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市場的兩個關鍵因素,讓你的產品從0到1正向增長
同一個市場,只是在不同的時期所側重的東西完全不一樣,每個時期的市場都會有一些關鍵的因素,聰明的人會更看重這些因素的完成度,而非盲目地投入。
說一個行業(yè)內的現(xiàn)象:
你有了一個好的想法,想通過某個產品和服務把它實現(xiàn)出來,并應用在市場上;
你和你的團隊經過幾個月的奮戰(zhàn),最后把產品發(fā)布上線,然后進行前期的市場推廣。
這是目前很多互聯(lián)網公司新產品發(fā)布的過程,如果你有幸和我一樣體驗過多次產品從零到一的過程,相信你會和我一樣倍感熟悉。
上面的描述提到了兩個市場,對于市場大部分公司或創(chuàng)業(yè)者最普遍的做法就是砸錢做噱頭、鋪廣告和買流量,以至我和身邊很多做市場或產品的人聊過,幾乎沒有人能說出他們這么做的意義是什么。
就像上一篇文章所說,這是一件確定性很低的事情,人是無法在充滿不確定的事情里堅持的,所以你能預測到,這么做的結果只會走向滅亡。
開頭所說的兩個市場,其實都是同一個市場,只是在不同的時期所側重的東西完全不一樣,每個時期的市場都會有一些關鍵的因素,聰明的人會更看重這些因素的完成度,而非盲目地投入。
下面我通過兩個時期分別對應的問題,來分析一下那些很容易被忽略的關鍵因素。
到底什么才叫做市場很大?
市場的第一個時期,是指在有了想法到正式投入執(zhí)行之前的這段調研期。這個時候,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市場潛力與心里預期是否一致,換句說就是值不值得去做。
在之前做產品的時候,常會聽到別人說,“這個產品背后的市場很大,很有做頭”。尤其是一些喜歡去騙投資人忽悠合伙人的創(chuàng)業(yè)老板就喜歡說這種話。
這個時候你確實應該警惕,你要分清楚是這個產品背后的市場很大,還是通過這個產品能接觸到更大的市場,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有著不同的關鍵因素。
在疑惑到底屬于哪一種市場的時候,我們先插個題外話,就在前一篇《用最普通的文檔,我做了一個小助手,沒有一行代碼》里面提到,產品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而存在的,解決的方法越直接越犀利,效率越高體驗越好,這個產品就越能承載更多的問題,自然而然對于市場的占有率就會越來越高。
當你解決的這個問題是一種連續(xù)性問題的時候,在問題解決完之后必然會引起下一個問題,這個時候你天然就具備了一定的延展性。
例如你解決了用戶網上購物的問題,自然會引起貨品物流的相關問題。這就是為什么大型的電商產品都能延展到物流快遞領域的原因。
回到問題上,如果我們說這個產品背后的市場很大,其實就意味著這個產品解決的問題是一個共性的問題,最好這個問題目前的解決辦法是還處于“原始人階段”。
共性的問題很好理解,但什么稱之為“原始人階段”?
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式,已經很多年沒有提升過了,你現(xiàn)在的解決方式比以前的方式在效率和體驗上都提升很多很多,多到能足夠覆蓋掉用戶使用新產品而產生的遷移成本,畢竟用戶價值大的產品,對應的市場才會大。
關鍵因素1:用戶價值=(新體驗 — 舊體驗)— 替換成本
如果公式的計算結果為零,即代表用戶可用可不用;那如果結果為負數(shù),那還不如不用呢。所以通過對產品解決問題的方式、類型和新舊比較,你大概能得出這個產品背后市場的潛力。
這是一種能證明這個市場“很大”的方法。
再來說后者,想通過這個產品去接觸更大的市場,換句話說就是用有一個市場去置換另一個市場。但是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我們?yōu)槭裁匆@么做呢?好端端的拿下了一個市場,為什么卻還要去覬覦另一個市場呢?
這里我們可以想一下,人是在什么情況下會想著先得到A,然后再拿A去換B?
如果B比A有價值,我是想要B,但直接獲得B可能很難,且只能通過A去間接獲得,那么這就回答了上面這個問題了。
第一個市場或許已經沒有了增量用戶,大部分都是存量用戶,而且產品的同質化高。
對于市場的存量用戶,原本市場上的頭部品牌已經穩(wěn)穩(wěn)地把握住了流量的入口,新入局者也只能使用關系、資源、投入更多的推廣資金等傳統(tǒng)的競爭手段,很難做出差異化的方式來獲客。
但如果第一個市場的用戶和第二個市場的用戶重合度很高,甚至第二個市場是第一個市場用戶的延伸場景,在這個場景下,因為還沒有創(chuàng)業(yè)者涉及,產品的毛利率很高,空間就會大很多。
手機市場的競爭就能說明了這個觀點,手機硬件這個市場基本很少存在增量用戶了,除了每隔一段時間用戶會更換手機,手機產品在同一級別中硬件和價格也大同小異,新入局者無論在品牌、技術還有渠道方面的優(yōu)勢都不如頭部品牌。
這個時候,新的手機創(chuàng)業(yè)者們都是用免費硬件的策略來占有市場,我在手機這個市場里不賺錢,在保持產品水平的情況下,以成本價甚至更低的價錢去獲取流量,甚至免費。
而他們重視的卻是后面移動互聯(lián)網的整個市場,因為手機只是作為一個信息的基本交互窗口和使用場景,后面的增值服務孵化才是他們的主要的商業(yè)場景,這些會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也是將來主要的收入來源。
當然,在前期是需要一定程度上的資本推動,你會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頭部手機品牌,是不能和他們正面競爭的,因為它是靠手機這個場市場來賺錢。
用市場去換市場的這種方式,說白了大多數(shù)會是在賭方向,賭趨勢,因為他解決的不是一個點或者一條線的問題,反而更多的是一個面的問題。風險很高,相對收益也會很可觀。
小米就是用這個方式,在第一階段手機的爭奪戰(zhàn)中,小米提倡性價比的口號,讓用戶更多地去關注同等價格下手機的性能,用更低的價錢去獲取頭部流量。
在完成一部分對價格敏感用戶的流量轉化后,小米更是把手機的個性化強調至一個高度,提出“為發(fā)燒而生”的用戶標簽,鼓勵大部分的用戶勇于嘗試科技創(chuàng)新,愛折騰。
后續(xù)的小米家電、手環(huán)、小米云之類,都是基于小米科技發(fā)燒友的場景延伸。就像現(xiàn)在,用小米的手機能控制家里的電器,電器的使用數(shù)據(jù)也會反饋到你的小米手機上,但這些電器,都是小米自家出的,這個時候小米市場的溢價就很高了。
在這里我們必須要注意,第一個市場向第二個市場的轉化里面,其實是流量的轉化,凡是涉及到流量轉化都會存在轉化率,所以這個市場的轉化,務必是高頻推低頻,且不可反轉。
通常這種市場會具有以下特點:
- 有一個高頻的頭部流量入口
- 有一個能沉淀用戶的商業(yè)場景
- 最后階段的商業(yè)閉環(huán)里,毛利率會很高
在第一種方法的基礎上,這三點更能證明這個市場“很大”,而且往往這種情況下的市場更具有潛力。
產品上線后,能形成有效市場嗎?
市場的第二個時期,就是在產品第一版完成上線后,直到爆發(fā)前的這段時間。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先來認識一下市場滲透率的兩個重要階段:
每個產品在進入推廣的時候,都會首先有公司或市場部門來主導一系列的推廣行為,包括各種的拉新和留存手段,這個時期稱為導入階段。
當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形成了有效市場后,產品在市場的滲透速度會快速增長,當每月的新增流量不再是靠做推廣活動拉回來的時候,這就進入到了增長階段。
你會發(fā)現(xiàn)有一些在朋友圈里面的文章,一開始只能靠標題來傳播,但形成瘋轉后,不論標題多不起眼,你總會去打開看一下。
因為這個時候文章達到了進入增長階段的滲透率,已經不再需要推廣了,你會想去看它,完全是基于身邊朋友的強烈關注,一種“慣性盲從”的行為。
如果公司的每一個客戶,都只能靠推廣活動拉回來,基本上沒有任何一間公司能支付這個推廣費用,而能不能形成有效市場,就是產品從導入階段進入增長階段的一個關鍵因素。
經濟學中,有效市場是指一種這樣子的市場:所有信息都會很快被市場參與者領悟并立刻反映到市場價格之中。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市場的參考行為對于形成市場來說十分重要。
有些人會覺得,產品做出來之后,確實能解決到有效的問題,然后把產品丟到對應的市場上,產品自己就能孵化,然后開始盈利,管他市場會不會起作用。
其實這種觀點的人只是看到了基于產品內在閉環(huán)而產生的價值,而忽略了產品在市場上運轉流通同樣需要閉環(huán)的價值。一個有效的市場會包括兩個閉環(huán):產品的內在閉環(huán)和產品的流通閉環(huán)。
我先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大家身邊可能經常都會有人問:“我要換手機了,有什么好的手機推薦嗎?”,你不妨想象一下,如果生活中我們沒有了這種問題,或者說不存在參考,每個人在買手機和使用手機的時候都是極其獨立的,就算網購也沒有購買評論可看,大家互不交流。
“我不知道你用什么牌子的手機,而我選這個牌子,恰好只是我某天走路在商場看見,試用了一下覺得好用就買了?!?/p>
可以說大家是不會互相參考的,信息來源很單一,你知道某個手機好用可能只有兩種途徑,一是你確實是這個行業(yè)里的人,對某幾類品牌很熟悉,二是靠運氣,可能在某天的某處你才能發(fā)現(xiàn)它。
在這個情況下,蘋果就算把產品優(yōu)化到極致,也是徒勞的,因為能知道蘋果并且覺得好用的人就那么幾個,其他的客源還有待開發(fā),需要挨個地去推銷,需要一大筆宣傳成本。
所以,蘋果在中國開始大批量出貨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大家都在討論要不要買一部蘋果手機,沒買的都會拿來試用一下,上網查一查看看別人的評價。
這就是所謂的大家在使用前,都會互相參考,最終形成一個有效的市場,在有效的市場里面利用用戶的口碑傳播裂變力度。
這個時候如果你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還在拼命地迭代產品優(yōu)化體驗,把產品做到極致,也只是適得其反,算不上一個有效市場。
關鍵因素2:如何才能形成一個有效市場,總得來說有以下四點:
- 存在真實的用戶;
- 用戶有著某種需求;
- 存在一個產品能解決這種需求;
- 用戶在使用這個產品的時候會互相參考。
不過有時候,你把握好了上面說的這些關鍵因素,也還是很難把產品做起來,為什么呢?
問題的發(fā)現(xiàn)基于我的親身經歷,這會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大部分是抽離出了市場這個層面,需要在行業(yè)里面才能得到解決。
產品所在的市場里面,到底在競爭什么?
當你對這個問題感到陌生,或許重來沒思考過的時候,你就需要警惕了。可能有些事情從一開始就是有問題的,在你沒認識到這些問題之前,可能還活在幻覺里面。
隨著新一代技術的興起、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噱頭產品受到了資本的青睞,似乎每個人都要彰顯自己是創(chuàng)業(yè),是為了要改變世界,并顛覆行業(yè)的。
有時候你會發(fā)覺他們有著絕佳的團隊,找到了市場的缺口,有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也建立起了自己的有效市場,但就是怎么也做不起來。
如果有熟悉建筑設計行業(yè)的朋友,大家都知道這個市場真的是魚龍混雜,首先開發(fā)商會問銀行貸款,再向政府拿地,然后找設計院合作一起出方案,施工團隊進場施工,最后交付營銷部門開拓市場,賣出后再把錢還給銀行,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
在找設計院合作出方案的過程當中,開發(fā)商很難甄別出哪個設計院適合來做這個設計,往往要合作過才會有大概了解,如果遇上了掛羊頭賣狗肉的,一來一回浪費不少時間。
這個時候,其中一間設計院為了提高這個流程的效率,想做一個方便甲乙雙方對接設計資源的眾包平臺,通過網絡來解決行業(yè)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讓開發(fā)商(甲方)更快地找到性價比更高、設計能力更優(yōu)秀的設計師,提高效率,我當時就是負責這個產品的產品設計。
從表面上看,在設計行業(yè),為甲方匹配到優(yōu)秀的設計師,省時省錢,從平臺的設計到推廣,一直到最后形成的市場閉環(huán),看似沒啥毛病,邏輯也通,大家都懷著改變這個行業(yè)的初心,但卻怎么也做不起來,到底什么回事?
其實在市場里面,往往會存在著一個決定性的因素,這個因素可以歸結為一個問題:到底是什么影響了消費者的選擇?也就是說,在這個市場里競爭,到底是什么決定了這家公司能勝出?
問題在于,開發(fā)商是真的需要設計水平高的設計院嗎?這個市場的決定性因素是因為找不到設計水平的高的合作方嗎?
很顯然不完全是。
在整個中國房地產的開發(fā)進程中,所有東西的快速推進就是整個行業(yè)最強調的,設計師通宵的加班,施工團隊不分晝夜地施工,營銷部門的銷售誓師以及與相關部門的審核推進。
早幾年,為了快速推進很多開發(fā)商已經有了模塊化設計,在效率才是王道的市場里,如何挑選好的設計院在這個大流程里,只是占據(jù)很少的一個部分,并不是主要矛盾。
目前大部分的設計院已經是在做快速推進,純執(zhí)行層面的事了,這個時候我們在強調設計水平的好壞已經是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在一線城市里,再丑的住宅設計也會有人買。多少錢一平米、什么時候能夠收樓區(qū)位有哪些好的配套設施,才是用戶最關心的。
市場會基于市場的決定性因素去發(fā)展,大部分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都體驗在這個因素之上,如果主要的問題都得不到解決,那么既有的供需平衡還是會維持現(xiàn)狀。
這個時候,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建立在市場的決定性因素之上,你影響不了消費者的選擇。自然而然產品就會被邊緣化,運營起來變得吃力和有對抗。
但換個角度,如果你面對的市場是一群對設計有追求的開發(fā)商,那么這個市場就被轉換了,這個時候決定性的因素就是設計水平,如果你有很多優(yōu)秀設計師的資源,同時產品提高了甄選的效率,那么你將會影響著消費者的選擇。
每一個市場都對應著一個市場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如果你夢想去改變或者顛覆這個市場,你努力的方向必定要建立在這個因素之上。
如果你的努力沒在這個因素之上,要么換個市場,要么換個產品。
雅格布的結論
(1)如何辨別這個產品值不值得做?
把市場通過【 用戶價值 =(新體驗 — 舊體驗)— 替換成本 】這條公式計算,結果為正數(shù),且數(shù)值很大時,我們認為這個產品對應的市場潛力很大,值得去做。
(2)產品如何才能進入增長階段?
- 存在真實的用戶;
- 用戶有著某種需求;
- 存在一個產品能解決這種需求;
- 用戶在使用這個產品的時候會互相參考。
(3)怎么才能確定產品迭代方向是有意義的?
找到所在行業(yè)、市場的決定性因素,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在決定性因素之上,并持續(xù)優(yōu)化迭代。
- 部分結論引用來源:《產品方法論》前百度產品副總監(jiān) 俞軍
作者:雅格布,微信公眾號:雅格布(ID:jacoblab)
本文由 @雅格布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高頻的頭部流量入口,能否舉個例子?謝謝
掌管每一塊屏幕入口的手機
贊
贊
圖
“找到所在行業(yè)、市場的決定性因素,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在決定性因素之上,并持續(xù)優(yōu)化迭代?!惫P者您好,可以用接地氣的舉個例子詳細說說是什么意思嗎?我是新人,不懂
在中國3-6線用戶群體里賣手機,或許價錢才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因素,而不是品牌、性能、交互體驗。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