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入門一個陌生知識領域

2 評論 7398 瀏覽 30 收藏 21 分鐘

小白叨一叨:從小到大,我們常常被長輩,被朋友,被老師教導說:既然要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要做到精通。然而工作后,我們常常需要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學會一項新的技能或者知識。本文分享如何快速入門一個陌生的知識領域。

一. 人生就是不斷學習和探索的過程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做一件事如何突破「擅長」達到「精通」》(這兒還有一篇),我卻想到寫這篇如何快速入門一個全新的陌生的知識領域的經驗文章。

而最近買了一本書《高效學習法》,還恰好在路上沒到,我就想趁還沒讀,趕快寫出來。為什么呢?怕我要學的,被書上說完了。

所以這就是一瓶子水不響,半瓶子水晃蕩的原因。知道得越多,越發現自己不知道得越多,從而沒有什么可講的了。相反,因為不知道,自己感悟出來,覺得好像別人也不知道似的,趕快分享出來……

但是我們還是要盡量讓自己“知道”,而不是懵懂。因為:

隨著“知道”邊界的擴張(如圖上的周長),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就多了更多的接觸點,從而我們有機會探索更多未知領域。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有時候學習一項技能或一種知識,倒無法期待它就突然生效,而是潛移默化中起了化學反應。

堅持是混職場必備技能。沒準突然工作方向來了個大逆轉,部門發生了變動,崗位進行了輪換,就要求我們快速適應新的崗位要求,補充新的核心競爭力。另外,生活如此豐富,那么多扇未知的窗口,保持對生活不斷的探索之心,也需要不斷地學習。

但是,必須得承認,不管多么愛學習,一定會有很多領域是不擅長的。

比如,我看了一個有名的視頻——激發了我學習coding的熱情,但是如今我依然不會敲下一行代碼。比如,我看了別人在彈尤克里里,激發了我的好奇心,也買了一個,學習了2周,如今依然在彈《找朋友》,《小星星》,《生日歌》等簡單兒歌……曾經……過去的事情不堪回首,我用同樣的熱情,嘗試了二胡,也只是止步于《滄海一聲笑》,嘗試了陶笛,同樣如上。還有嗎?好多。比如油畫……書法……

這些看似失敗的學習經歷,太多了。

很多事情是要折服天賦、悟性,更多事情是要取決于我們是否投入了足夠多的精力和時間。

記得當時自學二胡完全不入門,交了800元報了個入門班,上來就給老師說:我要學習二泉映月。老師當我開玩笑,甚至連一首曲子都不教我,成天,空弦拉來拉去,太枯燥太乏味了??墒抢蠋熣f:別看我現在拉得這么好(也這么不謙虛),我現在還堅持每天回去拉空弦至少2000弓…… 都是練出來的。我投入的時間不夠多,所以能夠解釋我為什么一首簡單的兒歌,雖然調成個調,曲成個曲,但是就是音色始終徘徊到驢叫和雞叫之間。

這種不斷淺嘗不止的學習經歷,沒有幫我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但是卻幫助我對學習新東西大大降低恐懼之心,而且充滿樂趣。入門的短暫,也領略到另一扇門后的風情,以后,倘使可以沉靜下來,也比重新開始的人更加節省時間。且,閑著也是閑著,干嘛不去學點新東西呢?

接下來看你想在什么方向投入足夠多的時間,如果沒有時間,也暫時不要苛責自己,畢竟,人生還長,到了以后,想要撿也來得及。

二. 個人的快速學習經驗之談

我前幾個月寫了一篇《攻城師期望的產品經理》,我埋下了一個伏筆,說我有空會寫一篇面向非開發出身的產品經理的技術掃盲貼。然后不斷有同學過來問,寫好了沒,很期待。前幾日還有這樣的郵件。

有這樣等待的時間,何不自己探索學習一下嗎?如今的社會,花一個下午、一個周末的時間,借助搜索引擎、書目體系,哪怕沒有任何高手在你前面,借助思考整理、組織,足以幫助我們搭建出清晰的知識體系了。

這樣,即使你不會去寫代碼,最起碼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how it works, 你也會清楚開發者平時說的術語是什么,尤其是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你也會了解每個開發關心的“東西”究竟是干嘛用的。

你一定會遇到迷惑、盲區、矛盾的地方,這些地方恰恰是可以詢問一些身邊的專家,獲取更加有針對性的解惑。而不是動輒發送一句:我想要了解一下學習交互設計需要注意些什么。

在發出這樣的郵件之前,你一定要注意到后果:收件人會把你排除在適合做交互設計的人之外。請一定先問問搜索引擎。

那么,如何能夠快速進入一個全新的知識領域呢?四部曲:

1. 大量泛讀:

目標:擴大信息源,兼聽則明

關鍵動作:搜索、查看相關書目、記錄關鍵術語和概念、收藏一些精品文章待重復閱讀

要點:開放吸納,不做判斷,不強迫自己記憶

擴大信息源,搜索,查找,開放吸納,不做判斷,做大量的泛讀,不爭取全部理解。在這個過程中:適當保存一些你認為可再次精讀的文章,但是目前階段,先不要把重點放到精讀上。我們的目標是:先讓大腦爆炸掉。

這段時間對于有些同學來說很痛苦,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你試圖每個信息都要思考,然后發現相互矛盾,視角紊亂,或急于反駁。但是對我來說很享受,有時會發現與自己的觀點截然不同的觀點,也不要忙著去反駁,有的時候會遇到你已經想過的觀點,也不要忙于去洋洋得意。有的時候會遇到你全然沒有想過的內容,也不要忙著去深入思考,明辨是非。總之,此時,吸收大于分辨,甚至大于理解。避免斷章取義的方法就是先讓更多的內容進來,就像《羅生門》一樣,每個信息或許只提供給一個角度,但是只有足夠的多,才能慢慢拼湊出全局。

這個階段,總共花4-5個小時,初步的效果就可達到了。

真正的效果會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你是否善于使用搜索引擎

你是否有儲備的好的信息來源頭

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查看過去的我的一篇《高效信息搜集及管理術》

當然,有些同學習慣去請教他人而不是搜索引擎,也無妨。關鍵是提問的技巧如何幫別人快速回答你,在于我來說,若不先使用搜索引擎獲取大致脈絡,是很難去向人請教的,這是不同的習慣吧。

2. 整理核心術語并梳理關系

目標:建立知識框架體系

關鍵動作:回顧術語,適當精讀,明確術語之間關系

要點:可視化,講故事

4-5個小時泛讀之后,我們已經有一個很大的突破: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個全新的知識領域的各種術語了。當別人提出,你最起碼知道他們在說什么,也能夠恰好聯想到這個術語之前所存在的信息,大概是什么場景,基本的交流應該已經不成問題了。

但是,真正的化學反應應該在之后發生:——找關系

關系是一個很有用處的概念。古人云的“舉一反三”,本身就是要依賴于關系。這個“一”和“三”所代表的“事物”,一定是有某種相似性、相關性,才能夠讓我們舉一反三。

但是,明曉“關系”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高深的技能,不然就不會有一句話:“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了——突然覺得得道的人都是關系學家,他們都是掌握了種種關系之要訣。

關系的分類很多,比如因果(因為a所以b)、依賴或影響(有了a,b會怎么樣)、次序(先做a再做b)、相似(a和b在某些特指的屬性上同類)、相近(a和b在空間或時間等維度上接近)……,如果我們搞不清楚,那么就是統稱“相關”,大家可以理解為什么新聞里經常出現相關這個概念了吧。

我們擁有的術語,當然一定都是“相關”關系,我們的任務恰恰就是把這些“相關”進一步明確掉。

Step1. 卡片分類,建立屬性層級分類

可以用腦圖、站點架構圖幫助我們快速梳理。

這塊可以幫我們更加抽象去理解這個復雜的系統,而不是聚焦在具體某個特例上,也是舉一反三的基礎的基礎。比如,當你知道了PHP是做什么的,而你又了解了JAVA、C和PHP經常在一起對比,他們都屬于開發語言,那么在這個階段,你不需要深入學習某種語言,只要把術語中屬于開發語言的都放到一個坑里即可。

Step2. 可視化它們的關系

即使我們已經對這些術語分好了類,簡化了我們的理解,但是他們彼此間是如何發生關系的呢?

除了重復閱讀加深理解外,單純的文字表達已經比較蒼白了,我們有必要借助一些可視化手段幫助我們快速理解整個知識體系。

腦圖(MindMap):

側重于描述層次關系——從高層到細節的發散。腦圖要表達的關系非常單純,可以說是最不需要動腦子的圖,只要有基本的心智,加上一個工具(現在這個工具也被破解得很厲害),分分鐘產出一份看似很高大上的圖來。所以大多數人都很喜歡用它,尤其是老板,組織架構用它,梳理需求用它,提功能清單還用它……

不動腦為啥用腦圖呢,可能是腦圖本身也是定位于將你大腦里原原本本的東西給掏出來有條理展示出現而已。

這個圖,我都懶得上例子了,自己搜去。

流程圖(FlowChart):

這個圖就需要動點腦子了,梳理流程本身還好說,把事情給還原出來,關鍵是流程優化也要靠它。流程圖根據表現形式,可以分成普通流程圖(好吧,我承認這個術語是我自己造的……人家也不知道怎么叫嘛)以及泳道圖。依據使用場景,則可分成業務流程圖、數據流程圖、頁面流程圖……

具體的,我之前也寫過一篇拙文,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繼續去拍拍磚。

架構圖:

現在我畫得最多的,而且覺得需要好好學習的,就是架構圖。但是這個圖很神奇,沒有對錯,沒有辦法去評估,甚至還沒找到一定的繪圖標準。請教一些技術架構的牛人,得到的就是這種圖要體現系統最高層次的劃分以及各部分的依賴關系以及系統與外部的關系。自己看了網上的一些架構圖,發現也確實沒有一定的規則。所以只能慢慢感悟了。

但是我個人真的有個強迫癥:這世界上怎么會存在講不清道不明的技能和知識呢?只要存在,一定有潛在的規則和方法(甚至可以分解成具體步驟的),只是還沒有被很好總結出來而已。

架構圖舉例:

因為架構圖能夠既清晰表達層次劃分、大的模塊的分類,又能夠很好表達他們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其實更多就是依賴、引用、數據流向等關系),所以經常被演繹成“生態圖”,比如移動互聯網生態圖:

關系圖:

這樣的圖你大概在網上經常見吧?

不得不承認,這樣的表達,確實比成段的問題要清楚多了不是,如果你搜“關系圖”的話,出現最多的就是這種應用場景了。此外就是在計算機領域的“實體關系圖”-也即E-R圖,也是我學習內容之一。但是因為關系圖的關系本身概念更加廣闊,所以不管任何關系,其實都是可以叫做關系圖的。

如果架構圖再進行簡化,到一個個實體之間的關系層面,則可視為關系圖。而通常說的概念圖,從狹義的層面,也是一種關系圖,從廣義的層面,則無所不包了,哪怕你隨手勾勒一個簡筆畫,用來描述你想要的產品,也是一種概念圖了。

說到底,掌握畫圖的核心:在于表達關系。其實我們可以不拘泥于這些圖的分類,你只要有基本的圖形、線條、合適的工具,那么就可以開始了。

此外,講故事,也可以在畫圖之外,有助于我們理解,比如當時我的一個牛掰同事Justin,就是這樣給我們普及了下網站基礎架構知識:

Apache:服務器。APACHE好比是飯店的服務員, 你告訴他給我上個八抓魚, 他就給你弄個八抓魚.你說: 我要熊心豹子膽!他說:”對不起, 您要的菜不存在”服務員還能根據特定的菜來做跳轉.例如,規定, 凡是要熊心豹子膽的, 就給他上盤老鼠藥.這服務員很厲害他能把所有用戶點的菜, 都記錄下來能根據菜量和品種的不同, 找到特定的廚師.能把不受歡迎的顧客拒之門外.

Java:廚師。JAVA是對請求做出相應處理, 取出數據, 加工數據, 返回結果。服務員說要紅燒豬蹄. 那么廚師就從向配菜員要豬蹄, 然后炒巴炒巴就做好了, 交給服務員.只要有材料, 廚師幾乎是什么都能做. 但是廚師是有快慢好壞之分的.有的又快又好, 有的又慢又爛。這樣可以理解其他的開發語言,都有類似的屬性。

數據庫:數據庫就是一個配菜員加一個大冰箱。是存儲數據, 各種數據處理工具的一個東東,廚師(java)說要個20個10斤重的白蘿卜, 配菜員就從冰箱里找出來,再給廚師.

緩存:把經常要用到的配菜和原料在廚師旁邊留一些備用,免得每次都要去數據庫要數據。有些是一直要放到廚師身邊,叫做本地緩存,但是廚師身邊的空間是有限的,所以還需要遠程緩存,這樣即使多走一些路,也不至于每次都要麻煩配菜師取菜。

……

這樣,再配合他提供的網站技術架構圖,非常形象不是嗎?

3. 驗證

當你梳理了術語,并能夠能通順地講、可視化他們之間的關系的時候,其實我覺得你應該已經入門了。

但是你的理解是否是對的?或者你在過程中,一定也會遇到疑惑和理解障礙。

將這些問題,記錄下來,然后再重新進行一些針對性的精讀,效果比一開始精讀的好太多了。因為:

你帶著問題去讀,一定會有更多思考,變被動的接收成為與作者的交互

你有了一定的知和理解基礎

到這個階段,如果還遇到一些無法解答的問題,那么詢問更為資深的人物獲得幫助,另外,也不必對他們的回答全盤接受。當你已經有了一些基礎,你也會發現,或者這些“專家”給出的答案,也僅僅是一種可能性、一種場景而已?;蛘呤撬约旱暮芎玫慕涷?,但是是否能夠被你所用,則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4. 計劃

知識體系有了,你在全圖之下更易取舍:哪些要繼續深入學習,哪些是你將來工作必不可少的,哪些僅限于目前的了解即可……

比如在了解了數據產品構建過程中,發現數據倉庫、數據etl、數據挖掘是僅限于了解的,而數據應用層的數據可視化,以及報表系統是可以結合過去的背景更好發力的,那么就深入之。

取舍后,就可以制定具體的精進計劃。

最后:甘于做門外漢

樂于做一些門的門外漢,偶爾透過門縫窺一下里面的風光。

本文作者:@Heidixie;轉載自:PMtoo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不錯~ ??

    來自廣東 回復
  2. 好復雜的樣子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