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是如何損害你的大腦的?

0 評論 5782 瀏覽 1 收藏 13 分鐘

我們的大腦所受到的煎熬遠勝于前。每一天,紛至沓來的消息、新聞、流言蜚語、全部穿上「信息」這個冠冕堂皇的馬甲叩響你的房門。你很難從中分清楚什么是你需要知道的,什么又是你需要忽略的。同時,我們的手不隨心,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三十年前,旅行社幫我們安排火車和飛機的預定,銷售員來幫我們鑒別商店里什么東西是適合我們的,而如今,什么事兒我們都要自己上手。我們把其他十多種不同種類的職業都攬到自己手上親力親為,想著在眼花繚亂的信息世界為自己討得一些便宜實惠。與此同時,還要忙著讓工作養家,忙著照顧孩子和關愛老人,維持朋友的關系,還有我們的個人愛好還有鐘愛的電視真人秀。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由的感嘆,忙得過來嗎?

我們的智能手機現在已經徹底變成了一把多功能的瑞士軍刀,它是詞典、計算器、瀏覽器、郵箱、掌上游戲機、日歷、錄音機、吉他模擬器、天氣預報員、GPS、短信收發器、Twitter 客戶端、Facebook 客戶端、還有手電筒。它跟三十年前 IBM 總部最先進的電腦相比,做的事情更多,功能更加強大。這個智能手機常伴我們左右,不離手心,成為了 21 世紀狂熱文化的一部分。之所以形容為狂熱,是因為我們只要有了稍許的空暇時間,就恨不得把所有事情都填滿其中的每分每秒。我們走路的時候低頭收發短信,排隊的時候查收郵件,我們開始不自知地去查看身邊朋友們此時此刻都在干嘛。哪怕是在溫馨靜謐的家中,哪怕是在櫥柜跟前,我們都要一邊聽著繪聲繪色介紹著城市養蜂業,一邊在智能手機上記錄下來購物清單。

不擅長多任務處理的大腦

盡管我們覺得在某個時刻能夠勝任多項工作,但請記得這只是一種強有力的幻覺而已。麻省理工大學的神經學家,同樣也是世界上分散注意力領域的最前沿的研究者艾爾·米勒(Earl Miller)表示:「我們的大腦天生就不擅長多任務同時處理。在人們所以為的多任務處理模式中,其實只不過是以很快的頻率從 A 任務跳轉到 B 任務而已。每一次的跳轉都會讓認知功能付出相應成本?!箯倪@段話我們可以看出,事實上我們都不擅長「左右互搏之術」,我們更像是一個業務的轉盤子雜技表演者,在多個任務之間疲于跳轉,無法辨識其中哪個任務對于自己來說是最重要的,并且時刻伴隨著最強烈的焦慮,擔心同時扔起來的三個小球會有一個接不住而全部搞砸。即使我們覺得自己能做的事情更多了,但是令人諷刺的是,多任務處理讓我們的效率大大下降。

研究發現,多任務處理會增加與壓力有關的激素皮質醇,以及決定人們逃跑還是戰斗的腎上腺素。這些物質會過度地刺激你的大腦,產生認知上的模糊,思維上的混亂。多任務處理會產生一種對多巴胺物質上癮的循環作用,讓大腦不斷在失去焦點后,盲目的尋找外界更多的刺激源,這就有點兒像一路前進不斷摘苞谷又一路拋棄的猴子。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前額皮質還會產生認知上的錯亂,說通俗點兒就是但凡出現任何新鮮的東西,注意力立刻被更新鮮的東西綁架。這就像是我們在拿著亮閃閃的東西逗弄嬰兒、小狗、貓咪時,它們的表現一樣。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就變得更加清楚無誤:我們賴以憑借的大腦,那個本應該專注于某個領域進行工作的大腦如今是那么地容易偏離本來的目標。我們接電話,在互聯網上搜索東西,查收郵件,發送短信,每一件事都成了撥動大腦的開關,讓它時刻關注在最新鮮的內容上,催生大量內源性阿片類物質,這些物質本身對于你專注于工作非常有害。我們再也無法從持續專注的工作中獲取到巨大的成就感,相反在完成了數千個零碎細小,拿糖片包裹起來的小任務后,感到深深的失落和空虛。

大腦認知能力會受到影響

不僅如此,多任務處理還有損于你的認知表現。倫敦的 Gresham 大學的心理學客座教授格蘭·威爾森(Gelnn Wilson)將其稱之為「信息狂躁癥」。他的研究表明:如果你一邊專注于一項工作,然而你的收件箱里又突然來了一封需要你查看的郵件,你的有效智商將會降低 10 點。

這里還得提到一下大麻對大腦的影響,人們總是抽了大麻之后能夠讓人更加具有靈感創意,降低疼痛和壓力,但是請別忘了它的首要物質大麻醇能夠激活大腦中的大麻醇受體,借此非常嚴重的影響我們的記憶,以及同時專注于幾個目標的能力。而如今威爾森表示:多任務處理中對注意力喪失所造成的影響,甚至比大麻還要大。

斯坦福大學的神經學家拉斯·博德萊克(Russ Poldrack)則發現,多任務處理會讓信息輸送到大腦錯誤的部分。如果學生們一邊學習一邊看電視,那么有關于家庭作業方面的信息會直接進入大腦紋狀體,這個區域專門是儲存新的程序和技能的,而不是事實和看法。如果沒有電視的干擾,這些信息就會直接進入大腦的海馬體,在這里大腦會通過多種方式將其進行整理和分類,使得在未來更易喚起這部分的記憶。麻省理工大學的艾爾·米勒補充道:「人們不擅長于多任務處理,當他們說能應付的時候,其實是在自欺欺人。」當然我們也看到了大腦是多么擅長于欺騙自己的主人。

網絡時代會給大腦帶來過多負荷,易于疲勞和精神渙散

同時,讓大腦轉換注意力導致前額皮質以及紋狀體不斷燃燒氧化血糖,這種物質對于注意力的集中非常必要。所以不斷地轉換注意力就會更快地燃燒這種物質,這也就在很快的時間內讓我們感到疲憊且頭昏腦脹。不僅認知和生理上所受影響巨大,頻繁轉換注意力還會造成嚴重的焦慮,焦慮會進一步導致進攻性或者強迫性行為的發生。相比之下,如果一個人更加專注于單一的目標,穩定地保持在一個狀態下,那么大腦對血糖的消耗也會隨之降低。

你以為多任務處理的危害就僅限于此嗎?不,還沒完。大量的多任務處理導致大量的決策:我需要回復這條信息還是置之不理?我該怎么回復它?我該怎么寫這封郵件?我是否應該繼續我現在的工作又或者現在應該休息一下?這種不斷旋轉向下延伸的思維模式無疑又會進一步加重大腦的負擔。

我的同事彼得·米爾納(Peter Milner)和詹姆斯·奧茲(James Olds),皆為神經學家,進行了一次非常著名的實驗。他們將一個小型電極安裝在白鼠頭部內,一個叫做「依伏神經核」的大腦緣葉結構中。這個結構掌管著的,就是類似于一個賭徒贏錢了,癮君子又吸食可卡因了,又或者人們得到性高潮時所具有的生理反應。奧茲和米爾納稱其為「快樂地帶」?;\子里面有一個開關,老鼠們可以通過使用這個開關,直接向它們的「依伏神經核」上直接發出電極信號,使得它們能夠獲得極大的愉悅刺激。它們喜歡嗎?它們喜歡死了!喜歡到了忘記吃飯睡覺的地步,就算它們餓了,眼前放著美味的食物它們都熟視無睹,就想著按那個小型開關。它們不厭其煩的一次又一次的按下,甚至都忘記了性這回事。最后它們都死于饑餓和筋疲力竭。這個實驗讓你想起來點兒類似的事情了嗎?

除了大腦所受到的影響之外,還有更糟糕的……

在過去,如果電話響起來了,而我們手頭還有別的事情需要處理的時候,我們要么關機,要么就讓它一直響到掛斷為止。如果電話是那種貼在墻上的座機,毫無疑問我們不可能總是能夠準時地接起它來。我們也許在戶外散散步,所以接不到電話是太正常的事情。而如今,人人都拿著一個手機,這其中有一個不言自明的道理: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時候去找到另外的人,而不用去管對方方便不方便。這種觀念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于你可以看到很多開會當中就有人不斷地接起電話,不斷的道歉,說著:「我現在沒辦法跟你說這件事,我在開會呢?!苟谑昵盎蛘叨昵埃雷由现挥幸粋€固定電話,如果想要一場專注的會議,完全可以讓它設置為來電留言模式。這前后二十年的光陰,讓人們在溝通中對彼此的期待有了不一樣的變化。

曾經,我們提筆寫信,醞釀再三,雖然與電子郵件相比多了些步驟,甚至還要親自去貼郵票,放到郵筒中,但正是這些細小具體的過程,讓人們的交流更加真誠用心。在如今這個連寫電子郵件都略顯老派的時代中,年輕人們迅速用短信和視頻來交流。便捷的交流手段讓人們無法再在交流上做更加深入的思考。

毫無疑問,無論是大腦上的疲憊、還是人心間的疏離,這都是互聯網時代中我們所不得不付出的成本。

 

來源:創之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