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tech集團華南區總經理 段俠:產品經理如何投資自己
近日,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與騰訊大講堂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產品經理大會深圳站完美落幕,大會的主題為“增長、創新、連接”,共邀請了16位主講嘉賓,持續兩天的分享,與會人員一起交流并對行業進行了深度思考。其中,Innotech集團華南區總經理 段俠做了“人人都是投資人”的主題分享。
分享嘉賓:Innotech集團華南區總經理?段俠
以下內容為嘉賓分享實錄,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Daisy 整理編輯,部分內容有修改,嘉賓已確認:
因為現在學習做投資,所以我就從投資人的視角來講一講:產品經理如何投資自己?如果把自己是一款產品,我們應該怎么去做好?
投資是一項工作(工作也是在投資)
Wikipedia(維基百科)對“投資”的定義:
In?general,to?invest?is?to?allocate?money (or?sometimes?another?resource,such?as?time )in?the?expectation?of?some?benefit?in?the?future.
即投入的是資金/時間,預期得到回報。
找工作,或者在考慮一份工作的時候:短期看,它是一個銷售行為,誰給的錢多就去誰那兒;長期看,這其實是一個投資行為,因為你在工作中投入了時間、精力和熱情進去,也許不一定是誰給的錢多就選擇誰。
以我為例,也曾犯了一個選擇錯誤:
16年我離開騰訊去了另一家公司,放棄了騰訊尚未兌現的股票并選擇了更高的工資+獎金收益。后面的故事估計大家都猜到了,不到三年的時間,騰訊的股價從130漲到400多(現在又回落了一些),僅是股票的價值就遠遠大于我在另一家公司兩年的工資獎金收入總和。
所以工作也是在投資,從投入的時間維度來看,還要考慮一個公司的增長,這樣從長遠來看,收益才可能是最大的。
示例:產品經理人群,提到投資想到創業?
當把工作看成一種投資,從投資回報的角度衡量,我們可能會想要去創業。那么當一個產品經理要創業,可能會想到這幾個問題:
(1)我想做什么?
產品經理肯定想做用戶需要的產品;
(2)我想怎么做?
產品經理都有非常豐富的產品經驗;
(3)動手做:在內部做,還是在外部做?
在內部做的話,需要寫一個內部的BP;到外面的話,找投資人拿錢,組建團隊選擇賽道,按照節奏去迭代,從MVP到穩定版本,然后做增長、變現,最后IPO走向人生巔峰。
看似問題都回答了,我們再想想這幾個問題是否會困擾你:
(1)我是產品經理,想做什么?
用戶需要的產品,具體每個人想做的不一樣;
(2)我雖擁有產品經驗,但能做什么?
這個問題就比較難了。比如說你想做或者很想動手去改的微信朋友圈,這可能不是一個體驗最好的產品,因為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都加了越來越多的好友,發朋友圈有比較多的顧慮。
那么如果你的過往經歷跟朋友圈相關且級別高,去跟投資人說我要做一個顛覆微信的產品,可能會有人投;但如果你是普通的產品經理,做的也不是朋友圈相關的產品,說想創業顛覆微信,很遺憾,你得到這個機會的概率會比較小。
(3)我怎么才能做我想做,并且能做的事情?
畫一張圖:
如上圖,左邊是我想做,右邊是我能做,中間的交集,理論上就應該是你想做且能做的。但實際是這樣嗎?有沒有其他的情況呢?
三個問題?也許有四個選項
也許這個問題,會有四種答案:
(1)我想做+投資人認為我能做
一種是你想做,投資人也認為你能做,這個當然好,一拍即合,是融資時候的理想情況,但這種概率比較低。除非像前面說的,你級別高且做的是相關的產品,又有從幾百、幾千到上億用戶的經歷,當你想做相關產品的時候,才可能是左上角的情況。
(2)我想做+投資人不認為我能做
那更多的情況是上圖左下角的,你想做但投資人有疑問。這個也好辦,畢竟是個概率問題。融資的時候可能每周要約很多家,可能會成功約到幾家,聊完之后可能對一兩家感興趣,但你感興趣的不一定會投,投資人可能會說我們的重點不是這個方向。然后再來一遍,這是個概率問題,但也是比較好的一種情況。
(3)我沒想做+投資人認為我能做
可能還有上圖右上角的情況,你本來想做A,投資人跟你聊完,會給你一些建議,說你如果做B,我們覺得挺看好的。這其實是個比較糾結的問題,有人表達出了意愿看好你,卻是在另外一個不是你初心的領域,做還是不做,這是個問題。
(4)我沒想做+投資人不認為我能做
當然還有最扯的一種情況,本來跟投資人聊的是A,他又聊到了B,最后還打擊你說,我覺得你連A都做不好,你肯定也做不好B。最后你一氣之下,我就證明給你看,我要去做B。其實之前也有發生過類似的情況,創業者也很難做出成績。
說完這四種,情況還可能更復雜嗎?
如上圖,也許會有八種情況,你的意愿,加上你的能力,再加上投資人的意愿拆解,這個就不詳細展開了。
投資自己和三個問題什么關系?
我們回顧一下:當一個產品經理想要投資自己做一款產品,跟剛才那三個問題是什么關系?為什么要列這么多種情況?
先說數學的問題,我們前面也講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就是我想做產品,要么在內部做,要么讓你在外面做。在內部做,找老板融資;到外面就去找投資人融資。他可能有兩種情況:
我覺得我能,我想做這個,而且我覺得能做這個,所以要么就是老板讓我做,要么就不讓你做。
當我們想做一件事情,但又不確定能不能做的時候,可能會算一算,比如算卦。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有太極八卦(個人認為算卦是一個概率的數學問題),借圖闡述一下。
前面我們分析了可能是四種情況,更有可能是八種,甚至可能按照八卦的理論下面還可以有很多的情況,組合到一塊。
所以在此,給想創業的產品經理總結了兩點建議:
一個是麥肯錫MECE原則,它建議說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不管你是在內部立項,找老板要資源做一款產品,還是到外面融資之前,都至少要把這些可能會出現的情況窮舉出來,以及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去做;
第二個是想講一下我原來的合伙人,前兩天在上海小程序公開課做分享的曹小剛。我們原來一塊做秘密Secret,當時有些投資人不看好,某些比較知名的投資人十分鐘直接否定,“你們不行,做不了這個……”。最后當秘密Secret做不下去的時候,小剛覺得他可以,并一直在微信這個生態上堅持,把秘密Secret當時很多的社交玩從APP往游戲去轉,做了瘋狂游樂場、瘋狂打怪獸、海盜來了等產品,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小剛讓我學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要相信即便當時我們的產品不行,也一定要堅信并且持續做下去,只要你不停地嘗試,不停地努力,還只是概率問題。
在此分享這么多,其實就想表達一點:一個創業者應該堅持自己看好的事情,并且非常有信心。
以創業為例:如何利用有限的資金/時間,提高預期回報成功率
回到前面維基百科的這個定義,投資就是投入時間/資金來博取未來的收益。
假如真的想創業做一個偉大的產品,在中國創業的回報率如何?
在談回報率之前,我們先看看在中國創業的成功率/退出率,情況很不樂觀(全球最差),如下圖:
這是CBNSIGHTS在去年的一組數據,中國跟全球主要國家相比,看每一輪的退出情況,相較于其他的創業生態圈(波士頓、紐約、硅谷、洛杉磯、德國、英國,甚至印度),中國整體的退出概率是很低的。當然可能因為創業的人太多了,過去幾年特別是從15年開始,雙創的興起導致創業者的基數大,但不可否認的是,創業的成功率是不高的。
如果創業這件事的概率這么低,是不是應該選擇一個公司在內部創業,在內部去做你想做的產品,并得到老板的支持?
我們再看一下,如果你想給自己設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有可能是做一個顛覆微信的產品,服務10億的用戶,也有可能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目標,先賺他100萬美金,類似這樣:
(1)給自己設計一個投資目標,賺100萬美元
在此,我們就以一個比較小的目標來看,做一個產品經理在什么樣的公司能拿到,比如說2到3年能賺到100萬美金?
(2)尋找哪些公司的員工每年能創造大于100萬美元的收入
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一看哪些公司的人均創造價值大于100萬美金,它才有可能賺到這么多錢。
(3)答案:Apple/Facebook/Google的員工早在2015年就達到這個標準
我們看了上面的右圖,在全球范圍來看,蘋果、Facebook、Google在15年的時候就達到了這個標準。而微軟、亞馬遜這兩年的股價也漲了很多,基本上認為他們現在也是遠遠超過;在全球來看,這些公司的員工每年創造的價值是大于100萬,他如果在這個崗位上好好工作,是有很大概率拿到超過100萬美元個收入。國內其實也是一樣,騰訊、阿里的早期的產品或者一個重要板塊的產品負責人,其實可以拿到這么多錢的。
所以接下來也是我給大家重點要分享的內容——
創業成功率低,還有其他投資策略嗎?
接下來正式講一講,產品經理應該怎么投資自己。
像我前面提到騰訊股價翻倍漲的情況,我們把時間的維度拉得稍微長一些,比如放兩年,到五年、十年去看,有些可能都是高增長的。
策略1:持續增持高增長公司的股票數量
- 加入這些高增長公司,并且不斷為公司創造更大價值(職級晉升);
- 堅持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不因為短期的波動而影響自己的投資策略。
當你給自己設了一個目標,就是想通過自己做產品的能力賺到多少錢的話,最好選擇高增長的公司。選擇高增長的公司,并且持有它的股票有兩種:要么直接加入這個公司,要么如果沒有辦法加入,至少可以買它的股票。
舉例:如果從2012年底每月定額買TSLA
其實,這是一個比較失敗的個人案例。
如上圖,大家可以看到:特斯拉上市之后一直都是平的,很快財報出來后就漲起來了。個人對于這家公司值得投資的幾點分析:
- 第一,盈利的利好消息:比如成立多年,第一次要盈利了。在整個特斯拉美國的論壇,早期的車友討論說預計一季度會盈利,盈利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美國政府補貼等,能盈利的公司會引發很多人去買;
- 第二,中國的利好消息:特斯拉在北京喬福芳草地拿地裝修,馬上要在中國開體驗店;招了財務和人力資源負責人,準備在中國大發展;中國銷量有望達到全球第二甚至第一。
- 第三,潛在的利好消息:新聞報道,比較大的股東分別是戴姆勒集團和豐田,這兩大股東都有計劃推出搭載特斯拉電池技術的電動車。
- 最后,它未來想象空間在哪里?大股東里面有Google,Google一直在研究無人駕駛,需要車廠來落地。未來不排除谷歌自己做,但可以用特斯拉的電源管理、電池管理技術,未來能推出卡車等。這是13年看好特斯拉的原因。
策略2:通過數據尋找高增長的準能上市公司
我們再看第二個策略。錯過了特斯拉,錯過了騰訊,有沒有可能這個找到下面這些呢?
這是 questmobile的一張圖,是講當一線互聯網的滲透率已經很高的時候,哪些APP還能做到高增長?這是他們給的三個例子,拼多多、趣頭條和小紅書。
數據不會騙人,除了數據之外,有沒有其他方法來判斷一個企業是否靠譜?
舉例:如何判斷一個企業的增長潛力
以拼多多和小紅書為例,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都是電商企業,可以找到模板,全世界范圍看最好的模板是亞馬遜。亞馬遜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增長飛輪圖,如下:
基于THE?AMAZON?FLYWHEEL,硅谷的投資人投資了Uber、Airbnd這樣的產品。大家可能也看過Uber的增長飛輪和這個一模一樣,這個是亞馬遜在創業之初就已經想好了。
那我們看一下,如果是要去找電商類的企業,在這個增長飛輪上面比較重要的幾個點(上圖左邊):
- 客戶體驗:體驗要比現有的好,最好能一個數量級的提升。
- 流量優勢:拼多多抓住了微信小程序的紅利,很快地觸達了很多沒有用過淘寶等電商APP的一類人群;
- 商品優勢:拼多多的種類也比較多,而且宣稱價格比較低。
- 算法優勢: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是Google中國的落地成員,是Google搜索在國內最早的一批產品經理,所以這個團隊的算法能力是很強的。
回到內容類的也是一樣,它本質上也是一個平臺,不管是今日頭條還是趣頭條,或者是任何一個資訊類的APP。平臺上有很多很多作者供給內容,和電商平臺有很多商家品牌供貨是一樣的。對C端用戶,趣頭條在用戶體驗和流量優勢上做的比較好的,下一步要重點拓展內容生態、算法,這也是我們集團董事長在上一輪騰訊領投2億美金投資之后接受媒體采訪,一直在講的。
策略3:敢于嘗鮮,從產品經理到首席體驗官
- 2011-2017年的比特幣可能是世界上增值速度最快的投資產品;
- 投資比特幣,2017年前所有人賺的盆滿缽滿,2018年再進場還有沒有機會?
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是要去體驗很多新的東西。以我為例,我很早就體驗了特斯拉第一款產品(基于蓮花跑車比例發布的 Roadster),然后知道基于奔馳的 CLS的比例做出來Model S,當時特別看好這款產品,才會去買他的股票。
除了前面講的騰訊、拼多多、趣頭條之類,這些我們認為叫傳統互聯網之外,其實還有一些新的,比如比特幣:
比特幣的曲線圖,對應左上角的市值,最峰值的時候也沒有超過3210美元。如果把它比作一家公司的話,它沒有超過3000億美金的市值。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很多人都在講比特幣,當很多人都在討論的時候,也許是你要離場的時候。如果在更早的時候,把自己當成一個首席體驗官,用比特幣體驗一下可以做什么,發現它是有價值的?,F在這個機會已經過了,那么它已經震蕩的時候,還有沒有機會?其實是有的,這是第四點的策略。
策略4:投資自己,學習全球宏觀投資方法論
給大家分享一下,是我自己在學習投資的時候,也去研究歷史上有哪些偉大的投資人(交易員),有個人,他叫Jesse?Livermore。
他做了哪些事情?他在1929年美股大崩盤的時候賺到了一億多美金??紤]到通貨膨脹和增長,約等于今天的一百五六十億美金——這是人類有史以來通過非常個人交易賺到了最多錢的案例。
Jesse?Livermore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投資理論,可以看右邊的這漲圖,他認為任何的股價的波動,或者交易,在不同的點進場都是有方法的。
按照Jesse?Livermore的這個方法,比如比特幣現在波動很大的情況下,可以買漲也可以買跌。當你掌握了這樣的方法論的時候,不管是漲還是跌,都是可以賺錢的。
還有一個小的案例是幾個月前,特朗普抨擊亞馬遜是一個垃圾企業,故意制造虧損少交稅等。有經驗的投資人說“這是一個賺兩次的機會”,第一次是做空,因為總統跟企業過不去,而且連續發Twitter炮轟,那對它的股價就有打壓,從1500多美金跌到了1300多美金。第二次是在股價跌了之后再買回,現在的股價是1800多美金了。
附:學習投資,從哪里開始?
最后。如果大家要學習投資的話,建議是從宏觀開始,這也是索羅斯的投資方法,就是他不會看個股。宏觀里面大家可以簡單地認為,包含這幾類:
(1)股票
買個股的漲跌或者股票指數;
(2)債券
也可以投資債券,國內及美元債券等,短期和長期;
(3)大宗商品
第三類是大宗商品,比如如果看好電動車的未來,是不是電池的上游原材料,鋰礦鈷礦等。他們分布在哪些國家?哪些國家的治理相對比較健康的,披露制度是相對比較完善的。綜合考慮這些因素進行投資策略調整。
(4)外匯,這里就不展開了。
以上為本次大會分享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
雖然很多人都被點名,但很少有人被選中|2018中國產品經理大會深圳站現場報道
AI產品,如何做好從零到一?|2018中國產品經理大會深圳站嘉賓總結
當00后已經18歲,產品運營er如何“永葆年輕”?|2018中國產品經理大會深圳站嘉賓總結
本文為2018中國產品經理大會深圳站嘉賓分享整理總結,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那退出率那張圖,表明中國的退出率最低,是好事啊,怎么說不好呢,作者?
確實需要長眼光投資,比如某位王就說:我死的時候是兩手空空。對靈魂的投資不知道精明能干的大家有沒有想過。信靠耶穌靈魂的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