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做支付平臺的優劣分別是什么?

3 評論 18751 瀏覽 26 收藏 11 分鐘

infox@知乎的回答:

我想從技術、市場兩個方面去分析。在線支付的過程:用戶——通過支付接口——付款到收單銀行——收單銀行返回支付結果的通知——[第三方支付]——電商網 站收到通知后——反饋給你用戶。在這個過程中支付接口有可能由第三方支付提供,也有可能由銀行直接提供(銀行直連方式);如果支付接口由第三方支付提供, 那么收單銀行返回的支付結果的通知將通過第三方支付返回給電商網站從而改變訂單的狀態,如果是銀行直連那么收單銀行返回支付結果的通知將直接返回給你電商 網站。

在這個過程中好像是可以略過第三方支付而直接走銀行接口。這其實是看起來很美的一件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非常困難。一、如果你與銀行直連首 先需要你自身非常有實力,起碼要達到攜程那樣的級別;二、即使你達到了攜程的級別,也需要你和每家銀行單獨簽訂接口協議(中國有多少家銀行?),經濟成本 和技術成本都非常高;三、假設你和國內(大部分的)銀行都簽訂了接口協議,那么你現在就可以做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了(當然你需要申請支付牌照)。其實到這 里不難看出,國內第三方支付存在的意義。第三方支付匯總了各家銀行的接口,提供統一的支付接口,其實是大大降低了電商網站的技術成本和經濟成本。

回到問題,銀行是否也可以做第三方支付呢,這個從理論上完全是可行的,但是實際存在的意義個人持否定的立場。原因如下:

  1. 銀行做第三方支付的初衷是什么?由于國內電商做的風生水起,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第三方支付與銀行之間的關系由原來的各走各路發展成第三方支付把手伸到里銀行的碗里,要跟銀行搶食,銀行要做第三方支付更多的是防御性質,既然是防御那么積極性要要差很多。
  2. 從 技術層面來說。拿銀聯為例,在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份額位居前三,手里的銀行接口最多,這也是它的唯一優勢,從產品體驗上來說都對不起它的市場地位。但是, 銀聯由于握有眾多的銀行資源,使國內電商也不能忽略。所以我們基本上在國內電商的網站上都能看到銀聯(銀聯在線)的接口。銀聯的接口服務穩定性較差,有時 無法返回支付結果的通知,導致訂單狀態錯誤,這是在電商運營的過程中最不想看到的事情,也是最需要規避的事情??赡苡腥藭f,哪個第三方支付都會出現數據 丟包或者返回延遲的問題,但是銀聯的支付接口這個比例較高(因為這個,我在支付產品優化上專門找銀聯要到一個手動查詢返回通知的接口,以便于我們收到投訴 后能即時的處理訂單的狀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其實很簡單,銀聯除了核心服務是自身開發維護外,其他的外圍服務都是外包,各家銀行也一樣。所以我 們不難看出,即使銀行也做第三方支付,在技術層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人奇怪,可能會說技術不是問題,銀行有的是錢,我也知道技術不是問題,但是當你了 解或者體會了目前國內銀行的體制(或者說國企的體制)后,你就會發現是體制(人)決定了技術。
  3. 關于角色的問題。在球場上,一個人能既當裁判又當球員嗎?!不能。銀行如果要做第三方支付,首先會遇到角色問題,一個銀行如何處理與其他銀行的關系?如果某家銀行即是銀行又是第三方支付,那么是否就回到了1.中的問題,這個銀行是否也會搶其他銀行的飯碗呢?!

基于以上的分析,個人對于銀行做支付平臺持懷疑態度。

卜小龍@知乎的回答:

優勢、劣勢、機遇、挑戰,這個問題是要做SWOT分析啊。

首先,我想說的是,我們應該把銀行做支付理解為這是銀行應盡的一項義務。為什么,因為支付都是基于賬戶資金的,商業銀行在搶客戶資源、大量發卡的同時,理所當然的要不斷改善客戶的用卡環境,這之中很重要的就是解決好支付便利性的問題。否則怎么留住自己的儲戶、持卡人?

如果要做比較的話,先講優勢:我認為銀行的最大優勢是可信度高。中國的商業銀行基本上還是國有為主,私有化程度很低。因此基本上可以說中國的銀行倒掉的可能 性很小,其天然的被老百姓所信任。第二個優勢是銀行有更強的安全意識,也比較守規矩。在所有的IT系統普及的行業里,銀行應該是最重視安全的機構了,有時 候甚至不惜犧牲掉便捷性。這從支付寶敢做快捷支付,而銀行對此謹慎又謹慎即可看出,支付寶的快捷支付俘獲了很多用戶,難道銀行不知道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只 是出于安全的考慮,不冒進,甚至很保守罷了。第三個優勢是銀行也具備專業的人才,這個就不展開了。

再來講劣勢:我個人認為有幾個方面,第 一,你看過有誰把自己的義務盡的很好的?享受權利的時候大家爭先恐后,需要盡義務的時候就紛紛后退了。改善支付環境,改善用卡環境既然是銀行的義務,也就 會面臨這么一個窘境。第二,就是成本高了。銀行如果要建支付平臺,專注去做支付做收單,如果還要跟第三方支付公司競爭的話,那在運營團隊規模上就應該差不 多吧。但是銀行的人均成本是大大高于普通的商業公司的,就算是跟人均薪酬較高的互聯網公司相比,也是明顯高的。這怎么去比拼業務盈利?收入差不多的情況 下,明顯是銀行的利潤低,要盡義務,還不賺錢,誰會全力去做?第三,銀行的主營業務收入是存貸、投資等帶來的,支付只是與卡業務相關的一個小分支吧,就算 收足了各種手續費,這點兒錢又如何會入銀行的眼呢,人家都是幾十億、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利潤的。如果不是看到做支付能帶來商戶資源、更多的持卡人、更多的 開戶數量,間接的獲得更多的資金沉淀,銀行才不會想做支付平臺呢。

說到機遇,目前我倒是沒覺得有特別明顯的機遇,非得說有的話,可能是互 聯網對傳統金融行業帶來的沖擊和改變,使得O2O(線上到線下)越來越受重視,大家都想打造一個能涵蓋線上線下的完整的、閉環的支付環境。線下是銀行的優 勢,如何借助當前的趨勢,把線下優勢發揮出來,整合到創新型的支付平臺中,是銀行的一個機遇,當然也是一個挑戰。另一個機遇是包括互聯網支付、第三方支 付、P2P等迅速興起但又問題重重,安全事件頻發,跑路的跑路,等等,這倒是使大眾又將目光轉投到銀商身上,并對銀行寄予了期望。

至于挑戰,互聯網渠道的強有力沖擊、運營成本控制、技術創新、服務意識加強等都是銀行要面臨的挑戰。第三方支付公司運營模式靈活,創新意識強,同時業務專注度高度集中(靠支付生存),相對而言,銀行在體制、成本、服務意識上都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我 所接觸過的很多銀行的業務部門的主管領導,都不愿意自己去做支付平臺,不愿意自己做收單,往往會問我們的問題就是,難道我們自建平臺、自己做收單,會比銀 聯商務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做的更好嗎?這確實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答案其實是需要做出來的。認真做了,就有可能有好的結果,沒有開始,談何成敗呢?其實銀 行真的應該好好的評估一下支付平臺的“平臺意義”、“入口意義”,互聯網公司都很重視平臺、入口,廝殺正酣呢!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邊緣整理自知乎問答,轉載請注明并保存本文鏈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銀行缺少互聯網產品的快速迭代的習慣。所以銀行直接做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產品,是注定失敗的。

    來自上海 回復
  2. 寫得還是不錯!做第三方支付還是要有一定數量用戶,和這些用戶具有一定時間的感情基礎,財付通和支付寶基本上都是這樣。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