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品經理的視角看待項目,以及如何管理項目(上)
對很多產品經理而言,特別是身處創業團隊,往往都是一身挑幾職,產品和項目,理不清理還亂。從本文開始,以產品經理的視角看待項目,以及如何管理項目。
不管你身處大公司大環境,還是小公司創業團隊,相信你一定見過各種項目的問題,也見過很多失敗的案例。所謂成功的項目,一定是在有限的條件下,達成預期的目的。
想要管理好一個項目,必須尊重基本的客觀事實,對項目想要完成的功能范圍、所需要消耗的資源和時間成本,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一顆對產品、對技術、對用戶的敬畏之心,是一個項目可能成功的基礎。
一、敬畏之心
對任何項目項目而言:
- 時間緊迫,活兒就只能湊合了;
- 資源有限,人手不足,就往后拖吧;
- 東西做不完,就只能趕緊砍內容,別弄那么多。
范圍、時間、成本、質量,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環節都帶來極大的挑戰,都可能引發極大損失。
老板們都想項目完成的時間要快,完成的成本要低,完成后的質量要好。但能夠完美做到以上三個要素的項目,少之又少,我基本沒有見過。
反倒是,我見過最讓人感到震驚的狀況。
一種是多產品多項目的并行開發,最后發現沒有一個產品可用。還有一種就是引發極大的質量問題,造成重大的損失。而事實上,這都是可以預計和預防的。
有的時候,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想法足夠大膽,但投入捉襟見肘。要知道,任何罔顧基本規律的做法,必然遭受現實的打擊,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作為PM(項目/產品經理),一定要把這個金三角的關系牢記于心。
- 為了縮短項目時間,就需要增加項目成本(資源)或減少項目范圍;
- 為了節約項目成本(資源),就需要減少項目范圍或延長項目時間;
- 如果需求變化導致增加項目范圍,就需要增加項目成本(資源)或延長項目時間。
甚至,對質量的追求,都是一個度量的平衡。
不管你用什么管理的方法方式,都不能繞過這一基本原則。
因此,在做預算的時候,必須面對現實,而且一定要掌握一個原則:預留一定的彈性空間。
PM應該用一種“悲觀”的視角看待項目,用樂觀的途徑去解決問題。
但事實上,PM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在完工日期的預測上,為了討好客戶或者上司而過于樂觀,或者依據簡單的經驗數據來做出決定。
魚與熊掌之間,是一道三角難題。項目計劃是一個多次反復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一定要時刻保持基本的敬畏之心,重復考慮各種因素的相互協調。
想要在三角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快”,什么是“便宜”。最忌諱的就是盲目的追求“快”,最可怕的是過于樂觀承諾“好”。
所以,對于產品(項目)經理而言:
第一條規則是:讓你的老板認可和接受金三角法則;
第二條原則是:你始終在受限的環境下管理你的產品(項目)。
二、產品&項目的異同
“項目”這個概念,其實時刻都在我們身邊發生,火箭上天是一個項目,家庭裝修也是一個項目,他們共同的特性就是都有完全不同的開始、結束時間,也都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
有的項目很長影響很大,甚至流芳百世,比如修建三峽。有的項目僅僅是你的私事,比如追求心中的女(男)神。
1.?產品 vs 項目,兩個世界的追求
隨著“互聯網思維”的遍地開花,我們看到一種現象,項目經理這一角色似乎越來越被削弱,產品經理大有取而代之的趨勢,甚至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沒有專職項目經理。
這是錯覺還是必然,兩者之間是否必然會被過渡?
但兩者其實是完全不應該有混淆和爭議。
- 產品,是指能夠供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并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百科定義)
- 項目,是為創造獨特的產品、服務或成果,而進行的臨時性工作(PMP定義)
這個定義已經很清晰的界定了一個產品是由N個項目組成的,產品輸出實際的東西,而項目對應產生產品的過程。也就是,產品經理對結果負責,項目經理對過程負責。
對一個企業來說,產品經理強調的是做一個什么東西,通過什么方式可以賣給誰,賺到多少錢。
項目經理考慮的是:需要多少時間,投入多少資源把東西做出來。
比如對面有一個山頭。
- 產品經理想的是:把旗幟插到對面山頭上去。插一面大旗還是小旗,是一面綠旗還是紅旗?是不是要用混凝土加固下,啥時候再發起下一個項目。
- 項目經理想的是:怎么去那個山頭,誰抗旗,抗多久,扛不動怎么辦?至于旗幟插上去下一步怎么辦,會不會倒,項目經理并不關心。
2.1.1 關注點不同:
產品經理的側重點向外,關注用戶和市場
- 市場機會和競爭格局
- 用戶需求和用戶溝通
解決的是做什么,賣給誰,賺誰的錢的問題。
項目經理的側重點朝內,關注資源和進度
- 資源調配
- 資源效率
- 項目進度
解決的是如何用有限的資源在限定的時間內,按照質量要求把東西做出來。
2.1.2 交付物不同
產品經理交付的是產品成果,最終交付給用戶的產品,關注產品的成本、質量和體驗,以及產品通過運營后轉化的企業收益。
項目經理交付的是管理成果,最終交付管理層的工作報告, 關注團隊的士氣、效能、成本,以及企業整體的生產效率的提升。
2.?禍起蕭墻,根源到底在哪
理論上來說,項目經理和產品經理是不應該存在爭議的,但事與愿違。
為什么會出現“我到底是「產品經理」還是「項目經理」”的困惑呢?
首先,產品經理是搶著項目經理的飯碗而復興的。
盡管產品經理很早就誕生了(來源于寶潔,故事可百度),但在IT領域并沒有受到重視,在那個年代,對于看不見摸不著的軟件,用戶是沒有概念的,只能是企業自己決定自己要做什么,以自己的技術推動用戶往前走。
在2010年前后,技術的普及也帶來了用戶的覺醒,傳統強調時間、進度的軟件工程的思維越來越具有局限性,“寶潔的故事”事實上在重演,產品經理再次“橫空出世”,一直到后面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是一種徹底的思維轉向。
也就是:產品經理試圖分解和分擔過去項目經理的職責和工作,把傳統軟件工程的項目概念,重新回歸到產品本身來,從強調企業內的項目交付,轉為面向用戶的成果交付。
了解目前的“甲乙方項目”就能夠感受得到,交付給甲方的成果,其中之一就是龐大的過程資產,甚至試圖在盡可能的還原過程,“我就是按照你的思路和要求一步步做出來,你就老老實實的簽字畫押”吧。
所以,“甲乙方項目”、“外包項目”極容易脫離用戶需求,因為面向管理過程。
第二,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存在難以逾越的鴻溝
事實上,對用戶而言,一個產品是怎么做出來的,他完全不關心。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他也不感興趣,他只關心這個產品是不是他想要的,有沒有價值則直接決定他是否愿意付費。
你說你這個軟件可以約妹子,他就試試能不能約到妹子?你說你這個app買東西便宜,他就試試比別人便宜多少?除此之外“多說無益”。
對用戶來說,當物質豐富,用戶有可選余地;他一定選擇他喜歡的,滿意的產品。只要他不開心,他除了卸載,還是卸載。
而傳統軟件工程思維,是與此相背離。
作為項目經理,如果一個東西,能夠按質按量按時的生產出來,是難以評判它的失敗。完美的過程管理,更是能帶來企業管理效率和人員能力的提升。遺憾的是,這些對用戶而言都是無效的。
產品經理來說,“雞飛狗跳”都是次要的,用戶開心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他首要解決的是用戶、市場和競爭性的問題。而把內在的過程放在其次,“需求很簡單,怎么做我不管”在一定程度上并沒有錯。
子非魚,用戶思維,和我們自己的思維是存在天然的鴻溝的。
站在地球上,我們始終看到的是太陽繞著我們轉;而站在月球,站在太空呢?
這也是以用戶為中心往往很難落地的一個原因——用戶思維是一種反向思維,反人性。
產品和項目在這個維度上存在對立關系。任何一個產品,越強悍越完美,越有可能讓用戶開心,但對企業來說就可能是災難,項目過程必須采取折衷的辦法。打造完美的產品,意味著投入更多的額外資源,形成事實上不必要的光環。
第三,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剪不斷,理還亂
對一個將軍來說,我只知道要拿不下這個山頭,留多少血我不感興趣。
但你并不能這么做。
軟件開發過程中,就必須遵循基本的規則和規律,一個媽媽生一個寶寶要10個月,不能直接換算為10個媽媽生一個寶寶只要一個月。
當一個東西,決定要做的時候,就開始牽涉到復雜的資源、進度、質量和范圍的問題,而這四個形成一個互相角力。比如范圍擴大,就勢必引發進度和資源問題:
很多時候常能聽到并行,同步的字眼,多想想10個媽媽生寶寶的故事。
項目的過程有其復雜的機制和邏輯,同一個項目,在不同的模式下,極可能消耗的資源,進度,質量都會完全不一樣,項目的過程管理有科學的依據和成熟的體系。比如工作任務的分解、關鍵路徑的跟蹤等等。
產品經理其實非常的依賴項目過程的管理,不管這個角色被定義為項目經理還是自身的兼顧,都會對產品的工作帶來影響。
所以我們常常見到兩種產品經理,一種是以市場、用戶為天職的產品經理,看上去牛皮轟轟響,可東西沒出來,還有一種是事無巨細過程很完美,但市場反饋差一點。
3.?相輔相成,方能互相成就
項目經理和產品經理的爭議嚴格來說并沒有意義。
個人的主張是,理應各司其事,特別是更加復雜的競爭環境下,想要真正的以用戶為中心,勢必進一步加強用戶的溝通和研發,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市場的靈敏反饋上。
同時,產品的過程管理也極為重要,它反過來反作用于用戶。清晰的業務方向,準確的市場反饋,以及完善的項目過程管理,才是真正無望而不利的。
對企業來說,小團隊可以產品經理兼任項目精力,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分設不同的角色,應對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
對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而言,彼此之間有清晰的定義,但從來都只有模糊的邊界。
三、項目環境決定成敗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我們都曾心懷改變世界的夢想,期望一己之力為用戶帶來“無上”的價值。
現在的情況是,夢想談完了,模式說清了,想要搞出一個什么東西也明白了,是要真正見到“產品”的時候了。
可是,你可能就那么幾桿槍,怎么辦?
磨刀不誤砍柴工,在真正親自下戰場操刀之前,關于項目的幾個核心概念一定要搞清楚。
你的身份現在應該切換到項目的角色。
不要再談理想,也不要再說體驗故事,先把東西做出來再說。
1.?項目生命周期
談產品和項目的時候有一個清晰的定義——項目一定要有開始和結束的時間。
所以,任何一個項目一定都一個生命周期,或長或短。任何一個項目,規模、復雜度都不同,但無論大小,都一定具備一個通用的生命周期結構:
- 啟動項目;
- 組織和準備;
- 推進具體的工作;
- 結束項目。
也就是任何一個項目,都有一個通用的項目階段:
啟動——計劃&執行&控制——收尾
任何一個項目,最輕松的開始階段,反正啥都好說;最難受的是推進的過程,不是甩鍋就是撕逼,打架都正常;最尷尬的是收尾,對方不簽字的時候想要跪下去叫爺爺,收了錢老子就是天下第一。
這是一句玩笑話,但在“甲乙方”的項目過程中,司空見慣。
所以,項目開始的時候,丑話要說在前頭,開弓沒有回頭箭,開始沒講清楚的事情,到了后面就講不清楚。先做惡人,才可能有機會做好人。
不能實現的功能一定要拒絕,當前不能滿足的需求一定要明確,能達成什么樣的指標一定清晰。
這個叫項目目標,所有后續的功能只能圍繞這個目標來執行,任何要推翻目標的項目行為,都不能被直接接手,必須啟動相應的機制和流程。
無數的項目證明,這是基本的定律。
項目目標和范圍是兩位一體的事情,只打30層樓的地基,就絕對不能去蓋50層的樓。
想要修改目標和范圍,一定要“重啟全新”的項目。
項目的坑往往就是在這個時候挖下來而不自知。
而后期接手的人,根本沒有任何辦法理清楚過去的糾葛矛盾,它會演變成一出N角戀——二手項目很容易爛尾。
失敗在所難免。
也就是:項目在開始和執行以及收尾的過程中,一定會要投入不同的資源,并催生各種需要控制管理的風險。越是早前不確定性最高,甚至隨時都可以關閉,但損失可能小,越后后期越難控制,損失往往無法估量。
在項目的早期,一定要盡可能的預知風險,比如做硬件的,一定要明白,可能結構不行,材料不能準時到位,做軟件的也一定要知道技術的瓶頸在哪里,而且,軟硬件要及時同步。
遺憾的是,我們常能見到硬件設備已經出來,軟件工程師還沒有入場,然后就發現各種“貨不對板”,彼此埋怨。
而硬件項目是不能像軟件一樣快速迭代甚至推倒重來。
3.?項目治理環境
項目早期的坑,最多是一個開胃菜,進入到項目之后,每個雷一旦引爆都可以逼停一個項目,這個環節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就是人的因素——項目的環節因素。
沒有人可以逃過環境的影響,也沒有一種項目管理的方式可以超脫于外。
一個項目能否管好,不一定取決于你的努力,更多的是裁剪一個恰當的方式,符合這個環節的一種節制,和你所把控的那個節奏。
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越是大的項目越難,在這種大項目里面,對事不對人是絕對錯的,搞不定人一定搞不定這個項目。
環境因為包括組織的文化、結構、區域位置、行業標準、人事制度、授權機制,甚至法律法規等,任何一個項目都受其中的一些因素所影響。
在其中最具有直接影響力(殺傷力)的就是人,在項目里面叫做干系人。
有的人對項目有積極影響,有的是消極影響。
比如拆遷經常會釘子戶,也有的時候,只要張三同意,李四就一定反對,諸如此類的情況比比皆是,所以搞清楚一個項目會涉及倒那些人以及什么利益關系,比啥都重要,否則誰都可以是項目經理了,都可以發號施令了。
老實說,這個圖一定用都沒有,所謂分析項目干系人,其實就是找出那些對項目施加影響的人,特別是那些負面影響的人,背后捅刀子的人,得了便宜還賣乖的人,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作為項目經理你可以給一個大家都可見的關系圖,但自己私下還要再準備一個。
所有的人和事,往往都是利益的事情。
搞清楚了關系,就要真正開始組織團隊了,這個叫項目團隊。
組成一個項目的人,都是各有所長(各懷鬼胎)的,作為項目經理就一定要分清楚職責職權,這里面又會涉及團隊內部人的溝通,分享問題,以及各種獎勵懲罰機制。
這個圖是不是看著很官僚的樣子。
官僚就對了,這種結構的設計,就是為了保證項目組內的有序可控,對外有統一的出口,對內有穩定的次序。
不要隨便夸???,更不要隨便瞎承諾,只有項目經理才可以享有足夠的權力,才能保證團隊內部的健康,和項目的健康,否則就變成一鍋粥。
每個人都有自己清晰的職責和權限,“按部就班才可保平安”。
3.?項目過程資產
說完了,人和事。下一步就是物了。
如果說項目的環境因素可以讓一個項目萬劫不復。一旦管不好過程資產,那就一定黃土加身了。
這個資產,指的是一個項目在它整個生命周期里面所有產生的,使用到的全文文件文檔,包括來自任何人,任何組織所涉及到的知識,文件,記錄的。
為什么常說項目里面那么坑,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沒有管理好這些“資產”,比如產品經理輸出的原型,業務流程不清晰,還沒有存檔。所以,寫好一份文檔的極為關鍵的,管理好這些文檔是第二重要的是,詳見?”?如何用Axure輸出高質量的PRD?”
在過程資產里面還有一些特殊的內容需要特別投入精力:項目本身的文檔。
項目計劃書、里程碑節點、變更控制流程、財務控制程序、缺陷管理程序等等,任何一個環節都足夠展開一個宏大的篇幅細說它的故事。
從這里開始,熱身運動做完,可以開始埋雷挖坑了。
具體內容,請聽下回分解。
#專欄作家#
杜松,公眾號:產品微言,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于人工智能方向,擅長產品規劃和架構設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由作者提供
也準備寫篇類似的文章,優秀的產品經理必須要掌握一下項目管理的常識……為了從容應對項目管理工作和項目經理撕逼,做好必備知識的儲備。
期待
你把產品經理說的太笨了,不懂點技術流的產品經理叫什么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確實不需要懂技術,只要搞清楚邏輯別給開發挖坑就好了
現在不懂點UI設計和交互也不行了
感覺全篇廢話
寫的可以,錯別字太多,需要注意下
一次性全部看完,感謝分享。文章發現2點語句不通:
①對一個將軍來說,我只知道要拿不下這個山頭…
②項目干系人圖下接的第一句。老實說,這個圖一定用都沒有…
當然都是小問題,不影響文章理解??,再次感謝分享。
非常非常干
真心不錯
完美的過程管理,更是能帶來企業管理效率和人員能力的提升。遺憾的是,這些對用戶而言都是無效的。
很不錯,厲害,我的哥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