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產品經理的工作態度和方式有哪些?

0 評論 13107 瀏覽 4 收藏 6 分鐘

去年開始,加入了現在的公司,到今天,讓我總結下。個人覺得創業公司要了解太多東西了。自己目前還有很多不足,最近這段時間要彌補!就不具體戲份什么工作態度和方法了,下面的幾個點,也是我之前在微博分享的,這里略做調整。

有這么幾點:

1、記憶東西,特別是細節和關鍵點。我知道,大家會想到“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類的話,不過,這個是在給自己不去記憶尋找牽強的理由罷了。工作中需要記憶的東西很多,等到需要的時候去查資料?不,那樣你會浪費很多時間。與與第三方平臺接入的時候,你更需要明確的了解他們的細節,比如接入的條件,規則、玩法等等;具體來說,一個排行榜,同賬號登錄 iOS 和 Android 平臺,數據是否互通?積分、登記、道具,同賬號登錄 iOS 和 Android 平臺,數據是否互通?等等,類似的問題和細節比比皆是。你記下了,就節省了時間,節省了時間,工作就會提高效率。

文章貫穿的一個思想就是,創業公司要的是快。怎么快呢?從細節一個一個摳,摳時間,摳效率。捎帶提一下,管理、溝通方面——那就是扁平化。公司這方面做的太好了,相比之前在某大型家電企業,現在的溝通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兩個檔次。

2、分析、分類、分解問題,也可以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有個詞叫“過程”,但過程是可以被分解成多個節點的,每個節點之間串聯,就會連續發展。不管是在分析競品,還是做產品規劃,又或者是提產品數據運營需求,再到后期的運營規劃和實施……每一個環節中,這個思想都是而且是必須拿來用的。用這樣的方法提出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3、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考慮全。還是細節和分析方面的事情,不過這次是和自己相關。你敢不敢擔當呢?創業公司嘛,環顧下四周,也就十幾個同事,這件事情用腳趾頭想,也該是你來做的。要怎么做呢?怎么去分析呢?如何去提高效率呢?

4、做好提前量,有些事情到眼前估計就來不及了。這一點,年前放假真是感受頗深啊。因為公司產品是接入的某廠平臺,但是在之前和對方商務以及產品溝通的時候,一方面因為方在流程和規范方面提供的不足,另外一方面——我認為是最重要的——我們這邊對流程和規范方面考慮的不詳細。舉個例子,在接入后測試方面,我們這邊的提前量就做的不夠好,晚了很多。包括測試中,如果有反饋,是反饋全部Bug后調試后,重新排期?還是發現一些Bug就反饋,隨即延期?這個我們不清楚,直接導致2月13日我們還在就測試的問題而糾結。還好某廠的測試妹子很給力,硬是自己把測試給我們解決了。再有,就是上線發布。這也是要排期的。等等。。。

5、常和同事溝通,他們很厲害。公司同事,都是某方面的專家。不管是產品、運營,還是開發、管理??傆心銓W不完的。工作中,因為坐的很近,大家都會大聲的聊天。有問題也會直接交流,不含糊。當然,作為產品,我更多的是了解技術流程。這樣,能夠從開發的角度思考,用他們能懂的語言來交流。總的來說,就是為了壓縮交流的成本,節約時間。

6、做孫子求人的時候,就一定要有孫子的樣。這一點,寫在最后。創業型企業,以結果為導向,以你工作的結果來衡量和判斷。前面提到產品是和某廠合作的,就是求抱大腿的心態啊,你不放低姿態,怎么能求人家呢?能把事情辦好,不管是什么心態和態度,用什么方式,結果最重要。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