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百度的產品經理大多不懂技術?

1 評論 21868 瀏覽 7 收藏 9 分鐘

我們知道很多的產品經理是從程序猿直接升上去的,但是為什么百度的很多產品經理都不太懂技術,而騰訊的產品經理大多都懂技術,特別是百度作為一個技術驅動的公司,這其中有什么內在秘密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幾位牛人的觀點。

Ricky的觀點:

首先作為產品經理,在此之前應該叫品牌經理,關注更多的應該是品牌產品的運作推廣,在有技術驅動之后開始逐漸偏向于產品的定位管理和一定的運營推廣,實際上產品經理是個中間角色,可以說沒有專業技能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一名產品經理,不限于設計、市場、運營、技術等等來源,這是產品經理的一大特點,也就是所謂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所以必然有一個結果就是,如果你有一技之長,如設計、技術等,也一定會給你的產品經理生涯有一定的加分,當然產品經理在過程中增加對各個領域的深入了解,說明你是一個善于學習的人,這一定是優勢而非劣勢,當然這并非強求,不代表不懂這些就不能是個NB的產品經理,網吧的網管李興平都能打造滿足用戶需求的NB產品,什么奇跡又不會發生呢?沒準今天的丐幫幫主就是明天NB的產品經理了。

其次,百度的一大特色,很少有固定稱之為產品經理的崗位,而大部分指的都是產品市場經歷,尤其連部門都叫產品市場部,所以在這里的PM整體也就更偏向于產品市場定位,而非產品開發管理。百度貌似也和GOOGLE一樣重視工程師文化,技術大牛不勝枚舉,不缺乏所謂的產品開發管理者,所以外招的產品經理就更偏向于市場層面,而實際上百度的產品線列下來,有哪些實際是跟市場有必然關聯的呢?我想不到。

所以百度和騰訊的產品經理差別文化就出現了,騰訊的產品經理更注重產品本身和技術層面,注重用戶體驗,而市場位置略低,使得騰訊的產品線UED基本都很流暢,包括專門的CDC部門做支撐,讓用戶有切實感受,而反之百度的PM由于對技術驅動的認知不夠充分,所以很多產品就會偏離軌跡,包括百度下載、影音、游戲、文庫、知道等等現有和已經掛掉的系列產品,都沒有找到基準的用戶需求點,貼吧和知道做的很好,但個人覺得和市場其實沒多大關系,完全是原有用戶需求的再轉化。 一些事

李丹華的觀點:

產品經理可以對技術不專精,但還是略要懂一點,但這個不是產品入門的前置條件,相反是入門后逐漸學會的:

1、產品本質上是用戶需求的集合。不同職業的人都可以成為產品經理,因為用戶本身就是多樣化的。產品經理對產品,對用戶群,對公司KPI負責,這意味著他需要做的是糅合3者的需求并且找到交集。這里面在意的是對需求的判定,數據的把握,進度的控制以及用戶體驗本身。這里面需要的更多是個人的數據分析,溝通和控制能力,對技術要求不高。

2、技術和產品應該是兩種思維。技術會在現有的資源和技能下對一個東西進行判定。這種判定基于技術式的思考辦法,而產品的思維要跨越現有技術,這樣才不會被技術限制想象力。另一方面也能抑制因追求技術產生的超前產品。

3、產品是策劃+運營+市場。知道某項需求在技術上難實現不難,但產品要做的是盡可能需求解決方案,這也就是后天不斷地了解粗淺技術的原因。沒殺過豬,但總知道這玩意叫豬腿吧……同時,產品不是拍腦袋的產物,生出后怎么讓它長大,怎樣調動資源讓它被接受,這些都是產品需要做的。而這些范疇其實偏市場偏營銷,核心技能對技術要求反而不高。

成遠的觀點:

這個本來不是一個問題,但也許在中國大家對產品和產品經理的概念的理解存在差異,所以有了這個問題。產品最終是要盈利的,無論直接的還是間接的,就跟人最終是要參與社會的價值交換,要生存,要工作一樣的道理。這和互聯網產品先期不考慮盈利,先創造用戶價值的做事原則并不矛盾。

具體到百度這一家公司,產品高層幾乎都不是(互聯網)技術背景,除了上面說的大原因,肯定也有因為恰好是歷史的偶然出現的那個人成就了百度的某些產品的原因。比如MP3、知道、貼吧、百科、文庫等等的成功,其中一些用邊江的話說是“神來之筆”,還有一些可能是順勢而為,百度做很難不成功的。也就是說有時候是需求和市場的崛起幫了產品經理,但總有那么少數個人能出現在恰好的時機,影響整個系統。那基本上,能成為后一種情況的人,也就是不受系統束縛,能夠改變系統的,經常會顯現為”不走尋常路“的樣子。他們來自于非正統IT行業的概率就高很多。看看俞軍、孫云鋒、邊江的簡歷,看看他們在百度前做過的事,都特別有趣,你就知道為什么百度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且為什么那些產品后來很長時間保持成功了。

再有,大家有時候把互聯網技術理解狹隘了,IT說的信息技術,其實包含很多學科的知識,難道只有會寫代碼才叫懂技術?算法很好,或者精通情報學、分類學等等,就不算懂技術嗎?我一直覺得技術是對一個復雜系統的透析能力,而高級的系統,其實在很多領域里長相都差不多的(最終會有大一統的模型),透析能力強的人,對很多領域都能很快培養出一種覺解──快速看透內部結構和運行機制。

姚旭的觀點:我瞎扯一些我了解的。百度的產品人員PM的Title實際是Product & Marketing,而不是Product Manager。PM是以產品人員的角色參與到項目當中,而不是以項目管理人員的角色,同樣工程師也會以技術人員的身份加入其中。而百度的PM培養體系之前有一個理念(我不知道現在是否還在延續),那就是要求新入行的產品人員PM不能是技術出身(以前幾乎沒有計算機專業的PM)。

可能有幾個目的:

1 一個是防止技術限制想象力,在提出想法之前就被自己認為無法技術實現而否定掉;

2 另一個目的是,產品人員直接面向滿足用戶需求,用用戶數據來衡量產品,防止單純為了應用新技術而開發超前產品。PM從用戶的角度來衡量技術實現的目標和效果,不參與具體的實現過程。而具體技術實現的部分,都是由工程師來完成。所以,百度的PM 產品人員真的是“大多數”不懂技術,而是專精于分析用戶和市場。這是百度傳統PM的一大風格。當然,這樣的風格是否需要改進或者如何改進那是另一個更大的問題了。

所以產品經理不僅僅是簡單的制作出產品,還要與銷售,營銷,公司的整體規劃聯系起來。

文章來源:知乎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文章真爛,剛好說反了吧,百度的重技術,做出來的產品不親民,騰訊技術差些,但是抓住了老百姓需求點

    來自湖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