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人應該具備怎樣的決斷力?

29 評論 14668 瀏覽 69 收藏 15 分鐘

產品人是決定做什么的,需求規格說明書,是要明確產品功能做成什么樣子的。所以產品人的工作中,幾乎是無時無刻不在做決定,那產品人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決定力呢?

先說一個生活中的真實經歷:

我在帶產品團隊的時候,有個女孩,她做產品已經很長時間了。在與開發人員交流的時候,她有個習慣動作——撓頭。

我問她,為什么老這樣,她說在做設計時,沒有考慮那么全面,當技術問她的時候,她無法快速給出答案,在思考和猶豫不決的時候,自己會習慣性地撓頭。后來在與技術交流的時候,他們也反饋這樣的問題,說她思路不清晰,方案不周全,對她的產品方案也充滿懷疑和輕視。

在這種情況下,我第一反應就是要讓這位產品人重拾技術對其的信任。

于是我對她說,產品沒有對錯,其實方案A和方案B的選擇并沒有太大的差異,你只管當場給答案!給技術確定性地做什么,這是產品人的職責所在,你的猶豫帶來的危害,遠大于方案選擇不是最佳帶來的危害。

于是她后來就很大膽地當場做決定,而且在幾次明顯的錯誤下,我都力挺她,不惜讓后來改版來修正她的武斷選擇,也一定要讓技術按她的決定去做。

結果是,她變得自信而輕率,很多時候的結論是隨口而出,最后發展成自己的結論是自相矛盾的。

于是我又對她講,作為產品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原則,目的就是要讓自己的選擇能夠統一,在做決定的時候,有取舍的依據,否則極可能出現相同的場景和條件,你的選擇是相反的,自相矛盾這就很難自圓其說了。

在與這位產品經理談話之后,我開始回憶和反思自己的一些行為,發現我也曾那樣猶豫不決或是反反復復過。我想好多產品人應該都有同樣的經歷,在面對不停地選擇的時候,我們是否都曾困惑過,我們又是怎樣解決這個困惑的呢?是不是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

產品人為什么要加強決斷力?

產品經理這個職位近來在互聯網行業很是火爆,甚至很多公司都是以產品為驅動的。說白了就是產品的話語權高于技術,這也是發展的趨勢。因為技術變得越來越標準,越來越智能化,很多公司拼得不是技術,而是產品。

什么是核心競爭力因素,什么身價就高。但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產品人自己都承認的共識:產品經理是無授權領導。

這話我想產品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產品經理雖然也是經理,但在崗位說明里,它是不領導任何人的。公司需要你去驅動產品發展,需要你對產品最終結果負責,即使有時話語權高一點,但也沒有被賦予領導團隊各成員角色的權利,典型的責權不匹配崗位。

當然,不能在那抱怨,得想辦法通過別的方面來補充。好在領導力來源于兩個方面,除了組織賦予的權利以外,還有就是來源于自身魅力。

自身魅力怎么來?

魅力就是來源于日常的一點一點的正確選擇,來源于一次次有效的決定。產品人的話語權是自己掙來的,怎么掙?

面對不可捉摸的用戶,面對無可遵循的困境,產品人要站出來,要指明方向,你是指路人,你就是leader。

作為產品的負責人,你要驅動團隊去達成目標,你就必須有一定的驅動力。但角色本身并沒有給你太多的賦能,你得自己積攢能量。猶猶豫豫的人、反反復復的人,很難獲得群眾的擁戴。

產品大師梁寧在其產品思維系列課中,把確定性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無論產品還是人,持續給人確定性的反饋,就會讓人覺得安全,覺得可以依賴。產品經理要能獲得團隊所有人的依賴,那應該是其夢寐以求的吧!那就把自己打造成果敢、當機立斷的領袖形象。

真正意義上的產品經理,善斷一定是優于善謀的!

怎么建立起有效的決斷力?

教育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我一直把這三個維度理解成是縱向的,也就是說,我認為它們之間是有層級的(有些教育專家強調這三者是平行的)。我認為對于某一領域的能力掌握過程,可以上述維度劃分為三個階段:知識學習、實踐總結、感悟提升。

套路要學,知識要會

每一個決定都藏著“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和愛過的人”,這有點夸大了,但基本觀點是對的。我們看似不經意或是下意識的決定,其實都是有很必然因素的。

互聯網行業其實是最能體現學習價值的,因為其變化快,因為其很多都是人為設定的。知識在這個行業無窮無盡,日新月異,所以保持學習是這個行業從業人員必備的素質,不然很快就會被淘汰。

產品人沒有科班出身,很多都是其他職位轉過來的,有ui、有編程、有編輯、有測試……這個職位給人的感覺就是大雜燴,好像誰都能干似的。事實也是這樣,產品人的區分不是0和1的關系,它更多的是零點幾的關系,就在這零點幾的差異間,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對知識的學習。

前兩天在面試社交產品崗,有些比較年輕的從業者,問他什么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他不知道;問他什么是用戶體驗五要素,他也不知道;swot分析法不知道,行為模型三要素不知道……

這些知識和方法,是前人花了很多精力和智力總結出來的套路,學會它們,可以幫我們提高決策效率,為決定提供判斷依據。

知識是基礎,是別人判斷你是否是專業人士很重要的標準,產品人需要通過自身的專業性來給團隊增加信心,尤其是在你的產品方案還未得到用戶認可的情況下。專業知識的學習,可以提升自身的自信,可以在說服別人的時候,增加說服力。產品人,尤其是初級的產品經理,盡量避免“我認為”這樣的表述。

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豐富理論

有句話說,學了那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一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法寶,很多知識,你不去運用,在實際場景中去感悟,很難成為你的東西,它還只是知識。只有理論知識的人,是不可能成為產品人中的高手。產品是要去實踐的,是要把東西從無到有做出來的。

理論指導,聯系實際,這是做決定最基本的原則,無論是在做產品方向性決策還是在日常做交互設計時,都適用。

都說產品定位要選風口,要選高頻剛需,可哪來那么多風口和高頻剛需呢?再說,每一個風口最后只剩下一兩家寡頭,99%選擇風口的也都死掉了,這又說明什么呢?在產品立項時,除了明確用什么方法解決誰的什么問題之外,我會必然加一條,為什么由我們來做?

前天蘋果的市值超過了一萬億美金,的確智能手機是個高頻剛需,且是近10年來的風口,可做英語培訓轉到這個方向,好像并不太適合吧。

再拿一個微觀的交互體驗來說:我曾經和一個同事打賭,不出一年的時間,微信一定會把朋友圈的位置挪到首頁位置。因為很多人每天打開微信,為看朋友圈的次數大于聊天對話的次數。

按照交互原則,應盡量減少用戶達到目標的中間操作,直接放到首頁的置頂位置,甚至打開就是朋友圈動態,這多讓用戶省事???年過去了,微信經歷了很多次升級,始終沒有這么干,好像也沒打算這么干。

很多理論在一些交叉點是有矛盾的,這就需要產品人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去判斷,甚至是改良和完善理論的實用場景。

盡信書不如無書,不要做理論的傀儡。靈活應用知識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建設自己的決斷體系

我在面試產品經理的時候,有一個加分項——有自己的產品原則。對產品人而言,你的產品原則就是你判斷體系的規則,是可執行的、具體的條款,有點像法官判定案件依據的法律一樣。

曾有一篇叫《微信的產品原則》一文,其中一條:對用戶而言固定路徑是最近路徑。

這條好像是能解釋上面我打賭輸掉的原因,其實它就是交互最短路徑法則和用戶行為習慣的結合體,顯然對于一個目標用戶覆蓋率很高,使用頻次很高的應用而言,修改用戶訪問路徑習慣這件事的危險有多大。這個原則其實符合更高層、更抽象的確定性原則。

建立自己的決斷體系,是基于豐富的知識和實踐基礎上的,是在理論指導下實踐中提煉出來的,絕不該是臆想和杜撰的東西。

就產品人而言,建立自己的產品原則,是為了讓產品決策整體和諧統一,是為了在決策可A可B時,能快速下決定,是為了某些理論知識在自己特定環境下統一變通。

它的建設只需要一點一點豐富即可,沒有必要為建設而建設,只要有這個意識,搭好框架,根據遇到的情況,隨時添加即可;它的內容可以大到產品定向,可以小到icon選色,不貪大不嫌小。

有時候它并不一定是最優選擇,但它依然有很高的價值,這就像法律有時候會傷害一些人,并不合乎情理,但如果沒有法律,那帶來的危害將會怎樣?

自己的決斷體系很多時候,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這并無可厚非。不違反基本原則,或在特別環境下有補償機制,是可以自成體系的。比如:我認為,在2c和2b產品的功能設計上,2c產品可以為體驗舍棄功能,2b產品可以為功能完善而犧牲些體驗;再比如:在多角色的產品中,讓動機強的角色去驅動業務……

你可能會找到某些場景,這些原則并不適合,但我在工作中使用它能解決問題,我就把它放到我的體系中。一個原則,判決體系為實用而建,不為著書立傳。等你擁有自己的決斷體系時,你就可以常說“我認為”了。

決定力對于產品人而言,它是職業素養里很基礎、很重要的素質,它決定你在這個職業上的高度,也正在左右著你工作過程中的流暢度。

一般你得確保有80%的問題可以當場給出決定,不能什么事都要別人等待你的思考,這80%的決定所依據的判斷準則,就像是長在你的身上,是無需加以思考的,它來源于你學習的知識,來源你的實踐經驗,來源于你基于知識和經驗而形成的自己的原則。

對于有些情況沒有現成準則可以參照的,可以拿回去認真思考下,結合你的知識、感覺和智慧,需要的話可以補充新知識,最終給自己的判斷體系再填新內容。

 

本文由 @?野林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您好,拜讀了您的文章,覺得很有啟發。我是從運營轉過來的,想請您指導下:轉產品需要學習哪些基本專業知識呢?或者推薦一些書籍可以嗎?謝謝您

    來自江蘇 回復
  2. 微信是不可能把朋友圈放到首頁的,拋開文章里說的用戶習慣等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每個人的朋友圈內容數量都是相對有限和固定的,如果入口放到了首頁,點擊朋友圈的次數就會多的多,次數多了內容卻還是那些,那朋友圈的吸引力就會下降,價值也就隨之下降,這種自殺式的行為應該不會做

    回復
    1. 這個維度有點牽強,朋友圈有沒有內容和其放在什么位置沒什么關系,放哪不會影響這個維度給用戶帶來的感受

      回復
    2. 就我的理解而言,朋友圈是一個信息的傳遞模塊,其價值在于信息的質量和數量,每次打開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就是數量,每次打開能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就是信息的質量,就朋友圈這個圈子而言,每個人能夠接觸到的信息的數量和質量已被基本框定,這時若在降低進入該信息模塊的成本,那其價值必定會下降,這一定不是微信想要看到的,但我說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個小點,像微信這樣的龐然大物,在做每一個決策時,考慮到的東西是我們局外人不能夠想象的

      來自浙江 回復
    3. 當然,像你說的這個也可能是影響其決策的一個小點,對每個點的利弊權衡,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微信

      來自浙江 回復
  3. 產品也需要了解一點技術能力,不一定要精通,但一定要了解需求實現的難易程度,再加上及時的溝通,可以省去很多摩擦

    來自廣東 回復
    1. 產品的確是需要知識面比較廣一點的,技術、設計、項目管理,市場、運營,看產品類型,偏重程度不同

      回復
  4. 你的猶豫帶來的危害,遠大于方案選擇不是最佳帶來的危害。

    回復
  5. 你們還招產品嗎。哈哈

    回復
  6. 好的產品經理人未必需要很高的技術能力,但一定具備卓遠的戰略眼光與決斷力~

    回復
    1. 說的真好!

      回復
  7. 說的對!
    其實任何知識,任何理論,都是在特定場景下,特定前提下的真理,并不適用于任何地方;
    這才是產品在總結整理時最需要注意的點!就是不要盲目套用理論

    來自北京 回復
    1. 嗯,是的。剛發現,根據尼爾森十大交互原則中的一致性原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返回都在底部,但評論列表那塊放在頂部了。對于專門服務于業內人的專業app,這些其實是無差異的,我們不存在使用障礙。

      回復
    2. 補充一下,它的列表類頁面返回都在上方,有互動的頁面都在下方

      回復
  8. 學習了,多謝,抱拳

    回復
  9. 請問下 什么是行為模型三要素

    回復
    1. 請查看我的上一篇文章

      回復
    2. 動機、能力、觸發

      回復
  10. 贊同的

    回復
  11. 理論?實踐=能力 加油

    回復
    1. 還有個提煉升華的步驟,向成為“專家”的道路邁進

      回復
  12. 學習實踐?經驗累積 都不可缺少 新手入門學習ing

    來自江蘇 回復
  13. 產品經理不可能把所有的方方面面都考慮齊全,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不斷的確認和反復;
    但是給結果不能是輕率的結果,會導致大量返工;

    來自安徽 回復
    1. 是的

      來自江蘇 回復
    2. 嗯,剛發生一個因需求變更而導致開發離職的,雖不及打架新聞那么狠,但這個還是需要控制住的。減少變更量,讓開發覺得你很專業,這很重要

      回復
  14. 需要被賦予在企業實際權利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

    來自安徽 回復
    1. 回復
    2. 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權利是外因,努力效果不大,內因才是可控的,好好修煉即可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