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可穿戴設備「可穿戴」比想象中更難
大體看來,運動腕帶制造商們的處境可謂舒適加愜意。組裝些傳感器和傳送器,再將它們塑造為橢圓環,產品設計只要合理而體面,便可以推向市場。當然,產品設計方面還存在些自由發揮的余地,讓制造商們有機會做些創造性的工作。這也是為什么 JawBone Up 和 FitBit 這兩款運動腕帶看起來并不完全相同的原因。
當顯示屏進入這一圖景中后,局面變得更加復雜了。但是,其他方面又有什么變化呢?讓我們來看看智能手機市場吧。智能手機的設計在許多方面都已經被制造商們標準化了,而只有屏幕尺寸獨自朝多樣化發展。
另外,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智能手機運行的操作系統不是安卓就是 iOS。這使得大部分手機制造商只能通過顯示屏使自己的產品與眾不同。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進入智能腕帶領域,與智能手機市場相似的情形也必將上演于智能腕帶市場。然而,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智能腕帶領域并不存在多少空間供制造商們演繹。
人類身體的進化速度相對于流行趨勢的步調來說實在是太過緩慢了
讓我們先來看看最為明顯的一點吧:人類身體的限制。當第一款三星 Galaxy Note 于 2011 年上市時,許多評論家對它極盡嘲諷之能事。任何一個頭腦正常的人都絕對不會隨身攜帶那樣一部巨大而笨重的手機。然而,三年之后,當市面上充斥著眾多屏幕尺寸擴展至 6 英寸之巨的手機時,一款屏幕尺寸只有 5.3 英寸的手機看起來是如此地中規中矩。但是,人們對于大屏手機的批評依舊存在。其中有一些理由非?,F實,比如,那樣一部屏幕尺寸巨大的手機是否能放進一個標準大小的口袋。
關于這一點,鑒于我們的文化可以不斷前進,那么口袋當然也可以不斷變大。然而,人類身體的進化速度相對于流行趨勢的步調來說實在是太過緩慢了。不論那些在黑莓工作的家伙們對你說些什么,我們的大拇指進化至今可不是為了適應在小屏幕上輸入文字的。
而且,盡管智能手機經歷了數年時間方才到達其屏幕尺寸的上限,可穿戴設備則幾乎在一瞬間便觸及其尺寸限制。人的手腕幾乎被可穿戴設備完全占據了,而使穿戴者感到不適恰恰違背了可穿戴設備的初衷。
一款優秀的可穿戴設備在絕大部分時間都不會讓你感覺到它的存在。它應當是如此地低調,以至于只有在你需要它的時候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這是眼鏡類設備所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雖然谷歌盡其所能,令人難以置信地將谷歌眼鏡設計得如此精巧而舒適,以至于在一天(或它的續航時間)中的大部分時間里,使用者都感覺不到臉上所佩戴的這副眼鏡。然而,谷歌眼鏡本身卻十分引人注目,以至于旁人十分清楚自己小便時,旁邊站著的這個佩戴者實際上在臉上裝了一個攝像頭。一旦你的智能手表或者健身腕帶限制了手腕的活動,那這款設備基本就算是玩完了。這被證明是傳統手表之所以被眾多廠家競相效仿的原因:如此,他們便可立足于數百年來開發適于人體的科技產品時的試驗與試錯之上。不論你的智能設備最終有多么地智能,它總是要遵循同樣的舒適標準。事物的變化越多,它們永恒不變的方面也越多,一直如此。與之前的 Galaxy Note 一樣,三星的 Galaxy Gear 最初也因其巨大而笨重的外形而遭到媒體的冷嘲熱諷。然而這一次,公眾似乎站在了批評者這一邊。盡管大屏手機近些年來越來越受歡迎,但消費者們仍然極其徹底地確信他們并不想為自己的手腕戴上一個顯得過于巨大的可穿戴設備。
微軟手環或許將由于相似的原因而面臨相同的命運。它沒能平衡可穿戴設備的舒適性與功能性。我們曾采訪過微軟負責個人設備的總經理 Zulfi Alam,并對他提及了這個問題。他告訴我們:「我們和消費者進行了數百次試驗。我們認為這已經是我們所能達到的最佳的平衡點了。不久之后,我們會讓它更加輕薄,也更加柔滑。的確有些產品比它更加舒適,但他們所做的努力僅僅是我們的十分之一?!?/p>
好吧!但是,微軟這次沒能達到那個平衡舒適性與功能性的黃金比率,因此,微軟手環成為了一款各方面都不盡如人意的第一代產品。這么說是有道理的——鼠標和游戲控制器被排除在外,而舒適性則在雷蒙德設計產品時被完全忽略。
而這最終成為了這些早期的可穿戴設備的主要問題:達到「智能」與「可穿戴」之間的最佳平衡點。對于微軟來說,那或許意味著短期內棄用一些傳感器。然而最終,隨著可穿戴設備領域的不斷擴張,得益于制造業的規模效應,那些零部件也將變得更小??纱┐髟O備的發展速度究竟有多快,是否能快到使第二代智能腕帶產品具有更多的功能,同時更不容易引起腕小管綜合癥,這還有待觀察。
可穿戴設備的流行最終或許會促使三星這樣的公司加大對新興的柔性顯示屏技術的投資。這幾乎必然會增加這些設備的屏幕尺寸。而目前,所有公司都只能和他們之前的無數位制表匠在相同尺寸的表盤上進行工作。
你在一個 1.5 英寸觸摸屏上所能實現的功能十分有限,主要是由于操控方式的限制(比如你很難在其上輸入內容)。我們無疑將會見到一些具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比如那些為 Apple Watch 開發的控制器或操作系統。但是,智能手表似乎仍然只能作為智能手機的附屬設備,而不是替代產品。因為,讓我們正視這個事實吧——一款不適于穿戴的可穿戴設備完全不能算作是「可穿戴設備」。
來源:創見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