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停車應用的發展模式

0 評論 6916 瀏覽 31 收藏 6 分鐘

智能停車應用作為試圖有效解決停車難題的應用種類,近年來國內外誕生了不少這類應用。無論是國外的比如Google Open Spot,Parking In Mothion,KurbKarma,Streetline,ParkNow,Parking Panda,SpotHero等,又或者是國內的Pariking We(停車百事通)、XX停車、X停車等,在面向用戶和市場環境的產品運營層面,都無可避免地要考慮、探尋、設計好屬于自己的發展模式,才可能贏得未來。

經筆者一段時間的觀察、了解、學習與總結,現就智能停車應用的發展模式做以簡單地分析、思考,拋磚引玉。

精準數據是立足之本,模式之源

顯然,與智能停車應用最相關的核心數據包含互為唇齒的兩個方面,一是進入系統平臺的停車場及停車位的精準數據(包含車輛進出的動態變化數據),二是使用智能停車應用的用戶數量。

有了這兩方面最核心的數據體系,智能停車的價值才能真正確立。事實上,每一條停車數據的價值=(單位時間用車成本?+?開車人時間成本)?x?找車位的平均時間。按國內較低標準20元時薪的人工計算,如果百公里油耗10升(接近市區最低油耗),找車位花費10分鐘,以此舉例,那么單條停車信息價值幾何?如果再批量化規?;兀?/p>

羊毛出在誰身上

做個假設,國內眾多城市重點停車場停車位精準數據已進入某智能停車應用后臺系統,比如某段時期后,停車百事通應用覆蓋了國內上百家存在停車難問題的城市,并且停車百事通的用戶群體超過1000萬的話。那么問題來了,就算停車百事通并不著急馬上盈利的情況下,彼時,一定也會有各種“盈利模式、頂層設計、發展大計”自然而然地被動出現。

其實無非就是羊毛出在誰身上的問題。按照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規律,再考慮到用戶需求和使用場景,以及智能停車領域的行業特性,也不外乎幾個選擇。

第一,向用戶收費,可以通過預訂車位、提前鎖定車位及用戶之間的P2P車位交易、代客泊車等增值服務來實現。

第二,向停車場甚至物業收費,可以通過向品牌物業如高端商場定制開發反向尋車系統、幫助品牌商家向附近用戶推送優惠信息等定制服務來現實。事實上,停車百事通目前已經幫助深圳茂業百貨某門店實現了智能誘導反向尋車系統,不僅收獲了該店高端客戶的點贊好評,同時也在無形中提升了茂業的品牌形象。

第三,聚焦智能停車領域,成為城市停車解決方案核心供應商,助力交通管理部門梳理城市交通擁堵,有效緩解和解決停車難題。停車無小事,公益更大事——這一點的實現,除了自身過硬的核心技術和運維實力外,還得有著敏銳的公共政策嗅覺和較高的戰略規劃布局。

是否有可能成為入口級平臺

移動互聯網時代,任何一個APP,只要達到一定量級,哪怕十萬用戶規模,都至少可以成為具有一定價值的商業渠道,比如成為其他應用分發渠道,整合傳播渠道。甚至,可能成為細分領域的平臺型入口。

面向全國過億汽車保有量的市場,圍繞起碼幾千萬量級規模的城市車主,不難發現,號稱平臺的應用貌似不少,然而,比如智能停車應用,是否有可能成為一個入口級平臺?這可能取決于地圖,因為智能停車應用不可能脫離于地圖而單獨存在。事實上,手機地圖領域,百度、高德、騰訊等幾大巨頭儼然已成為真正的平臺級入口。

那么問題來了,以智能交通的眼光來看,智能停車應用有無可能有無條件成為連接人與車、人與人、車與車、車與停車場、停車場與停車場、車與道路、道路與道路的一個超級入口級平臺呢?

筆者認為,應該很有可能。

FROM techxue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