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訪楚 | 從產品角度看,策略是如何指導行動的?

7 評論 4368 瀏覽 80 收藏 10 分鐘

兩千年前,齊國協助楚國攻打秦國,取得了曲沃地區。秦惠王大怒,發誓要派兵攻打齊國。但由于齊國和楚國關系密切,貿然攻打可能沒有勝算,于是請教張儀,如何才能一雪前恥?如果張儀是一名產品經理,該如何幫助他的老板(秦惠王)處理好這個事情?

先看下如下地圖:

(戰國七雄的地理位置關系)

張儀外出做了幾件事:

  1. 張儀來到了楚國,告訴楚王,齊國惹怒了秦國,秦國要討伐齊國。但楚國此時是跟齊國修好。如果楚國斷絕和齊國來往,同時秦國獻給楚國600里土地,那么齊國一定會孤弱起來。到時候楚國就可以奴役齊國,讓它聽楚國話。同時有恩于秦國,有得到這么多土地。一石三鳥,何樂不為呢?(產品策略的優惠券)結果:楚國相信了。(雖然有楚國大臣陳珍看出了破綻,認為是陷阱,但楚王依舊執意跳進去
  2. 張儀回到秦國后,私下了回復了邦交關系。(產品合作伙伴)
  3. 楚國此時派出將軍來秦國要贈地,張儀稱病不見來使。使者回報楚王,楚王認為張儀會認為他沒有斷絕和齊國關系。于是派勇士來到齊威王面前辱罵。張儀獲知后,知道計策成功。于是回見來使,說我就是小人物,怎么可能是讓秦國給600里給楚國。我說給的是6里土地。使者回報楚王,楚王大怒要攻打秦國。后來,秦國和齊國聯合,把楚軍打敗了。

短短的幾個來回,張儀就把局勢從秦被齊楚孤立,反轉為了秦齊聯合,楚國變得孤立起來。古代出行時間很長,交通也不方便,張儀到了楚國,再返回秦國,甚至是得知齊國和楚國斷交,其中經歷的時間必定很長。

怎么理解在漫長的局勢演變中,張儀能準確的把握住了各國的情況,根據自己的“策略”,實現秦惠王的目標呢?

這也是本文所剖析的,張儀之策是如何從理論一步步走向現實的?從產品角度 分析一二。(確定產品目標、市場環境、競爭態勢、用戶核心需求、運營策略)。

張儀作為產品經理,他會怎么做呢?

整個故事,我把它簡化為以下:

結果一目了然。秦國成功實施了之前擬定好的策略。而楚國掉入了陷阱,被孤立,軍隊打了敗仗。這個結果是之前秦國吞下的,現在輪到了楚國。

最后秦、齊建交,楚被孤立,同時秦和齊聯合打敗了楚國。

假如這是張儀的產品目標,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們假設下:張儀在齊、楚國的外交難免不會遇到各種突發狀況,萬一之前設定好的策略不管用怎么辦?

張儀哪來的這個自信呢?上面說的張儀的策略又是什么?策略成功實施的條件是什么?

我們首先要分析下當時局勢(市場環境態勢分析)

張儀面對這個情況,應該怎么做?注意下圖中圈出部分:

可以發現,整體這個事件脈絡軌跡,齊國在其中的作用毋庸置疑。誰能用好齊國這個“棋子”,誰就能擁有主動權。(市場競對)

因此,張儀最應該爭取的就是“齊國”,分化齊楚之間的聯盟。這是第一步。怎么分離呢?張儀了解楚王,知道楚王的貪心,于是誘之以利。(制定初步運營策略)

有人會問為何楚王不聽陳珍的分析,而執意跳進坑里呢?如果把張儀給楚王的東西勝過了楚王的理性,就明白了:土地的擴張才是楚王內心的貪欲,是動力,更是心魔。而這個心魔,就是張儀給楚王的一道選擇題。而楚王做出了他的選擇。

我們看下這張圖,張儀真正給楚王的“三利”,其實綜合起來,就是一“利”。(迎合策略,贈送優惠券)

所有這一切的獲得,都在于秦國是否踐行了承諾。否則就是白紙一張。

而“弱齊”不過是畫給楚王的一張“大餅”。從這點可以看見,張儀非常擅長在利益面前摻雜各方進來,形成一個利益“場”,在這個場里,誰是贏家,誰是輸家,都在張儀的掌控之中(產品環境)

張儀離開楚國,回到秦國。然后繼續打探齊國和楚國的消息。當楚國和齊國斷絕關系時,秦國悄悄派出了使者到齊國去建交。齊國答應了。(尋找產品新的合作伙伴)(受到了楚國的羞辱,就投靠了秦國。很難想象,前些天還去攻打的國家,這會又建交起來了。)

事態發展,我們在各自國家的立場上分析他們都看到了什么?(策略帶來的體驗/心態)

在整個“局”中,所有國家都看到了滿足自己利益的狀態。既然是“零和博弈”,一定會有輸的一方??梢?,三國之中,一定有至少一個國家,看到的不是真的。哪個國家,你一定猜到了。

總結如上,基本上你應該知道了張儀的策略是什么:

“誘楚,結齊,利用齊國這顆棋子,孤立楚國,達到局勢符合的轉變”。

張儀的一切行動,都圍繞這個策略進行。不論是給楚國600里土地(假如楚國不要),必定還有其他plan B,plan C等等。

下面我們分析地理位置??梢哉f,地理位置決定了張儀的這套策略到底實不實用的關鍵。如果秦、楚、齊三國的位置不是實際那樣的,又如何呢?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模擬了以下幾種地理位置,分析張儀采用上述的策略,還管不管用?(產品策略的測試)

假設地理位置關系1:齊、楚交換位置。

我們發現,第三步是不成立的。楚國不太可能為了遠方600里土地,而跟作為鄰居的齊國發生摩擦。因為楚國鄰居只有齊一個。

而實際情況是,楚國有秦、齊。楚國有了選擇,就必定會犧牲一個鄰居獲取土地滿足貪欲。而假設1只有唯一的條件。

(附:張儀的策略軌跡)

假設地理位置關系2:秦在中間,齊、楚在兩側。

張儀的那套策略依舊成立。因為齊國和楚國相隔過遠,秦楚相近。道理跟上述類似。

整體上看,張儀的實際策略措施是有效的,實踐證明也是能行得通。

作為產品經理,張儀得心應手的策略,幫助秦國一步步走向了連橫之路,瓦解了各國聯合對秦國的進攻。這也許是張儀所思所想吧。

以上觀點從產品角度剖解分析,各位可盡情拍磚~

 

作者:yixiang ,開發者、產品人。公眾號:產品學君( ID : tntproduct)

本文由 @yixiang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如果我是楚國產品經理。
    張儀的方案不會同意,秦攻齊,楚國被包圍,將來后患無窮。

    回復
    1. 楚看到并非真相,秦要弱齊派兵過去,遠道而行不劃算,但在利益蛋糕面前楚難以抵擋。。只能說張儀探知人性的深度不是你我能揣度。。
      這段故事可看看相關典籍

      回復
  2. 可是老板(秦惠王)的目的是攻打齊國啊

    來自北京 回復
    1. 打是不可能打的,至少在短期內是不打的。張儀做的就是“離間”齊楚之間的聯盟關系,“舉趙亡韓,臣荊(楚)、魏,親齊、燕,以成伯(霸)王之名,朝四鄰諸侯之道”

      來自廣西 回復
  3. 看你分析完 我真的覺得我這么的歷史書都白看了 我都沒有結合上現在的知識點

    來自北京 回復
    1. 我也不懂所以分析看看。。

      回復