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產品:產品力如何在生活中發揮威力

2 評論 9434 瀏覽 35 收藏 14 分鐘

把產品的思維和方法論貫徹到生活中去指導決策,這是產品人的優勢,我們不能白白浪費掉。

產品大神梁寧說過:

產品能力是每個人的底層能力。

我對這句話深表認同。

這些年的經驗,我個人認為工作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都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一個產品人來說,工作上錘煉出來的產品能力,在人生經歷中也絕不是孤立的。不少人有這樣的理想:上班就是專注地工作,下班就是單純地生活,要將生活和工作嚴格切割。其實仔細思考,對于產品經理來說,這并不一定是好事。

我們都知道查理芒格著名的思維模型理論,要學習各個領域的思維模型,并內化到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論中,互相貫通。其實最終的目的是:用在生活中,并做出明智的決策。

那產品經理的思維模型呢?產品經理有一句自豪又自嘲的名言:“產品經理是輕量級的CEO”,說的是產品人其實要有廣泛的知識和多樣化的思維。我們需要懂一些心理學、潛意識甚至催眠術的東西,我們需要了解人機交互的理論,我們需要懂得分析市場、分析各種各樣的產品,我們需要懂美學,我們需要精通邏輯學。甚至高端產品人已經將做產品上升到哲學的高度,那么你是不是應該把伯特蘭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和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也好好啃一啃呢?

回到主題,產品人需要學習、思考這么多的東西,實際上在提煉這些知識的核心并內化到我們的思想中之后,我們就已經具備了強大的產品力,這個產品力不是狹義的,它完全就是人類核心知識的一部分,是幾千年人類智慧的凝聚,這樣的強力技能,怎么可能只用于工作中,而在生活中無所體現?

實際上,產品力在生活中處處體現。

抽象的概念空泛乏味,我這里就試圖總結兩個生活經歷中運用產品力的例子,拋磚引玉。

一個是關于家庭關系的,另一個是關于車牌搖號競價的。

第一例:一個丈夫如何經營好家庭關系

一個新晉丈夫,經營好家庭里父母和老婆的關系,一直都是老大難問題,因此也成了連續劇的熱門主題。這個難在哪里呢?我們試著用產品的角度來觀察。

我們知道,做一個新產品,或者是做一個創業公司,在開始的時候,單點切入是非常重要的,一開始就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服務多方的平臺產品或公司,除了極少數資本豐沛高舉高打的公司之外,其他的基本很難做好。

而婚前兩個人的生活,在結婚之后,不管你愿不愿意,瞬間就變成了一個平臺級別的產品:它的用戶包含了老婆、父母、岳父岳母,很快還要再加上一個小朋友,總共四方。是的,你要設計好這個產品,意味著你要同時冷啟動且服務好這么多用戶,當然是很難的一件事了!

難并不代表做不好。我們需要仔細分析每一方的需求,權衡每一方的優先級,一步步迭代優化這個關系網,讓大家不斷磨合,最后順暢運轉,然后走上人生巔峰。我們一個個來看:

(1)老婆

和你很熟悉,對你有依賴。做為岳父母家庭的人,突然轉換到另一個家庭,不適應的問題是突出的,和父母的磨合也是關鍵的。她的核心需求是:我不是外來的,是這個家里重要的一份子。對老婆的經營,應該圍繞著滿足存在感、重要性的心理需求來進行。

首先,要不斷適時傳達“爸媽常說我們就是一家人,你就是他們的親生女兒一樣”;其次,日常生活中,多發現妻子和父母融洽相處的場景,然后不斷有意識創造這樣的場景,例如我媽和我老婆都喜歡喝燒仙草,我就經常買來一起喝,增進家庭融洽的同時也增強了老婆“一家人”的感受。最后,父母和老婆有時候還是會鬧矛盾,這時候就要做好潤滑劑,兩邊說好話,好話的重點當然是“對方其實很重視你,只是這個問題他們的想法怎么樣”,讓雙方都緩解下來。

(2)父母

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他們無私為我們付出,到老了最主要的訴求當然是子賢孫孝了,所以在生活中,要處處把孝做到位,而且還要放大。例如老婆有時候會關心老爸咳嗽是不是要去看醫生,她只是私下和我說,我就在爸媽那邊說,并且說是老婆問你去不去看醫生,從而讓父母感覺到,這個媳婦是對他們好的,是孝順的。

(3)岳父母

雖然不在一起生活,但對這個家庭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他們直接影響了老婆的狀態。他們最關心的是什么?當然是女兒過得好不好了。所以,滿足岳父母這一方的需求,最核心的是要不斷傳達“你女兒在這邊過得很好”了。你升職了加薪了,都不要瞞著掖著,適當說或暗示給他們吧!

結語:其實家庭生活比上面精簡版的描述要復雜得多,也是最考驗一個人處事能力的事情之一,怎么樣經營好,我們產品人需要發揮我們的優勢,發揮分析力和執行力,幫助我們過上美好生活。

第二例:深圳車牌

深圳是2015年初開始實行車牌限號,方案是競價和搖號同時進行。我那時候還沒有買車的打算,原本的計劃是等有小朋友之后再買車方便出行。但是聽到深圳車牌要開始搖號和競價之后,我基本是立刻就啟動了思考:能通過搖號得到車牌嗎?不能的話,競價需要多高成本?競價的話,價格會怎么變化波動,什么時候出手最合適?這些問題,直接就要影響我的決策了。

好,那我們就一步一步來。

首先,分析一下車牌搖號競價這個事是想解決什么需求,這其實滿足的是政府的一個需求:控制自駕出行,緩解交通擁堵;對于這個事情中的另一個最重要的利益相關方:潛在車主,其實體驗是非常不好的。

對于政府這一方,我們不用研究政府本身,因為政府的訴求其實都已經體現在規則的制定上了,而且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并不是對等關系,潛在車主要做的,只能是去適應政府的規則。

1. 搖號分析

我們先調研下,規模龐大的潛在車主們,是怎么樣一個情況:

深圳沒有駕照持有人數量的直接數據,我們從間接數據分析:2015年全國駕駛人數量(持有駕照的)是3.27億人,占人口比例25.15%,深圳人口粗略按1800萬算,那深圳的駕駛人數量就有452.7萬。具體要進一步精確,還得配合其他數據。

首先是全國的私家車數量和汽車駕照持有人數量的比例,根據數據,這個比例大概是2:3(刨除了貨車等營運車),也就是3個有駕照的人,對于有兩臺私家車。再看深圳的機動車保有量,這個有直接數據,2015年是300萬左右,如果按這個2:3的比例反推,那深圳的駕照持有人應該是450萬。好,兩個數據基本對上,我們就取2015年深圳擁有小汽車駕照人數為450萬吧。

這450萬持有駕照的人,還需要刨除已經有車的人。這個就是450萬-300萬=150萬了。再按政府的搖號規則,有駕照還不一定能搖號,必須要有深戶,或者有居住證且繳滿醫保2年,我們且估算這個條件會把三分之一的駕駛人淘汰掉,留下了100萬吧,這100萬,就是深圳有駕照而還沒有車且有資格搖號的人,也就是潛在車主的基數,其中也包括了我。

最后再看下每個月放多少搖號,大約是3000個左右,看起來3,000:1,000,000,0.3%的比例,這也太低了,沒法玩??!這時候你一定會說,這100萬人肯定不會全部去搖號啊,但是政府搖號規則里,只要你報上了名,就會連續好幾期一直自動參加搖號,然后還有一點,就是每年放出來的號解決掉的需求,遠遠趕不上每年新增的30-40萬的新增駕駛人,所以,我們可以肯定,搖號中簽比例一開始一定大于0.3%不少,但最后很可能不斷趨近、甚至低于0.3%。

搖號,除非一開始運氣就很好中簽,后面越來越難,難到你絕望。

2. 競價分析

搖號不靠譜(對于不著急用車的可以,對于過兩年就是剛需的人就不靠譜了),那看看競價怎么樣?

競價是更有意思的分析,我的方法是搜集已經實行了競價的城市的價格變化趨勢,從中挖掘用戶心態和各類影響因素的變化,來得出一些有指導性的結論。這里面價格的波動、平均價和最低價的互相影響、參與人的心態變化、季節性的因素影響,都會導致每一期參與的人數和價格會有較大波動。我們一個個來分析:

(1)價格和心態變化

開始最有趣,大家都沒有任何參照,出多少錢合適?情況就變成:蒙,出價隨機性強,價格分布廣,低價和高價差距大,導致的就是前幾期均價高但最低價低,是入手的好時機。

接下來,大家發現了最低價的秘密后,入場人數就會迅速增多,就要出現連續的漲價了。

(2)平均價和最低價

高平均價低最低價會引誘大家入場,反之則會讓大家觀望。

(3)季節性波動

長假會影響競價,尤其是深圳這種候鳥式城市,臨近國慶和過年的這種時機,對很多東西有直接影響。例如分析發現,臨近過年時,價格就有較大概率會下跌,原因就是大家準備回家過年,沒空上去競價了。而過年后,興沖沖回到深圳,想起自己手里有駕照但還沒車牌,又是要上去競價一番,價格又會上去了。

這么分析下來,我就決定在前三期一定要搞定,前三期均價還在兩萬多的時候,我果斷出價10100,拿下了車牌。

總結

以上兩個例子并不一定正確和完美,但重要的是把產品的思維和方法論貫徹到生活中去指導決策,這是產品人的優勢,我們不能白白浪費掉。

 

本文由 @Alex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產品思維:用戶,場景,需求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