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階段的產品中:產品經理該怎么做
小芒果導讀:每個時期的產品,都有著不同的階段性目標,所有的產品功能需求,必須符合相應的目標,才能讓產品更快速的發展。那么過程中產品經理應該怎么做呢?
先看看產品發展的整個生命周期,簡單來看,可以分為初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縱坐標是用戶數。但不是每一個產品都必須經歷完整的四個時期,在產品的任何階段,曲線都可能變平緩,到達成熟期or衰退期,從我的工作經歷,來談談產品經理針對不同的產品階段的產品應該做的事情。
說說我的經歷
踏入互聯網這個行業,我加入的第一家公司是騰訊,做過兩款產品,還都是社區產品。
騰訊微博:2010年4月上線,而我加入的時候,上線1年多
QQ空間:2005年4月上線,我加入的時候,已經是一個上線八年了的產品
兩者的量級都自不必說,億級別的產品,目標用戶幾乎等同于網民人數,而我參與這兩個產品的時機也挺有意思的。
加入騰訊微博的時候,正好是騰訊微博(也是微博)的快速成長時期,嚴格來算,應該是成長晚期了,悲劇的是很快到了成熟期、衰落期(今年官方已經不更新了,唉…)
加入QQ空間的時候,已經是空間的成熟期了
現在做一個創業項目的新產品,經歷的正好是初期產品,這樣算來,從成長期到成熟期的不同階段的產品,都接觸過了。
結論
習慣先拋出結論,每個時期的產品,都有著不同的階段性目標,所有的產品功能需求,必須符合相應的目標,才能讓產品更快速的發展。
初期產品
1)找到產品最核心的功能:用戶用你的產品的理由
2)找到目標用戶,迅速的驗證需求
成長期產品
1)核心功能的優化
2)快速吸引用戶,讓產品不僅有用,最好有趣的功能
成熟期產品
1)核心功能的極致優化
2)為用戶找到新的G點,目的是在核心功能以外,找到新的增長點
初期產品
近期在做教育類產品,對教育行業的了解基本只來自學生時代的印象,而且十多年過去,時代都已經變化了。毫不客氣的說,對在線教育的了解幾乎為零。不了解用戶,不了解痛點。在產品初期,對核心需求的把握是不準確的。
工作節奏
1)根據對用戶需求的理解和市場的判斷,把核心功能的體驗做到60分
2)在這之前其實還有一項工作,明確數據目標,根據產品上線后的數據要能夠得到結論
3)根據數據判斷核心功能是不是能夠支持產品的持續增長,或者說,核心功能是不是真的夠“剛需”
在第一點:在嘗試任何新產品和新方向的時候,我經常問自己最多的問題
1)這個功能是不是用戶使用你產品的理由?
2)如果沒有這個功能,用戶會覺得不好用,還是不會用?
因為新產品和新方向,必須要快速找到核心的競爭力,必須清楚的是,不一定完全是用戶用的最多的功能,也可以是與競品最大的差異需求。
剛去騰訊,有很多培訓課,記得非常清楚的一個問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1998年,QQ開始規劃,1999年2月推出Beta1版本,1999年5月Beta2,1999年8月Beta3。
Beta1版本只能實現3個特性,優先推哪三個呢?請從以下選項里勾選:
卡通頭像
不可竊聽安全通訊
聊天室
很小的.exe文件
皮膚skin
速度超快0.5秒反應
聊天記錄管理器
語音
視頻
看誰在線上
傳文件
QQ表情
第二點和第三點,其實說的是一個驗證過程
不管是一個完整的產品也好,功能、模塊也好,都需要產品經理對上線后的數據預設一個基本值,兩個作用,第一、以此來判斷產品是不是OK的;第二,讓自己對產品功能的設計不是盲目的;最后根據上線的數據,才能得到“結論”:
1)數據超出預期了,那是不是應該加大投入來做
2)數據不及預期,那核心需求是不是個偽需求
如果沒有數據目標,很容易陷入對數據的無感狀態,產品上線完就完了。
成長期產品
從我入職開始,微博正處于成長期,逐步步入成熟期,新增用戶的成本已經很高了,在那種量級下,產品大的層面的玩法已經定型了,而且是在有強大競品的環境里,核心的工作,逐步從找到新的方式擴充新增用戶,到針對留住用戶、讓用戶使用產品的時間久一點的工作。
具體工作
1.核心功持續優化,這個時候,微博的核心功能已經是80分了,要保持做到85……
1)優化核心功能——大力降低微博timeline的垃圾信息,幫助用戶維護關系鏈
2)提供優質內容——類似廣場、微頻道等聚合精品內容
2.不斷有新的產品功能來增加用戶的新鮮感,讓產品更有趣
1) 可以從產品的資源角度+用戶訴求角度出發,去尋找這些點
2) 在產品核心功能之外,利用另外一種方式滿足用戶,能為主產品提供黏性、影響力和擴散力,在產品的接力成長之路上助力
作為一個一線產品經理,哪怕僅僅能夠負責的是一個模塊,產品的一個點,也需要讓自己做事情的方向和微博產品階段目標要相符合,不管是給timeline降噪還是關系鏈維護,圍繞這個目標,去想可能做的小功能,小模塊,核心需求是需要打磨的,從80到85比60提高到80分的難度要大的多,但是方向必須正確。
而產品的有趣性就是另一個值得做方向了,不僅用戶需要新鮮感,團隊也需要有不斷的版本,特別是當你的權限和視野沒有達到一個高度,很難在核心需求上有突破,而有趣性和新鮮感就不一樣,可以以小見大。
說說當時微博的情況是:有大量的注冊用戶,日活也是不少的,聚集了大量的人,而大量的人的“交流”需求很強烈的。而且,透過數據去觀察微博(包括sina微博)的話,本身就能發現很多很有意思的玩法。
有人注冊賬號來做匿名的樹洞,你給賬號發私信,賬號管理人員將私信通過微博發出來
有人利用微博來做約炮的平臺,匯集一幫饑渴男(相對容易),如果你是女生想約炮,發私信提要求(地點、身高、活)就好了,管理人員會將要求通過微博發出來,很多人在微博報名,慢慢選吧~
有人利用微博專門給人情感答疑
有人(留幾手啦)在微博專門毒舌點評女性照片
……
(一個好的平臺,能夠在簡單規則下,演變出多種多樣的玩法,這也和失控中講到的是一個道理)
微博樹洞,是我們產品的嘗試,一款讓用戶能夠匿名吐槽的微博應用,每個用戶可以匿名說出想說的話,同時其他用戶都能看到這些匿名吐槽(形式就是微博),可以評論、轉發等等進行交流,這樣在公開狀態下發微博、看微博,又有一種形式是匿名狀態下發微博、看微博,很好的互補狀態,給用戶多一種選擇,多一種玩法,當時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互動。
最多的當然是無聊找人聊天的,其實就是約炮
發出抱怨
求祝福
情感求助
表白
從數據和口碑也能感覺得到用戶的喜愛,從樹洞出發,也嘗試了很多服務,情感求助站(用戶之間相互傾訴的平臺)、夜貓子(晚上9點半開放,隨機匹配好友聊天)等等。
除了優化核心體驗,去找到一種新的增強產品黏性的功能或者方式,也不可少。雖然從規則角度,其實這不應該是產品官方應該去做的,應該讓使用者更多的去發現和運營。當然,這不是用戶來使用你的產品的核心目的,可以給產品錦上添花,但是不能在產品逐步衰敗的時候雪中送炭。
成熟期產品
對于成熟期的用戶,其實是個最難解,這種情況下,可能所有人的努力,只是保持產品的數據曲線不下降,甚至是少下降。
在大勢(移動化下的微信—朋友圈,陌陌、nice等等新興社交形式的崛起)下,QQ空間背負的歷史包袱,微博產品承擔了太多本不該屬于它的用戶和場景,已經有億級別用戶的情況下,不可能進行大的冒險的改變。
普通產品經理能做的,除了打磨體驗,將體驗極致化,將體驗從95提高到96分,實在沒有想到更好的解。FB沒有做到,需要靠資本買入instagram,what’s app,可能很少有這么大的產品能夠做到,因為挑戰產品的,可能是社會變革所帶來的新的生活方式。
想想曾經努力的同事,大家不可謂不拼命,逃不脫的產品宿命和大勢。
本文作者:@燈芯籠 ? 轉載自:簡書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