慢慢都會被NMT這個神經網絡的翻譯引擎所取代。
- 從新技術的角度來說:我們所有的同行都是剛剛起步,都是2016年重新出發。這樣的話我們就有了一個快速趕超的機會。
- 從專注的領域角度來說:在語音、口語、整體這樣的一些專注領域里,還是有一些機會窗口。以騰訊的基因,溝通、說話、語音這些場景,可能會成為我們的差異化優勢。
經過這些分析和洞察,我們找到了自己可能的機會——這些也是我們愿意決定去做的動力之一。
第二個問題
我們決定做之后,又面臨新的問題:AI技術發展很快,同行發展非???,留給我們的機會窗口時很短的;而且對于品牌積累,我們完全是零認知的,如何快速占領用戶心智?這是我們當時面臨的問題。
我們當時給自己定了一些風向標:
- 比如在策略角度,翻譯產品最核心的就是翻譯質量,所以我們第一步就是做好翻譯質量。
- 同行已經占領了用戶心智,我們要從自身差異化優勢入手,把產品的口碑認知打出去,讓用戶認識到我們的不同,進而建立自己的口碑。
在當時的情況下,產品經理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
我們從兩個角度展開:
- 產品可以做什么?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倒逼AI技術進行優化。
- 可以用產品和運營的方式反哺,在數據上進行優化。
這兩種方式,都可以通過AI技術把翻譯質量做好。
我們在做產品迭代、版本規劃的過程中,我們一直是一手做差異,一手做基礎。
比如說:
產品的核心是語音翻譯,所以我們第一個版本就只有語音。但是其實文本翻譯的訴求也是非常高的,這就是我要補的基礎;而從語音翻譯的角度,我們衍生了同聲傳譯、拍照翻譯,這就是差異。
我們在產品的發展規劃中一直是同時做差異和基礎,不斷在差異上打造用戶認知,在基礎上讓用戶能夠進行跨產品的自然過渡。
一定要重視新用戶的體驗,尤其是新產品,要重視新用戶體驗的每一個環節:一開始用戶見到logo,見到名字,見到描述,見到某一個界面的時候,你都要讓用戶快速對你的產品有一個感知——產品特色的感知。
我們在第一印象的時候,做了非常多的處理:
左邊這張圖是大部分產品的常規做法:一句文案,一段描述,一張圖完事。
而我們做了大量的測試和數據分析:一開始是提供圖片還是視頻預覽比較好?圖片是單張還是兩張好?用兩張是什么形式,呈現什么內容?
我們大概做了幾十單這樣的數據分析,從數據和體驗兩個角度分析如何讓用戶體驗更好,新用戶的轉化率更高。讓用戶第一對產品的第一印象有認知,第二盡可能留下來促成轉化。
第三個問題
做完第一階段以后,我們面臨第二個問題:雖然很多事情獲得了用戶認可,但翻譯畢竟是一個相當低頻的事情——你可能一年只會出國一兩次,平時生活中,也只有學習、考試才會用到一些,其他時間的次數非常少。作為一個低頻類的工具,如何提升產品的使用頻率?
我們的總結是:擴大能力邊界,延展使用場景。
在我們的經驗里,不能盲目增加功能,而應該是在產品核心能力的基點上做自然的演化生長。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在翻譯的需求中有大量的單詞類請求——說明用戶在查單詞。雖然行業里的產品也有詞典功能,但是我們名沒有盲目去做;我們從分析的角度看到用戶有深度學習單詞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我們才會去做詞典功能。
還有一個情況:在整體的語音翻譯請求里,有一部分老年用戶會用產品練英語——他們是在國外幫自己的孩子帶小孩,他們需要一個產品幫助溝通。
從這個角度講,語音翻譯還可以延展到練習功能。
從群體分析的角度來說:我們有兩大用戶群:旅游群體和學生群體。旅游群體溝通上可以用快速翻譯,但是他們希望可以實現學習一下,可以提前準備;所以延展出了旅行常用語的東西。
做產品,一定要謹慎做加法,要用靈活的方式做產品的延伸。謹慎加法,保持克制。
第四個問題
每個產品、每個團隊的產品迭代其實都是不同的,你一定要找到適合產品、適合團隊的前進節奏。
一開始我們強調用戶體驗優先,原則是一個新功能要做到我們認為沒有問題了才能上線——雖然這樣比較理想,但是這樣的迭代節奏會出問題:迭代周期長,頻率不穩定;影響團隊節奏,傷害用戶預期。
后來我們改變了迭代節奏,以固定時間周期為維度更新迭代。比如一開始我們定的是一個月,運轉一段時間后,發現雖然比較穩定,但是對創新型產品而言,還可以更快一些。
于是我們做了一個新的迭代——兩周一個版本。其實就是持續保持產品持續迭代,讓用戶對我們有新鮮感。對我們而言,開發節奏很快,我們的進步也會很快。
這樣迭代之后,我們算是找到了適合我們自己產品、自己團隊的一個前進節奏。
第五個問題
說完To C,我們來說說To B:
To B方向我們也面臨著和To C類似的問題和挑戰:翻譯API很多年前Google微軟百度都已經做過了,合作伙伴的選擇也非常多,為什么要選擇翻譯君這個新產品?用戶憑什么認可你?
在發展機會和趨勢的洞察上,我們還是找到了一些可以嘗試的點:
- 從內部的角度,騰訊內部很多業務需要做國際化,海外的產品也會越來越多,他們都有國際化的翻譯需求;而除了海外產品,內部的資訊類產品、金融類產品,在記得業務場景下,也有翻譯的需求。
- 從外部的角度,除了翻譯本身的行業有云服務之外,其他的都在垂直領域里——比如說旅游、教育、金融,還有硬件等等非常多的領域,他們都有國家化的翻譯的場景需求,而且會越來越多。而且上一代To B的翻譯服務更多是基于單項能力的服務形態,但未來的AI會帶來復合型的服務形態。比如說圖像識別、語音識別這些技術,它可以打包結合成一個復合型產品,它會有更多的演化時間,我們可以抓住這種機會做To B服務的嘗試。
三、產品經理的軟實力修煉
學習力、思考力、協作力、心態情商和領導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我和大家分享幾點:
學習力
有新領域、新方向的時候,不動沒關系,快速去學。保持你的好奇心,跟進節奏的變化。
在快速學習上,有一點容易被大家忽略:勤奮。
我們上學的時候,總是聽說XX通宵平時從不學習,但考試總能拿一百分——在工作中,這絕對不可能。你不勤奮,不會快速成長。
對產品經理而言,你一定要保持你的學習力;你要把對產品的熱愛,對行業的關心轉化成學習的自驅力,而不是來自你上級的壓力,KPI的壓力。
你要利用你的碎片時間去和別人拉開你的差距。
思考力
我覺得就是反思,和邏輯思維。
我們平時在開會、協作的時候,經常去挑戰別人。其實還不如多給自己找找茬,反思自己;在反思過程中保持獨立思考,用批判性思維反省。千萬不要和別人學方法,別人的做法不一定適合你自己。
邏輯思維上我覺得就是你所有的溝通表達:你的總結匯報做的好不好。做不好總結匯報,有一半是邏輯思維沒過關的問題。
善用金字塔原則,用SMART原則梳理你的思維。
協作力
我覺得第一個就是溝通能力,第二個是問題解決。
我自己有三個心得:
- 你永遠不會過度的溝通。特別是對上級的溝通,一定要多去想——老板沒有那么多時間跟你詳細介紹各種背景,你要主動去了解。
- 你和別人在溝通的時候,不要講要對方做什么他的任務是什么,一定要去講共同的利益是什么。
- 溝通的時候不要只主題,要鋪墊這個事情的背景和前因后果是什么。
解決問題,實際上就是解決拖延癥。
拖延癥誰都有,但你要知道逼迫自己的方法: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那你自己就會成為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你拖延的結果。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要去分析批判,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值得被解決;一定要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問題。
心態/情商
這個不多講,就是積極工作,要主動不要被動——很多東西你也逃不掉,必須要接受,還不如主動一點。
大膽一點,厚臉皮一點,想看一點就好了。
領導力
你工作年限越長,職業競爭力越成熟,這個的重要性越高。
首先你要用你的專業,你的影響力去影響團隊,獲得團隊的尊重與新人,用你自己的激情和感染力激發整個團隊的激情和斗志,讓團隊目標一致,共同成長。
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悟。
我覺得對產品經理而言,有兩個點很重要:
- 對工作而言,你所作的產品,做的每一個功能,一個項目,都要像從0到1做產品一樣分析思考規劃落地和打磨。
- 對自己而言,要像打磨產品一樣打磨自己,不停迭代升級你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做好你的職業競爭力。
以上為嘉賓分享內容。
相關閱讀
雖然很多人都被點名,但很少有人被選中|2018中國產品經理大會深圳站現場報道
本文為嘉賓現場分享整理內容,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Ella 整理,編輯有調整
未經本站許可,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整理辛苦了~文章內容不錯~思路鋪展好,受啟發了~!感謝·
就是比較多錯別字,來自偏執癥的抓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