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與工程師,在“對立”中協作
這是我很喜歡的兩位拳手,一位是出生于拳擊世家未嘗過敗績的美國人梅威瑟,另一個是叱咤拳壇的菲律賓國寶帕奎奧。聽說兩人將在今年5月份在米高梅中心來一場世紀對決,一想到這個場面,就激動不已。
本文要寫的PM與工程師之間,肯定不會像拳擊比賽一樣充滿火藥味兒,但“對立”的情況是肯定存在的。一方尋求用戶體驗,一方尋求實現方案性價比,在評審過程中會發生很多的“摩擦”。PM需要推動摩擦到和諧的轉化,推動產品在“航線”上前進。
工程師與產品經理的“對立”從產品評審開始,一直到Debug結束。有的時候,可能從產品需求確定環節就已經開始了。經常出現的場景是:工程師會說XX功能不重要,自己都不會去用,產品經理也會說工程師嫌麻煩而要求簡化產品與交互邏輯…工程師與產品經理之間的“對立/沖突”會經常發生,從需求,邏輯,交互,圖形等各個環節都會出現。
PM腦袋會大,工程師腦袋也會大。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但是必經的,當PM能夠縮短對立時間,最大化產品評審效率,那么自己就成長了。我在自己的產品工作經歷中,遇到過就一個功能被工程師問得啞口無言,也被工程師挑戰過產品邏輯的合理性,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也曾經花兩天時間就一個默認選項的問題“說服”工程師。所謂說服,并不是讓對方聽自己的,而是另對方心悅誠服,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接下來的工作。如果協作雙方都有抵觸情緒的話,項目進展不順利也就可想而知了。以下是自己與工程師協作過程中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以下是從PM角度出發的觀點
1、選擇哪種類型的工程師與自己配合?
要選擇一個“針對你”的工程師。這里所說的“針對”,指的是獨立思考,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喜愛產品(有產品思維)。在與這類工程師協作時,你將經常被挑戰,迫使自己在與工程師溝通時要做足功課。如果自己遇到了這樣的工程師,不該掃興(因為他經常能把你挑戰的體無完膚),而是應該慶幸,因為他能幫助你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工程師按照你的設計一五一十的完成研發,最終的結果不一定是最好的。
有些PM會覺得工程師不懂產品,他們的意見無關痛癢,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工程師也是用戶,也在體驗產品,有自己的觀點。要把工程師當做用戶看待,他們的建議要聽并去分析,很多點子可能PM連想都沒有想過。
2、做足調研(產品需求/功能點)功課
有些公司工程師是不介入功能點決策環節的,有的公司則會介入,小型產品團隊,工程師介入到功能點決策環節的情況比較多。介入是好事兒…
2.1、如果有競品
下載5個主流的競品app以及幾個非主流競品app,把相關功能點做分類對比,分析出優缺點,然后找到最合理的解決方案。要保證你用過的相關產品比工程師多,就算工程師用過一個“偏門”,由于你用過了更多的app,那么對于他的問題也是可以回答的。很多產品經理就盯著一個或兩個競品app看,然后就得出了結論,這個往往是不夠的?!凹藿印辈豢扇?,需要因地制宜。當工程師提出“這個功能沒啥用吧”,你會給出客觀依據,同時自己要成為自己產品的重度用戶,這樣才能從客觀和主觀體驗上給予論據
2.2、如果沒有競品或競品中沒有此功能
給出用戶使用場景,盡量量化場景。什么情況下,誰用,怎么用,多少人會用。量化場景是最難的,無法直接量化就間接量化。同時從使用角度出發給出重度用戶的主觀使用體驗。很多時候PM都會遇到這樣的反饋“這個功能強度有那么大嗎?會有人用嗎?”,此時給出直接或間接定量數據就顯得很重要的,不過也有很多時候是無法量化的,那就只能憑借主觀體驗,經驗判斷和個人魅力了
3、產品方案如何平衡
產品方案(產品邏輯或交互流程)是另一個評審的重點部分,因為涉及到開發的性價比,產品經理在考慮用戶體驗的前提下,也要保障能夠提升研發效率。一般的做法是,給出多個產品方案。首先要調研競品邏輯,然后再給出自己的產品邏輯,結合自己產品的實際情況列出方案優缺點。評審的時候就多個方案展開,并選出最終方案
* 競品邏輯一定要看
* 至少給出兩個產品方案(不為給方案而給方案,如果邏輯簡單,一個方案也OK),盡量從產品角度考慮全面
在評審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如下兩種情況:
3.1、整體產品方案由于技術限制不可行,如何解?
* 如果技術限制是有限的,那么就在評審時記下并在會后對方案進行調整
* 如果邏輯復雜,那么就需要在方案設計時就去找工程師評估可行性,得到確認后再繼續完成全部
* 產品經驗豐富后,PM自己就能夠總和篩選方案了
3.2、產品方案優缺點各異無從選擇,如何解?
產品方案都與產品目標相符,且方案各有特點,或無直接或間接數據印證好壞,尤其是PM與工程師各執一詞。如果出現這樣的情形,則選擇其中一個方案上線,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再做迭代優化
4、產品與工程師文化
團隊文化直接影響著產品的推進。有的公司是產品主導的文化,產品話語權較重,那么工程師更傾向于執行;有的公司是工程師文化,工程師會在產品未設計前就開始了demo的研發,產品隨后介入進行設計。這兩種公司我都經歷過,也都有過錯誤的認識。
* 當我在產品主導的團隊時,我會覺得自己說了算,自己的設計沒有問題,工程師直接去開發就好了,他們無需對需求和核心邏輯產生什么異議;
* 當我在技術主導的團隊時,我又覺得研發先行產品隨后介入的工作方式是本末倒置,從而喪失了主動性和積極性
經歷過后深刻的體會到,這兩種想法并非客觀也并非高效
* 產品主導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能以抑制工程師思想為前提,產品中一定要有他們的聲音。工程師不是機器,他們有思想,是用戶,且很可能還是重度用戶
* 技術主導時,工程師與產品工作是并行的,且是相向而行的。PM更應該做足功課,積極地參與到項目中來
當工程師的想法被接納或心悅誠服的采納PM的方案,當技術先行的demo由于產品經理的建議更好而被優化,那么就不僅僅的PM或工程師的勝利,而是整個產品團隊的勝利
5、寫在最后
* PM與工程師是合作關系,過程中的對立是正常的,是成長的基石。PM要勇于接受來自工程師的“挑戰”
* PM要做足功課,讓自己處于產品的核心,成為項目中各個環節的紐帶
* 適應公司或團隊文化,發揮產品經理的特長,誠服于人
* 保持開放的心態
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幫到大家,并給大家帶來啟發
本文由作者ZHENG(公眾號ID:liushizheng-pm)投稿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附帶本文鏈接
溝通、合作
很實在,贊!
贊一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